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城市与水相伴而生的历史,改变了水环境,重塑了水生态。在自然界中,水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但是在社会中,水的性质却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1.72亿提高到了8.13亿,走完了发达国家上半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与城镇化相匹配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40年内,我国农业用水减少了10%,工业用水增长了1.5倍,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完成了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支撑,创造人类和城市史无前例的壮举。回顾中国水环境40年的变化,可以总结以下规律:1978年~1999年以开发为主,1999年~2012年以综合利用为主,2010年~2018年以保护修复为主,预计到2050年,可以实现我国水环境的全面好转。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第一:基础设施方面截止2016年,全国城市供水能力达到3亿吨/天,供水管道75.7万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82亿吨/天,排水管网长度57.7万公里;科研投入方面,中国已牢牢占据SCI论文发表数量第一的宝座,各方面的科研资金投入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回顾40年,我国城市水环境变化的核心问题一直是水质,从而衍生出水质与健康、水质与循环、水质与生态之间的问题,并集中反映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污染与清洁的胶着、恶化与改善的博弈、提升与下降的涨落。
1、供水:水质与健康
在水质安全保障的目标下,水源微污染的现状成为了供水的主要矛盾。为了在保质引导下发展,供水行业高度投入于护水源、修标准、强净化、建管网,供水事业快速发展。但也总体体现出以下特点:
1污染与保质博弈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78年~1999年期间,我国地表水体质量恶化、污染加重,逐渐体现在有机污染严重和湖泊富营养化。经高度的重视和努力,2002年起,我国地表水质量达到I~III类水的比例逐年增加,水质整体向好。
2修标与技改协同
在保质目标的引导下,我国饮用水标准也经历了发展的过程。自1955年《自来水水质标准暂行标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等城市试行以来到198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发布,是解决标准从无到有的过程;1985年到2006年,国家标准完成了从35项指标到106项指标的拓展,我国饮用水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2006年以来,饮用水标准逐渐将有机物和微生物作为控制重点的趋势,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世界水质标准发展趋势一致;进入2018年,随着上海地方标准的发布,指标进一步拓展至111项,标准体系逐渐向对标全球卓越城市高品质饮用水的目标努力。
标准先行,标准的完善引领技改的协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原有以水介烈性传染病控制为目标的第一代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基础上,开展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研究,大面积推广了以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为目标的第二代工艺。进入21世纪后,以“两虫”等微生物为目标的纳滤膜、电渗析、反渗透等工艺逐渐进入水厂,形成第三代处理工艺,而在标准的进一步引领下,未来的水厂将以高浊度、高藻含量和微污染物净化为控制目标,探索超滤膜、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应用。除了工艺本身以外,未来的水厂也将更多地关注少投加甚至零投加化学药剂、节约土地资源、满足健康需求等技改方向,以膜为代表的技术将进一步改变传统净水工艺的模式和效率。
3水质与能力俱增
可喜的看到,40年的不断科研投入和实践,使我国供水从量变到质变,水质与能力俱增。2006年以前,我国供水行业主要弥补历史欠账,以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基本需求为主,2006年以后,逐渐从关注量向关注质转变,水厂工艺不断完善,管材选择也更注重对水质的影响。原水III类水达标率超过70%,出厂水达标率超过99%,末端水达标率也已超过96%。
4挑战与创新同行
但是,健康安全保障是饮用水供给无终点的诉求,我们将面临着地表水源的水质标准完善与精准管理、水源水质改善及生态系统修复、水源水质与净化工艺的优化适配、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安全、饮用水的健康安全及民众的心理认同等等一系列问题,一系列创新的发展方向,例如制定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施先进长效的治理与修复措施、创建简单低耗的清洁工艺、打通无药剂或少药剂的绿色过程、形成标准与效应协同的控制系统等相继被提出,形成挑战与创新同行的局面。
2、污水:水质与循环
控源减排始终是污水处理的主导目标,在减排的驱动下,通过减排量、严排标、促技改、明理念,污水处理事业高歌前行。但是,围绕污水处理的争论始终不断,标准上限值从高到低、指标从少到多、变化从缓到慢;技术上灰色技术到绿色技术、资源能源消耗型处理到回收利用型处理;以及污水的资源属性、再生水的生态融合、排放的风险控制等,污水行业在争论中前行。
1环保倒逼排放提标
1988年以来,我国从水环境污染到水环境治理,排放标准逐步提升。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部分有条件的省市结合各自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所规划的水体水质目标、水环境的生态安全水平,并结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需定标等原则,进一步制订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不断探索标准“宽与严、高与低”的困惑。
2科技支撑工艺进步
与供水行业相似,污水技术的支撑也与标准的发展同步。上世纪70年代A/O工艺作为污水处理主流工艺,80~90年代,A/A/O工艺、AB法等逐渐成为主流,21世纪初,改良A/A/O、回流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硝工艺逐渐得到应用,近十年,膜工艺、高级氧化、厌氧氨氧化技术逐步兴起,工艺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创新提升综合水平
