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湖泊是我国的重要水资源之一,为人类提供了灌溉、航运、发电、径流调节等无法替代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虽然近几年的水污染处理力度加大,但是湖泊富营养化仍然是河湖污染的重要原因,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水华的爆发,特别是蓝藻等有毒藻类的爆发,不仅影响生态景观,阻塞供水系统,而且严重污染水质,危及人类健康,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5年,Shapiro等提出了生物操纵(biomanipulation)的概念,并被广泛应用。
生物操纵
概念:通过一系列湖泊中生物及其环境的操纵,促进一些对湖泊使用者有益的关系和结果,即藻类特别是蓝藻类的生物量的下降;
对象:主要集中于鱼类,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应用:利用食藻鱼类治理富营养化湖泊;利用大型浮游动物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
从广义上来看,生物操纵类似于下行效应(top-down-force)、营养级串联效应(trophic cascade interations)或食物网操纵(food web manipulation),这些词涉及初级、次级或更高级水体消费者的操纵及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生物操纵一般区分为两类:经典生物操纵与非经典生物操纵,同属于生物操纵,他们又有哪些不同?
01 经典VS非经典
经典生物操作:
通过改变捕食者(鱼类)的种类组成或多度来操纵植食性的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种群的发展,进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水的透明度,改善水质。
具体方法:
(1)投放鱼食(肉食)性鱼类间接控藻;
(2)人工去除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以间接控藻。
非经典性生物操纵:
就是利用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软体动物来直接控制藻类,治理湖泊富营养化.
具体方法:
(1)利用浮游植物食性鱼类(如鲢、鳙)来控制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现象;
(2)利用大型软体动物滤食作用控制藻类和其他悬浮物。
经典生物操纵示意图
非经典生物操纵示意图
02 技术难点——经典生物操纵
经典生物操纵的核心部分包括两方面:大型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及其种群的建立。
浮游动物作为浮游植物的直接捕食者,其作用在 藻类上的“下行效应”对于调节藻类种群结构有重要作用。
如何壮大浮游动物的种群以保证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呢?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放养凶猛鱼类来捕食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或者直接捕杀、毒杀浮游动物食性鱼类;②为避免生物滞迟效应,在水体中人工培养或直接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
体型较大的浮游动物对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贡献更大。但另一方面,从鱼食性鱼类的放养,到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减少,再到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这其中存在一定的生物滞迟效应,对藻类的抑制作用要取得显著效果需时较久。因此,往往在放养凶猛鱼类的同时,往水体中投放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以此在短时间内增加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
湖泊生态系统中上行与下行效应是相互交错进行的。因此要保持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的长期稳定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对藻类的去除,使得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的食物来源减少,这也使得其种群也无法保持稳定。
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在应用中所面临的另一困境就是浮游植物的抵御机制。由于增加了对可食用藻类的捕食压力,不可食用的藻类逐渐成为优势,特别是一些丝状(如颤藻)和形成群体的有害蓝藻(如 微囊藻)。蓝藻的个体较大(能达到数百 μm)导致浮游动物对其无法食用或摄取率较低,而且蓝藻的营养价值较绿藻低,并能释放毒素抑制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捕食压力以及其它藻类的竞争压力,蓝藻数量快速增长,逐渐形成了蓝藻水华。因此,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在治理蓝藻水华中未能取得 良好的效果。
生物操纵在轻微富营养化或中营养型的浅水湖泊中容易成功,但在富营养-重富营养的深水湖泊中难以成功,因为通过生物操纵虽有可能导致可利用磷的降低,但只是将营养盐从湖泊中的一个库转移到另外一 个库,并没有将过量的营养盐从水体中去除,因此不足以改变表水层中磷负荷而启动有效的对浮游植物 的“上行控制”。
03 技术难点——非经典生物操纵
非经典生物操纵就是利用有特殊摄食特性、消化机制且群落结构稳定的滤食性鱼类来直接控制水华,其核心目标定位是控制蓝藻水华。由此可见,非经典生物操纵所利用的生物正是经典生物操纵所要去除的生物,其治理的目标正是经典生物操纵所无能为力的。在非经典生物操纵应用实践中, 鲢、鳙以人工繁殖存活率高、存活期长、食谱较宽以及在湖泊中不能自然繁殖而种群容易控制等优点成为最常用的种类。
选择滤食性鱼类来控制藻类是由于它们具有特殊的滤食器官,它们的滤食器官由腮耙、腮耙网、腭皱和腮耙管组成,滤食过程中小于腮孔的藻类将随水流漏掉,大于腮孔的藻类将被截住,送到消化道。鲢、鳙和牧食性的浮游动物的摄食模式是一样的,但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一般只能滤食 40μm 以下 的较小的浮游植物,而鲢、鳙能滤食 10μm 至数个毫 米的浮游植物(或群体),所以鲢、鳙可以摄食丝状或 形成群体的蓝藻,从而起到控制蓝藻水华的作用。鲢、鳙可用于控制蓝藻水华,另一个原因是鲢、 鳙对蓝藻毒素有较强的耐性。
