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water resource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groundwater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curbed in its over-exploitation problem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terioration,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of the reg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lement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ies such as the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ion Plan',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four main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ere analyzed:(1) Groundwater is seriously polluted, and lacks scientific risk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2)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rces are wide-ranging, pollution supervis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3)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need to be carried out; (4) The problem of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is serious,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groundwater safety replenishment technology. The existing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undation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ere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and four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objectiv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were proposed:(1) Carry out research on groundwater pollution 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atic prevention, and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 Develop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pabilit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3) Research and develop source control and pollution repair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capacity of contaminated sites; (4) Carry out replenishment suit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replenishment area, and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and efficient technology system for safe replenish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and ensuring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Keywords: groundwater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groundwater pollution supervision groundwater safety replenishment groundwater system prevention site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地下水是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在保障饮用水供给和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特别在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资源,75%以上城镇生活饮用水均来自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是京津冀地区的饮水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京津冀地区地下水面临着水质污染和水量超采严重的双重挑战,并且存在地下水修复技术落后、监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再加上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使得地下水环境安全受到严峻挑战[1].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作出了明确指示,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管理原则.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2020年)》等均着力布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安全保障工作[2-5].为落实国家在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安全保障战略,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客观分析和科学判断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确定“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方向与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2013年的调查结果,京津冀地区有72%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深层地下水污染风险正在逐年加大,总体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见图 1).京津冀地区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指标以砷、铅、铬为主,污染比例为7.98%;浅层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污染比例为29.17%,主要污染指标依次为1, 2-二氯丙烷、四氯化碳、苯、1, 2-二氯乙烷、苯乙烯等.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中三氮质量浓度逐步升高,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中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6].另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全国5 100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监测点占66.6%,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锰、铁、溶解性总固体、三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砷、六价铬、铅、汞等重(类)金属超标现象[7].目前对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源与地下水污染相关关系不明、成因不清,并且缺乏科学的污染风险管控和污染防治策略,因此亟需在顶层提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思路和战略体系.
1.2 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亟待完善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工业园区、填埋场、加油站、生活、农业污染源均大量分布[2].据调查,区域内分布有1.26×104个地下水污染源,涵盖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危废处置场、矿山开采区、高尔夫球场和再生水农用区等多种污染源类型.加之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8],因此, 京津冀地区面临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和防控压力十分巨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布设密度不够,缺乏针对典型污染源的监测网络,难以查清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监测层位不足,多针对浅层地下水进行监测,缺乏对地下水三维空间的立体分层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指标不足,不能准确的反映地下水污染问题;地下水监测方法落后,未能实现多指标在线监测,很多地区仍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进行监测[9-11].现有的监测网布设密度、监测层位、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等均不能满足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监控与预警需求,亟待构建和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将区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精度提升至1 :50 000.
1.3 地下水污染修复难度大,亟待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
京津冀地区典型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状况复杂,存在无机盐、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的多组分复合污染问题,地下水修复技术选择难度大,单一修复技术存在修复效率低、污染易反弹等问题[12-13].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与装备落后,国产化水平低,无法满足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亟需结合京津冀地区污染场地的污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开发高效及适应性强的地下水污染强化修复与组合技术.
1.4 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匮乏,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3.70×1010 m3,不足全国的1.3%,却承载了全国约10%的人口.由于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占区域供水量的70%以上[8].地下水长期大量开采导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见图 2),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华北平原-环渤海复合大漏斗”,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表裂缝等地质灾害[14].近20年来,京津冀地区已累计超采9.00×1010 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0×109 m3,超采面积达8.66×104 km2,超采造成部分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差接近30 m,诱发了400多条地裂缝[15].南水北调和雨洪作为回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的重要水源,对有效解决地区地下水资源短缺和超采问题意义重大,而目前地下水回补适宜区分布工艺技术、工程实施与风险防控尚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不同水源回补地下水后造成回补区水动力场、水温度场、水化学场变化而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回灌堵塞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缺乏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标准和污染风险防控政策,因此亟需构建适宜的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体系[16-17].
2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2.1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污染防治策略已初步形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相继启动了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了大量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实践,针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 2006年,欧盟出台了《欧盟地下水指令》,该文件是欧盟地下水环境管理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欧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框架和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欧盟各成员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最佳技术指南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针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用以指导地下水修复决策、修复目标制定、修复技术实施、监测及效果评价等行动.国外这些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指南和标准,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修复顶层设计、综合决策和修复技术实施、监测等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基础[18-19].
近年来,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地下水污染防治文件,提出了未来我国和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同时,在国家“863”计划、环保公益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典型工业园区、有机化学品泄漏场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高风险污染场地等重点地下水污染防治对象,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污染过程识别、风险评估等研究,初步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价、污染防控方法,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20-24]. 2014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陆续编制印发了《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等标准规范,科学指导、推动各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防治区划分、规划评估、污染修复等工作.已取得的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污染识别、风险评估成果,对构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关键技术及管理政策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3, 25-26].
