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治霾这件事上 印度差距中国有多远?

2018-01-30 10:18来源:海外网作者:王石川关键词:雾霾治霾空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要:从新德里所处的治霾困境,我们在重温霾锁城市的苦涩时更应坚定信心,在改善治理空气上迈出更坚定步伐。

“新德里已经变为一个毒气实验室”,强雾霾让印度首都官员不胜其烦。日前有媒体报道,新德里空气质量持续恶化,雾霾指数爆表,当地人正经历从恶心到喉痛和眼刺激等不同的严重症状。从学校停课到航班取消,从“雾霾袭城,莫迪总理霾中迎外宾”到“士兵排练阅兵遭‘霾藏’”,再到人均寿命在减少……持续良久的雾霾已给新德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报告,评估91个国家近1600个城市的室外空气污染状况。其中,新德里一度高居榜首,获评“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其空气污染指数比一些煤炭开采区还高,污染指数破产乃为常态。同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首都,北京也曾饱受雾霾之困,而从今年的现实反馈,北京空气质量大为改观。权威统计显示,2017年北京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降低了两成,完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身居北京的民众恐怕更有切实感观,2018年冬天雾霾天数较之以往明显减少。所谓的“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晒蓝天的照片多了,为北京空气质量点赞的多了,京城的好空气让人们的日子过得更舒坦了”,并非虚言。

拿新德里与北京作比,并非幸灾乐祸,也不是说北京治霾已完全成功,可刀枪入库,而是提供一种参照。新德里为何迟迟摘不掉“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这顶帽子?这事也是事出有因。

首先,缺乏压力。雾霾深重,有人啧有烦言,但不少印度人漠不关心。尽管环保主义者频频发言,但对新德里构成不了道德压力。在这种语境中,印度官员自然不可能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治霾。据报道,空气污染在印度是一个较边缘的话题,即使在雾霾蔽天的冬季,空气污染也很少成为各大报纸头条,官方乐得轻松,难有知耻而后勇的被压迫感。与此,连环境部门的官员也表示,重污染天气不必采取停课或戴口罩等预防性措施。

尽管国际社会也就空气质量问题向印度施压,但这种压力同样未让印度政府受到触动。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印度总理莫迪曾表示,印度不会向国外压力弯腰,不会承诺削减碳排放,“世界就气候问题教导印度,但却不肯为印度提供足够的核燃料。”有此心态,新德里政府治霾就难有紧迫感。

其次,缺乏魄力。雾霾被称为“心肺之患”,贻害甚深,且带来全方位的影响。治霾,关乎整个环境治理,乃至关乎国家治理水平。换言之,治霾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乃系统性工程。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立法跟进,没有配套措施,没有全民响应,没有后续监督,就不可能取得持久进展。不难发现,在这些方面,印度都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为。

尽管早在2010年,印度根据《国家绿色法庭法》设立了国家绿色法庭,但绿色法庭备受掣肘,所作裁定难以落地,业内人士感慨:“有些时候,绿色法庭要求官员们在两天之内就要采取环保行动,而这一裁定往往被官员们认为是无法达成的。”一个例证是,绿色法庭禁止车龄超过10年的机动车在新德里上路,不仅一些车主强烈反对,连官员也态度暧昧,认为这一裁定难以执行。

再次,缺乏火力。强霾驱之不散,非重典不可为。新德里最高法院曾倡议,排灯节(印度的一个重要节日)期间,在首都严禁售卖烟花爆竹,以维持空气质量,“让我们至少尝试一次没有烟火的排灯节”。按说,此议初衷良好,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倡议遭到宗教团体抵制便无疾而终。

倡议只是倡议,不见火力,难有威力。再比如,新德里政府也曾出台措施,从限行到煤改气,从限制燃烧秸秆到禁止基建作业……但往往虎头蛇尾,流于形式。后来推出抗霾“神器”——广为人知的除霾炮,且不说能否普通推行,单就扬汤止沸而言,这种治理方式显然不是治本之道。

最后,缺乏动力。一个常识是,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政府有责任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而新德里政府似乎并没有足够动力改善空气质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契机。据报道,著有《窒息:你害怕了解的有关污染的一切》一书的美国记者珀勒维˙艾亚尔认为,要让政府和民众开始像关注经济增长一样关注污染,通常需要一个“拐点”。在北京,这个拐点就是“2008年奥运会”。新德里治理雾霾的拐点是什么?何时到来?一切都是未知数。

众所周知,印度以软件业著称,但工业化程度不高。要发展工业,就很难摆脱对能源燃料的依赖,这就很难在短期内有效控制空气污染。新鲜空气和工业发达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在很多时候难以兼顾。

此外,在治霾上新德里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执行力。先说能力,治霾需要技术和财力,新德里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煤改气,对消除雾霾大有裨益,但印度缺乏天然气资源,新德里全面铺展使用天然气显然力有不逮。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新德里空气污染与汽车尾气有关,但提升成品油质量也是难题。再说执行力,部门利益分割,导致政令难以统一;中央政府缺乏权威,导致政令肠梗阻,等等,也阻碍新德里治霾彰显效果。

充满丰富隐喻的是,印度媒体提出应向中国学习治霾。该不该学?怎么学?学什么?答案并不难寻找,问题是,印度真有决心学习借鉴中国的治霾经验吗?中国治霾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新德里治霾也完全有理由取长补短。

“不消灭污染,污染就会消灭你”。空气污染是全人类的敌人,治霾没有穷期,改善空气质量没有完成时,尽管中国治霾初显成效,但远未到鸣金收兵时。从新德里所处的治霾困境,我们在重温霾锁城市的苦涩时更应坚定信心,在改善治理空气上迈出更坚定步伐。

原标题:治霾这件事上,印度差距中国有多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