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8月16日,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共同主办、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承办,并得到绿色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支持的第九届地坛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北京市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出席会议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原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规划司司长徐林,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绿金委主任马骏,中国银保监会政策法规局巡视员叶燕斐,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姚辉、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栗志纲等主管部门领导,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原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北京理工大学低碳智慧研究院院长杜少中等低碳专家,北京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汝川,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朱戈,以及环交所股东单位、中外低碳企业、金融投资机构以及媒体机构的代表近180人参加了会议。
以下为关于碳市场的内容汇总:
生态环境部李高: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 李高
李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九届地坛论坛,我也代表生态环境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也对各位领导、来宾表示衷心感谢。
在这个论坛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从来没有缺席过,所以我们也希望地坛论坛越办越好,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发挥作用。
还要特别祝贺北京环交所成立十周年,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北京环交所在工作当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培养了很多人才,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们也希望北交所今后发展越来越好,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切实的感受,今年的夏天闷热高温,这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的例子,不仅是北京,实际上全球都在发生。今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再创新记录。这也提醒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气候变化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长远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问题,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本文来源于易碳家。
这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推进引导,建立公平和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也有幸参加这次大会,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而且习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多次强调,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和他的一些经历做出评论,所有参会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了习总书记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要以总书记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要求,全面推进国内国际工作。近期,经调整,生态环境部将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当然更具体的工作由气候司来承担,下一步,我们要成立沟通协调机制,同时地方的机构改革也即将召开,我们将支持地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机构的成立,形成上下联动。
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减少碳排放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与实践,我们将坚持开展防治污染排放的工作,逐步扩大市场覆盖率,行业范围,发挥市场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完善制度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加大相关政策的协调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
近期我们将发布发电行业的技术指南,做好从发电行业率先启动运行相关工作,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贡献思想,贡献力量。发展气候金融是做好十九大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目的是引导资金更好地投入环境领域。今年新增加了人民银行作为支持单位,这是我们给国务院提出的建议,源于我们推动国家的金融体系,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目标做出系统影响力的考虑,我想这样的安排为今后的金融政策引领、目标、任务的落实有机地结合创造了条件。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地方开展了气候金融的实践,积极推动气候金融的合作。我们还要进一步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从国家的层面,促进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新的金融制度的创新政策、标准产品规划支持,从地方政府的层面来支持相关的实践和创新,同时我们也积极支持在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气候变化低碳发展。
我们希望今后大家进一步交流合作,共同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工作的差距。习总书记强调,不是别人要做,是我们自己要做。我们看一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这些措施调整优化结构,植树造林等等跟国家发展政策方面完全一致,而且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我们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情况下,目的就是引领国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地方行业不要只想着打着低碳的旗号,而不愿意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要努力干,而不是说。
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进一步发挥好应对气候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在气候变化领域一定要采取政策措施,也将为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重要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杜祥琬谈碳交易:低碳金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原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杜祥琬:大家早上好,地坛论坛我参加过几次了,主要是来为大家推动中国低碳发展所付出的努力点个赞。一个社会的进步,快一点,慢一点虽然很重要,但放在第一位的是掌握好社会发展的方向,我想从经济社会角度来看,低碳发展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方向,是一个核心导向。
我讲四点。第一个就是低碳是能源转型、经济社会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质量的诉求,减缓气候变化,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低碳发展不仅是全球共同的发展方向,也是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但是低碳转型确实不容易,难在对高碳发展路径的惯性依赖,所以需要观念的转变,需要政策的导向,也更需要坚韧不拔的努力。我根据世界银行的原始数据,选了几个体量比较大,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不管是加拿大还是欧洲一些国家,在发展初期(爬坡阶段),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均能耗是上升的,但是人均GDP到了2万美元时,人均能耗就不再提高了,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人均GDP可以继续提高,但是人均能耗不再上升,这一点对中国是非常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易碳家。
我只想说一点,低能耗、低碳是可以走向现代化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按照中国本世纪前十年的状态,是走不通的,现在要转型发展就是这个意思。
发达国家有两类,一类是高碳型,第二类是相对低碳型。国内的实践表明,低碳可以走向现代化,不一定都非要高碳,我想说一下,比如说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早,能源结构调整也比较早,基本上没有重度雾霾。
