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上海:分类减掉"垃圾体脂" 源头垃圾有了"身份"

2018-01-25 10:06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舒抒关键词:生活垃圾干垃圾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中山国际广场出租率为100%,19家租户日均共计有2500名至2800名员工在楼内办公,都是生活垃圾的“生产者”。同居民区一样,商务楼也有垃圾房,大楼生活垃圾的二次分拣都在此完成。比如,包裹湿垃圾的垃圾袋是干垃圾,因此大楼运到垃圾房的湿垃圾都需进行破袋处理。外卖盒如果是彩色的,就属于干垃圾,不能与白色或透明的塑料盒一同归入可回收行列。

垃圾房分两片区域,有雨篷的一侧整齐放着近20个形态各异的塑料桶。黑色方形的是干垃圾桶,蓝色方形桶里存放可回收垃圾,红色方形桶里是灯管、墨盒等有害垃圾,胖鼓鼓的蓝色桶里都是湿垃圾,类似餐饮店常见的泔脚。没有雨篷的一侧堆放着零星建筑垃圾。中山国际广场物业经理陈浩毅说,有害垃圾装满一桶后,均由物业自行联系相关单位清运。干垃圾每天清运时间为凌晨5时,湿垃圾为凌晨3时,可回收垃圾每天下午3时清运。

记者注意到,垃圾房门口还有一个磅秤,专门用来为装满的垃圾桶称重。“不称不知道,同样重量的垃圾,分类后体积竟减少近一半。”陈浩毅算了一笔账:分类前,除有害垃圾外其它三类垃圾都混合投放,大厦每天需要清运约25桶垃圾;分类后,湿垃圾装满一桶约80千克,干垃圾一桶最多能装25千克,可回收垃圾体积最大,一桶净重约20千克,每天总计清运的垃圾在13桶左右。

如同人们健身塑形降低体脂,在总重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分类后的垃圾体积减少40%以上。陈浩毅说:“关键是运出去的每一桶,我们都心里有数,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一街之隔的联强国际广场,大楼管理处经理张琪也得出相似的答案。他说,在实行垃圾分类前,大厦每天运出22桶至23桶垃圾。分类后由于干、湿垃圾分离,虽然秋、冬两季日均500千克至600千克的垃圾总重基本持平,但每天清运的垃圾数量下降到14桶至15桶,还能单独分拣出约80千克的可回收垃圾。

办公室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如快递纸箱、透明塑料饭盒等均可回收,更不用说易拉罐、塑料瓶、报纸、玻璃瓶等“回收界的老面孔”。但以往由于人们在第一次丢出垃圾时就未从源头分类,使垃圾从“出生”到最终步入填埋场,都没弄清“身份”,不仅大量可回收资源白白浪费,也大量占据垃圾填埋场的空间。陈浩毅认为,“垃圾减量,关键就是干垃圾减量,减少填埋、焚烧造成的环境压力。”

原标题:分类减掉"垃圾体脂" 源头垃圾有了"身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干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