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2 次氯酸钠在储存中的化学反应
购买的商品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为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杀菌效力同氯气相当。次氯酸钠是一种氧化剂,性质不稳定,在溶液中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次氯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产生次氯酸,为可逆反应。其组成和氧化性能随pH不同而不同,pH越低,HOCL的比例越高,氧化性和消毒能力越强,见式(1):
同时,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分解反应和歧化反应,导致有效氯浓度不断降低,歧化反应还会产生副产物氯酸盐,见式(2)和式(3):
分解反应:2 NaClO=2 NaCl + O2↑(2)
歧化反应:3NaClO=2NaCl + NaClO3(3)
分解反应和歧化反应可能同时发生,哪种反应为主,则取决于反应条件。一般来说,光照有利于发生分解反应,加热会促进歧化反应发生,但温度太高同样会发生分解反应。此外,在采用水厂出厂水对次氯酸钠稀释的过程中,次氯酸钠还会与水中存在的铁、锰、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3 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有效氯浓度的变化趋势
南方某市A、B、C 3个水厂均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次氯酸钠也来自同一个氯碱厂。水厂及次氯酸钠消毒的基本工艺见表1。
在A、B、C水厂运行期间,连续10 d取水厂储药罐中的次氯酸钠检测其有效浓度,以分析有效氯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C水厂的次氯酸钠在进厂时立即用出厂水将其从10%左右稀释至5%左右。检测期间室温在25~29 ℃。3个水厂有效氯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其有效氯浓度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A水厂次氯酸钠的有效氯由初始10.45%,第5天下降至9.33%,第10天下降至8.99%,平均每天下降0.16%;B水厂由初始10.21%,第5天下降至9.75%,第10天下降至8.60%,平均每天下降0.18%;C水厂由初始5.40%,第5天后下降至5.23%,第10天后下降至4.90%,平均每天下降0.056%。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差异,稀释后的次氯酸钠有效氯浓度下降比原液更慢一些。
进一步分析有效氯的下降百分率,结果如图3所示。储存10 d后,A水厂的有效氯下降了13.97%,B水厂的下降了15.48%,C水厂只下降了9.26%。虽然次氯酸钠的有效氯浓度下降率随时间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并非线性关系,比如A水厂开始下降快,后下降慢;B、C水厂开始下降慢,后下降快。这可能与药剂储存在常温下,气温等条件的变化不同有关。总体而言,5%左右低含量次氯酸钠的分解速度比10%的要慢。
2.4 次氯酸钠储存过程中的分解和歧化反应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其有效氯浓度会显著下降。损失的这部分次氯酸钠,可能由于分解反应转化为氯化钠,也有可能通过歧化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氯酸钠,而氯酸钠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也是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原料,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氯酸盐副产物限值为0.7 mg/L。因此,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次氯酸钠储存后是否有氯酸盐形成,从而确定发生了哪种反应。
选择4个水厂,随机抽取储药罐中次氯酸钠,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和氯酸盐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进厂槽车和储药罐中的次氯酸钠都含有氯酸盐,且储药罐中的氯酸盐浓度比进厂槽车中的高很多,说明在药剂储存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歧化反应。从A厂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进厂的第2天,储药罐中的氯酸盐浓度较进厂原液提高了近5倍。结合其他3个水厂的检测数据发现,氯酸盐的含量与储存天数的关系不太明显。稀释后储存的C水厂,次氯酸钠溶液中氯酸盐与有效氯的比值达到了0.2,即如果按照水厂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投加量为3 mg/L,则水中氯酸盐含量可达到0.6 mg/L,存在很大的超标风险。
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为了保持药剂投加的连续性,各水厂在药罐中的次氯酸钠尚未用完之前即添加新的药剂进去,即储药罐中的次氯酸钠是不同批次药剂的混合液,具体用到什么时候开始加药,水厂一般根据经验确定,比如A水厂,在药罐液位2 m的时候,即开始补加新药,这种操作方式可能导致残留部分次氯酸钠持续发生歧化反应并产生氯酸盐副产物。
