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会展正文

集“会展赛奖”于一体的环保盛宴——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合肥圆满闭幕

2018-08-07 09:21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关键词:环保会议绿色发展绿色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3日至5日,为期3天的“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年会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25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年会形式多样,有主旨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论坛、研修班和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数据库专题决赛等多种方式,展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风采,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并为产学研创造了对接“联姻”平台,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黄润秋:“污染防治攻坚战”的4道大法

8月3日上午,“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举行开幕式。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安徽省副省长周喜安、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中国工程院的刘文清院士、任南琪院士、张偲院士及吴丰昌院士,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陆新元和任官平,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周琪、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委员戈登˙麦克格雷戈等领导和嘉宾,以及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2500余人出席会议。

2017年初,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选举成立第八届理事会,着力建设“大学术、大传播、大人才”的体系,不断提升培育、创新人才的服务能力,加强服务环保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在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成果转化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年会自2002年恢复举办以来走过了17个春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要服务于环境管理决策,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丰富的奖励激励青年创新

在本届年会前夕举行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次常务理事会和第三次理事会上,增选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为学会的副理事长,增补彭宾为理事,变更理事和常务理事,同时审定成立了青年科学家分会、“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分会,臭氧污染控制、生态地质环境、电磁环境、放射性废物、北极圈环境与生态专委会等7个分支机构。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颁发了“201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8)光大环保优秀论文奖”“2018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和 “《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度十佳优秀论文奖”等6个奖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介绍,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会对近两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环境类科技奖项目以及该会鉴定过的科技成果项目,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转化应用效果,从中遴选出了“工业聚集区污水深度净化新型技术”等36项环保科技创新实用成果,颁发“2018年度环保科技创新实用成果奖”。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发青年环保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该学会不久前创设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今年经过严格评审,从82位经分支机构、地方学会、专家和常务理事提名推荐的候选人中,评出了30位“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人,其中8位获金奖、22位被评为“优秀奖”。

开幕式后是特邀主旨报告会,中国工程院刘文清院士、张偲院士、吴丰昌院士,围绕“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新进展”“南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环境基准初步思考”等议题分别进行主旨演讲,专家们结合丰富的图表、动图、视频等方式,生动展示了自己团队在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所做的前沿创新性研究成果,对我国环境基准设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的演讲题目为“欧洲环境足迹:方法论框架与政策展望”,他总结了欧洲过去8年环境足迹工作的研究进展。

黄润秋副部长作专题报告

在3天的会议中,有一场会议观众爆满,超过700人的会场满满当当,那就是8月4日下午举办的专题报告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专题演讲。

黄润秋副部长介绍:“今年5月18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那么,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黄润秋副部长认为,“精髓集中体现在‘八观’上,也就是‘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赢观’,这‘八观’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因为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关键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怎么样建设生态文明?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说到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形势,黄润秋副部长概括为五个“前所未有”。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那么,接下来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润秋副部长认为: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二是压实政治责任,就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关键要严格考核问责;三是把握好核心追求,就是改善环境质量;四是立足基本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突出问题;五是形成一套策略方法。

在演讲现场,黄润秋副部长还播放了精心制作的PPT,里面有不少地方被污染前后的对比照,被污染前风景优美,被污染后污水横流,触目惊心。在演讲结束时,现场观众报以多次热烈的掌声。

中外专家主旨演讲展现前沿科技

闭幕式于8月5日下午举行。此次年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均设“特邀主旨报告会”。

开幕式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刘文清院士、张偲院士、吴丰昌院士,围绕“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新进展”“南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环境基准初步思考”等议题分别进行主旨演讲,专家们结合丰富的图表、动图、视频等方式,生动展示了自己团队在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所做的前沿创新性研究成果,对我国环境基准设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的演讲题目为“欧洲环境足迹:方法论框架与政策展望”,他总结了欧洲过去8年环境足迹工作的研究进展。

