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海绵城市评论正文

标准解读 |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

2019-05-30 09:34来源:中国给水排水作者:王文亮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合流溢流制CSO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在5月8日—10日,《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主办的“第九届城市雨污水管理高级研讨会”上,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的王文亮老师做了题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的报告,对《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进行了解读。该报告介绍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的有关要求,以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为基础,一以贯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工作,初衷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科学引导。《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路径和方法,灰绿结合、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直至实现流域系统治理;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和边界,以降雨径流管控为核心,保护与修复自然水文效应,是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要遵循;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洪管理)的工程技术体系——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超标降雨径流控制系统的设计标准及关键设计参数、设计方法;合流制溢流控制系统是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体系下极为重要的内容,首次提出CSO控制的措施与标准;提出了经济高效的评价方法。

1.jpg

报告的详细内容:

3.jpg

王文亮老师:感谢大家,非常荣幸能够再一次跟大家探讨关于海绵建设效果评价的问题。很多人问我目前推出的规范,还有其他一些事情,非常热,问我海绵的事情到底怎么推。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不用存有这个疑问,因为海绵城市国家已经作为一个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国办发的[2015]75号文件,要求切切实实做,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今天主要讨论这几方面内容,因为第一批试点城市考核刚刚结束,我们这个评价标准也是想通过第一批或者第二批试点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更好地引导后期的推进,所以目前第一批海绵城市到底有哪些经验和不足,今天借这个机会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第二,跟大家探讨一下前面刚刚发布的评价标准主要的核心内容,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既然是评价,难免涉及到一些监测的问题,目前试点的监测参差不齐,数据的有效性、支撑性都有问题,今天都会有介绍。

4.jpg

经验和不足,海绵城市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核心内容还是以城市雨洪管理问题为突破点和核心,城市雨洪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径流体积、峰值、水质以及径流频率,峰值控制其实对应的就是安全的问题;体积、峰值、水质控制涉及的方面则包括雨污混接、径流污染、合流制溢流控制等问题,应该说这些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这个大家应该慢慢统一认识。

5.jpg

第二个统一认识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和方法,要有系统思维,要灰绿结合、蓝绿融合,这是个经济、高效、可持续的问题,非常重要。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它的不足,我个人感觉,排水防涝是非常系统的一个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的,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短期的试点能不能科学地、很扎实地、可持续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大量工作我们储备是不足的。比如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如何把大的调蓄空间用地、把竖向解决,真正做好大排水系统,包括我们的城市水文水力计算,我们的城市水文水力计算方法短板很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科学论证,长期地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怎么定义溢流事件,间隔时间如何确定,基础的水文和资料分析的工作,其实我们是欠缺的,如何谈方案的合理性呢?我觉得大量的基础工作还要扎实地往前开展。

8.jpg

刚刚讲到的一系列问题,城市水文水力计算的模型和方法等等,我们在去年的时候跟美国雨洪管理行业的大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防洪的、排涝的,还有计算模型,还有雨洪资产管理与运营维护,我们今年还会进行深入合作,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9.jpg

第二方面的不足是技术标准的问题,我们要再次说一下,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载体,我们到底要做哪些工程技术体系,我们在确定任何目标标准的时候,我们对应的工程技术体系是什么。我们现在讲的污水的提质增效也是要解决这样一个系统的短板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补什么?补前面的补后面的,现在是一个双管齐下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牢牢地印在脑海里面,做任何一个项目都要考虑。

10.jpg

原标题:标准解读|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合流溢流制查看更多>CS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