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附件:
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生物天然气是指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的非常规天然气,同时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为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构建分布式可再生清洁燃气生产消费体系,有效替代农村散煤。发展生物天然气,构建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化、就近消费利用的分布式清洁燃气生产消费体系,增加县域天然气气源保障,加快替代燃煤、特别是农村散煤,治理大气污染,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规模化处理有机废弃物,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发展生物天然气,以工业化专业化方式处理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构建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快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实现城乡有机废弃物能源化产业化利用。
优化天然气供给结构,发展现代新能源产业。发展生物天然气,立足国内,内生发展,作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补齐天然气供需短板,降低进口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推进生物质能转型升级,加快可再生能源在燃气领域应用,培育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兴产业。
当前,生物天然气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技术不成熟、产业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和困难。新时代急需强化支持,完善政策,加快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现生物天然气工业化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为目标,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强化统筹协调,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产业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快生物天然气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增加天然气供应,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统筹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产供储销支持政策,将生物天然气融入大能源,以工业化市场化方式推动发展。统筹城乡各种原料,协调生产和消费,整合各方面支持措施,合力推动生物天然气加快发展。
建立体系,循环发展。建立原料收集保障、生物天然气消费等关键体系,完善行业服务体系。发挥资源和灵活布局优势,推进生物天然气分布式生产消费,在消费侧直接替代燃煤供热,形成城乡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循环发展模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物天然气技术进步与工程建设现代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发展生物天然气新兴市场和价值链,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创新型现代产业。
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市场环境,更好地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支持生物天然气政策体系。简化管理,优化服务,建立高效管理体系,支持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起步发展阶段。到2020年,生物天然气实现初步发展,初步建立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20亿立方米,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约34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20万吨。年处理农作物秸秆超过1000万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超过2500万吨,其他城乡有机废弃物超过500万吨。
快速发展阶段。到2025年,生物天然气具备一定规模,形成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50亿立方米,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约25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600万吨。年处理农作物秸秆超过7500万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超过1.8亿吨、其他城乡有机废弃物超过3000万吨。
稳步发展阶段。到2030年,生物天然气实现稳步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占国内天然气产量一定比重。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超过50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9300万吨。年处理农作物秸秆超过1.5亿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超过3.5亿吨、其他城乡有机废弃物超过4000万吨。
三、加强规划指导
加强国家规划指导。编制国家生物天然气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生物天然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明确生物天然气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形成现代新兴工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生物天然气发展重点区域布局,提出政策措施,指导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
强化国家规划衔接。国家生物天然气发展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布局等,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以及天然气发展规划等,做好与国家相关规划、生物天然气重点发展地区能源规划的统筹衔接平衡。
融入天然气发展规划。生物天然气纳入天然气发展战略、规划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明确生物天然气在天然气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的定位和任务。作为分布式天然气,融入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形成与常规天然气融合发展、良好互动的格局。
编制省级发展规划。指导重点地区编制省级生物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本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天然气市场等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取暖等,提出本地区生物天然气发展目标、任务和重大布局,提出加快生物天然气发展的保障措施。省级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作为本地区生物天然气发展的依据。
编制地市或县级发展规划。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地市或县(或相应行政区)编制生物天然气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项目布局方案,明确重大项目具体布局。并制定城乡有机废弃物原料保障方案、生物天然气市场消费方案、有机肥消纳方案等。纳入本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燃气发展、清洁取暖等相关规划和方案。地市或县级规划作为本地区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编制重点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规划和重点地区省级规划,大型能源企业以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编制本企业生物天然气发展规划,面向全国谋划提出项目布局。有燃气经营业务的企业,要将生物天然气纳入燃气布局以及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融入燃气经营范围,与常规燃气实现融合发展。
四、加快生物天然气工业化商业化开发建设
分布式商业化开发建设。就地收集原料、就地消费利用,多点布局、形成产业。根据资源量优化布局,以单个日产1万-3万立方米项目为重点,整县推进,分散布局,满足工业化各项要求,建设生物天然气商业化可持续运营项目。
实施专业化企业化投资建设管理。积极支持能源企业以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实行专业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支持企业以生物天然气为重点,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支持企业在同一区域内开发多个生物天然气项目,整合资源,构建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鼓励燃气经营企业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鼓励燃气经营企业结合城镇燃气发展布局,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对投资建设项目以及并入燃气管网消纳生物天然气的燃气经营企业,国家油气企业在市场化条件下,在常规天然气计划分配上给予支持。鼓励常规天然气进口和基础设施投资企业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