2.5 温度和存放时间对次氯酸钠分解及氯酸盐形成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次氯酸钠分解的重要因素。由于次氯酸钠在水厂实际储存过程中其分解情况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笔者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析温度对次氯酸钠分解的影响。
取约10%的次氯酸钠溶液,测定其有效氯和氯酸盐浓度后,分装于3个HDPE塑料瓶中,分别密封避光储存于15 ℃、25 ℃、35 ℃恒温箱中。每天定时测试1次有效氯和次氯酸钠的浓度,每次做平行样,连续检测15 d。
有效氯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15 ℃和25 ℃的曲线基本是重合的,而35 ℃的衰减速度迅速增加,与盛梅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存放到第15天时,15 ℃下的有效氯降低了8.72%,25 ℃下的有效浓度降了10.92%,而35 ℃的有效氯降低了22.90%。
3种温度下的有效氯浓度均与存放时间成反比,温度越高,线性相关性越高。二者拟合公式如下:
15 ℃时:C=-0.0 607 t+9.470 4,R=0.964 4
25 ℃时:C=-0.0 731 t+9.458 5,R=0.967 4
35 ℃时:C=-0.152 8+9.551 9,R=0.992 5
式中 C——有效氯含量,%;
t——存放时间,d。
可以看出,温度同样相差10 ℃,35 ℃时拟合曲线的斜率为25 ℃时的2倍以上,而25 ℃时的斜率为15 ℃时的1.2倍。
氯酸盐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中可以看出,3个温度条件下氯酸盐浓度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35 ℃时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另外2个温度条件。存放15天后,15 ℃下的氯酸盐浓度上升了26.04%,25 ℃时上升了47.35%,35 ℃时上升了125.45%。说明温度对次氯酸钠储存过程中氯酸盐副产物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多,说明歧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对趋势线进行拟合发现,氯酸盐浓度与存放时间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的拟合公式如下:
15 ℃时:C=107.61 t+6 347.8,R=0.964 5
25 ℃时:C=184.52 t+6 347.8,R=0.981 3
35 ℃时:C=535.38 t+5 885.4,R=0.992 5
与次氯酸钠的衰减趋势相似,温度越高,拟合曲线的斜率越大,线性相关系数越高。
2.6次氯酸钠的储存和使用建议
据调查,目前水厂购买的次氯酸钠消毒剂均为常温储存,储存时间根据用量、储罐(池)容量以及周转时间等自行确定,偶尔会考虑有效氯浓度降低的因素,但没有考虑氯酸盐副产物的影响。一般水厂次氯酸钠进货周期为7~10 d,也有的进货周期达20 d以上。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次氯酸钠不稳定,常温下也容易发生分解和歧化反应,导致有效氯降低的同时,氯酸盐副产物升高。有效氯浓度越低,为达到消毒效果,必须投加更多消毒剂,而有效氯浓度越低,其中的氯酸盐浓度越高,意味着往水中投加的氯酸盐也越高,不仅增加了次氯酸钠用量,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可能带来氯酸盐副产物超标的风险。
因此,水厂在次氯酸钠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有效氯浓度和氯酸盐副产物的监测,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厂的生产情况确定适宜的储存时间,气温常年较高的地区,建议夏季采用空调等控温措施降低储存温度,尽量控制室温在25 ℃以下。
同时,在向储药罐(池)加注新药剂之前,应尽量将储药罐(池)中的药剂用完,并定期对储药罐(池)进行放空和清洗,最大限度减少残留液。
3 结论
(1)商品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和歧化等化学反应,导致有效氯浓度持续下降,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2)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的氯酸盐副产物,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可能影响饮用水水质,应引起关注。氯酸盐生成量与温度和储存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氯酸盐浓度增加越快;储存时间越长,氯酸盐浓度越高;
(3)储存方式也对次氯酸钠的分解及氯酸盐含量有影响,在向储药罐(池)加注新药剂之前,应尽量将储药罐(池)中的药剂用完,并定期对储药罐(池)进行放空和清洗,减少残留液对次氯酸钠质量的影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01案例特点该案件为生态环境执法装备改革升级,第三方环保运维单位有力协助,事前研判精准,现场处置高效,共同打击企业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件。02案情描述2022年8月15日,接到群众反映台州市某制药有限公司废水在线监控设备存在“稀释排放”行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临海生态环境局接报
