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VOCsVOCs监测标准正文

江西:《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印刷业》

2019-07-25 17:23来源:北极星VOCs在线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印刷业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 监测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监控位置设置采样孔和永久监测平台,同时设置规范的永久性排污口标识。若排气筒采用多筒集合式排放,应在合并排气筒前的各分管上设置采样孔。监测平台建设满足HJ/T 397相关要求,高度距地面大于5m时需安装旋梯、“Z”字梯或升降电梯。

6.1.2 新建印刷企业应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设置采样孔;现有印刷企业应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的出口设置采样孔,如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进口能够满足相关工艺及生产安全要求,在进口处也应设置采样孔。

6.1.3 污染源监测按照GB/T 16157、HJ/T 397、HJ/T 373及相关分析方法标准中的要求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按照HJ/T 55及相关分析方法标准中的要求执行。

6.1.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的工况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采样频次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执行。

6.1.5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及运行维护,按《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HJ 75、HJ 76等相关要求及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6.2 分析方法

按照GB/T 3186的规定对即用状态印刷油墨进行取样,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监测按照表3执行;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测定按照表4执行。

7 实施与监督

7.1 企业应遵守本文件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将现场采样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

7.2 本文件实施后,新制定或新修订的国家或我省地方排放标准中,排放限值严于本文件的,按相应的排放标准限值执行。

7.3 即用油墨VOCs含量限值可参考附录B进行评价。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A.1 总则

为提高非甲烷总烃测试效率,根据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便携式测试仪使用方法及已有文献资料制定本附录内容,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现场测定可依据本附录进行监测。

A.2 方法原理

废气样品分别进入总烃检测单元和甲烷催化转换单元(甲烷催化转换单元能够将除甲烷以外的其他有机化合物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下简称FID)分别测定总烃及甲烷的含量(以碳计),两者之差即为非甲烷总烃的含量(以碳计)。

A.3 干扰和消除

A.3.1 废气中的颗粒物可通过采样管滤尘装置消除或减少。

A.3.2 以除烃空气测定氧的空白值,在测量时通过自动扣除氧峰干扰。

A.4 标气和材料

A.4.1 零气

除烃空气:总烃含量≤0.2mg/m3(以碳计)。

A.4.2 标准气体

校准仪器可选用甲烷标准气或丙烷标准气,规格如下:

——甲烷标准气:有证环境标准气体,不确定度不大于2%,浓度按需要而定,平衡气为合成空气(氧气21%+氮气79%);

——丙烷标准气:有证环境标准气体,不确定度不大于2%,浓度按需要而定,平衡气为合成空气(氧气21%+氮气79%)。

A.4.3 燃烧气

氢气:纯度≥99.999%。

A.4.4 气袋

用于气袋法校准仪器和废气采集。气袋材质为符合HJ 732要求的聚四氟乙烯材质。

A.5 仪器和设备

A.5.1 样品加热箱

在测试过程中,能够将气袋样品置于其中并加热至不低于120℃的容器,温度控制精度为±5℃。

A.5.2 便携式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测试仪器

便携式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测试仪器应满足HJ 1012相关要求。

A.6 校准量程

校准量程的选择应恰当,所测总烃的平均浓度应在校准量程的20%~80%之间,不得超过校准量程。校准方法分气袋法和钢瓶法,具体如下:

a) 气袋法:用标准气体将洁净的集气袋充满后排空,反复三次,再充满后备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校准步骤进行校准;

b) 钢瓶法:将配有减压阀、可调式转子流量计及导气管的标准气体钢瓶与采样管连接,打开钢瓶气阀门,调节转子流量计,以仪器规定的流量,通入仪器的进气口。注意各连接处不得漏气。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校准步骤进行校准。

A.7 测试步骤

A.7.1 测试准备

具体要求如下:

a) 按照GB/T 16157的要求,设置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b) 连接仪器测试系统,接通仪器电源进行预热,并将测试系统加热至160±5℃;

c) 按照GB/T 16157的规定检查测试系统气密性,合格后方可进行测试。

A.7.2 仪器校准

A.7.2.1 零点验证

开始测试前,通入零气(除烃空气)校验设备零点是否出现漂移,示值误差绝对值≤5%(浓度<40mg/m3时,≤10%,以碳计)要求为合格,否则需进行零点校准。

A.7.2.2 零点校准

通入零气(除烃空气),待示数稳定后开始零点校准,校准结束保存零点值。再次进行零点验证,示值误差绝对值≤5%(浓度<40mg/m3时,≤10%,以碳计)要求为合格。