随着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污水处理行业逐渐依靠创新提升综合水平,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即通过高级厌氧消化产沼自给能源,同时产生有机营养土服务周边农林土地利用等具体措施,实现厂网一体,使能与量高度融合。
4理念引领先进方向
前沿的理念,必然将进一步引导行业的进步。近年来,业界普遍认可了污水处理行业应当从达标排放与水污染控制,转向污水再生利用与水生态恢复的处理目标。并就污水的资源属性达成了一致,即N(营养物、资源Nutrient)、E(能源Energy)、W(水资源Water)和I(智慧Intelligen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污水的排放需要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并可使再生水具有生态融合的可能,用于生态蓄水补给、水体生态修复、水环境生态美化等。
3、水环境:水质与生态
40年中国城市河流和水环境的演变,经历了从惑到求的转变,先后承受了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任性之果、黑臭之殇,在治理之惑中不断求实,期望生态之合,重回鱼游之境。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实在污染胁迫下进行应对,历经曲折,从蒙昧到觉醒,如今初入理性之门。
1从清洁到黑臭
记忆中的家乡溪流,水质清澈、鱼虾成群,但如今很多河流却水体黑臭、功能丧失。经排查,我国城市黑臭河流总认定数高达2100条,污染现状不容小觑,黑臭合体治理刻不容缓。
2从分治到综合
2015年4月,随着“水十条”的发布,明确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消除。2017年6月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纳入“河长制”,从法律层面明确各级政府的水环境治理责任。
此后,全国各地的综合解决方案纷纷出图,从截污纳管、新建污水处理厂和现有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再配合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水环境系统治理与生态修复如火如荼展开,目前共完成治理的河道已占全部黑臭水体总量的83.1%。但客观而言,“完成治理”中有一部分仅是阶段性初步治理,不能确定其长效保持,生态系统是否可以重构、黑臭会否复发等问题也尚不明确。
近两年来,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水环境治理逐渐由截污治污为先,转变为生态修复为主。关注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成为了综合治理案例的主旋律。
3从控污到循环
黑臭河道的整治,并不单纯是一条河道的治理,我们逐渐意识到,水环境是一个循环系统,水环境的有效整治,不仅仅是控污的结果,更将对饮用水水源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过程中,应用资源回收技术,可有效回收污水中的纤维、碳源、沼气、磷等资源,实现更为绿色的生态治理。
4从环境到生态
必须认识到的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目标必然是将生态破坏的现状扭转为生态文明的建设。
必须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恢复水生态功能、控制水生态风险、保障水生态安全三方面进行着手,力争早日恢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水环境。
挑战与展望
从认识到实践,从理论到方法,从人的意识到行为,历经四十年的发展,我国水环境和水行业发展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治水的理念也从环境上升到生态,我们对水环境的最大进步是从生态破坏走向生态文明。四十年来,我们完成了诸多壮举,破解了诸多难题,为世界水行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期,依然将在较长时间内面对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空间萎缩、水生态破坏等问题。面对复杂并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还要面对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如何回应民众关切、如何化繁为简并应对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等挑战。
但正是在挑战鞭策下,才能实现跨越。我们必须意识到,城市流水与我们血脉相通,深入共识生态优先的理念,全社会为城市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形成强大合力,鱼游之境才能是我们不再遥不可及的梦想。
迎接未来,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开创中国水环境水生态更加美好的未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陕西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发布,合计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总投资12328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43%,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7766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27%,民生保障类项目总投资8668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30%。北极星整理环保项目如下:延安创
1月9日,菏泽市水务局、市河湖流域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市建设工程质量服务中心及工程各参建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成立验收组到北控水务菏泽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及再生水回用项目开展竣工验收工作。菏泽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市河湖流域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正县级)刘军担任组长,菏泽区域公司总经理兼菏泽
近日,四川营山县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施工任务,即将投入使用。营山县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处理能力5万方/天,处理排放标准执行《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预处理+改良AAO生化池+深床反硝化滤池+紫外消毒”处理工艺,项目建设包括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
