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国际正文

对比 | 日本人不随手扔垃圾的深层次原因 正是我们缺少的东西?!

2018-03-29 10:32来源:日本浪荡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日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干净!干净!干净!这对每个去过日本的游客,几乎已成共识。

以前偶尔和朋友小聚,我说日本干净,没有人信。这几年去的人多了,倒也不用我再白费口舌了。更令他们惊讶的是,东京街头一个垃圾桶都没有,却也能干净如斯。很多朋友回国便来问我:这是为什么?

在日本浪荡十年,恰好经历了日本垃圾管理制度的变迁历史。闲来聊写几笔,希望可以一解朋友们的疑问。

1 90年代,广州→香港→东京

1993年9月中下旬,还在银行工作的我,接到了庆应义塾大学寄过来的资料,于是匆匆辞了职,上广州办防疫手续、签证。

住在五羊新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天河北、珠江新城还是农田,这里算是广州比较繁华的新城区,街边粤菜、川菜、拉面馆,一间接一间,生意兴隆。

美中不足的是,满街都是快餐泡沫盒和纸巾等垃圾;临街喝着啤酒,一阵晚风吹过,还捎来潲水的味道——因为很多餐馆都直接把潲水倒在路边,白天太阳一晒,百米之外都能闻到臭味。

——这就是90年代的广州印象。

那时候,广州还不能直飞日本,我从香港飞,机票还是辗转托一个香港老板买的。到香港,第一次坐地铁,拖着拉杆箱不知道怎么过票闸,只好一把顶在头上。

香港的街头,高楼林立,广告牌、霓虹灯鳞次栉比,街道明显比广州要整洁。这对于年仅24岁的我来说,显然代表着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原来传说中的香港,确实不同凡响!

等飞机降落日本,“更高层次的文明”之感就更加明显。从北赤羽去高田马场,我第一次见识到日本的街道。黑色的沥青路面,白色的车道划线整洁、光滑而醒目。双车道路旁的人行道,也是沥青石子铺就。单行线两边,用白线画出仅容一人通过的人行道。每隔50米就有一根电线杆,有车来,得侧着身子从杆旁通过。一路上,走走看看,充满好奇。路上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偶尔可见的是屋檐下的花盆,开着几朵小花。

与香港不一样,这里商店工厂的招牌一般都不大,素色基调,与周围相当协调。门前挂着一串风铃,两张竹帘,几根麻绳;又或一丝清水,沿着青青竹筒削尖的端口,缓缓流下,落在地上的石盘里……显然,商家依赖的,不是招牌的大字和抢眼的颜色,而是门面装饰的文艺和雅气。

这便是90年代,我对广州、香港、东京的第一次印象对比。

2 乱扔垃圾,随时会被邻居盯上

我在北赤羽的一个民间留学生公寓住了下来。公寓内的前辈就第一时间告诉过我:垃圾必须分类后才可以丢掉。而且,不同类别,收集时间也不同。一般生活垃圾的收集时间是每周二和周五,不可燃的是周三,资源类是双周周四;所有收集时间都具体到当天上午10点前,过时不侯。

前辈还顺便交给我一本生活指南,里面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包括垃圾分类标准、方法和收集时间等。学习这本指南,也成了我的日常功课。

▲日本有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每个区有各类垃圾固定的回收时间。

刚开始难免挂一漏万。有一天大早,我赶着上学,忘记扔餐余(可燃)垃圾了。晚上回来,那个四帖半(一帖相当于一个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充满了酸腐味。第二天,我把它和不可燃垃圾装进一个更大的袋子,心怀侥幸地扔到了最近的垃圾收集点。

日本的垃圾收集点,一般在主干道两旁的某个电线杆下面。通常每隔二三十米,就设置一个点;使用同一个点的,就那么5-8户人家。

▲垃圾收集点,有各类垃圾回收的时间告示。

傍晚回家,刚想进入公寓正门,突然后面有人说了声“すみません。(Sumimasen、对不起)”。我回过头,原来是对面餐馆的老板,手里拿着早上我扔的垃圾袋,问是不是我家的。

我涨红了脸点了点头。他说,他拆开垃圾袋,看过里面的纸片,知道是我家的,然后另外找了个袋子,把里面的不可燃垃圾分开,放在了垃圾收集点;这些可燃垃圾就留在原袋子里,一直等着我放学回来。他叮嘱说:周三是扔不可燃垃圾的时间,不能扔可燃垃圾。

真是万分羞愧,我连声道歉,接过了那袋垃圾。

在日本乱扔垃圾,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原标题:对比 | 日本人不随手扔垃圾的深层次原因,正是我们缺少的东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日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