我给大家几个数据,广东省从2000年到2007年,GDP提高了8倍,而PM2.5降到了每立方米34,现在北京改善后已经是59的样子,这就说明低碳可以发展,经济跟环境可以双赢,珠三角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点想说一下节能提效是节能减排之首,IEA估计,2050年节能提效对GHG减排贡献38%,在我们国家也是这样的,我们有不少的努力,本世纪前15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了30%,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效提高了19%,但是到现在我们单位GDP能耗仍然偏高,2016年的数据,我们现在能源强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
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大潜力,潜力在哪里?首先是能源结构,高耗能产业占比不应该持续扩张,我们水泥产业已经是每年二十几亿吨,达到全球的60%,美国在20世纪共消耗水泥46亿吨。产业结构里有很大的潜力,现在中国还处于建设阶段,建设型能耗很多,但是浪费也很大,房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产能过剩导致的系统性能源浪费也很高,比如说煤电行业整体在低效运行,2015年全国煤电厂运行时数4300,2016年4100,去年4200多,我们现在是70%的运用效率。
还有产业抑制不合理需求,比如说奢侈性的消费及浪费,这样不是我们的潜力,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些既利于节能又有能力提升的产业。还有一个是技术节能,比如工业方面,每千瓦时供应煤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每千瓦时供电消耗的煤炭大概是310克,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电力厂都改造成每千瓦时用煤270多克,就节省很多。另外建筑节能潜力很大,采暖、照明等等。
交通建筑绿色出行,提倡小排量电动车、化解堵车都有很大的潜力,北京市研究报告说,堵车造成的浪费占本市GDP的约7%,这是几年前的报告,现在大家知识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已经开出,传统能源车淘汰倒计时开始,智慧交通将带来深刻的变化。
智慧能源互联网,能源网络和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网、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优化结合,并且储能技术结合,大幅度提升能效。
第三个是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是必然的进步方向,煤炭的高效利用,要做清洁高效的改造,散装煤应该是替代而不是减少。另外要鼓励CCUS创新。
国家已经公布,逐步降低煤耗总量占比,这是煤炭现在在2017年60.4%,我们公布的十三五规划里面里面2020年58%,2050年要低于30%,规划里面已经有的数据。
天然气是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应该着力发展,美国的Net Power公司实现了天然气技术零碳排放,把二氧化碳内置铺集,使之成为发电过程的一部分。
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是长期努力的方向,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增加对GHG减排可以贡献32%,如果再加上核能的贡献,非化石能源贡献可以大于40%,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性、技术能力、制造业能力技术都在进步当中。本文来源于
易碳家。
分布式、微网、新能源业态将创造智慧能源新的路径。济南推出了全省首条高速光伏公路,车辆畅通无阻,路面下面光伏组件发电。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是我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的方向,是各国竞相争占的战略制高点。非化石能源比例到2025年达到15%,2030年达到20%,2050年达到50%以上。
最后,低碳金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生化。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碳交易——以二氧化碳减排为直接目的,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的管理改进,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促进社会节能、节电,提高能效,碳价预计会上升,交易覆盖面会逐步全面。
除了碳交易之外,像配额制,绿色证书等等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金融领域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区块链、智能合约等等的出现将会促进发展。能源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是必然趋势,分布式、储能、微网将建设灵活的电力系统,电力交易将在新的交互型模式、互联网模式下提供服务。
对新能源补贴将向补贴用户、整合区域电网的方向转变,能源的运行维护和服务将更加便捷和进步,能源行业与5G网络的深度融合,将为能源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型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我基本讲的就这个意思,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低碳转型是我们要坚持和鼓励的方向,谢谢大家。
何建坤:应尽快将碳交易从发电行业拓展到高耗能行业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
何建坤: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内应对。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是当前地球面临的生态危机之一,在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社会生态必然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对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及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等思想,对全球生态文明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习主席提出,我们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要实现两个共赢,一个是把环境气候变化作为发展的机遇,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互利合作,在各国合作当中实现互惠共赢。
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立足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统筹经济、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制定积极有力度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为我们在法律协定下提出了2030年有力度的GDP强度下降目标和二氧化碳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易碳家。
当前,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转变发展动力,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模式,能源消费的弹性有较大的下降,消费的弹性大概在0.6左右,现在大体上下降到0.3左右。
在能源消费弹性下降的同时,我们的GDP增速也有所放缓,进入新常态以来,GDP从过去的10%左右已经下降到6.5%-7%的水平。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能源消费弹性的下降,都将促进能源消费的增长趋缓,能源增长已经从将近7%下降到3%以下。
总能源需求增长缓慢,煤炭消费量已经开始下降,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长就显得非常缓慢,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2017年已经比2005年下降45%,已经提前三年完成了我们对全球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这样的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平稳向好,能源消费可能会有所反弹,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有缓慢的上升,但是绝对不会出现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照当前的趋势,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对比2005年下降50%左右。
另外,十九大以后,我们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低碳转型的目标导向和协同对策。当前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值得重视,一个是我们为了降低空气的污染,降低煤炭的消费使用,用电力来取代散煤,减少碳污染排放,又可能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因为当前在能源总需求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还要继续发展,用电力取代煤炭。
另外一个就是在当前已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当前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从发电行业开始启动,应该尽快把它拓展到当前高耗能产业,因为这样才能使得电力需求的下降,另外我们要以碳市场为导向,整合措施,进行协同治理。比如说当前对企业的煤炭交易以及能源总量的控制,应该逐渐到碳排放总量的控制以及碳市场的要求,这样综合治理可发挥更好的作用。
2020年-2035年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和法律且定提出到2030年自主承诺目标时间是一致,而且在政策力度也是有效率,2035年我们提出生态环境根本要好转,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实现一个目标必须要坚守煤炭消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我们NDC的目标。
特别是结合国内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组合,我们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早日达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就意味着化学能源的消费不再增加,也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根本性转折。为这两个目标的统筹实现,有利于推进我们国内生态文明建设。
