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8年碳排放再创新高,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想象着这些触目惊心的预测,犹如灾难电影大片一般刺激。你可能觉得,这离我还很遥远!然而,当地球表面温度照此速度升高,并且,如果不加以控制,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升高时,这些科学预测将很快成为现实。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全球碳排放量基本持平,就在人们以为世界出现了转机之时,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长1.6%。如今,节能减排任务更是火烧眉毛,科学家初步预计,2018年的增幅预计达到2.7%。
这一增长将让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工业的排放量创下新高,达到每年371亿吨二氧化碳。美国的排放量增加了2.5%,而欧盟排放量减少的幅度还不到1%。
在2018年12月刚刚过去的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当前局势的紧迫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全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暖的大麻烦,为了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标,各国必须大力改变来自化石燃料的排放,并大规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203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45%。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国的变暖气体产量增加了近5亿吨,高速发展经济的背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美国位居第二!这也迫使中国不得不立马加入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的实际行动中。
大刀阔斧开辟新能源汽车市场背后:应对气候变暖!
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现实下,全球国际社会抗击气候变暖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了重头戏!
2017年以来,为了缓解碳排放的压力和气候变暖的问题,西方欧洲国家已纷纷制定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英国和法国计划2040年禁售燃油车,德国和印度计划2030年退出燃油车,荷兰和挪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计划最早将于2025年退出燃油车……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关于中国何时禁售燃油车的消息在全球也备受关注。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消息,不过,去年以来,工信部多次提到,中国已启动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国内长安、吉利、北汽等各大传统车企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制定停产停售燃油车计划和全面电动化战略,以应对一方面来自全球的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来自日益减少的石化资源压力。
各国政府的重视,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对碳排放的减少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然而,推广的现实却依旧残酷。根据OFweek新能源汽车网统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为2780万辆和2808万辆,汽车市场的基数很大,然而,新能源汽车目前却只占了整个汽车市场的4%。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很大,对减少碳排放的空间也很大。
目前,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除了节约用电量(我国目前主要靠火电,烧煤发电),开发新的能源(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保护植被之外,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样刻不容缓!而这当中,更需要的是企业不断技术升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认可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发布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年节能量达500吨标准煤的节能改造项目,省级工业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投用(投产)的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最高给予每吨标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分析报告《2005全球能源评论》,主要内容如下:#x2022;nbsp;全球能源需求在2024年增长了2.2%,增速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在2024年均有所增长。增长主要由电力行业引领,电力需求激增了4.3%,远高于全球GDP3.2%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创纪录的高温天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记者31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4月1日起,18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批标准涵盖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包括铸造、有色、化工、建材、矿山、机械、交通、农业、电工电子、食品、废弃处置等。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
3月23日,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研发设计并制造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全球首台3000吨/天水煤浆气化废锅设备顺利发运,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煤气化装备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据了解,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不仅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煤化工行业碳评价试点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化工领域半废锅流程煤
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碳排放成为国际贸易的关键考量因素,碳壁垒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绿电直供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与探讨。绿电直供,简单来说,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模式。其核心在于电力的绿色属性,通过建设专用线路或借助智能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
近日,中化能源旗下中化石油通过下属荷兰公司自有碳配额交易账户,从供应商采购并向招商轮船销售3000个欧盟碳排放权配额(简称碳配额),用于其欧盟航线的碳排放履约。这标志着中化石油通过自有欧盟碳配额交易账户顺利完成首单碳配额贸易和交割。中化石油积极落实中国中化与招商局集团战略合作协议,挖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的项目“强温室效应电工绝缘气体六氟化硫环保替代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及应用”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采用低温室效应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全氟异丁腈替代六氟化硫,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此前,国际上六氟化硫与氮气混合气体应用于电工装备的技术
