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生态型雨水管理模式的发展理念——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初探

2018-01-03 15:15来源:UDG联创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概念缘起

传统的快速城镇化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住建部在对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的雨水管理经验和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生态型雨水管理模式的发展理念。

“海绵城市”概念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受经济条件制约不可能完全放弃过去建设的规模庞大的排水管网;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开放空间较少,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利用大面积绿地即可实现雨水调控。

因此,“海绵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势必同发达国家的低冲击城市设计存在一些不同,而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内涵。

“海绵城市”的特征

循环性

“海绵城市”强调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注重生态系统自有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体系,城市建设开发后应当尽可能的维持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保护城市原有水系统所具有的完整循环过程。通过雨水渗透、蓄滞、净化以及资源化利用,发挥雨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最大价值。

复合性

“海绵城市”理念从城市层面提出雨水管理理念,其理念主体为城市,其概念自然包含了建筑设计、景观塑造、环境保护、灾害防控等复合性内涵。

可达性

同田园城市、广亩城市等城市理想发展模式不同的是,“海绵城市”具有较强的可达性,通过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工程建设和管理等手段易于实现。

集约性

“海绵城市”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协调资源约束和城镇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改变外延增长型的发展模式,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功能混合,强调棕地的合理再开发,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管理,融合集约发展的理念,实现生态型雨水管理。

原标题: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初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排水防涝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