近日,安徽无为城东污水处理厂顺利实现通水试运行。无为城东水厂一期服务范围为无为市城东、城南及经济开发区,服务总面积约14.25平方公里,现状处理规模日均2.5万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为市每天的污水产生量不断攀升,无为城东水厂一期已近满负荷运行,二期扩建工程应运而生。新工艺高指标无为城东
10月8日,天源环保公告,公司与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投资协议》,将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南宁市投资环境治理设施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主要合作项目包括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飞灰集中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和天
近日,珠海市斗门区水资源和水质监测中心主持召开了斗门区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PPP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竣工验收会议。会上,竣工验收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项目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为打造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样板奠定坚实基础。项目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施工范围分布在三个镇区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也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各督察组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突
4月28日,江西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简介,详情如下:1、裘家洲生态保护工程本项目为海绵型城市水系类工程。施工完成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1.65%,面源污染削减率为87%。项目通过设置大面积生态绿地、生态驳岸、植被栽植、硬质铺装与透水材质相结合的海绵设施,不仅实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安徽区域公司各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铆足干劲跑出龙年“加速度”,奋力冲刺“开门红”。火力全开!宣城市政管网项目完成环保验收近日,宣城水管家公司市政管网项目通过安徽省省级环保验收,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任务。宣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9.75亿元,主要包括敬
3月7日,2024华南水环境大会在佛山南海开幕。恰逢春暖花开之际,一场盛事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处,就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污泥、节水等问题和挑战提出系统优化提升方案,共谋华南水环境发展大计,共绘南海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大会以“人水和谐,水城相融,促进高质量发展”
3月6日—8日,“2024华南水环境大会”在佛山南海召开。会议由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运营商联合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会议旨在围绕华南地区水资源、水生态、
5月22日,陕西水务发展环保集团与紫阳县政府在紫阳县签订污水处理合作协议。紫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秦宗道与陕西水务发展环保集团董事长李瑞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紫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燊、陕西水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曹新红等人见证签约。签约前,紫阳县住建局和水务发展集团安康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
近日,上海市政总院承担武汉左岭污水处理厂二厂及配套设施新建工程设计工作,项目规划总规模20万吨/日,总占地面积16.06公顷,一期工程6.5万吨/日,占地面积8.44公顷。项目建成后将显著缓解武汉新城左岭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压力,为长江生态保护提供关键支撑。创新工艺突破技术瓶颈针对武汉新城左岭片区电
2025年5月21日,南京桥北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竣工验收,该项目由南京金环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湖南筱豪新能源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通过深度融合污水处理厂空间资源与新能源技术,采用5492块天合光能最新一代N型i-TOPCon双面
尊敬的参展商: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后,全国实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随着“水十条”的深入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5月20日,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发布关于《通州区污水处理项目运营补贴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显示,污水处理项目补贴范围为通州区政府作为补贴主体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不含临时项目)的运营主体,补贴支付以污水处理项目的质量和产出(服务)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5月20日,中工国际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工程投资与运营”板块在国内污水处理领域运营了多个项目,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在手污水处理项目8个,污水处理规模约28万吨/天,持有运营资产规模再上新台阶,已具备对外输出运维管理的能力和业绩。在城市地下排水管网设
醒狮起舞迎盛会,5月20日,以“生态样板绿色标杆”为主题的南沙污水处理厂、鱼窝头污水处理厂项目合作签约暨开工誓师大会在南沙污水处理厂现场拉开序幕。活动由广州市水务局指导,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局主办,广业环保集团、中铁广州局等10家单位联合承办。广东环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文,广业环保