5月30日,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东海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溶液采购中标公告发布,中标供应商为福建中科石化有限公司,货物数量为1036吨/年,单价为797元/吨。城东、东海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溶液采购中标公告一、项目编号:HXQZCG[2022]14号(招标文件编号:HXQZCG[2022]14号)二、项目名称:城东、东海污水处
5月7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城东、东海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溶液采购公开招标公告,项目为两大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溶液采购,预算金额为124.32万元,预计城东污水处理厂供货782吨,东海污水处理厂供货254吨,共约1036吨,服务期为一年,结算数量按采购人实际使用量为准。城东、东海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溶液
小水量用次钠去除高氨氮,加药过量多少倍效果比较好?通过次氯酸钠去除氨氮的方法叫折点加氯法,常用于氨氮处理的应急手段,本文将详解折点加氯的投加!
淄博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建设1座2万t/d的再生水处理系统,采用超滤(UF)与反渗透(RO)的主体处理工艺处理污水厂的尾水,产水回用于电厂等工业生产。超滤前采用加氯消毒,反渗透前采用焦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消除过量的消毒剂。本文分别采用复合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研究超滤产水总余氯、焦亚硫酸钠投加量、
次氯酸钠广泛运用于给水、排水工程及其它领域之中,可以进行消毒、漂白、助凝、抑制丝状菌、洗膜等等,作为一篇科普+专业类文章,本文从次钠的自身性质及作用机理谈起,方方面面讨论一下次钠。一、次氯酸钠的性质次氯酸钠是一种无机物,分子式为NaClO,在没有作为广泛的水类消毒剂之前,广泛用于漂白、
2019年底,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随后陆续有专家团队在患者的粪便、尿液、泪液和唾液等代谢物中检出病毒核酸阳性,由此引起污水处理行业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的水介传播风险的高度警惕。因此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污水的消毒工作,保障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生物安全性
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各地污水厂主管部门都在要求污水厂进行消毒处理,使污水厂的消毒工作又一次被关注起来(又一次的原因是17年前的非典期间,污水厂的消毒也一样被关注)。这一期专门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污水厂的消毒。污水厂的消毒方式有多种,加氯消毒,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紫外线等等,这些
2月2日21:30分,位于江苏徐州的协鑫高科纳米公司灯火通明,临时从家中紧急赶来的员工王标经过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穿戴工装等一道道严格的工序过关后,与工友们在这里投入紧张而有序的生产。3日8:30分,随着最后一辆满载桶装消毒液的车辆离开,制造部员工王标关闭次氯酸钠储罐手阀,结束了一夜的忙碌
这是中国水协科技委2018年做的调研结果。水厂消毒发展多年,这几年逐步从液氯消毒开始往次氯酸钠消毒转变。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大家没有关注到的水厂次氯酸钠消毒中的氯酸盐副产物问题,通过调研跟检测,从储存时间和温度等方面对成品次氯酸钠产生氯酸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现场发生的电解温度以及不同设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3001—2024)(以下简称《标准》),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据悉,这是全国首个聚焦高氯酸盐污染物的地方排放标准。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地方标准《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按照《
日前,北极星水处理网了解到,2019年10月29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水质锑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五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详细内容如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批准《水质锑的
这是中国水协科技委2018年做的调研结果。水厂消毒发展多年,这几年逐步从液氯消毒开始往次氯酸钠消毒转变。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大家没有关注到的水厂次氯酸钠消毒中的氯酸盐副产物问题,通过调研跟检测,从储存时间和温度等方面对成品次氯酸钠产生氯酸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现场发生的电解温度以及不同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