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土壤污染如何影响我们的食物并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险?信息缺口使答案不甚明了
粮农组织于本周在全球土壤污染研讨会开幕时发布了一份新的报告,该报告警告称,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率、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令人不安,然而人们对这一威胁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知之甚少。
这份名为《土壤污染:隐藏的现实》(SoilPollution:AHiddenReality)的报告指出,工业化、战争、采矿和农业集约化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土壤污染,而城市的发展导致土壤成为了日益增多的城市废物的填埋场。
“土壤污染影响我们摄入的食物、饮用的水源、呼吸的空气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在研讨会开始时表示。“土壤应对污染的潜力是有限的;防止土壤污染应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优先事项,”她补充道。
然而,尽管农业集约化、工业生产和城市化继续快速推进,但我们却从未对全球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过系统性评估,粮农组织的这份新的报告指出。
迄今所开展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因此,粮农组织在对现有科学资料进行梳理后发现,有关土壤污染问题的整体性质和程度的资料存在很大的缺口。
该报告还补充道,我们对这方面了解甚少,这是需要担忧的原因。
例如,据估计澳大利亚现在约有8万个地点存在土壤污染。中国将其16%的土壤以及19%的农业土壤列为受污染土壤。欧洲经济区和西巴尔干地区约有300万个潜在污染地点。美国有1300个地点被列入该国的超级基金国家重点污染热点清单。
《隐藏的现实》中指出,这些数据帮助我们了解污染对土壤构成的危险类型,但是“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全球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还凸显了现有信息的不足以及不同地理区域污染地点登记存在的差异”。
为期三天的土壤污染研讨会于3日起在粮农组织总部召开,会议一开始粮农组织就发布了本报告。会上各位专家和政策制定者将探讨土壤污染构成的威胁,并将着手策划一个更具凝聚力的国际应对方案。
对食品和健康构成的危险
土壤污染通常无法通过视觉感知,也无法直接评估,因此成为一种隐藏的危险,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土壤污染一方面损害植物代谢从而减少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导致作物无法安全食用,因此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污染物还直接危害生活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当然,受到危险元素(如砷、铅、镉)、有机化学成分(如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或药物(如抗生素或内分泌干扰素)污染的土壤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什么导致了土壤污染?
目前为止,大多数土壤污染都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包括采矿、熔炼和制造在内的工业活动;生活垃圾、畜禽废物和城市废物;农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释放到环境中或在环境中分解的石油衍生物;车辆尾气——所有这些都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
所谓的“新型污染物”也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些污染物包括药物、内分泌干扰素、荷尔蒙制剂和生物污染物;废旧电子产品产生的“电子垃圾”;以及现在人们几乎无时不刻都在使用的塑料。
(《隐藏的现实》发现,有关塑料在土壤中如何变化的科学资料几乎不存在,而电子垃圾依然在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并没有进行回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2025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共1371家。详情如下:关于发布天津市2025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通告按照《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27号)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开展了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噪
汇集高品质企业的西部盛会——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与您相约展会时间:2025年6月25-27日展览面积:35,000㎡(预计)展会地点: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商数量:500家(预计)专业观众:30,000人(预计)组织机构主办单位l慕尼黑博览集团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单位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度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清单(第一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详情如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度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为推动实施水、地下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以
近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5年郑州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共900家,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污染监管、环境风险管控等。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5年郑州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通知各开发区、区县(市)分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环
3月20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力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渤中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辉阳渔光互补、通威渔光一体(二期)等重点项目,力争新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0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征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根据《上海市工业通信业节能减排和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办法》(沪经信规范〔2023〕5号)的通知的要求,对实现工艺突破或流程再造,以及企业首次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
3月11日,通辽市人民政府印发2025年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计划治沙面积7.2万亩以上,加快推进一期1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二期6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第三批12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光伏帮扶工程、霍煤鸿骏
3月13日下午,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投资控股江苏兴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太仓市举行。江苏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郭玉臣,太仓市副市长童刚,出席签约仪式为兴太公司揭牌并致辞。郭玉臣代表省环保集团对江苏兴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挂牌表示祝贺。他指出,省环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第一师阿拉尔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的公告,项目总投资约3319万元,年处理固体废物15万吨。固体废物填埋场服务年限为5年,服务期满后进行封场处理。批复如下:关于第一师阿拉尔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环境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汇集高品质企业的西部盛会——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与您相约展会时间:2025年6月25-27日展览面积:35,000㎡(预计)展会地点: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商数量:500家(预计)专业观众:30,000人(预计)组织机构主办单位l慕尼黑博览集团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单位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电股份”)发布“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绿色引领时代新篇”为题的报道。据悉,通过构建全周期生态治理体系、打造“新能源+”与绿色氢基能源双轨生态圈、建设智慧化能源安全矩阵等创新举措,实现全年生态环保零事件目标,探索出一条能源开发与生态保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储能产业在历经2023-2024年的一路狂飙爆发式增长后,大量产能借市场增量出现在市场、装机在项目现场,但随着无效、低质产能的严重过剩,部分中小集成商因技术、资金或管理问题退出市场,导致越来越多的储能柜陷入“孤儿状态”。无人维护的储能柜不仅会造成资产贬值、电网隐患、环境风险,甚至可能变成