加快形成现代化新兴工业。积极推进生物天然气设计、施工、技术、工艺、运营、服务、安全、环保等各环节专业化工业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专门从事生物天然气咨询、研发、装备制造等。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加快生物天然气产业化进程,形成现代化新兴工业。
培育和创新商业化模式。拓展生物天然气多元化应用领域,推进供气、供热、供冷、供电等集成化一体化经营,整合扩展有机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产业链,培育发展市场新需求和新价值,提高盈利水平。设计开发生物天然气碳减排方法学体系,推进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推进生物天然气技术进步。国外引进与国内开发相结合,集中力量突破多种原料混合发酵、高效发酵等关键技术,解决技术瓶颈。研发推广应用先进原料预处理、厌氧发酵、净化提纯、快速好氧发酵制肥、自动监控等成套设备,加快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因地制宜推进边际土地能源作物研究开发。
加强生物天然气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并入管网、污染物排放、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工业化标准,推进工程认证、企业认证等认证体系建设,建设行业检测认证中心,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五、建立健全生物天然气产业体系
统筹利用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开展资源调查,统筹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蔬菜种植废弃物等各类农业废弃物,城乡生活垃圾,河湖水草污泥,以及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等各类工业有机废弃物,增强生物天然气原料保障能力,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立覆盖城乡的原料收集保障体系。结合项目布局,建立适应多种资源、覆盖县域城乡的生物天然气原料收集保障体系。完善田间收集、打包、运输等环节的配置,建立农作物秸秆商业化收储运体系。建立安全高效的畜禽粪便收集体系。鼓励生物天然气企业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循环农业发展等,创新秸秆原料收集保障模式。
建立生物天然气多元化消费体系。积极开拓生物天然气在城镇居民炊事取暖、并入城市燃气管网、发电、交通燃料、锅炉燃料、工业原料等领域的应用,形成多元化消费体系。在具备条件地区建立生物天然气产、输、配、储一体化生产和消费体系。发挥用户侧优势,加快在终端消费领域替代燃煤。
建立生物天然气与城镇燃气融合发展体系。将生物天然气作为当地城镇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物天然气规划与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的协调衔接。生物天然气项目布局与城镇燃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生物天然气不承担城镇燃气应急储备和调峰。
建立有机肥生产消费体系。积极支持生物天然气企业延伸产业链,以生物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沼渣沼液为原料,以年产能超过1万吨固态和液态有机肥大型项目为重点,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基地,建立有机肥生产消费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有机肥专业化市场化工业化发展。
加强生物天然气全过程环境保护。生物天然气企业统筹各种有机废弃物资源,统筹产供销用,建立覆盖原料收集、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环保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实防止二次污染。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加强环保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生物天然气监测体系。建立“项目自我监测、行业统一监测、政府加强监管”的生物天然气监测体系。项目单位建立运营监测系统和制度,对原料进厂、发酵制气、沼气净化提纯等进行全过程监测。建立统一开放的行业监测平台,对全行业进行监测,加强自我管理。能源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实行高效监管。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协调。国家能源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生物天然气纳入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工作方案,天然气产供储销工作方案,以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方案等。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将生物天然气纳入相关重要工作计划,加强统筹协调。
构建规划体系。构建生物天然气发展三级规划体系,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生物天然气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各省(区、市)编制本地区生物天然气发展规划,指导中央企业编制企业发展规划。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指导编制地市或县级生物天然气发展规划。各级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
完善支持政策。修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将生物天然气纳入管理范围,支持生物天然气并入城镇燃气管网和消费。制定生物天然气优先利用政策措施,研究建立绿色燃气配额机制。建立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与常规天然气计划分配、进口量分配挂钩机制,鼓励生物天然气发展。研究制定生物天然气产品补贴政策。落实生物天然气项目税收、贷款、土地等其他优惠政策,享受绿色金融支持政策。
简化项目管理。国家能源局制定生物天然气项目管理指南,指导各地对生物天然气实施高效简便的管理。深化“放管服”,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好服务工作。制定生物天然气规划编制导则、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导则等,指导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和投资者。加强生物天然气工程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监管,理顺安全条件审查办理手续。加强对行业的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自我可持续发展。
加强示范建设和技术进步。国家能源局组织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技术进步,构建产业化体系。依托示范项目,组织行业机构和重点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设备国产化,加快工业化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促进生物天然气商业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双碳”目标与新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电力系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当风电、光伏装机占比突破35%,传统电网的调度瓶颈与新能源消纳矛盾日益尖锐,一种名为“虚拟电厂”的新型电力组织模式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突破5000万千瓦,
CBC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议程产业背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中东推介会”在迪拜顺利召开。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布诺太阳能、阳光电源、国轩高科、中环新能源、昂科丰、协氢科技、蜂巢能源先后作专题推介。省商务厅,部分省内企业,36家国
4月29日,国能胜利电厂与生物质燃料供应商正式签署2万吨牛粪燃料块采购合同,成为国家能源集团系统内首家实现规模化采购生物质燃料的发电企业。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该厂生物质燃料可持续掺烧体系取得关键突破,更为实现“年度掺烧5万吨”战略目标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支撑。本次生物质燃料采购创新采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竞争性磋商公告,预算金额64.8万元,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八大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形成《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课题研究主报告,并围绕
5月7日,中闽能源发布《关于聘任副总经理及变更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纪志国被聘任为中闽能源副总经理,其此前为董事会秘书及总法律顾问。董事会还决定聘任陈海荣为董事会秘书及总法律顾问、魏宁希为证券事务代表。官网显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福建投资集团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支撑有力空间广阔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明确要求。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
近日,中电建南方、华东新华、青岛城投、广东建晟、水发绿色多个新能源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新能源集团)成立于2021年12月,是大型央企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的重要子企业,主要从事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
