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项目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2018-02-05 15:43来源:中华建设网关键词:海绵城市PPP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庄河地区特性,庄河还出台创新专利鼓励政策,特别注重研究适宜北方寒冷、沿海地区的海绵技术。通过建设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实验基地,对不同类型生物滞留设施、铺装、结构层、融雪剂、土壤、植物等进行深入研究,并落实到标准规范中。

尤其是融雪剂处理相关技术的应用,探索了“机械除雪+堆雪场”管理模式,对北方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制作的海绵植物目录,便于设计单位进行植物配置,既提高植物成活率,节约建设成本,又提升了绿化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庄河海绵城市建设亮点工程

九成智慧城片区

九成智慧城及其广场海绵设施展示区位于庄河市临港产业园生活配套区。展示区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城改造5万平方米,滨海路绿化带改造2万平方米,该项目已完工。

智慧城改造工程通过运用高位花坛、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蓄水回用池等一系列的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有效达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2%。滨海路绿化带改造工程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中心广场作为庄河海绵城市首例建设的“海绵广场”,首次应用透水混凝土道路等设施,达到了实验及示范的效果。

应对洪涝潮示范区

“应对洪涝潮三重叠加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第一汇水片区,位于观驾山以西,九顶梅花山南侧,南临黄海,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定位为科研教育区,属于城市新区。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生态石坝、水上汀步、生态护岸、水循环等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年一遇,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10%;张屯泄洪渠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在消除张屯泄洪渠水体污染的同时,达到了打造水上城市,滨水休闲城市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多功能调蓄水体示范

以“多功能调蓄水体为核心”的将军湖片区位于庄河市海绵城市试点的第二片区,占地面积110公顷。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以上;排水管渠系统建设标准总体达到3年一遇以上,内涝防治标准满足20年一遇,防潮标准满足50年一遇。

老旧工业园改造示范

城关工业园区位于庄河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103.3公顷,为第三汇水片区。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包括控制年径流总量、提升管渠排水能力、有效应对20年一遇强降雨、应对50年一遇防潮标准、消除片区水体黑臭的现象等。

无雨水管网示范

第四片区功能定为生态科技文化区,属于城市新区。该片区水系发达,庄河、鲍码河在此汇集入海。在系统方案设计上,创造性地提出采用“绿色雨水系统”替代“灰色雨水系统”的理念,在地块出让时增加“地块建设无管网的雨水系统”“地块竖向高于道路0.5米”的规划设计条件要求,保障地块雨水通过草沟排入市政“绿色”草沟排水系统,建设无管网绿色城市片区。同时结合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黑脸琵鹭栖息地,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节约经济投资的同时使人居环境更加绿色、生态。该片区目前已开工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新型雨水排放系统

第五片区依托区域山水景观资源,未来主要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属城市新区,传统的“灰色”管网设计会造成管网埋深及水系较深,易形成潮水顶托。试点打破了传统建设模式,创造性提出利用水系、路网,建设“绿色”草沟替代传统的“灰色”雨水管线设计理念,构建“草沟+主雨水管网”的创新型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最大化采用组织地表竖向排水,减少雨水管线使用。

在冬季道路除雪方面,提出无融雪剂使用方式,采用“机械除雪+堆雪”的模式,规划预留堆雪场地。片区项目包括道路、雨水管网、绿化景观、公园水系等工程,概算投资约18亿元。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三河环境治理工程

三河治理是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内容。其中小寺河中心城区河道长度约11公里,受工业废水直排等方面影响,水体污染严重。小寺河环境治理工程采取截污为主,源头断接改造,内源治理并行的总体治理方案。2018年末,小寺河将打造成为庄河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态休闲区。海绵城市试点还将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实现庄河、鲍码河河道截污及污水处理,实现中水循环利用。

庄河海绵城市试点确定的14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为39亿元,目前已完成2.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工项目28个,开工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2018年底,试点区21.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将完成达标。2020年,城市建成区25%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庄河市去年应用了大量绿色的海绵基础设施,积水情况得到解决,河湖水系水质得到改善,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庄河水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全面建成绿色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原标题: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PPP项目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