2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塔城国家电投2×66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该项目位于塔城地区托里县铁厂沟镇托里工业园(金港区),总投资600000万元,详情如下:关于塔城国家电投2×66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托里国电投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
近日,光大绿色环保旗下光大生态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两项环境治理项目,分别为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20个工业企业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二标段)(以下简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项目(二标段)”)、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受控(简易)填埋场长效管控服务项目(以下简称“苏州七都填埋场服务
展会时间:2025年5月28-30日展会地点: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展会简介:亚洲最大的环保展国际环保展览会NEXPO2025在日本东京举行,本展于1995年以“废弃物处理展”为主题,期间更名为“日本环保展”到2025年为止,已连续展出34届,展会以废物回收利用、水处理、生物能、生态保护四个场馆组成了这次展会的主
近日,广州环投集团下属广州穗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穗土公司)牵头中标增城区永宁街岗丰村陈家林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金额达2.39亿!本次中标是穗土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所迈出的关键一步,是广州环投集团在“市场化年”和“抓落实年”取得的又一成果,体现了集团在环境综合整治领域的硬实力。该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土壤污染
浙江省发布2024年第八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行刑衔接):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绿剑2024、“两打”等专项行动,积极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群众举报等方式发现违法线索,坚持追根溯源,深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公布一批行刑衔接典型案例,供各地
2025年是环境产业洗牌突围的赛点,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趋势带动了环境科技和模式的更新与迭代,环保企业加速进化正当时。作为亚洲旗舰环保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平台,为共寻不确定环境下的破局之道,2025年4月21-23日,第26届中国环博会IEexpoChina2025将在上海新国
当地时间11月2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技术合作与核科学应用部长级会议期间,以“核美家园”为主题的中国边会同期举办。会上,中核集团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以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辐照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核医疗、辐照应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生产等
近日,全球最大的原料奶供应商优然牧业与全球动保行业领导者勃林格殷格翰在内蒙古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共同发布“碳”索未来——动物健康碳减排创新项目最新成果。双方打造国内首张动物健康碳减排领域的碳足迹认证证书,还在零碳技术伙伴远景科技集团的技术支持下,带来创新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奶牛健康
近日,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共同见证下,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签订《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碳汇保险捐赠协议》,标志着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在深圳落地。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一项合作研究显现,世界粮食体系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与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关的排放。每年,富裕国家消费者浪费的粮食几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净产量一样多,达2.22亿吨。在欧洲和北美,每年的人均浪费量为95-115公斤。大量食物被人类生产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深度达4000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以及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合作完成的《蓝碳:健康海洋的固碳作用》,着重分析了海洋的碳汇功能,提出了蓝碳的概念。伴随着海洋研究的不断发展,
发展蓝碳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碳达峰”“碳中和”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海洋碳汇(蓝碳)的作用和意义愈发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浪费食物碳足迹》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量高达16亿吨,由此产生33亿吨的碳排放量。这样算下来,大约每浪费一斤粮食,就会多排放超过两斤的二氧化碳。公告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给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低碳生活是近两年一直在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到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求,党中央对能源和粮食问题始终高度重视。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更要做好生产保供,把发展的基础夯实。筑牢发展之基:守住
3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在京举办首届季度论坛,论坛围绕“核科技引领未来”,就核科技发展、核科技国际合作、核能发展现状与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本次论坛发布了2021年核领域十件大事,并向5个国家原子能机构技术研发中心授牌。其中,中核集团多件大事成功入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子高
近日,《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炉,提出以建设高颜值的“美丽福州样板”为目标,打造“四个福州品牌”、建设“五个福州美”。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是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向第二
森林对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意义早在《京都议定书》之时便达成了共识。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20年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碳中和”框架历尽艰辛,逐步走向完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