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前言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首次将“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国家职业,并且标注为“绿色职业”,绿色生态已经成为当代土地整治的一大符号。近年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地区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福建在土地整治实践中厚植绿色生态理念,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工程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监管平台为保障,稳步推进土地整治生态化转型升级。
为学习福建土地整治生态工程实践经验,2019年11月,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调研组一行赴福建省耕地保护中心交流学习。本文以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福建建阳野外基地为例,介绍福建在土地整治工程生态规划设计与监测评价中的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福建建阳野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自然资源部2011年正式批准命名和建设的第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基地以生态设计、土地整理环境效应、耕地质量监测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8年的运营建设,已经发展为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示范推广、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土地整治技术综合科研平台。
基地由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福建省耕地保护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建阳区自然资源局和福建省地质测绘院遥感中心5个单位共同建设,依托建阳区小湖村省级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在2009年启动,在项目沟渠路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田间生物的生存、栖息与迁徙问题,建设生态渠8617米,生态沟983米、生态田间路1261米,并从2016年开始,以持续性生态环境监测为抓手客观评判土地整治生态成效,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后期管控、监测评估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土地整治的“生态关怀”。
精细化分区开展土地平整 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采用大于1:2000的比例尺作为工作底图,结合项目区原有的土壤类型、微地貌和田面相对高差、耕作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养分、自然界线和权属界线等特征对田块进行精细分区,不同分区采用不同规划方法和平整工程设计模式。
田块精细分区流程图
生态型路、沟、渠设计 实现生产生态有机统一
鹅卵石固化渠底,加强渠道流动性,维护水生生物生存空间。改进传统斗渠设计,在渠底每隔20m设置一处低于渠底0.05m的凹槽,槽内铺设2m长、0.05 m厚的浆砌卵石,有利于苔藓植物的生长,为其他小型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渠壁开设生物躲避与生存空间,硬质沟渠会“呼吸”。改进传统斗渠设计,在渠壁每间隔20m布置一处标准水泥空心砖,周边浇筑0.05m厚的C15混凝土,总长度1.1m,水泥空心砖内部制0.05m高的斜道,为鱼虾类生物及其他小型水生物提供躲藏与生存空间,同时,孔内的植物还能对农田尾水起到一定净化作用。
排灌渠断面设置生态逃脱斜坡,打造两栖类动物临时“逃生通道”。在传统的排灌渠中,每间隔20 m设置一处动物跳脱斜坡和一处单边阶梯式生态板,斜坡长0.4m、宽0.12 m,总长度0.5m,生态板纵向宽度20cm,单级阶梯宽度5cm,高30cm,使得此断面具备为两栖类动物在遇到大水时提供逃生的机会。
田间路路面“半硬质化”,剖面增设“生态涵管”,留乡土原貌,降能减排加生态。针对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易破坏生态,泥结石路面易遭受雨水冲刷、使用年限较短的缺点,基地设置间断性生态路面,采用C30混凝土形成两条宽0.7m的硬化路面,其他为泥结石路面。这样不仅有效地避免路面碾压变形、雨水冲刷,又方便了生产生活,还保持了乡土田间路的部分原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降低碳排放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因田间道路面高出田面0.50m,对蛇、小青蛙、蛆蝴等一些田间动物通行造成阻碍,项目在新建的田间道中与田面相邻的道路底部,设计供田间动物通行的涵管,采用PVC管材,直径15cm,每间隔20m设置一个。
通过测算,与比较传统田间道路相比,生态道路造价每米可节省53元,所耗材料也多为本地随处可取低碳环保的碎石、天然砂、黏土等,大大减少了水泥的消耗。
建立基地“生态台账” 科学评定土地整治生态效益
制定基地生态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比较土地整治区与非土地整治区、以及生态整治工程区域与传统整治工程区域内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粮食生产力、田块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现状。
基地生态监测指标要求
布局基地生态监测网络。结合基地土地利用现状与生态环境本底情况,定点设置100个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点,10个土壤生态环境调查样点,2016年开始每年开展项目区生态环境监测。
定期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自2016年开始每年1-2次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调查,定期监测基地植物、昆虫、鸟类、鱼类、青蛙等生物空间分布特征与多样性变化情况,为科学评定土地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效益提供数据支撑。
经过四年的连续监测,实践证明土地整治对当地农田生物多样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随着整治后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如2019年基地开展了第四次农田生物多样性调查,鸟类总量由2018年的486只增加到2019年的561只,种类主要有小白鹭、燕子、林八哥、麻雀、乌鸫、白鹡鸰、棕背伯劳、珠颈斑鸠等;昆虫总量由2018年的442只增加到2019年的486只,主要有蜻蜓、蜜蜂、蝴蝶、七星瓢虫、黑娥等;沟渠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总量由2018年的685只增加到2019年的767只,种类主要以小鱼、福寿螺、贝壳、田螺等为主,还有水蛭、千足虫等物种出现。
持续推进土壤生态环境调查评价。调查对象主要为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环境质量、大型土壤动物(土壤或地表凋落物中生活的体宽2-20nm的无脊椎土壤动物,如蚯蚓、蜈蚣、马陆、蜘蛛、甲虫、蚂蚁等)。
2019年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大型土壤动物有蚯蚓、蜘蛛、蚂蚁、蟋蟀、甲虫、隐翅虫、泥鳅等,数量较2018年有显著提升。
较非土地整治项目区,土地整治区域土壤肥力明显较高,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处于极高水平,比2016、2017年有所上升。大型土壤动物与农田管理措施、种植结构等有密切关系,长期耕作施肥对土壤动物影响较大、种植蔬菜的样方调查到的大型土壤动物较水田多。
农田中的路沟渠,是农村空间纹理和环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元素,除了肩负通行、灌溉、排水等功能外,还将农田串连成特殊且密切的区域生态系统,提供水生动植物觅食、筑巢、繁衍、避敌的生活空间和迁移廊道。
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福建建阳野外基地依托福建省级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遵循“生态伦理”,在保障提升给人类带来利益福祉的农田生产空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大自然其他生物迁移、栖息、繁殖的生态需求;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坚持“用数据论效益”,持之以恒,在项目区连续数年开展了科学合理、客观直接的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将绿色生态理念厚植到了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后期管控监测评估等的各个环节,对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3年12月25日,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北京市发布《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DB11/T2175-2023),标准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地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适用于生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遴选工作,经地方申报、专家评审、现场复核、专题审议,最终确定北京密云水库站(湿地)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站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范围内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北京市生
1月3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以更好地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现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详情如下: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为依据,编制我省“十四五”
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2025年广东省成分监测网络运行维护项目招标公告,该项目共分为5个包组,合计预算55349400元。
近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昆明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这是昆明市首次制定出台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专项规划,为加快建立完善地方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规划》系统梳理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昆明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的进展,充分考虑《昆明市“十
8月11日,重庆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8月目录前言一、现状与形势(一)主要进展(二)形势需求(三)问题挑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1.总体目
7月1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处负责人就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答记者问。南方日报记者:请问我们现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进展如何?今年会有什么重点任务?接下来会在哪些领域加强监测?谢谢。林文: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武汉市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公告【项目概况】武汉市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网上获取,获取服务联系电话:4006398178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8月04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7月11日,北京市发布《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规范》(DB11/T1989-2022),本文件规定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设原则与建设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构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