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保卫蓝天” 钢企一直在努力

2018-06-13 15:15来源:冶金之家关键词:清洁生产绿色制造钢铁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6月11日~17日,我国迎来了第28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为“节能降耗保卫蓝天”。其中,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低碳排放等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后还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努力?6月8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

钢铁工业为美丽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导介绍,近几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节能环保形势,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转变为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和绿色制造,正在由“增量、扩能”发展转变为“减量、升级”发展,但这种减量不是不发展,而是在减量发展阶段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如今,一大批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涌现出来,很多厂区“颜值爆表”。2017年8月23日,工信部发布了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共有201家企业被评为绿色工厂,其中就包括了17家钢铁企业。今年2月23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共有208家企业被评为绿色工厂,其中又包括了11家钢铁企业。钢铁行业在绿色制造探索过程中,成绩斐然。

“在环保投入方面,钢企力度是相当大的。”黄导说。以上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考察的安钢为例,2014年以来,安钢先后投入近38亿元资金进行环保提升,特别是2017年启动了总投资达30亿元的环保提升项目建设,包括5套焦炉脱硫脱硝项目、3个烧结脱硫脱硝项目、炼钢转炉一次干法除尘改造、原料场全封闭等,安钢成为世界第一家实现焦化烧结脱硫脱硝先进工程技术升级改造全覆盖的钢铁企业。

黄导指出,为了达到甚至超过国家的环保要求,钢铁行业不断推进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破解企业节能环保难点等深化节能减排的管理措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按照“从源头做起,设计高起点,工艺技术、环保设施一流”的理念,实现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有效降低能源介质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不断降低,2017年重点钢企吨钢能耗已降至570.51千克标煤的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有关基础数据台账正在系统建立并开始有效管理,行业认真完成国家要求的各项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017年,我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500万吨,连同2016年的6500万吨,两年共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1.2亿吨。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依法依规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彻底消除了困扰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这不仅使国内钢铁优质产能得到更好发挥,使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水平,更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黄导指出。

此外,为配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实施,“2+26”城市的钢企在市场利好不断的情况下,仍严格自觉执行采暖季错峰停限产等政策。

“可以说,我国钢铁行业为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改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导强调。

今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努力方向

2018年,国家正在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具体作战计划,已开始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行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出台。此外,国家近日将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这些重点区域进一步强化督察。

面对上述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黄导认为,钢铁工业还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

一是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防范新增产能,防范“地条钢”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这是控制钢铁行业能耗和排放总量的最有力手段。

二是在超低排放标准引领下,持续提升节能环保水平。黄导指出,超低排放指标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钢铁行业相关污染物排放最严格的指标。从长远看,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将有利于倒逼钢企实施环保技改,提升环保技术和管理水平,可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钢企实施绿色改造升级,有利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钢铁产能向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转移,促进钢铁行业优化布局。“当然,我们也建议中央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循序渐进,合理确定目标和进度。”他说。

三是重点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铁前工序。“在我国钢铁工业以长流程生产为主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控煤低碳的重点应放在能耗高、污染重的铁前工序。面对多目标约束的挑战,行业需要从制造流程整体考虑,统筹优化,积极推行以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为主的技术路线,探索建立行业节能、减排、降碳、综合效益最优、降本增效,且能持续稳定经营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行业绿色发展。”黄导强调。

四是加强研究,合理引导电炉炼钢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现有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理性有序探索长流程与短流程相结合的工艺布局。黄导认为,集中取缔“地条钢”后,通过大量调研发现,一些区域社会废钢积蓄和供应量的确不少,可以适当推动短流程炼钢发展,创新长流程更多利用废钢的“长短结合”模式,以及针对不同品种对钢材质量的要求及相关地区的废钢品质和特点,适度开展部分电炉企业与现有长流程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或产能置换政策要求下的产能转移,同时对新建电炉的节能环保水平进行严格把关,使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环保和低碳目标实现方面更上一层楼。

五是继续加强节能环保对标,缩小企业间差距。黄导指出,尽管中国有宝武、太钢和河钢唐钢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标杆企业,但一些钢企环保水平两极分化问题也亟待解决。从排放指标看,落后企业吨钢污染物排放量是先进企业的10倍,对应的先进企业吨钢环保运行费用也与落后企业形成巨大差距。局部地区仍有“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对违法排放的钢企处罚有限,既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也影响了钢铁行业社会形象。

六是进一步促进低碳排放。近10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中国能源结构体系仍维持高碳发展特征。“目前,钢铁工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举足轻重。钢企需要在技术高效化、管理精益化、结构清洁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和实施标准化等方面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黄导说。

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重点

黄导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环保技术进步较快,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比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三干”技术(焦化工序干熄焦、炼铁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炼钢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污水处理技术(料场废水、烧结废水、高炉煤气洗涤水、高炉冲渣水、转炉烟气除尘废水等)、钢铁工业废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钢铁工业噪声污染治理等技术都有了较大的进展。

“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必须依托环保技术的更新,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为基础,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全面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钢铁产品制造,能源高效转换和及时回收利用,大宗废弃物处理-消纳和再资源化3个功能,能与其他行业和周边社会实现生态化链接,从而构建绿色发展模式。而这所有的前提是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黄导特别强调。

谈到环保技术今后的发展和创新重点时,他认为,钢铁行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需进一步优化后再全面推广。当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已成为钢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一些地方低硫低氮排放标准升级时间紧迫,脱硫脱硝升级改造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就全球范围来看,在钢铁烧结生产工程大规模应用且能稳定达到中国政府新提出的标准要求的脱硫脱硝技术并不多,建议在宝钢股份三大基地(湛江、宝山、梅山)、河钢邯钢、安钢和山钢日照基地等钢厂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对稳定投运至少半年以上且效果明显的工程应用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选择3类主流的技术方案,并模块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脱硫脱硝处理药剂、催化剂及副产物综合稳定生产供应和处理消纳的系统产业链设计和解决方案。“目前可有序地将活性炭(焦)脱硫脱硝除二口恶英一体化技术、近3~5年改造投运(投资超过5000万以上)经综合评估脱硫除尘效果保证的现有技术(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脱硫机组+中低温SCR技术)等作为主流选择,并尽快将相关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企业强强联合、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规范化的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维护运营。”黄导建议。

提高环保与节能的有效结合和优化匹配水平。黄导认为,近年来环保标准日益严格,钢企部分工序和设备用电负荷加大,因此企业要切实发挥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在节能环保系统优化、动态协调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外,要在焦炉烟道气热量回收及用于煤调湿技术、焦炉上升管荒煤气热量回收技术、烧结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烧结矿竖式冷却技术、高炉低纯氧富氧喷吹技术、提高热装温度及方坯免加热轧钢技术、系统提高发电量技术、系统节电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企业要梳理各自的核心技术短板,巩固优势,弥补短板,推动应用模式创新;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标准引领约束。

不断升级改造,加强合作,实现与城市和谐共融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完成的《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研究报告提出:要使中国钢铁成为新时代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产业,成为与社会、城市、生态环境共融共存的低碳绿色产业。

“全行业要进一步全面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实施原料厂棚化仓化、烟气多种污染物协调治理、钢渣高效处理及深度综合利用,推广城市中水和钢铁工业废水联合再生回用集成技术,实现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纳三大功能,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与城市和谐共融发展之路。”黄导指出。

原标题:“保卫蓝天”,钢企一直在努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生产查看更多>绿色制造查看更多>钢铁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