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计算模块负责调用模型软件,将前处理模块中设定的工程案例参数导入模型中并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再将模型生成的二进制格式结果文件转换为文本格式文件,生成结构化数据,使其能够被分析和查询。该模块应计算的指标包括水位、流量、溶解氧、水温、氨氮、硝酸盐氮、BOD和COD等。
后处理模块负责将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实现数据的图形可视化,将不同案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发了决策支持系统,借助该系统,对苏州河截污治污、水系调控、底泥疏浚等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如图5所示),根据计算分析,综合工程措施才能显著提高河道的DO值。
2.6跨界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河流水质评价是河长责任制考核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依据最差指标进行考核,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弊端,如以偏概全,容易全盘否定;上下游断面水质最差的指标可能不相同,无法对比分析;有些断面来水指标已经劣于V类,单一指标考核注定无法完成V类水目标要求。
科学合理的水质考核评价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够对一组水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单一指标;②能够结合国家标准评价综合水质类别,并在同一类别中进行定量比较;③能够对劣V类水质和黑臭水体进行定量区分;④能够对跨界河流综合水质变化进行定量考核,强化河长责任制。
在上海苏州河水系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中,探索建立了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基于主要污染指标(COD、BOD5、NH3-N、DO、TP等)的计算结果,反映的是整体水质情况,由整数位和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组成,WI=X1·X2,其中,X1为综合水质类别,X2表征同一类别的比较。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具有三个简单的含义:整数位代表水质类别;数据越大,水质越差;X1X2>6.0表示劣V类水,X1X2>7.0,水体开始黑臭。
图6表示了苏州河下游1994年到2003年综合水质的变化,如果用单一指标,苏州河水质总磷一直劣于V类水,无法表达水质的改善。图7表达了黄浦江2003年上游到下游各断面综合水质的变化,可以清晰界定区域责任,如果采用单一指标,很难对比。
以上技术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建立管网与河网耦合、上游与下游耦合、治理与调控耦合的系统性治理方案,形成解决我国城市河流黑臭问题的技术体系。总之,城市河流黑臭治理,外源和内源控制是根本性措施,流动性和自净容量提升是重要辅助方法,君臣佐使,相得益彰,不可偏颇。
3苏州河案例介绍
苏州河是上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地表水体,两岸孕育了中国现代化工业文明,与黄浦江一道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水系涵括上海9个行政区,包括上海人口最密集、商业最繁华的中心城区。1999年以前,苏州河水系污染严重,全年黑臭,两岸居民不敢开窗,路过行人掩鼻而过,上海市之前多次对苏州河污染进行治理,总体而言,收效不明显。
苏州河干流上海市境内全长53.1 km,水系面积855 km2,大小河流2 000多条,水环境污染源上万个。复杂的河网、庞大的管网、众多的污染源、通往外江外海的闸门群,构成了一个污染迁移转化的复杂网络系统。国际上城市河流治理中,苏州河水系治理最为复杂;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也更为艰巨。
3.1工程概况
1996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立项,至今先后实施了四期整治工程,总投资超过140亿元。工程规划系统考虑了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干流和支流、管网和河网、水体及底泥、水域和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发了针对特大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系统性关键技术。
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初期,开展了全面的污染源调查,对污染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是大量污水直接排放至苏州河上下游及其大小支流,二是合流制泵站溢流污染严重,三是潮汐作用导致中心河段污水滞留,四是河网水系割裂不通。
运用系统化的治理思想与技术,确立了治理重点,制定了治理目标,划分了治理阶段。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一是2000年之前,基本消除黑臭;二是2010年之前,基本恢复河道生态景观功能,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
苏州河污染治理强化了干流和支流、上游和下游、中心城区和郊区农村全系统截污治污,污水截流率从22%提至约85%;针对苏州河往复回荡问题,利用潮汐动力调控了水体流动,消除了晴天黑臭;基于水动力和水质耦合分析,延后了部分泵闸工程的建设和底泥的疏浚,节省工程投资16.5亿元;通过优化调度和末端调蓄,控制沿岸市政泵站溢流污染,改善了市区河段雨天黑臭现象;考虑苏州河局部水域在特定时期内(如泵站放江期间)会出现“黑臭”现象,采用阶段性局部曝气迅速补充溶解氧;分析了河床底泥与上覆水体的相互影响,苏州河水质稳定改善之后开展了底泥疏浚。
在苏州河治理历程中,坚持系统目标就是工程目标,系统决策变量就是工程措施,系统约束条件就是投资预算等,是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学应用的成功案例。
3.2治理成果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苏州河消除了黑臭,河道年平均水质逐年改善(如图8),河道水生生物(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绝迹多年的河鱼和海鸥重归苏州河。苏州河治理成效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重污染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2004年获全球能源奖(水资源组一等奖)。
3.3 苏州河治理的河长制度
苏州河治理的成效,得益于一个实实在在的“河长制度”。20年前,上海市成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上海市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相当于现在总河长和副总河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担任,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具体事务,组建苏州河环境治理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建设,形成合力共同治水。为了提高科学治水的水平,成立了技术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外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咨询,设立科技专项,组织国内外高校开展技术攻关。
顶层决策者、管理组织者、工程建设者、技术负责者以及咨询专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组织架构,这样一种机制始终确保苏州河治理在技术合理、高效实施的轨道上前进,确保苏州河治理按期甚至提前实现既定目标,并节省了工程投资。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对河长制早期探索的成功经验表明,黑臭河道治理是久久为功的艰巨任务,必须确立实实在在的领导者,尊重专家意见,深入现场,积极推进;建立权责一致的责任专家队伍,长期跟踪研究,融合国际经验和工程实际,制定技术方案;集聚一批兢兢业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熟悉情况,尊重科学,踏实做事。
4总结
城市河流黑臭治理工程必须开展完善的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工程规划,不能是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和经验,坚持污染治理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建设,要坚持管网和河网系统化设计和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染负荷输送率,强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提高和技术经济效益优化。