2.2 初步形成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就已开展了地下水水位、水量和水质监测.目前,河北省共有地下水监测井752眼(承压水井133眼),其中, 5日观测井603眼,逐日观测井130眼,开采量观测井130眼,水质观测井421眼.天津市共有地下水常规监测井422眼,控制着第Ⅰ、Ⅱ、Ⅲ、Ⅳ、Ⅴ组及第Ⅴ组以下各含水岩组地下水动态,各监测层组站网密度:第Ⅰ组183.84 km2/眼、第Ⅱ组79.47 km2/眼、第Ⅲ组161.08 km2/眼、第Ⅳ组195.41 km2/眼、第Ⅴ组及第Ⅴ组以下238.4 km2/眼.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埋深、开采量、水质、水温等.北京市针对地下水含水层建立监测井822眼,针对工业开发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建立监测井360眼,总数达1 182眼,达到了1 :50 000的立体分层监测精度[27].到2019年底,北京市将实现山区-平原全域覆盖、岩溶-裂隙-第四系全覆盖、无机-有机并重的监测体系,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监测体系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22日,高能环境公告,近日中标了两个重要项目,中标金额合计超2.6亿元。一方面,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公司中标了“张集煤矿二期工程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EPC)工程总承包”,中标价约为1.87亿元,工期为327日历天。该项目由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联合
1月9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评估重点工业园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4年云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其中包含88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4年云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通知各州、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关于“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安徽省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项目(EPC总承包)招标,项目工程总概算为9831.63万元,本项目最高投标限价为8235.9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针对填埋库区及下游的污染地下水,开展修复和管控工程,涉及修复区域面积83324.84平方米。施工环节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工程
近日,生态环境部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南方科技大学,围绕国家土壤与地下水重点任务开展工作,郑春苗任实验室主任。
近日,金科环境成功中标郑州市石佛水厂改造工程超滤和纳滤成套系统,处理规模:100,000m/d,处理工艺:BWD苦咸水淡化工艺技术包。石佛水厂是一座利用黄河侧渗水为水源的地下水处理厂,1995年建成通水,投入运行30年来,原有水源和制水工艺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也无法满足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郑州
8月29日,青岛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最后一个施工区域完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项目主体施工已全部完成,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进入安装阶段,为2024年底实现通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岛市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是青岛市2024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
生态环境部8月6日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等3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申报内容包含“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详情如下: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
近日,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正式对外开放。项目占地162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最大基坑深度20.3米,采用地埋式改良A2O+MBR膜工艺建设,建成后每天可处理40万立方米的污水,地面以上为景观绿地公园。这座目前全国第二、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MBR污水处理厂,
近日,全国首例深层地下水回补抵御海水入侵试验项目在河北开工建设,项目位于深层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问题叠加的唐山市乐亭县沿海区域,建设深层水回补试验场,依托区域内已建成的海水入侵监测体系,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监测成果,开展深层水回补抵御海水入侵试验研究工作,在对回补区水文地质、地下水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目标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5%左右,“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新增完成16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7819万元)分配方案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间,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接受公众来电、来信、来访,并将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公示日期:2025
通知文件会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创新目标任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生态环境质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文,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并调整部分2021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38652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8739万元,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13768万元,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431万元。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4年云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其中包含88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4年云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通知各州、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关于“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1月29日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第八批),本目录共包含用于白酒废水处理的同步脱氮-自养脱氮联合处理技术、上流式多相循环抗钙型厌氧反应器、DMBR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等四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按照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有关要求,经审核,共3个项目符合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请要求,本次拟支持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2443万元。
《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经由2024年11月29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条例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山塘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4年11月29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
11月15日,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汕头市练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意见建议的公告,以加强练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条例(草案)》适用于汕头市行政区域内练江流域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及相关的生态保护活动。本条例所称练江
为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管理水平,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1月13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活动。详情如下: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11月8日发布《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山塘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
近日,葛洲坝(英德)水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市政设施管理,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天然水收集与分配,建设工程施工。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波水清景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英德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北极星水
1月17日,国网华北分部协同京津冀三地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省级电力公司,共同启动京津冀500千伏跨省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京津冀500千伏跨省输变电工程沿线环境复杂,规划区、村庄、风景区、航空设施等敏感点众多,前期工作和建设工作难度大。国网华北分部不断加强系统谋划和统筹协调,解决制约工程进展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近日,京津冀产业协同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提到,京津冀自动驾驶实现跨域全场景应用,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里程4311公里,完成测试里程6000余万公里,打造了国内最大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同时,全国首部全环节规范自动驾驶汽车创新应用活动地方立法制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0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组织召开“京津冀产业协同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闻发布会。其中河北工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郝莉笑介绍了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相关情况,她表示,下一步围绕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大同市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云冈经开区”)已承接总投资达195.9亿元的“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2024年以来,大同市云冈经开区把握“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机遇,把先进科技制造业赛道以及能源赛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重点培育打造“1+3+3”产业链(
12月30日,石化机械在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布局氢制备、氢储运和氢加注环节,发挥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装备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联合创新、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公司正深度跟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项目。
京津冀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十年成效、问题和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岳昊高迪王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7月,中共
12月14日,以“场景创新、赋能产业”为主题的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大会在石家庄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局以及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会上英利发展“光伏组件可靠性检测视觉大模型应用场景”荣获京津冀共建共
2024年12月2日,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环保”)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天津市国资系统首单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碳中和债)”(以下简称“碳中和ABN”),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增信,规模5.27亿元,期限5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更好保障三地能源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科技协同创新,11月27日,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第5次月度例会暨年度总结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由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文秀同志主持,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童光毅同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5~10项关键共性技术,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不少于10类典型产品,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和10项标准,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
近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承担建设的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端500千伏配套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以为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送端网架支撑。该工程的筹备和建设积极响应了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的文件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