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硝评论正文

深度丨新冠疫情下中国钢铁的机遇和挑战

2020-04-01 10:09来源:中国冶金报社作者:李新创关键词:钢铁行业中国钢铁疫情防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序言

新冠疫情在中国逐步得到控制,但在全球呈现出爆发迹象,已经持续影响国际原油、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进而通过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渠道导致世界经济渐渐失去增长动力。疫情叠加“逆全球化”浪潮、世界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几成定局,且衰退程度或将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钢铁行业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范围广,全球化程度高,与世界经济发展呈密切正相关趋势。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行业整体必然受到波及。我国钢铁行业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又是全球钢铁供应链的枢纽。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在不断升级,我国面临境外输入型病例的压力,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诸多现实的外部挑战。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扎实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疫情发展情况

截至北京时间3月27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突破52万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44万例。海外疫情全面升级,日度新增确诊超过3万例,全球199个国家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几乎殃及所有主要经济体。其中,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等,仍未出现放缓迹象。意大利3月10日启动全国性的“封锁”,目前每日新增确诊仍较多,防控措施的实际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美国确诊病例连日来迅速增长,已连续4天单日新增病例过万,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3月27日7时,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8.2万例,成为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3月26日美国公布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328万,是美国史上首次出现百万级别的初请失业金数据(此前最高纪录为1982年经济危机时创下的69.5万)。

(二)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从产业的影响看,疫情对第一产业影响较小。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烈顺周期的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特斯拉、福特、通用等多家欧美车企掀起停工潮;对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近8周来主要国家航班数量下降了30%-40%。

从供应链的影响看,疫情短期影响了全球制造业和能源供应链的枢纽,如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等,打乱了相关产业全球供应链,尤其是机电、半导体、运输设备、化工以及矿物燃料等方面的供应。疫情在美国和欧盟全面爆发,进一步从资本和最终消费市场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

(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为阻止疫情扩散,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封国”状态,人员流动受限,跨国商品和服务流通几近停滞。截至北京时间3月27日7时,已有至少58个国家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占全球GDP比例超过65%(包括中国);140个国家宣布全国或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停学,占全球GDP的比例达95%;几乎所有主要国家对美国和欧盟等,实行了旅行禁令或隔离管控措施。

随着海外疫情全面升级和蔓延,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预期。3月18日标普全球预测,全球将陷入经济衰退,2020年全球GDP增速仅为1.0%-1.5%。3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2020年经济将出现负增长,预计2021年经济会复苏。当天国际金融协会本月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1.5%,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3.3%,新兴经济体将仅增长1.1%。

二疫情对世界钢铁及中国钢铁的影响

(一)铁矿

1. 供给能力影响不明显

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是铁矿石的主要生产国,占全球铁矿生产总量78%。除中国外,其余4个国家还是铁矿石重要的出口国,占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83%。2019年我国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8.93亿吨,同比下降2100万吨;自南非、印度及其他国家进口铁矿石1.76亿吨,同比增加1600万吨,基本上填补了对我国的供应缺口。疫情对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生产尚未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巴西淡水河谷受溃坝影响的产能在陆续恢复。因此,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供应能力将小幅增加。中国及其他国家铁矿供应小幅下降。相关协会预计,2020年中国铁精粉产量小幅下降至2.6亿吨。南非出口的铁矿主要来自英美资源集团的Kumba矿区,其中约60%出口到中国,3月23日南非宣布为期21天的全国封锁,预计影响铁矿出口约247万吨。印度近年来国内需求不断增加,预测2020年印度出口全球及我国的铁矿石将有小幅回落。

2. 需求延续下降态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约占世界铁矿石消耗量的60%;其次是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合计占12.5%,其他国家对铁矿石市场影响很小。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20年1~2月全球共计产铁2.2亿吨,同比增长0.78%,其中海外生铁产量同比降低2.4%。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国家的生铁生产情况详见表1。