编者按:普林斯顿大学学者发现,市政污水处理厂向大气中排放的甲烷/CH4量比以前认为的多出近1倍。该大学进行了两项研究:一项是在美国的63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CH4排放量检测;另一项是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来自全球污水收集和处理过程中CH4监测研究中的公开文献数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和意见》发布,其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是五个主要目标之一。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作者:张英(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六氟化硫(SF6)气体作为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中,全
5月20日,在《oneeath》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调查人员报告说,温室效应对全球的人类睡眠产生了负面影响。据研究人员称,他们的发现表明,到2099年,不理想的温度可能会使每人每年减少50至58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他们发现,温度对睡眠损失的影响对于低收入国家的居民以及老年人和女性来说要大得多。研
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无需外部能源消耗……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裴刚、研究员邹崇文等人研制出一种分别以太阳、太空为热源、冷源的“冷热双吸”材料,可24小时捕获利用能量,有望在改善地球温室效应、供应太空基地能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人类利用阳光已开发
通常认为,氢气替代化石燃料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生成问题,从而实现零碳排放,最终实现对气候变化的调控。事实果真如此吗?近期英国咨询机构弗雷泽-纳什发布了报告《atmosphericimplicationsofincreasedhydrogenuse》(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在100年的时间段内,一吨氢的温室效应是一吨二氧化碳的11倍
一场近30年来罕见的海底火山大喷发,把汤加这个小小的南太平洋岛国送上了全球热搜。如果说随之而来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的沉降、成千上万次的雷击、数英尺高的海啸等现象是即时而直观的影响,那么自此地球平均气温降低,从而导致的粮食歉收等现象将长达几个月甚至数年。这是因为细密的火山灰气溶胶进入平流
2021年7月29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3060双碳”水电科普论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教授作了题为“双碳目标——水利的担当与贡献”的精彩报告。为便于广大水利行业工作者更深入地学习报告内容、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本刊编辑部策划了该篇特邀论文。
该模型证实,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会导致温度增加,模型预测:随着靠近地面,温度会升高,而远离地面,即在高层的大气层温度则会将降低。如果是由于太阳辐射导致的温度升高,那么整个大气层都应该同时被加热。
日前,科学家们对法新社表示,新的气候模型显示,作为一种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比我们以前了解的要强大得多,这一发现可能会使巴黎协议中限制全球变暖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这些模型由6个国家的独立团队共同开发,模型表明,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低估了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的潜力。明年,这些模型将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国际气候科学机构“全球碳预算”(GlobalCarbonProject)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将达到创纪录高位,如果各国不大幅减少排放,将在未来九年内耗尽剩余的“碳排放”预算,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突破1.5℃,引发灾难性的气候影响。上述机构11月11日发布的年度评估报告发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国际能源署(IEA)在10月19日(周三)一份报告中公布最新预测,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在2022年增加3亿吨,达到338亿吨,增长量不到1%。这一增幅与2021年近20亿吨的增幅相比要小得多。总体而言,今年二氧化碳1%的增长主要来自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航空业。IEA表示,如果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IEA认为,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根据上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IEA认为,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根据上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IEA认为,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根据上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IEA认为,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根据上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升近5%,接近2018-2019年的峰值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8%,即接近20亿吨二氧化碳——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下降幅度,几乎是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下降幅度的五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超过了能源需求的下降幅度,原因是
IEA指出,今年,全球碳排放量有望跃升至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将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并在随后几年继续增长,这样的上升预期使得峰值很难到来,同时也让气候目标无法实现。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3月2日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说,过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根据报告,从绝对值来看,202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前一年减少约20亿吨。其中,受疫
bp于6月17日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69版(以下简称“《年鉴》”)。《年鉴》收集和分析2019年能源数据,重点分析新冠疫情(COVID-19)发生之前已出现的全球能源新趋势。《年鉴》显示: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减缓至1.3%,为上一年度增长率(2.8%)的不到一半。全球能源消费净增量中,中国占比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报告称,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停止增长,总排放量较2018年同比持平。IEA根据发达经济体的碳排情况推估出了一个乐观结论: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已经触顶,进入2020年代有望开始下降。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有机会通过更雄心勃勃的政策和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