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黑臭水体评论正文

以市场换投资 保定应从“为雄安治水”升级到打造水域治理产业集群

2019-04-12 11:14来源:产业中国研习社作者:张五明 赵翌捷关键词:水污染治理雄安新区保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白洋淀的水域治理为例,前期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污水排放处理以及黑臭水的治理上,包括过滤粉碎和砂滤,活动主要集中于初沉池当中。这个环节目前较为领先的企业为新界泵业、南方泵业、桑德环境等;进入到一级处理之后便是在初沉池当中进行高低两种速率的作用,水体进入到二沉池当中;之后的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主要是进行脱氢、去磷和溶解固体物悬浮物的技术处理,在这一环节较为领先的是宝莫股份、碧水源等企业。综合来看,在水处理工程上,碧水源、津膜科技、桑德环境、万邦达、巴安水务处在领军位置上;而从水处理运营来看,桑德环境、首创股份、兴蓉投资、创业环保、洪城水业、重庆水务较为领先。

而围绕水处理的技术,又有近百种的工艺解决方案,涵盖污水处理、海水淡化、膜法水处理、给水处理、污泥处理五大关键要产业链,随着技术进步、水环境治理规模扩大以及示范项目的推进,水处理行业商业化正加速到来,2018年水处理或迎来拐点,随着环保政策的执行和美好生活需要,水域治理需求将得以大规模拓展,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纵深挺进、污水处理与PPP项目深度“联姻”、水生态系统综合服务等领域都将迎来发展契机。

3、水域治理产业前瞻

水域治理一般涉及多个工程的解决方案,属于综合生态治理,因此项目投资较大,多采用PPP模式,该领域企业以综合实力强,融资渠道畅通,能够牵头建筑、环保、水利等多种资质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居多。高科技应用于水域处理领域也是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该行业迅速成长,比如超临界水氧化法利用新型超临界水来分解有机物,效率提高并且该方法的操作维修费用比较低,将会应用于更广的水域处理环节;CWSBR(恒水位序批式反应器)法克服了传统反映池结构单一化的弊端。

9.jpg

近十几年,随着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严重,人类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兴起。污水处理厂的侧重点不再是核算污染物的排放量,而是如何改善水质。膜技术开始显现其独特优势,主要工艺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等。目前,应用较多的膜处理技术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本世纪初的新加坡“Newwater ”水厂就是采用在二级处理后加超滤膜及反渗透膜的方式进行再生水回用处理。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于:

  • 一是城镇污水尤其是县城及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形成新一轮投资重点;

  • 二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及其无害化后土地综合利用是污水处理下游产业链的一个重点;

  • 三是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标准的提升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 四是工业壁垒较高的工业污水处理以及再生水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

  • 五是一般家庭生活用水的软水、纯净水、水循环系统的改善等领域可能成为投资热点。值得重点关注的几部分内容包括:环保工业煤化工的水处理;解决人均水资源匮乏的膜技术领域;水环境监测;中水利用等水处理行业的几个细分领域。

三、保定市布局水域治理生态园区具有核心竞争力

1、京津冀尚不具备成熟的水域治理生态园区

中国目前的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沿江地区为主的“一带一轴”环保集聚核心区。作为环渤海环保产业集聚区的主要城市和地区,北京、天津、和河北在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其中,北京是我国北方环保技术开发转化领域的中心,天津是北方最大的再生能源利用基地,河北环保企业以生产工程设备、环境监测、可再生能源领域为主。

10.jpg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朝阳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园区在内的多个现代化的环保产业园区。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是集科研、中试、生产、商贸、技术交易、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朝阳循环经济示范园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定位为北方的固体废物中心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中心。

天津市的环保产业园区主要包括天津宝坻节能环保工业区和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其中天津宝坻节能环保工业区重点发展脱硫除尘、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高附加值环保产业。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进口废弃机电产品进行拆解加工利用,在处理进口废弃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河北省环保产业的环保产业园主要包括文安东都环保产业园、香河环保产业园等。其中文安东都环保产业园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是京津冀发展可再生资源行业的重点园区。香河环保产业园重发展环保设备制造和环保服务产业,有望成为北方另一个规模较大的环保产业园区。

然而当前京津冀地区并不存在主要的水域治理产业园区,存在市场空缺,再由于“全流域治理”体系下水生态治理工程综合性强、技术复杂,现阶段的水域治理项目往往不是个别的龙头企业可以独立解决,而是由园林、水务、工程三个领域的行业龙头共同完成,因而水域治理领域从初生就有巨头参与,对于水域治理上下游产业链的吸引力大,因此以水域治理为主导的园区生态具备充分的市场竞争力。

2、白洋淀治理具有示范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布局

中央对于白洋淀水域治理的规划是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成为建设雄安新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白洋淀生态修复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这就使得保定市的水域治理受到了高度的政治关注和示范作用。对于水域治理的龙头企业有战略投资和部署核心项目的吸引力。