日前,西安渭北污水厂提升改造项目招标计划发布。该项目占地面积112.91亩;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新增二沉池、配水井、污泥泵池、粉碳接触池、气浮池和除氟高密池、除硬高密池、投药间、污泥脱水机房等污水处理构筑物及对调节池、生物池、除臭等系统改造,总建筑面积8950平方米(最终以资源规划部门审定面积
2025年5月13日,在太湖之滨的江苏宜兴,水务领域迎来一场里程碑式的合作——富兰克水务(集团)与全球水泵行业领军企业格兰富集团正式签署关于二次供水系统开发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二次供水系统领域全流程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展开合作。这一合作标志着我国本土水务企业与跨国技术巨头的深度融合,为全
中国电建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电建环境公司”)是中国电建集团为进一步整合环保工程领域咨询、设计、技术、投资、施工和品牌资源而成立的专业化平台公司,旨在将公司打造成系统化、集成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环保服务提供商。电建环境公司作为中国电建集团旗下专业平台公司,具备“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科左后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科左后旗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绿电直供+增量配电网+下游产业的“N+1+N”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在现有的新能源99.21万千瓦装机规模基础上,重点推动3个新能
5月14日,远达环保与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控股”)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烟气治理及碳捕集、水环境治理及新能源工程建设业务领域的合作。协议签署前,远达环保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斌与北京控股行政总裁熊斌进行会谈,远达环保刘元兵、汪波出席会议。熊斌介绍了北京控股
近日,由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承建的苏州高新枫桥水质净化厂原位扩容和提升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原位扩容破解污水处理瓶颈枫桥水质净化厂(以下简称:枫桥厂)服务区域覆盖苏州高新区27平方公里,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污水量持续增加。本项目改造以枫桥厂为主体,以HPB技术为核心,同时
近日,安徽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净水厂——西部组团净水二厂正式通水运行,区域日污水处理能力再提升20万立方米,标志着合肥市西南片区水环境治理迈入全新阶段。西部组团净水二厂坐落于合肥市创新大道与派河大道交口处东北侧,占地186亩,设计处理规模20万立方米/日,最大处理量可达30万立方米/日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日前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广州资源环保”)与越南进盛投资开发及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州资源环保董事长曾建宁、广州资源投资集团总裁刘锋、广州资源环保副总裁刘文清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在中越两国全面战略合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双方聚焦越
主题时间地点大会主题:推动水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时间:2025年5月9日-10日(8日全天报到)大会地点:福州中庚喜来登酒店特邀嘉宾大会内容组织机构01主办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福州大学02联合主办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03协办单位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凌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车华
2025年4月21日16时15分,成都市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实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志着成都环境集团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保产业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何投资“光伏
4月25日,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都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对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了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市政府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快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绿色氢能、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氢能发展“六大工程”,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相关链接:成都:2025年
日前,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共1581个项目。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庐江县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文旅开发项目合肥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安徽省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肥东巡鹰年回收2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庐江浩悦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巢湖市部分河流流域水环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