2020年前两个月,中国生铁产量同比增长3.1%。随着全球疫情的恶化,3月份及以后下游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全年生铁产量7.45亿吨,同比下降8%。

2019年日本生铁产量同比下降3.1%。虽然之前日本对疫情控制得较好,但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降低,钢材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日本制铁已关闭500万吨产能的吴钢厂,合并停产4座高炉。

韩国浦项制铁已开始对1座4600m3高炉大修,预计6月初恢复生产,短期影响生铁产量约7%,不排除中远期再实行减产计划。

2019年欧盟生铁产量同比下降4.2%,今年1~2月份,欧盟经济增长预期不佳,继续延续了下降趋势,同比下降9.8%。疫情爆发后又导致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停产,未来生铁产量和铁矿石需求将进一步下降。

2019年美国生铁产量同比下降7.6%,2020年1~2月产量继续大幅下降12.8%,美国疫情影响还在不断扩大,预计生铁产量和铁矿石需求量将延续下降态势。

(二)焦煤

1. 国内外供给有保障

国内疫情对炼焦煤生产影响已基本消失。国内煤矿的陆续复产,保障了市场主要供应,国内除湖北省,基本达到去年同期生产水平。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等炼焦煤主要出口国受疫情影响较小,煤炭供货充足。

2. 国内外需求将下行

受疫情、环保及原料供应偏紧等因素制约,2020年1~2月国内焦炭生产出现大幅下滑,焦炭产量7064.1万吨,同比减少5.5%。预计全年焦炭产量约4.7亿吨,同比减少6.6%,对应炼焦煤(精煤)需求约5.8亿吨。同时,炼焦煤进口国日本和韩国受疫情影响,后续炼焦煤需求也将减少。因此,炼焦煤需求整体会下滑,价格下滑压力也较大。

(三)粗钢

钢铁工业以长流程为主,全球平均电炉钢产量占比约30%。在疫情影响下,长流程需要连续生产,停产的可能性较小,部分企业可能会由于原料供应不足和下游市场萎缩进行一定幅度减产。根据世界钢协数据,2020年1~2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0%,其中海外粗钢产量同比减少1.8%,世界主要产钢国粗钢生产受疫情影响见表2。

疫情对世界钢铁工业钢铁生产的影响有限,十大产钢国中仅德国钢铁生产受影响较大,其2020年1~2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0.9%。此外,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钢铁生产受到较大冲击。日本、英国和印度等疫情尚处于增长阶段,短期影响尚未显现。美国、法国等疫情严重地区有可能随时采取严控措施,特别是短流程钢厂将面临停产的风险。

总体而言,疫情对世界钢铁生产的影响总体可控,粗钢供给能够保证。

(四)钢材

1. 国内钢材需求

疫情对钢铁下游行业及其钢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

建筑行业短期影响较大,中长期将产生较大补偿性需求。疫情期间部分建设项目停工停建,尤其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数停工,春节后开工复工有所推迟,全国各建设项目复工较往年明显延后,从短期来看,建筑行业需求下降较为明显。但考虑气候和节假日因素,历年春节前后,我国建筑行业整体需求较为疲软,北方工地普遍处于停工状态,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从中长期看,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充足,经济具有较强韧性,逆周期调节政策可有效刺激经济,如央行2月3日开展的1.2万亿逆回购政策,市场反馈明显。疫情结束后,以公路、港口码头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5G基站、特高压、城际轨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将补偿性释放,有效带动钢材市场需求加速增加。

机械行业短期影响较大,全年将呈小幅下降态势。机械制造企业整体复工推迟,短期各产品产量下降明显,一季度钢材消费将受到较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2月重要的机械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小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和金属切削机床,分别同比下降48.4%、44.1%和44.6%,产量同比去年接近腰斩;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水泥专用设备,同比也下降了10%。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复工复产达产进度逐日加快,机械行业旺季将顺势后延。同时,随着国家扩大终端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对行业的稳增长和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总体来看,疫情对机械行业全年影响较为有限,预计2020年机械行业钢材消费量将呈小幅下降态势。