肯定鲢、鳙控制藻类水华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质疑的声音。研究发现鱼产量大于 100kg/ha 的湖泊反而有较高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较低的透明度;但无论鲢、鳙的产量如何,总磷与浮游藻类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鲢、鳙的放养并没有改变浮游藻类与总磷之间的关系,磷依然是影响藻类结构的关键因子。因此,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鲢、鳙并不能作为控制藻类数量、 提高水体质量的生物工具。也有人认为,随着鲢鱼放养密度增大,水中总氮、总磷的总量也随之增加。因 为鲢鱼放养量增大,提高了初级生产量的利用率,加快了物质循环,而鱼产量仅从总磷、总氮中扣除极小部分。氮和磷的增加,又促进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
04 总结
生物操纵在湖泊的富营养化修复实践中已得到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浮游植物的数 量,恢复湖泊的透明度,为向草型湖泊的演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经典生物操纵利用浮游动物作为工具,在控制小型藻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在浮游动物无法起有效作用的大型藻类面前,非经典生物操纵所利用的滤食性鱼类则更为有效。
在爆发了蓝藻水华的湖泊中要如何开展有效的生物操纵呢?首先,在爆发蓝藻水华的湖泊中立即投入使用生物操纵往往不能取得对藻类数量有效地控制,这是由于生物操纵存在一定的生物滞后性。这时应该借助于物理化学方法的快速作用,投加除藻剂、絮凝剂或通过人工收获等方法来有效应对突发水华事件。其次,重建一个平衡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这就要借助于生物操纵的长期控制作用,投加滤食性鱼类来对水体中的浮游藻类数 量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恢复大型水生植被,增强与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向草型湖泊演替。
由于湖泊中的营养级关系非常复杂,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需要我们探索,生物操纵中涉及到的很多机理还未清晰,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时需要结合其它的修复方法 对受污染的湖泊进行联合修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编者按:传统污水处理以消耗能量、资源为代价将污水中所谓污染物质去除殆尽,以改善水环境作为唯一目的。其实,这是一种“以能消能”、“污染转嫁”的不可持续方式。若以综合环境效益去评价污水处理,单一水净化目的可能对综合环境效益而言并不一定正向有利,甚至可能带来负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双碳”
如何应对湖库富营养化,开展切实有效的生态修复,是许多水环境治理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由于缺乏成熟理论体系,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也曾走过不少弯路。在没有充分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忽视或未充分诊断这些前提条件,水生态恢复往往以失败告终。本文回顾了中国在以往湖泊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湖泊生态恢复实现的关键因子,以期为湖泊生态恢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湖北省黄冈市距长江2.5公里处,一座相当于80个足球场大的磷石膏库发生渗漏,水体受到污染,总磷浓度超标3474倍,群众颇有怨言。近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湖北督察发现,湖北省推进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不力,部分地市磷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按美国政府机构评价方法,湖泊和水库等水体环境甲烷(CH4)直接排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估计为7~80万亿美元(2015~2050年总额)。这还没有包括来自河流、近海和海洋CH4排放,也不包括其它(CO2与N2O)水生性温室气体排放。
2019年,川源与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成立了微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蓝绿藻毒素及种群丰富度实时快速监测手段的研发。
如今,民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湖景房、海景房、林景房,带无边泳池,能露天烧烤……各式各样的民宿酒店几乎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各色需求,有不少民宿还借力于网络传播,发展成为了网红酒店。在持续红火的背后,民宿行业乱象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其中隐藏的问题更值得关注。近日,福建漳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属于缺水国家。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推进,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更是面临巨大考验。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走进《中国经济大讲堂》从多方面深度解读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环境、保障水安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氮磷的污染日益严重,大量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农药、化肥的农田径流排入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这样不仅造成了严重水环境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发生赤潮等现象,而且还会造成工业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和腐蚀,影响工业
