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或将出台激励政策!可再生能源代替散煤供热前景广阔

2018-08-07 11:3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别凡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近年来,国家力推清洁取暖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得到了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推广中并非一路坦途。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是否可行?还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

减排效果明显

中国能源报:可能再生能源替代散煤是否可行?

王卫权:据中国煤控项目散煤治理课题实地调研估算,全国散煤消费量约在7.5亿吨左右。民用生活燃煤约2.34亿吨,其中城镇生活燃煤1361万吨,农村生活燃煤约为2.2亿吨。农村生活燃煤主要用于采暖和炊事燃煤,其中冬季采暖散烧煤约2亿吨,占比达90%左右。小锅炉燃煤约2.2亿吨,包括工业领域、农业生产、商用及公共事业单位的小锅炉燃煤;工业小窑炉燃煤约2.36亿吨。其它散煤约0.6亿吨。研究表明,过量的煤炭燃烧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大量的散煤燃烧更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

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替代散煤供热是有效的源头预防措施之一。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具有清洁无污染和可持续等特点。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煤炭消费量,尤其是减少散煤使用,从而减少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贡献。

中国能源报: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可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卫权:我国已承诺,碳排放量将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目前来看,达成这一目标颇具挑战性。事实上,每减少1吨标煤的使用,能减少3.67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热资源丰富,以生物质能为例,我国农林剩余物资源丰富,每年产生秸秆量大约8亿吨,可利用量约4亿吨,若2亿吨用来供热,至少可节约1亿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了3.67亿吨的二氧化碳。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的前景?

王卫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人从农村走向城镇,对能源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燃用散煤转向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供热由于其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能够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清洁用能问题。

当然,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尤其是和煤炭相比,可再生能源供热成本仍然偏高,但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太阳能供热、生物质燃料成型燃料供热、地热能供热等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正走向成熟,经济竞争力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热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已具备良好基础,为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或将迎来春天。

应形成多能互补集成系统

中国能源报:可再生能源供暖与当前天然气供暖之间是互补还是竞争关系?

王卫权: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替代散煤有利于解决气荒和保障能源安全。2017年冬季,大规模煤改气导致国内众多城市集中出现了天然气气荒,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可再生能源供热能够替代部分天然气,缓解用气压力,尤其是在天然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区域,可再生能源供热替代散煤是煤改气的有益补充。可以说,可再生能源供热是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重要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中国能源报: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目前还存在哪些障碍?

王卫权:一是缺乏针对性的供热解决方案。当前针对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可再生资源禀赋等条件,缺少针对性解决方案。多数条件下,单一能源品种难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需要多能互补的集成系统,而目前,高水平的多能互补系统尚且匮乏。

二是可再生能源供热设备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可再生能源供热设备良莠不齐,部分劣质设备影响了市场的扩大。同时,缺乏高质量的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差异化产品,影响了市场推广和用户的接受度。

三是供热项目规模小,补贴政策力度不足。事实上,我国可再生能源未纳入商品能源,无计量需求,项目规模小,计量成本高,可再生能源供热量的计量方法不明确。缺乏合理的热价补贴政策。

中国能源报: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您有哪些建议?

王卫权:首先,建议编制供热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区可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编制清洁利用规划,将可再生能源供热纳入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目标、重点领域、技术路线、政策保障,并将可再生能源供热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

其次,要实施差别化的激励政策。根据选择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路线、当地的资源禀赋及热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实施差别化的激励政策,如初始投资补贴、税费减免、电价执行农业用电、可再生能源消耗不纳入能源消耗统计、可再生能源消耗可以抵消温室气体排放、将可再生能源供热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支持范畴等。

再次,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建议针对每一类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找到目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解决技术瓶颈,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热仍处在单打独斗的阶段,仅有极少量的项目考虑多能互补。但在实际中,某一种可再生能源很难满足热用户的供热需求。因此应该考虑各种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之间的联用,比如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和地热、太阳能和地热能之间的耦合。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热与传统能源供热的耦合,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清洁性并降低系统供热成本。

原标题: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需加强顶层设计——专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清洁取暖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