汽车行业影响严重,全年钢材消费可能下滑。本次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端和消费端。短期来看,疫情导致主机厂、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均延迟复工,汽车产量下降。消费端4S店大都选择歇业,销量下滑不可避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长期来看,疫情解除后原有需求会逐步释放,还将引发部分无车家庭购买欲望。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随即商务部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复工复产和激活市场创造条件。但由于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区域,周边广东、上海、重庆等汽车工业发达区域受疫情影响较重,汽车工业发展放缓,将直接影响全国甚至全球汽车行业的走势和产量。综合来看,全年汽车产量下滑态势不可逆转,钢材消费也将随之下降。

能源行业短期影响有限,全年钢材需求有望反弹。从电力工程建设来看,受疫情影响,电网建设工程、城乡配网工程推迟复工,电力设备采购及开标延期,疫情对电力行业短期有一定影响。从长期看,在疫情解除后,电网投资将加速释放,对全年投资影响相对有限,钢材消费变化也相对有限。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企业开工复工推迟,导致石油天然气消费需求短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工业、交通运输、终端需求正逐步恢复,石油天然气市场需求或将迎来恢复性反弹,带动钢材消费回升。

家电行业短期需求基本停滞,全年下降趋势较大。受疫情影响,我国家电企业节后复工推迟,家电线下销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线上销售也遭遇物流运输难、上门安装难等因素制约,订单有所减少。短期来看,疫情对我国一季度家电行业生产、销售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四大家电产量大幅下降,其中冰箱产量同比下降37.4%,空调下降40.2%,洗衣机下降20.2%,彩电下降26.6%。

长期来看,疫情解除后,家电行业的生产经营将很快恢复正常。疫情主要是将家电购买需求发生的时间点推后,全年需求总量受影响有限。并且家电产品中主要是白色家电消费钢材较多,白色大家电中空调、洗衣机、冰箱等销售旺季主要在二三季度,总体来看,国内家电市场受疫情影响有限。但由于我国家电行业出口量较大,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对家电出口必然产生影响。综合来看,全年家电产品产销下降趋势较大,钢材消费将有所下降。

造船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短期指标仍有亮点。近年来,全球航运市场总体处于低位徘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航运市场仍处于运力严重过剩的不利局面。疫情导致全球贸易萎缩、需求减弱,进一步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投资心理与预期。我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1-2月全国造船完工同比下降26.7%,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同比下降5.7%。但由于日本、韩国、意大利受疫情影响,订单和产能均在下降,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增长,1-2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长41.4%。

综合考虑,由于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国际新船需求持续处于较低水平,钢材消费量整体降低。综上,受疫情影响,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尤其是一季度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等行业消费将明显下降。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钢材消费将快速释放,但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逐步蔓延,对我国经济恢复发展也将产生一定影响。综合考虑,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计,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约为8.5亿吨,同比下降约5.0%。

2. 国外钢材需求

美国、意大利、德国、伊朗、韩国、日本等六国是钢材消费大国,从历年消费来看,六国钢材消费总量占全球除中国外的钢材消费总量的35%。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重点产业包括汽车、飞机制造、电信、化工、电子和计算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13家企业巨头,汽车年产量1700多万辆,仅次于中国。随着疫情在美国的爆发,丰田、日产和本田在3月18日晚间宣布暂停在美国的生产;通用、福特、FCA美国三大巨头正式宣布3月20日起暂时关闭北美地区所有工厂,复工时间待定;特斯拉宣布3月24日起在美国的两家工厂停产;至此,美国境内绝大多数汽车工厂已经停产停工。此外,疫情对美国建筑业也产生了较大冲击。美国政府估计疫情在7、8月或更迟结束。综合来看,美国全年钢材消费下降已成定局。