2035-2050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健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要世界领先,我们也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健康美丽中国,健康美丽中国也必须是一个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的方式。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也要和全球实现公共卫生不超过两度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本文来源于易碳家。
我们要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主导,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可以为世界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提供中国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推动世界范围之内生态文明的建设,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变革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各国共同实现气候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域有可能成为我们国家秉持共商共建的格局关系理念,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行领域和政府范围。
当前正在落实《巴黎协定》具体实施细则,今年的气候大会也将开展,我们要积极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走上绿色、低碳、讯含的发展路径贡献我们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力量。
好,谢谢大家。
徐华清:推进区域碳交易试点向全国过度还存部分阻力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
徐华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九届地坛论坛,今天有幸跟各位就我国碳市场建设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讲几个小观点。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气候大会上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强烈信号。习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也明确发出信号,中国将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采取政策、法规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同时,习主席还在2017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进一步强调,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要紧紧牵住创新的牛鼻子,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的气候安全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到引导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而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有效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绿色低碳的水平。第一要努力培育绿色低碳的新动能,第二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经济体系。第三要推动构建绿色低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第四要倡导检阅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从国际层面看,我们也明确提出三方面的重要任务,第一直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升我们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第二,落实好减排承诺,信守我们对国际社会和全世界人民的承诺。第三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的气候合作。
刚才我们几个领导也讲到了,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还有生态文明历史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四个方面的关系,明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社会化的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提升我们国内的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空间战的意见里面,进一步强调和扎实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统筹深化低碳试点。
第二,新目标,中国十三五的规划纲要里面明确提出要主动控制碳排放,要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要有效地控制碳排放总量,为碳市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规划里面,明确提出要重点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要推动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要推行节能低碳的电力调度,而且明确提出电力行业的碳排放的度数目标,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应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千瓦时以内。
为优化开发区提出了目标,要在2020年前碳排放要达到峰值,而且作为全国的低碳世界城市,北京还要深化各类低碳事业,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这为我们推动形成碳市场提供了很好的目标方面的保障。
从目标角度来看,还有三个重要性国务院以及原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为碳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一个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里面明确提出建立碳权交易制度,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等法律法规。第二个是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两个逐步,第一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第二要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这两个逐步也给全国的总量控制和落实机制,以及配额的总量目标和配额的分配方案明确了方向。
第三,去年我们发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方案,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围绕这样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绿色低碳发展,碳市场建设进入攻坚期,社会各方应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从政府层面来看,要为市场建设提供重要的法律制度供给和法律保障,其中一个就是要尽快启动建立全国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放许可以及相关的其他的制度。
第二很重要的任务,亟待开展2050年中国低排放发展战略目标,这里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就是推动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大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研究,包括相关的总量控制、碳排放经济社会价值等。
对全社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动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二是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黑政府作用来推动碳交易体系建设。
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同事而言,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融合,既有目标的融合,更重要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与排污权交易体系协同作用的发挥。
此外,还要平稳地推进区域碳交易试点向全国市场过度,应该说试点还在路上,我们试点还要有更多的努力,这里面重要的几个方面,第一个如何进一步提升配额分配的科学公平和合理,如何建立健全配额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碳素如何建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第四个方面如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权益系统交易制度和市场体系,刚才我们何老师也讲到了,我们碳排放交易和用能权交易还有绿色交易,以及排污权交易之间的协同。
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要进一步做好转移以后由地方发展改革委向地方生态环境职能的转变,重构进一步塑造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升地方的能力建设。我也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必将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必将也推动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迈向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坚信中国的碳市场必将也为中国的绿色资源提供资源,我们也相信北交所赋能,服务低碳发展,服务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的更好,更强,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活动名称:2024(第八届)中国环境健康安全(EHS)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国际峰会时间:2024年5月23-24日地点:中国上海主办方:上海会宣商务咨询有限公司ThinkersRiver会议规模:200+会议背景:从中国将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纳入“十四五”规划以来,双碳背景加持下,绿色制造、ESG、可持续发展