A.7.2.3 标准气体验证

零点验证合格后,通入标准气体进行验证,示值误差绝对值≤5%(浓度<40mg/m3时,≤10%,以碳计)要求校准量程为合格,否则需进行标准气体校准。

A.7.2.4 标准气体校准

通入标准气体,待示数稳定后开始标准气体校准,并保存校准数据。校准完毕后再次通入标准气体,示值误差绝对值≤5%(浓度<40mg/m3时,≤10%,以碳计)要求为合格。

A.7.3 样品的测定

A.7.3.1 有组织排放废气直接测定

具体要求如下:

a) 将便携式检测仪器采样管前端尽量插入到排气筒的中心位置;

b) 启动抽气泵,抽取排气筒中的样气清洗采样管线2min~3 min,待仪器运行正常后即可读数;

c) 每分钟至少记录一次测试数据,取5 min~10 min平均值作为一次测定值;

d) 正常生产周期内,若排气筒排放时间大于1h的,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测试3次~4次,取多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或者连续测试1h,以1h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e) 正常生产周期内,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歇性排放,排放时间大于10min且小于1h的,可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测试2次~4次,取多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或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测试,以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f) 正常生产周期内,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歇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等于10min的,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测试,以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A.7.3.2 无组织排放废气直接测定

按照HJ/T 55的要求设置采样点,将仪器进气口置于距地面1.5m高处,对无组织排放废气浓度进行直接测定。

A.7.3.3 气袋采样法现场测定

A.7.3.3.1 对于不适宜使用便携式FID检测仪器直接测定的固定污染源废气,可按照HJ 732规定用气袋采集样品,采样频次参照A.7.3.1规定进行。

A.7.3.3.2 在采样前先抽取样气清洗聚四氟乙烯内衬气袋2次~3次后再采集样品,样品采集后避光保存,置于样品加热箱加热至120℃,于就近安全场所连接便携式FID检测仪进行现场测试。

A.7.4 仪器性能再验证

测试结束后,需通入标准气体再次验证便携式FID检测仪性能,若示值误差绝对值不符合A.7.2要求,则废气现场测试结果不可用,需重新对仪器进行校准测试。

A.8 计算和结果表示

A.8.1 排放浓度的计算

A.8.1.1 若仪器示值以质量浓度表示时,样品中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ρ(以碳计)为总烃的质量浓度与甲烷质量浓度之差。

A.8.1.2 若仪器示值以摩尔分数表示时,样品中甲烷或总烃的质量浓度ρ(以碳计)按照式(A.1)进行计算,样品中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ρ(以碳计)为总烃的质量浓度与甲烷质量浓度之差。

ρ=C×(12/22.4) ................................ (A.1)

式中:

ρ—样品中甲烷或总烃的质量浓度,mg/m3;

C—样品中甲烷或总烃的摩尔分数,μmol/mol。

A.8.2 排放速率的计算

按照GB/T 16157的规定,测定与计算标准状况下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干排气流量Qsn(m3/h),废气排放速率按照式(A.2)进行计算:

G=ρ×Qsn×10-6 .................................. (A.2)

式中:

ρ—样品中甲烷、总烃或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以碳计),mg/m3;

Qsn—有组织排放干排气流量,m3/h;

G—甲烷、总烃或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速率,kg/h。

A.8.3 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小于1mg/m3时,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当测定结果大于等于1mg/m3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A.9.1 应选择抗负压能力大于排气筒负压的仪器或采取措施降低负压的影响,以避免仪器采样流量减少,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或无法测出。

A.9.2 仪器的各组成部分应连接牢靠,测定前后应按照要求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A.9.3 测试系统在测试过程中应全程伴热,保证样品在管路中无冷凝。

A.9.4 测定前后应按要求测定除烃空气和甲烷或丙烷标准气体,计算测定的示值误差,并定期检查仪器的系统偏差[1]),若示值误差和/或系统偏差不符合A.7.2的要求,应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维护,直至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展监测。

A.9.5 至少每个月进行一次仪器零点校准,在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下或标准气体测定示值误差超过10%时,应增加零点校准次数。

A.10 注意事项

A.10.1 测定前应检查采气管路,并清洁颗粒物过滤装置,必要时更换滤料。

A.10.2 测定前应检查采样管加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A.10.3 废气中存在含硫、含氯化合物的情况下,会引起催化剂中毒或失效影响仪器使用寿命。

A.10.4 测试现场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A.10.5 为了保持与相关环保标准的衔接,单独检测温室气体甲烷时,结果可换算为体积百分数等表达方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挥发性有机物查看更多>印刷业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