意大利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2018年工业占GDP比重仅为24.1%。在工业产业中,航空、航天是其优势特色产业,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机械设备产业位居全球第4位(欧洲第2位),年产值约占GDP的2.5%;汽车产业也是意大利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意大利并未要求工业企业停工,但部分车企受零部件供应和终端销售影响,被迫停产。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排除后续有大量机械、汽车制造企业停工停产的可能。德国疫情正处于爆发期,疫情对国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正日益凸显。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汽车、机械设备、电气工业是德国三大支柱产业,三大产业销售额占GDP比重达到25%。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德国第一大支柱产业,销售额占GDP比重约12.5%。受疫情冲击,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戴姆勒、宝马均已宣布在欧洲停工,保时捷也宣布暂时关闭德国两工厂,福特汽车在德国科隆和萨尔路易的工厂即将停产。随着疫情的扩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工厂被迫停工,德国制造业面临较大压力,预测全年钢材消费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伊朗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中东国家。油气产业是伊朗第一大支柱产业,石油工业对GDP的贡献约为13.5%;汽车产业是伊朗第二大支柱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受疫情影响,伊朗主要汽车制造商Khodro公司停止了所有工厂的生产活动。伊朗的许多邻国和贸易伙伴关闭边境后,该国非石油出口产生较大打击。同时,受美国经济制裁影响,限制了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在制裁和疫情双重叠加影响下,伊朗油气产业、制造业均将受到较大影响,预测全年钢材消费将大幅下降。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部分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汽车、钢铁、机床、造船和机器人产业等。日本机床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日本还是世界最重要的造船强国之一,造船完工量仅次于中国。目前来看,由于日本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对制造业总体影响不大,并未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现象。但在奥运会被宣布推迟后,确诊病例增速加快,不排除随时采取工厂停产措施。

综合来看,此次疫情短期必定对全球钢铁需求造成较大影响,全球主要钢材消费国均将受疫情影响导致本国钢材消费下降,最终受疫情影响程度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疫情结束后,各国多会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发展,拉动钢材消费增长。初步判断,2020年全球钢材消费将下降至16.0亿吨,同比下降约9.1%;其中,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钢材消费量将降至7.5亿吨,同比下降13.3%。如果海外疫情进一步失控,影响面继续扩大,全球钢材需求仍将会下滑。

(五)钢材贸易

钢材贸易多方交织缠绕,涉及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疫情全球范围蔓延,重灾区贸易国难以独善其身。截至北京时间3月27日7时,全球新冠确诊人数前十位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伊朗、英国、瑞士和韩国(简称“十国”)。

根据世界钢协数据,十国粗钢产量约占全球粗钢产量70%。直接贸易方面,2018年十国钢材直接贸易占全球37.2%,其中,出口1.9亿吨,占全球41.5%;进口1.5亿吨,占全球32.9%。中国主要出口东南亚、韩国、欧洲等地,出口贡献度15%。韩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也都是钢材出口大国。进口方面美国贡献度最大,为7.1%,对海外依存度较高。德国、意大利、韩国、法国和中国同样是进口大国。

间接贸易方面,2017年十国钢材间接贸易量达到3.29亿吨,占全球间接贸易48.9%。其中,出口1.96亿吨,占全球58.5%;进口1.32亿吨,占全球39.4%。中国、德国、韩国和美国是间接出口大国,家电、汽车、机电设备出口量大;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是间接进口大国。

三中国钢铁产业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铁矿价格波动剧烈

2019年受巴西尾矿库溃坝和澳大利亚飓风影响,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从年初的70美元/吨左右,最高涨至近120美元/吨。全年进口均价增长约24美元/吨,在进口总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进口金额同比增长33.6%,挤压钢铁行业利润空间,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稳定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2020年春节以来,受疫情、主要供应国季节性天气因素及金融资本因素叠加影响,铁矿石价格再次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并出现与钢材价格变化趋势背离的状况。在铁矿石供应整体呈宽松的趋势下,铁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出现违背供需基本面的变化趋势,严重挤压钢铁行业利润空间,再次凸显目前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的不完善,也反映了铁矿石贸易定价的过度金融属性。