管网高普及率城市河流黑臭治理,事先要开展污染溯源与排放清单分析,实现有的放矢截污治污。污水高截污率城市河流黑臭治理的关键技术是河网水流调控,提高大气复氧速率与净化速率。雨天河流黑臭治理,要有效控制溢流污染,关键是管网改造与末端净化相结合。
同时,要建立权责利相匹配的河长制和科学评估方法,按流域或水系设立河长,切忌按条段设立责任制;河长不一定懂专业,但是河长应有专业的、固定的技术咨询和顾问;河流黑臭整治工程建设应该设立工程监理,确保技术方案落到实处。
总之,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苏州河治理的经验,证实了只要坚持截污治污、系统规划、科学管理,持之以恒,定有成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系列讲话要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进一步推动城市黑臭水体系统治理,8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
我国黑臭水体治理起步于2015年,政策加码之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2862条,消除率98.2%,现已进入尾声。展望“十四五”,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的主战场将逐步转向农村,预计未来五年这一市场将保持36.1%的年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724亿元的收入规模。
摘要: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成为国家战略,水环境治理便成为其核心建设内容之一。示范区内水网密布,整体水环境基底较好,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技术瓶颈显而易见。同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水环境治理既要体现技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并需要寻找创新的治理模式,探索
01政策口径升级:点源指标切换为面源治理政策从2015年起,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政策发布频繁,其中“水十条”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水环境治理从政策层面全面进入了面源治理、综合治理的新时期。我国先后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
安徽芜湖作为一座滨江城市,襟江带水,它的兴衰与长江紧密相连。追求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生态优先。自2018年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三峡集团与芜湖市政府一道共抓长江大保护,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工作,为芜湖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10月22日,记者从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的六盘水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六盘水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市中心城区水城河、双水河等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凤池园、水城河主要水体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污水收集能力明显提升。自创建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最近一段时间,磁分离水净化技术(又称“磁混凝技术”)由于某篇媒体报道又成为行业热点。看了这篇报道后,感慨于其中的表述与行业评论。我们感觉,规范的行业,有赖于规范的表达。一个技术的历史,分类和应用场景,应当通过简洁规范的语言体系,固化成为行业通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更效率的创新。
近几年,黑臭水体的治理已成为广大环保专家积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黑臭水体不仅在色味上给人们带来的不愉悦感尤其是其污染最终通过食物链循环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河流黑臭产生的原因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
我国城市目前面临的水系统问题,如水污染治理、黑臭治理、水环境治理和排水防涝,相互交织,非常复杂,而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往往存在缺乏统筹、碎片化建设、项目混乱等问题,须采用基于全流域治理和厂网河湖岸一体化建管模式的系统性思维。水环境治理系统性理念包含了全流域治理理念、水循环全环节管控
5月14日,福州市城乡建设局网站发布《福州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成效总结》。多年来,福州坚持“源头收集、过程输送、末端处理、水环境提升”一体化污水治理思路,持续推进污水治理工作,稳步提升污水厂进水浓度及污水收集率。详情如下:福州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成效总结我市四城区现有5座城镇污水
为加快补齐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山东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编制《泰安市主城区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以“源头管控、雨污分流、扩建改造、黑臭治理”四方面为突破口,集中攻坚,全面提升污水处理工作效能,改善泰城水环境质量。据了解,泰安在2019年度山东省住房和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深入一线进行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服务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同济大学牵头组建马鞍山市驻点工作组,
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小型河道特别是源头段落因基流量小、断面较窄等原因,易被民用住房、商业建筑、城镇道路等构筑物和公共设施覆盖形成暗涵,广泛存在于城镇和城郊水系范围内,是黑臭水体形成的重要污染来源。暗涵化的河道治理需要依据暗涵的空间属性、排水系统特征和城镇规划定位等内外部特征“因涵施策”,结合实际案例并以污染负荷最大削减为原则开展系统治理,注重采用由问题到源头的治理逻辑和近远期结合的综合措施,实现暗涵的治理效果不断提升。
近几年,黑臭水体治理已成为环保关注、研究的重点领域,黑臭水体不仅在感官上给人们带来极强的不愉悦感,而且部分污染因子会最终通过食物链循环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当下,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那怎么分辨黑臭水体?常用的治理技术和手段有哪些?光谷环保有哪些成功案例?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是人们对于城市水环境的美好期许。与我国大多数省份类似,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建成区河道管理保护新老问题的交织,水体污染黑臭现象日益突出,湖南也不例外。
广州市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制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工作部署,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治理后的河流焕发新活力、呈现崭新面貌,时隔多年重现晴日“白鹭成行”、夜晚“萤火虫飞舞”的美丽景象,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的生活污水进了下水道后又到哪里去了?这些黑乎乎的污水又是怎样变成清水排放的?2月2日,记者走进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感受“污水变清水”的过程。采用先进工艺提升收处能力记者来到位于内环快线月照街道小屯村的六盘水污水处理厂,步入污水处理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环厂的柏油路,