“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4月10日召开的“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说。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6日,陕西氢能双翼科技有限公司多元耦合氢能“制储输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储”项目通过备案。该项目总投资14.84亿元,计划2025年8月开工。项目第一阶段拟建设一套兰炭尾气制氢装置,配套15万吨/年氨储氢装置,年制氢储氢总量约3.38万吨/年;第二阶段拟建设1万吨/年有机废弃物
聚焦多元有机废弃物处置,打造固废治理技术新高地2025年4月22日,广东省环境学会重磅公示2024年《广东省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及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入选名单。此次仅有7项技术脱颖而出,覆盖当前固废与土壤污染治理的前沿方向。由衡燃科技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多元有机废弃物湍动床(TF
日前,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共1581个项目。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庐江县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文旅开发项目合肥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安徽省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肥东巡鹰年回收2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庐江浩悦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巢湖市部分河流流域水环境
由市城建集团所属环境集团运营的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餐厨垃圾产沼发电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审核,获得222.244MWh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绿证的餐厨生物质发电项目之一。Q什么是绿证?绿色电力证书(GEC),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
由南京环境集团运营的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餐厨垃圾产沼发电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审核,获得222.244MWh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绿证的餐厨生物质发电项目之一。什么是绿证?绿色电力证书(GEC),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中国可再生
3月14日,四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布“四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异地新建项目”和“四平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营项目”采购意向,两个项目均采购特许经营者,合计预算金额5.9亿元。项目计划于4月招标。据悉,四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北控环境集团旗下四平中科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
近日,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2025年政府投资计划》。2025年市政府投资计划安排当年A类项目188个,年度计划投资488.6亿元;安排B类项目85个。A类项目中,生态环保方面。共6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9.77亿元。具体包括:一是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完成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污水站及场内设施大修,实施中山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山西省发布《关于开展零碳乡村试点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集中开发和分散发展并举,在保护生态、保护耕地,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支持县域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在具备
展会时间:2025年5月28-30日展会地点: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展会简介:亚洲最大的环保展国际环保展览会NEXPO2025在日本东京举行,本展于1995年以“废弃物处理展”为主题,期间更名为“日本环保展”到2025年为止,已连续展出34届,展会以废物回收利用、水处理、生物能、生态保护四个场馆组成了这次展会的主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山高环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山高十方环保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收到温江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一期)委托运营服务《中标通知书》,服务期5年,公司本次中标餐厨垃圾处理委托运营项目,可以实现餐厨处理业务的跨区域发展,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有助于公司聚焦餐厨
近日,由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简称“长江环保集团”)与中持股份联合申请的“灌云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技术验证基地”正式获得批复。此番合作为三方在长江大保护事业中的协同再添一笔,也预示着在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将更加值
CBC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议程产业背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上海亿维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厚普清洁能源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标绿色氢能一体化示范基地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EPC),中标金额为1545万元。该项目拟新建一套规模为2000Nm/h生物质天然气制氢装置,项目使用的原料天然气为沼气制取获得的生物天
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合肥市新能源开发基础好和产业发展快等优势,加强统筹谋划和数字赋能,全面统筹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逐步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显
4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重
一季度,安徽省能源集团以“起步即冲刺”奋进姿态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质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4%,实现首季“开门稳”、“开门红”,为全年工作筑牢根基。一季度,安徽省能源集团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火力发电方面,“能源丝路”电源点项目——新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8日,北京氢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环能源”)“氢环能源箱式生物制氢装备(HEE-500)试产仪式”在四川省眉山市隆重举行,国内首台箱式生物制氢装备的正式亮相。氢环能源依托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生物制氢技术,创新推出箱式生物制氢装备HEE-500。该装备采用站内沼气制氢
“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4月10日召开的“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说。
根据各种官方、非官方等机构的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各类电源装机及发电量统计表如下,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烟)电量单位为万亿千瓦时,装机单位为亿千瓦。1.水力发电中,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5064万千瓦,增长15.9%。2.截至2024年12月,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近日,光大环境旗下绿色环保板块与中信泰富特钢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靖江特钢”)正式签署《靖江特钢近零碳排电炉配套生物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通过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为靖江特钢产品提供绿色天然气,助力其打造国内首条近零碳绿色冶金生产线,该项目的签署标志着光大环境在
中科环保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加18.43%;利润总额4.01亿元,同比增加13.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加1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23.04%。2024年,中科环保处理生活垃圾394.06万吨,同比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