在闭幕式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的报告题目是“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研究的前沿与社会需求”。江院士以详实的数据、多样的图表展现了化学品、微生物、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强调应加强表观遗传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作了题为“海绵城市——城市水循环系统4.0”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了前期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专项规划理念不清,目标不明,只追求碎片化工程施工,工程设计队伍严重匮乏,设计教条化,没有一城一策。任院士认为,海绵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地表水资源、污水资源、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与利用,缓解热岛效应,确保社会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任院士还从环境管理角度建议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规范,并开发出适合国情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数值模拟模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解析了“实时原样分析技术及在污染物过程监测中的应用”。他说,很多污染事故若能事先预警就可以避免发生,但监测一些样品往往需要进行很多“预处理”,比如稀释,这就导致误差大,还要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工序复杂,耗时长,耽误了预警时机。而“实时原样分析”——分析一个样品,样品不需要任何预处理,马上就得出分析结果,不需要等待,可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在污染物过程监测中取消复杂的物理预处理过程和化学处理过程。

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委员戈登˙麦克格雷戈作了题为“环境科学和领先技术的实践应用”的报告,分享了英国海洋监测、水体修复、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的报告主题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他指出,要通过完善制度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有5个基本办法,一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来增加生态产品的价值;二是生态补偿;三是税费制度,对那些不利于生态的产品行为要通过征税制止;四是设计好价格机制,很多生态产品是有价值的,定出价格可以释放个信号,起到引导作用;五是要完善交易机制,尤其是碳汇交易机制,通过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特设“成果转化”平台

年会的数十场论坛广泛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闭幕式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了“环保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绿色发展对话”,任南琪、段宁、戈登˙麦克格雷戈、李佐军和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凌锦明等嘉宾,交流和探讨了环保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症结”,强调要寻求实现环保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与途径,研究科研与产业成功联姻的学问,实现双赢。

在推动需求对接和成果转化方面,本届年会比往年投入了更多精力,除了设置生态环保科技成果展、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成果展,还安排了生态环境保护CEO圆桌会议、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交流会等活动。

604场学术报告为2500余人做学术“洗礼”

此次年会的联合主办单位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共合肥市蜀山区委员会、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安徽大学。

闭幕式末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做“学术总结”。他介绍,本届年会学术氛围浓厚,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共计作604场学术报告,26个墙报展示,有55家企业列入“科技成果展”进行展示,年会还收录了608篇论文,涉及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等主题。

今年年会安排了36个分会场、5个论坛、1个青年专场、4个研修班、1个竞赛(首次举办“全国互联网+生命周期评价竞赛”,搭建研究机构与行业和企业交流的平台),以及科技成果展,是个集会、展、赛、奖于一体、融合雄厚智力资源的大平台,与会者就环境创新技术与管理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切磋。数十个分会场与论坛的“论剑”、竞赛及专题活动,主题与形式丰富多彩,成为年会思想风暴的一台台“发动机”,各路参会嘉宾在此论道,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据了解,此次会议更加注重发挥科学家在学术交流中的主体地位,有13个分会场由科学家自主开设、自发组织。此外,相比往年,此次年会主办方邀请了更多国际同行参会,并安排了“一带一路”环境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论坛。

为给年轻科学家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还努力为青年科学家搭建舞台,比如8月2日下午安排了“青年科学家专场特邀报告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杜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谢明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院徐向荣、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国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穆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华8位青年学者,分别从“行业节能减排协同控制和管理路径优化”“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理”“清洁生产与生命周期评价”“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与生态效应研究”“水资源-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模拟与管理”“信息化技术在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中的应用”“废水资源化”“我国汞污染现状、风险及防治”等角度做了专业分享。除了设置青年专场,年会还在其他分会场邀请了许多青年科学家作报告。

今年,时间紧凑的年会还针对业内高度关注的热点行业新开辟了“高级研修班”活动板块,包括VOCs控制与全过程治理高级研修班、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高级研修班。

刘文清说,3天的会议让2500余名与会者接触到了最前沿的学术课题和观点,“是我国环保科技界的年度盛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会议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绿色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