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生态型雨水管理模式的发展理念——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初探

2018-01-03 15:15来源:UDG联创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创新规划理念,融合城市规划层次体系

“海绵城市”规划首先应当创新规划理念,将低冲击开发的理念融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各个层次的规划设计之中,实现城市规划低冲击化。

统筹区域发展,契合广域生态安全格局

“海绵城市”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应当统筹区域生态格局,划定水生态敏感区,为城市保留一定规模的生态用地。

协调涉水规划,加强专项规划高效协同

城市规划体系中涉水规划有很多,城市给排水规划、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城市节水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城市防灾规划等。

强调因地制宜,构建完整生态设施框架

“海绵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城区或街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降水条件等特点,合理的确定雨水管理目标。

制定指标体系,把握规划管理审批程序

“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是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加强智慧应用,构建实时动态管理平台

基于RFID技术的嵌入式传感器构成的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在雨水管理工程设施中嵌入这些传感器,实时将雨水收集、渗透程度、污染净化程度等信息传输到云计算平台,为管理部门提供切实有效的动态信息,并将信息分析结果传输给规划部门,作为规划实施成果的反馈,进一步优化“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策略

“海绵城市”即城市“海绵化”,其规划核心在于低冲击开发雨水管理系统规划。该规划可建立在传统城市规划的体系之内,并利用传统规划的分层指导和指标控制的编制原则,将低冲击开发的理念同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这三个阶段相融合,调整现有规划高冲击化的策略,增加低冲击化目标,并优化各阶段控制指标,从而完成“海绵城市”低冲击开发雨水管理系统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海绵城市”规划的内容框架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首先应对气象资料、水文地质资源、生态水敏感区、雨水资源化利用、防洪设施资料、径流污染和地表径流等现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在此基础上,编制低冲击开发的雨水系统专题报告;确定总体控制目标(径流控制目标、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洪涝灾害控制目标);并对低冲击开发建设进行宏观层面的统筹安排,明确开发策略、原则和经济性;统筹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水系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划定生态分区和空间布局,确定水系保护、蓝线划定、绿化体系、生态开敞空间连接度、下沉绿地形式和规模、渗透路面的规模等问题,通过专项规划低冲击理念化,将这些规划有效衔接起来;确定智慧化低冲击开发设施的内容、组成结构及其管理模式,提高低冲击开发设施的管理效率。

通过“海绵城市”评估体系对规划方案进行生态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和资源效益评估等,达到标准的可通过审批并指导详细规划,否则须进行规划方案调整直至通过评估。

原标题: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初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排水防涝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