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遂庆
近年来,为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国内多个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提出了采用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以下简称“深隧”)作为城市排水的重要工程技术方案,其中若干城市的深隧排水工程方案已经得到当地市政府批准,先后开始试验段工程施工建设。
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多个城市的深隧排水工程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其部分相关资料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采用深隧工程技术进行城市雨水或污水的收集、输送或流量调节,为当地城市排水系统的内涝防治、初期雨水污染防治及雨水综合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多个城市通过学习和参考国外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城市排水深隧工程技术经验,提出了在当地城市排水系统中建设深层调蓄管道的方案,以期实现提高城市排水设计标准、城市内涝防治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多个目标国内。国内深隧规划方案一般为埋设深度为30~60 m,直径6~10 m,长度达数十公里,空间容积达数十万至数百万立方米,工程投资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堪称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投资和超常规技术应用。
对于国内城市的深隧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在专业技术领域内呈现了比较普遍的赞同意见和全面乐观的目标预期,认为深隧是一项成熟的工程技术,是城市排水系统提高设计标准、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和初期雨水污染防治的最佳工程技术方案。与此同时,也有来自不同方面的不同意见,认为深隧设施不利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运行费用高,工程必要性论证的科学依据不够充分等等。笔者认为深隧工程技术确实存在投资巨大,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复杂,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影响深远,一旦出现失误,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非常有必要开展深入论证,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以期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避免出现城市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本文对深隧工程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以期与专业同行共同探讨。
1 深隧工程技术缺乏自然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理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针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城市建设和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降雨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形式,是保持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城市雨水管理应尽可能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满足地面水环境的自然补水需求,也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然而,排水深隧设施工程规模宏大,工艺技术复杂,输送距离远,空间资源占用多,运行能源消耗高,增大了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增加了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特别是,有些城市将雨水汇集到地下30~60 m甚至百米深度的调蓄隧道中,再用水泵提升到地面高度后输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初期雨水处理厂,明显减少了当地地面水体及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对区域环境质量及地下自然生态及地质环境状态产生损害,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损失和资源浪费,对城市原始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造成重大的结构性改变。
深隧调蓄设施是城市内涝防治和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末端治理的工程措施,存在工程量巨大,投资费用昂贵,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高,空间资源占用多等明显缺陷。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积极贯彻自然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新理念,改变传统工程技术方法,创新海绵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管理,优先采用绿色城市发展理念和现代化城市排水的最佳技术方案,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愿景。实际上,在城市雨洪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方面,近年来在国内实施的黑臭河道治理和河长制河道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成为自然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创新性经验,为城市内涝防治和水污染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排水绿色发展理念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城市内涝和河道污染,是城市排水系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中国发展新理念,创新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2 国外城市深隧调蓄技术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美国是深隧调蓄工程技术的发源地,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曾经全面推崇深隧调蓄作为城市雨洪管理基础设施。然而,深隧工程设施造价高、工期长、影响面广、运行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其在美国推广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障碍,促使人们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近年来,美国各地在深隧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自然生态的绿色雨洪管理设施,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城市雨洪可持续管理体系,并不断得到完善和推广应用,进而取代深隧工程技术方案。
