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评论正文

减少生活垃圾:除了收费 还得分类

2018-07-03 11:17来源:腾讯评论作者:魏巍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绿色发展价格机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垃圾付费制度的一个可能的“中国式智慧”是偷偷将垃圾倒到别人那、单位里或公共场所。这一点可以借鉴“台北经验”,台北在开展此项制度前,对试点以及邻近地区的垃圾产生量、资源回收量都进行了预先统计和监测,以观察按袋计量对减量和分类的效果。在制度开展时则派出大量义工在垃圾收集点站岗协助劝导,同时出动大批环保稽查人员严查弃置与未使用专用袋者,对违法者予以罚款,并鼓励民众主动检举环境污染违规行为。

拾荒业对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的实际贡献不能过分夸大拾荒业对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的实际贡献不能过分夸大

别让垃圾收费政策成为下一个“限塑令”

垃圾处理的回收、清运、中转、焚烧是一个完整统一的链条,以焚烧为最终目标,分类在任何环节都相当重要,而分类应在垃圾回收处理的各环节同步进行。垃圾计量收费只能是经济手段,唯一的目的应当落脚于垃圾减量。如若单纯为了收费而收费,或抱着为了减轻地方在垃圾处理方面的财政负担,或弥补当前垃圾费征收不足等目的,不仅会增加市民负担,更会让人联想到“罚款”,其效果很大可能步“限塑令”的后尘。

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想要避免重蹈“限塑令”的覆辙,就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有垃圾分类政策的全面配合。而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政府部门必须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无论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台湾地区,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政府都是“事无巨细”,《南方周末》评论员史哲就曾写道:“除了制定相对完备法律、定制垃圾箱、垃圾袋,垃圾袋需购买,扔垃圾要收费等等,更多体现在各种传媒上几年如一日的公益广告,从幼儿、小学开始的基本教育,给临时租客、游客房间钥匙的时候同时附带的一本垃圾分类指南,还体现在垃圾投放点的监视摄像头,按时上门的垃圾分类收集车,一旦发现有人乱丢垃圾就会上门的警察……更极端的,甚至包括对于拒不分类的人,由政府工作人员上门指导、监督,帮助教育。”

回到根本,收费不应该是目的,减少垃圾总量才是目的,而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日本,分类回收垃圾筒仍然会占据一大片空间在日本,分类回收垃圾筒仍然会占据一大片空间

原标题:减少生活垃圾,除了收费,还得分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城市生活垃圾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查看更多>绿色发展价格机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