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海绵城市评论正文

浅谈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现状及后海绵时代展望

2020-03-06 15:55来源:环境黑板报作者:宇哥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海绵时代黑臭水体整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言

截至目前,国家一、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考核结束,通过对试点建设工作梳理,均在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建设、技术研发、典型案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地方治理特色,为其他同类似地区与城市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设模式经验、技术支撑。但短短三年试点时间,根本无法完全彻底解决城市所有的“城市病”,城市市域范围内仍然面临着合流制污染、洪与涝关系以及后期海绵资产效能保持等问题,在后海绵时代都亟需通过标准规范调整优化、补充完善基础设施短板、协调洪与涝关系、监测智慧化、精细专业高效的运营维护等方式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效保障。

No.1  试点城市建设成效  体制机制建设完善

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试点城市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政府报告,并依次依法启动立法程序,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中。同时将海绵城市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约定规划,要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试点城市均建立以建设管理规定为领的“全渗透”配套机制体系,从管理机制、项目前期管理、规划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运营维护全过程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同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工作及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蓝绿线、生态区域保护区,建立两证一书、技术审查、施工巡查等机制,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建设管理环节,形成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机制体制,为其他城市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城市水系统逐步改善

海绵城市试点前,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水问题,集中表现为水少、水涝或水脏,甚至多种问题同时并发现象,严重干扰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随着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进,各试点城市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有效缓解甚至解决了原来困扰城市已久的顽疾,积累了很多水环境治理的实施经验,不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满意感与幸福感,而且为相同类似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西北某城市改造前后内涝情况对比

投融资模式创新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建设均采用PPP(Private-Public-Partnership)模式进行操作,PPP模式主要由当地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主要优势有:

(1)项目整体打包可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

(2)明确全生命周期的长期投资成本与收益,形成稳健的城市运营资产;

(3)专业人做专业事,可提供一套水系统综合管理的专业服务;

(4)通过市场化采购,扩展筛选范围,加强竞争力。

所以说海绵城市建设的PPP模式不是企业或政府简单的融资渠道,更不应成为地方政府转嫁财政负担的途径,政府本身就有很强的融资能力,PPP模式是应以提高效率为初衷,通过试点探索,逐步形成新型的投融资模式,为高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


海绵城市PPP优势

No.2 试点建设仍需解决问题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需加强

随着城市居民对水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层面对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等要求,城市既存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控制目标及改造策略等都带来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标题:浅谈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现状及后海绵时代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海绵时代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整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