由上海希为(ECVInternational)主办的“2023中国可持续生物燃料国际峰会”即将于2023年12月7日-8日在上海拉开帷幕,峰会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同步进行,中英双语同声传译,线上、线下并行进行和实时互动。欢迎咨询、运输行业、氢化植物油/低碳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航煤、可再生原料、生物燃料
1月5日-6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减污降碳技术高端论坛在西安举办。此次论坛旨在解决减污降碳技术难点,推进数智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搭建石油石化行业环保科技产学研用技术交流平台。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国家能源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和有关部门负
由上海希为(ECVInternational)主办的“2023第二届中国能源管理碳中和国际峰会”即将于2023年3月2日-3日在上海拉开帷幕。届时,欢迎各位化学品、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业、钢铁水泥、石油天然气、电子、电气、造纸业、零售业、食品饮料、信息技术软件、运输业、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认证行业同道莅临
会议背景铝行业属于能源高度密集型行业,主要包括铝矿石开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生产和铝材加工等环节。我国原铝产量自2001年以来一直占据世界首位,连续7年产量占比超过全球50%。然而与国际先进铝生产企业相比,我国铝生产企业单位原铝碳排放强度是欧盟铝排放强度的3倍,全球平均排放强度的1.11倍,
各有关单位: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促进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减污降碳技术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保障油气供应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重要抓手。为解决减污降碳
12月9日-11日,“2022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MIECF)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举行。10日上午,由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及澳门环境保护局主办、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合作委员会承办的“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合作交流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展馆绿色会议区举办。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执行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会议基本信息会议主题:新格局,新生态,新征程主办单位:上海功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ACI环保)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协办单位:美国GEO公司,洁易奥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定于2022年8月18日-20日在苏州市召开以“探索水系统碳足迹,贯彻饮用水新国标”为主题的技术交流会暨2022年年会。本次会议将邀请行业专家,围绕饮用水新国标解读、水系统碳减排技术、污水污泥处理技术、水环境治理技术、供
重要通知|2022第十七届青岛国际水大会延期至2022年9月4-8日!延期通知尊敬的参会代表、展商及广大业界同仁:我国本轮新冠疫情在多地爆发令人始料未及,上海3月以来更是情势急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本轮疫情得到了有效管控,社会经济秩序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中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大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与速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发布《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碳市场为最不发达国家开辟绿色转型之路近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发布了《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碳市场对于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绿色结构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第29届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开幕,会上各国就全球碳市场的新规则基本达成一致,这是允许各国通过碳交易以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一步!在COP29开幕当天,经过近十年的复杂讨论,包括爱尔兰在内的194个国家就《巴黎协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工信部近日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11号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管理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沙举办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于11月4日完成了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家完成履约的企业。今年以来,伴随《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中国碳市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发布11项火电相关招标,涉及国产阀门设备、碳排放数智平台、等离子点火装置、全厂门禁系统设备等,整理如下:江西公司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MW二期扩建工程国产阀门设备(第二批)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江西公司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中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大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与速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这个发言发出来后,我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这是非常重磅的消息。为此,我打算在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11月14日,《重庆市碳排放核查机构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管理细则》共十三条,其中明确了核查机构、核查人员条件。对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共提出了十项要求,要求核查机构具备开展核查活动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且信誉良好,要求核查人员应具备开展碳排放核查活动的相关能力且无违法违规从业行为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分配方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相关单位全力做好履约清缴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准确核定发放全区37家纳入配额管理企业
鼓励用能企业使用绿电,既可以减少企业碳排放量,有利于企业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也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和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召开重点碳排放单位绿电消纳与碳排放核算政策培训会,近300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参会。培训会上,市生态环境局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美联社发表署名SETHBORENSTEIN(AP科学作家)的文章,题目是:Trump2.0willalterglobalclimatefightingefforts.Willothersstepup?(特朗普2.0将改变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其他国家会加强行动吗?)(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在全球努力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唐纳德·特朗普上次当选
11月8日,根据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对2023年履约期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及核定确认,国能连江公司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首年履约即实现配额盈余11.54万吨。国能连江公司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成立碳排放管理工作组织机构,修编并严格执行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推进煤检验工作标准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