近几年,黑臭水体的治理已成为广大环保专家积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黑臭水体不仅在色味上给人们带来的不愉悦感尤其是其污染最终通过食物链循环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河流黑臭产生的原因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
一、曾经的河流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在地球的不同区域,产生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明。但无论是哪一种文明,最初人们都选择了聚居的生活方式,而且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栖水而居。随着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成熟,城市也慢慢出现了,而最初选择的这“一条条水”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每一座城市的母亲河。在很多老
各有关单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水污染问题,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持续改善势头,但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组织召开
导语: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和工作要求,2015年9月,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两部委共同制订《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提出“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2018年5月,习近
生态智慧领域建设分两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的是生态流域的理念,然后概括智慧水务怎么助力生态流域的建设。生态流域的理念生态流域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因为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在整个地球的路面上,路生生态、水生生态,只有四类基本的生态类型,分别是湿地、森林、草原、荒漠。生态流域的提出
4月8日,青海海东市民和县民和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处理工程(EPC)项目公开招标,合同估算价:4985.26万元,项目规模主要为复合流式潜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尾水处理尾水能力3000m3/d,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海东市民和县民和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处理工程(EPC)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远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属地管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实现“设施完好、管理规范、水质达标”目标。详情如下:清远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第一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和污泥的就地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生物法相比,强化膜混凝技术能快速捕获污水中的碳、磷资源,目前已在北京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示范应用。为此,分析了强化膜混凝技术的示范应用效果,并以其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污泥中碳、磷的回收性能。结果表
2021年11月第四周最新全国中水回用项目汇总
一、区域概况及治理现状区域概况高淳区位于南京市南端,苏皖交界处,由固城湖、石臼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所环抱,东部为丘陵地区,西部为平原圩区。高淳区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9℃。高淳区下辖6个街道、2个镇,行政村134个,自然村944个(10户以上、近3年不拆迁村庄)。201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5.0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2.97万人。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农村水生态景观建设需求,将具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稳定塘技术、适合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的接触氧化法和浅水湖泊草型清水稳态理论相结合,提出曝气生物净化塘工艺,应用于豫南地区商城县11个乡镇街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选择其中4个典型案例运行1年的效果进行总结。
近年来,湖南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按照源头化、流域化、系统化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更好总结各地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了《湖南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典型案例》(第二期),包括15个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具体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目标任务、整治方案、工程措施和创新举措等情况,供各地参考学习。
水专项在京津冀地区先后部署了近十个不同类型的大型湿地建设。在2020年《中国给水排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高级研讨会”上,王凯军教授非常系统的,第一次公开、综合展示了京津冀地区水专项在湿地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成果。
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污水的生态处理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2009年起,国家和部分省份的职能部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人工湿地标准,用于指导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构筑物设计、污染负荷设计和水力负荷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参数。比较了各个标准中
摘要:针对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及处理难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较为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物化处理、生化处理、膜深度处理及其组合工艺等,并对组合工艺对不同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目前垃圾渗滤液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一、垃圾渗滤液的种类在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处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污水作为污染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当然需要加以重视。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经验总结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污水处理中经常用到的生物膜法、A/O法、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稳定塘五个污水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