针对白洋淀严重的水质和生态问题,河北省也先后出台了《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15-2020)》和《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其中,规划中推出大力抓好河流整治、生态修复等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近246亿元;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19年白洋淀区除南刘庄点位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外,淀区其他区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2017年12月,保定市发布《雄安新区上游水环境治理项目方案》,谋划了63个治理项目,预计总投资439亿元,包括河道清淤整治和绿化美化、城中村污水整治等系列工程,力争把白洋淀上游建成绿色景观带,白洋淀水域治理周期长,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理都能对全国水域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政府的资金将带来乘数效应,刺激市场上水域治理企业的进入。目前,受到市场需求的诱因,水域治理的行业巨头也早已纷纷围绕白洋淀进行布局。首创股份在容城县、安新县内已分别投资1个地表水厂项目,容城县地表水厂项目设计规模3万吨/日,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安新县地表水厂项目设计总规模3万吨/日;渤海股份控股子公司嘉诚环保投资运营的安新县三台镇污水处理厂坐落在安新县,也在雄安新区的范围内。以白洋淀目前的水质和生态问题来看,要达到2019年的发展目标需要大量治理工作参与,水域治理的市场空间广阔、利润报酬可观。保定市水域治理产业以点带面发展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可期。

四、保定打造水域治理生态园区实现路径

我们认为保定市打造水域治理生态园区有四个重点:一是解决本区域的污水处理问题;二是支撑雄安新区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管理需要;三是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战略的落地;四是为城市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水域治理生态园区的布局一方面能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一方面能提振区域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助推国家战略政策落地的重要措施,随着京津冀地区以及雄安新区的水域治理进入纵深区,围绕水域治理解决方案的打造将使得市场规模不断成长,以治理白洋淀为契机发展水域治理产业会为保定市带来长足的发展机会。

1、白洋淀水域治理市场是最佳招商筹码

白洋淀及其外延连通水系等重点区域正实施十大治污专项行动:开展纳污坑塘、河道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淀区环境、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运行监管和管网雨污分流以及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驱动新一轮的水域治理产业投资热潮。

水域治理主要是由政府投资驱动,保定市应有意识的通过市场换取企业本地投资。引导参与水域治理的行业龙头在本地落地研发中心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着重建立水域治理的长效机制,并起到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为水域治理生态园区建设奠定基础;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生态园区可以按照“适度超前、整体配套、滚动开发”的原则,推进污水处理、水循环系统建设、乃至道路、绿化、供电、供水等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启动建设;科技层面可以引进新材料、智能监控、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教育层面可以发展成雄安一带中小学教育、亲子教育的科普区域;金融配套方面,生态园区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加强生态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同时,生态园区还可以积极整合金融资源,尝试组建成立生态园区基金会,并充分发挥现有省内融资专项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和实力,更加精准、高效和个性化地支持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项目。

2、水域治理生态园区重点吸引科研基地

雄安新区实际是一个洼地,过去保定市城区为解决城市人口污水排放的问题,多年来向白洋淀排放污水和垃圾已经形成大量的污染,尽管雄安新区的成立使得保定对于污水治理的力度前所未有,但雄安新区未来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存在大量污水排放的需求,白洋淀既为洼地,污水既不能往地下灌,也不能入海,就需要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未来雄安新区发展不可逆的大方向大原则;且白洋淀的水域治理从长计议,未来将打造成国家公园,为此,白洋淀的水域治理不只需要企业投入,新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的治理模式在白洋淀的治理过程中,会持续推陈出新。

在国家战略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治理白洋淀的背景下,白洋淀的水域治理产业将对全国水污染治理起到示范作用,参与白洋淀水域治理的龙头企业会成为国内同行的排头兵、独角兽,在新材料及新能源行业、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形成“大脑+本体”模式。所谓“大脑”就是集聚一批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和创新团队专注于为白洋淀生态的打造提供方案,“本体”就是项目的落地形态,有望依托于水域治理的庞大市场机遇,发展环保主题的科教新城、新材料制造基地。

雄安新区对于白洋淀高起点、高标准的治理需求会吸引掌握尖端技术的企业参与,终将形成水域治理的产业集群,保定市可将从事白洋淀水域治理的龙头企业集中起来,建成集科研、中试、生产、商贸、技术交易、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域治理生态园区。

3、完善水域治理产业链打造中国水处理世界影响力

中国目前是世界环保对策最积极的国家之一,白洋淀治理也代表了中国改善环境的决心,目前国内水域处理的厂商,集聚了一批有进口设备以及进口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通过海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在市场谋取高额利润,然而国内水域治理的龙头企业对于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以及产品自主研发的能力,尚处于行业的跟随者,未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国内水域治理行业已催生出多家上市公司,占据水域治理市场主要份额,不过当前核心技术以及水域治理应用的设备及材料多是进口,国内水域治理产业链条较短,有两头在外之嫌,国内龙头企业尚不具备较硬的自主研发实力以及科研实力,而以水域治理快速成长的市场以及对于环境治理标准的逐步上升,以国内水域治理龙头企业为主力军,投入研发基地,加强上下游环节合作,打造规模经济,形成拥有完善水域治理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将长远降低国内环境治理的成本投入,提升水域治理的质量水平,是对于地方经济增长乃至国家水域治理的一大贡献。

我们认为水域治理生态园区的打造一定要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因应国家战略需要,既然保定市在水域治理上的投入无可避免,就应该以治理白洋淀的契机为核心,让参与水域治理的企业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即:凡参与白洋淀水域治理的龙头企业,保定市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其落地指定园区,形成“治理一批,发展一批”的水域治理产业发展思路,一片新的水域治理产业集群将成为保定市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动能的支撑。


原标题:万字长文|张五明:以市场换投资,保定应从“为雄安治水”升级到打造水域治理产业集群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雄安新区查看更多>保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