美国芝加哥市的深隧水库工程(Tunnel and Reservoir Plan,TARP)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深隧调蓄工程,施工期规划为1975~1985年。在建设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建设资金不足,环境影响质疑和其他技术问题,TARP的施工建设多次延期,一期工程先后耗时30余年,到2006年才全部完工,工期为原计划工期的3倍,工程建设总投资也从初期预算的19亿美元增至23.38亿美元。二期工程原定工期为1983~2003年,工程造价约9亿美元,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也使其工期一再拖延,目前预定2029年全部完工。关于TARP的工程造价,上述造价数据只包括了TARP工程建设费用本身。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USACE)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TARP工程与其所有配套附属设施的全部建设投资金额高达84.902 4亿美元。可以看出,排水深隧的附属设施建设投资可能远大于深隧设施建设投资本身。
在20世纪末的30年间,USEPA认为排水深隧是解决城市雨污溢流的首选技术方案,美国许多大中城市先后规划或准备修建排水深隧调蓄工程。然而,随着USEPA对雨污排放管理范围的扩大,美国许多地方政府出现了建设投资负担加重,财政紧张等问题,污水超标排放的地区和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给美国各级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2007年USEPA通过调查研究,首次提出雨洪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开始改变了对深隧设施的依赖。下面是几个典型实例。
辛辛那提市于2002年提出计划,至2018年底将雨污溢流总量减少85%,制定了雨洪管理工程规划,其中包括修建长度为25.5 km、容积为757万m3 的深隧调蓄设施。2010年,该市提出采用雨洪管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决定放弃修建深隧,改为林克闰溪河道治理,恢复河道自然状态,修建湿地公园和调蓄绿地等绿色设施。与排水深隧调蓄方案比较,工程造价减少了1.5亿美元,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
纽约市于2005年计划修建2条造价分别为13亿和8亿美元的排水深隧调蓄设施。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将2个大型深隧项目推迟实施,首先兴建一系列绿色雨洪调节设施,并改建和新建一批雨水管网,吸纳蓄滞10%不透水地面的25 mm初雨,每年将雨污溢流总量减少568万m3 。纽约市政府期望这些新型绿色雨洪调节设施能够完全替代原计划的深隧调蓄项目。绿色雨洪调节设施建设费用与原计划的深隧调蓄方案相比将节省投资14亿美元。
首都华盛顿特区于2005年制定计划,在2005~2025年间投资26亿美元,修建3条总长达21 km的排水深隧以及其他设施,将雨污溢流降低96%。2013年初,特区提出将原计划中的一条蓄水容积为3.6万m3 的深隧取消,将另一条深隧容积从22万m3 减至11万m3 。取而代之的是在部分区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建设绿色雨洪管理设施。
费城于2009年制定计划,修建3条排水深隧,总长为45 km,直径为4.5~10.5 m。随后,该市开始绿色雨洪基础设施的研究和探索,将计划中的深隧工程改为工程造价为16.7亿美元的绿色雨洪管理基础设施,包括河道治理、绿色屋顶、生态花坛、透水路面、城市公园及开放空间绿地,可在今后的25年间,将城市中1/3的不透水地表变为透水铺面或绿地,能够吸纳储存25 mm的降雨量。
此外,许多已经修建了深隧的城市,如密尔沃基、印第波利斯、克利夫兰、奥马哈、芝加哥等,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绿色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新型技术方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日前,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的合流污水一期复线工程FXZ1.4标迎来重要节点,随着最后一幅84米超深钢筋笼精准入槽完成浇筑,标志着这项守护上海地下污水系统安全的重大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圆满收官,将为申城筑就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污水处理“地下长城”。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水务升级的
西北地区深居中国内陆,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无疑为西北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西北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西北
时间:9月26日-28日地点:兰州丝路绿地国际会展中心一、展会前言:西北地区深居中国内陆,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无疑为西北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6月20日,福建晋江印发晋江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晋政文〔2024〕98号),其中提到,加快配电装备更新改造,完善110千伏主干电网和10千伏配电网网架,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对标国内外能效先进水平和能效标杆水平,分行业分领域节能降碳和循环化改造,
中国旗舰环保展、华南最大环保展——第十七届中国广州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受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支持指导,由全国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联盟、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澳门绿色环境保护协会、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广州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预计参展企业900+,专业观众46000+,论坛20+。中
随着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环保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双碳”“双循环”政策助力、重磅宏观经济的接连释放和社会经
在环保、工业等领域对节能降耗的巨大需求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水泵市场规模近年来逐年扩大。据统计,2022年全球泵行业市场规模近4158亿元,其中中国泵市场规模近2100亿元,占全球泵市场约50%份额。中金环境总经理沈海军曾表示:“预计2024年中国泵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泵类设备作为给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2024年环保产业年度巨献——第十七届中国广州国际环保产业
展会主题:“守护青山绿水探索产业蓝海”时间:2024年7月26-28日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协办单位:中环网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江苏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安徽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山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山东省水处理协会河南省阀门工业协会
11月8日,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开始就《城镇排水系统实时控制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排水系统实时控制总体要求、设施运行及控制策略、监测点布置、模型与算法、控制平台、实时控制项目实施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排水工程实时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对城市黑臭
江西九江,南靠庐山,北临长江,东接鄱阳湖,还将十里河、八里湖、南门湖、甘棠湖等河湖揽入城郭。江、湖、山在这相遇,形成令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的壮美奇观,也给这座古城留下千年水患之疾。九江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间低,雨天城市受到山间雨水和河湖涨水的“双重夹击”,容易形成积水内涝;不下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