(二)钢材出口异常严峻

2015年我国钢材直接出口达到1.1亿吨峰值,之后经历连续4年下降,2019年钢材直接出口总量已降至6429.3万吨。疫情发生以来,海外对中国疫情担忧导致部分订单取消,同时我国钢材主要出口目的地——亚洲和欧洲疫情均较严重,钢材出口形势继续大幅下滑。据海关统计,2020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81.1万吨,同比下降27.0%,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5.9%。

钢材间接出口方面,我国每年随着机电产品间接出口钢材接近1亿吨,疫情短期内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重点用钢领域均造成了较大影响,间接出口形势同样面临极大挑战,目前影响还难以评估。

四中国钢铁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一)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

兼并重组是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产业结构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的弊端日益突出,尤其在行业秩序、原料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无法真正形成合力。当前钢铁行业正处在兼并重组的窗口机遇期,特别是疫情影响下,行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出现周转资金紧张。实践证明,周期性行业在低谷期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洗牌重组,行业低迷将重新唤起部分钢铁企业的重组意愿,国家倡导多年的兼并重组进程有望加快。

(二)原料保障体系亟待加强

疫情期间,铁矿石价格的异常波动促使钢铁行业的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上日程。钢铁行业要重视原料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原料供应来源、供应渠道、供应方式、运输方式等,力争多元化,分散供应风险。同时,要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在政策宏观引导下,考虑产业链“横向协同一体化”和“纵向协同国际化”,实现两种资源中全球资源供给的多元、安全和稳定,推动西非铁矿供应基地建设,分散供应风险。要抓住契机,积极推动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保障铁矿石价格体系平稳、合理运行。

(三)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

钢铁行业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重要实践者,国内优强企业优势产能不断展现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高度,不完全统计,产能合作规模约1600万吨。特别是2020年3月敬业集团正式完成对百年英钢的收购,加上之前河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以及青山集团印尼镍铁项目,广西盛隆冶金马中关丹工业园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中国一重-德龙镍业印尼镍铁不锈钢项目等海外钢铁项目进展顺利,有效满足了项目所在国、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提高了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我国钢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国际化是必然路径。疫情危机全球发酵,钢铁企业推进国际并购的机会将增加,冶金工程技术、成套装备、配套设施、标准规范等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期。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打造成具备管理示范性、技术引领性、产品稳定性、服务品牌性、人才吸引性等世界一流钢铁强企。

(四)行业技术创新务实提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动力换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尤其是当前疫情全球蔓延,产品进口、技术引进、人员交流等受到巨大冲击,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主动打破“等、靠、买”的惯性思维,从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钢铁行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基础原材料的支撑作用,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营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协同创新推动高铁列车车轴、车轮、轴承、高磁感取向硅钢等关键产品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

(五)钢材出口多重比较优势

我国钢铁行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为产品出口提供了客观条件,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快速增加,为钢铁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升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力创造条件。同时,钢铁企业的服务意识已普遍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所提升,钢铁企业已经与国外钢材贸易商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中国宝武等优秀钢铁企业在海外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可提供EVI服务,河钢集团通过控股瑞士德高,扩大河钢集团的国际客户群体。此外,我国钢铁企业重视打造好品牌,让品牌成为拓展国外市场的利器,在目标市场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和美誉度,扩大自主品牌出口。未来,以服务化、品牌化助力钢铁外贸出口,必将是中国钢铁企业重要立足点。

(六)行业智能发展阔步向前

疫情防控期间,智能化水平成为企业可否复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对企业在生产组织和管控方面也有重要影响。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抓紧做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作,紧随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行业赋能,深度推进两化融合,补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钢铁定制化智能制造、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的短板,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供应链协同,增强全链条抗风险能力。

原标题:深度丨新冠疫情下中国钢铁的机遇和挑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钢铁行业查看更多>中国钢铁查看更多>疫情防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