太湖经过近10多年的治理,水质虽有改善,但湖水总磷、总氮指标仍然偏高,特别是近年来湖体总磷浓度有所反弹,蓝藻暴发“温床”还在,2017年暴发了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可见,水质恶化的隐患未从根本上消除。分析已有的太湖治理成效,发现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我国许多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富营养化风险。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发生在夏季,经常出现在水库和湖泊中,引起蓝藻水华泛滥,其中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等占蓝藻的90%以上。蓝藻颗粒带有电荷,且表面易被藻类代谢物(如碳水化合物、肽和有机酸等)吸附,增加其负电性,影
为北运河河段生态修复的多重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北运河发源于北京,流经北京通州、河北廊坊,经武清区木厂闸进入天津。于筐儿港与北京排污河交汇,屈家店闸与永定河交汇,辛庄与子牙河交汇,再至天津市大红桥入海河,在天津市境内的总长度为89.8公里,流域面积1424平方公里。北运河天津境内的河段大部分都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日前印发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方案》点名表扬了江苏省在梅梁湖、竺山湖、贡湖等湖湾区实施141平方公里、约4200万立方米大规模生态清淤工程。贡湖,恰在太湖。无锡市生
头顶毒辣的日光,飞手张希恒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摇杆,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在轰鸣声中缓缓离开沙渚水源地,向着3公里以外的取水口飞去,60米高空鸟瞰的画面实时传送到后台。“情况正常,请开始巡飞!”信息采集员一声令下。巡查员曹志祥驾车载着飞手从沙渚沿着湖岸向贡湖湾驶去,无人机在太湖水域上空一路
近日,江苏政府采购网发布无锡市河湖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心2022年2月至3月政府采购意向,并公开蓝藻藻泥运输及无害化处置项目的相关采购信息,据悉项目预算金额为289716万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2年3月。据悉,项目采购需求为:拟采购的蓝藻藻泥运输及无害化处置项目要求对无锡市区所有藻水分离设施产出
从中国到以色列,从美国到南非,人们目睹着有害藻华正以不断激增的速度侵害着淡水湖泊和海洋,而且这些蓝藻一旦爆发,就将以指数级增长、失控,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杀藻剂和其他一些方法治理有毒的蓝藻,但都效果甚微,藻毒素不断的释放到水中,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承担的水专项“十三五”“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在蓝藻藻泥高效深度脱水技术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了蓝藻资源化处置的技术瓶颈,为改善湖体水质提供技术支撑。由于蓝藻藻泥的有机质含量高达80-90%,细胞外的
2007年暴发的太湖蓝藻危机,为太湖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按下快进键。此后的12年,从水中到岸上,城乡污水处理、工农业污染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以及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等举措,渐渐让太湖恢复本来面目。进入6月,细雨微蒙的江南初夏,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中,湖中一座不
太湖经过近10多年的治理,水质虽有改善,但湖水总磷、总氮指标仍然偏高,特别是近年来湖体总磷浓度有所反弹,蓝藻暴发“温床”还在,2017年暴发了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可见,水质恶化的隐患未从根本上消除。分析已有的太湖治理成效,发现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针对太湖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存在梅梁湾高藻水输入影响,黑臭河道和断面水质不达标,闸控阻断、水系破碎,河口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以及河湖生态环境系统功能退化五方面的水环境问题,驻点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监控巢湖蓝藻水华情况,确保水质稳定改善和饮用水安全,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巢湖蓝藻水华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就加强巢湖蓝藻水华应急监测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指出,结合近几年巢湖蓝藻水华发生特点,从今年起,应急监测时间由每年的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诗词大意:江南真好,那儿的风景我过去很熟悉。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上的朵朵浪花被映衬得红过火焰;春天来的时候,江水又像蓝草制的染料一样碧绿。怎么能不想念江南呢?《忆江南》是一首描写春日江南的诗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