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报道正文

2019恩施政府工作报告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02-18 09:52来源:恩施日报作者:刘芳震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恩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狠抓招商引资。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省外资金实际到资180亿元以上。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精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建立招商与安商协同机制,提高注册率、开工率、到资率、投产率。坚持引技、引智并举,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做实高新园区。对照国家指标体系,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念好“招、建、退、扩、服”五字文章,全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建成园区道路5条,开工建设园区道路6条,完成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加快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恩施生物医药产业园、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建设。坚持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运作,做大做强州高新投公司。实行“封闭管理、一站服务、限时办结、超时默许”运行机制,促进州县高新园区联动发展。

(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实施质量强州战略,着力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争当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排头兵”,打造全省绿色发展增长极。

建强“四大产业集群”。做精生态文化旅游业。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6个县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力争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支持宣恩县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旅游公路、游客中心、停车场等要素建设。推进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做优硒食品精深加工业。新增规模以上硒食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加快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逐步实现全域绿色化生产,打造恩施“绿色有机、天然含硒”的品牌形象。启动“恩施蔬菜”“恩施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力争新增“三品一标”〔13〕产品1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新建标准化道地药材基地25万亩,新增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淋溪河、峡口塘水电站建设,推进姚家坪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实现江坪河电站下闸蓄水。全面建成500千伏恩施东输变电工程。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严格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着力壮大支柱工业。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加快推动新型建材、现代烟草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扶持市场主体。实现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万户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税收过千万企业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创意、康体养生等新兴产业。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挖掘消费潜能,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消费升级。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综合税负,降低物流、用地、水泥、砂石等成本。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奖励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创建、开拓境外市场。健全民间投资投诉渠道,及时回应民营企业诉求。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商会制度,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提升财税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培育骨干财源,做大群体财源,建强梯级财源,寻找替代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企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企业采取风投、股权、债券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挂牌上市激励政策,新增四板挂牌企业20家以上。严格政府债务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狠抓金融风险防控,加强地方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美好家园。

加快建设武陵山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州城。强化城市风貌管控,彰显山城本色、民族特色。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高品位建设州城。加快推进州城外环通道、硒都大道、旗峰大道、高旗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建成金龙大道、五峰山隧道和施州大桥东片区下穿通道。启动建设金山大道西段二期、209绕城线五标段、施州大道延伸(烂草湾—龙凤坝)三条市政道路。加快实施舞阳大道(东风大道—土桥大道)、土桥大道(舞阳大道—学院路)、凤天路及施州大道(施州大桥—红庙路口)三条人行道综合改造。加快推进“一江一古城”、凤凰山森林公园、挂榜岩公园建设。开工建设红庙社区公园、耿家坪公园、金马水库湿地公园和七里坪公园。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街区小游园。高标准管理州城。深入开展“六城”同创,持续推进“治堵保畅、治噪保静、治污保洁”,启动城区道路黑色化工程,打通一批街区路,畅通微循环。加快实施“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覆绿”,完成金山大道一期、209绕城线华硒物流园段、施州大道北段三条道路绿化美化。高质量服务州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站牌、智慧信号灯、智慧停车场建设,运用大数据、高科技,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推进城镇特色发展。鼓励县市城区按照4A级以上景区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城、精品旅游城。加快推进州级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建始县花坪镇、鹤峰县燕子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编制完成州级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县、乡、村规划编制。加快建设建始青里坝村、恩施二官寨村州级试点,新启动2个州级试点村和16个县市级试点村建设。鼓励市场主体投资兴建一批田园综合体。探索公益性、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技能服务人才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展乡村垃圾“清零”行动,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个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文明乡村。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以创新强支撑,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成省定去产能任务,降低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巩固“三去一降一补”〔14〕成果。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土地要素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延链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确保有条不紊、平稳有序。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抓好商事制度、国资国企、事业单位公车、医药卫生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等关键性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年度改革任务。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抢抓“一带一路”〔15〕、国家进口博览会、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推进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以上,自营出口增长10%以上。加大外贸骨干企业扶持力度,新增开口企业15家。做大做强开放合作平台。争取恩施机场口岸临时开放,实现国际旅游包机首航,积极办好第六届硒博会、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持续深化合作领域,广泛拓展开放平台。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州县两级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全面实行产业项目“先建后验”,率先在州高新区、县市园区探索试行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16〕。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作用,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依法推进行业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专利1500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发挥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恩施州科技孵化器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新增各类科技孵化器10家以上、入孵企业60家以上。做大做强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六)加快建设美丽恩施。严格履行生态保护红线主体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办问题整改。打好蓝天保卫战,州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县市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到92%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认真落实“河(库)长制”,强化水污染防治,确保所有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认真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全面落实城市规划区山体保护“山长制”。实施100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土壤酸化治理4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效防治面源污染。认真做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加快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精准灭荒2711亩,建改各类公厕981座、农村户厕17.4万户,乡镇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护绿水青山。

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对照国家标准,补齐创建短板,确保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力争新增国家级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100个。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实施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20日在州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恩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