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黑臭水体评论正文

河湖生态修复中的一些误区探讨

2020-04-29 10:19来源:中国水博览会关键词:河道黑臭水体河道疏浚生态修复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01  序言

近年,笔者作为服务团队的首席专家,参与或领衔了大量河湖生态修复项目,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了大量一线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也涉及到对一些传统认知的颠覆或修正。

以下就结合8个典型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探讨。

02  案例探讨

2.1  黑臭河治理的过渡性措施

以浙东南沿海某县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工程为例。

某县城是浙江省东南部临海的平原城市,家庭作坊众多,河道水体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是截污系统不完备以及城市面源,而河道人为节制、水体没有流动又加重了这个影响,另外已经实施的大量生态浮床效果并不好。设计了4个方面措施:一是生态补水,就是利用周边河网相对较好的水,通过定点引水置换城区水体。二是截污与环通城区河道,主要是晴天污水入网。三是采用透析应急处理措施改善初雨期河道黑臭情况。四是强化现有浮床生态系统,增加“土著菌种培养投加+立体人工水草+曝气”等措施。这个案例总体是成功的,结合案例,谈三个黑臭河治理中可能的误区。

误区一:治理黑臭河就是把河水处理干净,只要舍得花钱水处理,黑臭河可以很快治好。

在投入大量经费处理河道黑臭水体之后,水质很快见好,但是这种“变好”并没有长效,黑臭往往很快反弹。这是因为,黑臭产生的根源在岸上,岸上治理不够。短期的关停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黑臭河的治理将会是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短期就能治好。治理黑臭河,关键在于岸上产业的调整、污染负荷总量的控制、管理的规范,浙江省前些年推行的“五水共治”的核心就是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观点:黑臭河治理需要过渡性的手段,比如以换水(补水)为主,辅助现地处理措施。另外特别关注补水方式,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应采用定点补水的方式。

误区二:城市河道底泥消除了,岸上截污做好了,河道水质就能变好。

城市河道清淤和岸上截污是各地都能想到和优先实施的,在实施截污纳管和河道底泥清淤后,城市河道水质确有改善,但是往往一下雨,河水又变黑变臭。这个原因主要是城市面源,往往主要污染来自雨水管,特别是在初期降雨,由于雨水管中流量激增,使平时堆积其中的大量污染物很快入河。另一方面,如雨污分流不完备,虽平时污水可全部收集进入污水厂,但是雨天水量一旦超出能力,只能溢流入河道。观点:城市河道的污染治理,必须重视雨水管。

误区三:植物措施治可以作为黑臭河治理的主要现地措施。

植物措施有时候有用,但是有时候又效果不大。这是因为植物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消纳微污染负荷。观点:植物措施一般只能作为黑臭河治理的辅助性措施。另一方面,治污也并无捷径,惟有踏实做好截污、面源治理等基础性工作,河道水质才有可能逐步变好。

2.2 平原河网水体修复

以杭州市拱墅区红旗河区片城市河道生态工程为例。

该河道位于平原水网地区,在经过多年岸上整治以后河道水体虽然已经不再黑臭,但水质仍然不佳,水体发浑发绿,富营养化严重。经过调查和分析,影响水质的要素还有底泥、雨水口。针对性设计了相对应措施,包括底泥活化、曝气、沉水植物、雨水口处理,以及控藻生物投放等。项目2016年建成运行,河道水体逐步变清,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并建立了良性循环。结合案例,谈三个平原河网治理可能的误区。

误区四:城市平原河网的分段治理,截流治理。

河道需要连通,有些河道还有行洪的功能。为了提升河段水质而牺牲河道连通性,结果是河道变成多段死水湖,水质甚至比原先更差。观点:平原河网的水质提升是系统工程,要上下左右的联动。河段水体修复只是中间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系统治理是根本,河段提升是补充。

误区五:为了减少城市面源入河问题,大量使用雨水调蓄池存储初期雨水。

不少城市的雨水调蓄池建成后成为摆设,这也许并不是技术问题。雨水调蓄池的建设成本已经相当高昂,建成后使用成本(既要电费,还要水处理费用)更是成为财政不小负担,所以很多建成后就成了摆设。观点:慎用初期雨水调蓄池。措施要有财力的匹配。


杭州市拱墅区红旗河区片城市河道生态工程

误区六: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就是种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又称为“水下森林”,它对污染负荷的处理效率是所有水生植物中最高的,而且又有一定的景观性,所以在不少城市水体中得以使用。但是沉水植物对光照等生长环境敏感,抗冲击能力差,维护要求高,城市河道大面积种植沉水植物,投入大,一旦敏感期维护跟不上,浮水植物和鱼类影响很容易导致大面积死亡。观点:沉水植物比较适合封闭水体,有维护保障的水体,对于开放水体,建议主要创造适合沉水植物生长的条件,作引导性修复。

2.3  城市河网水系连通与综合提升

以长山河海宁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为例。

该项目是浙江省水利厅首批中小河流流域系统治理试点工程中唯一的平原河网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分期推进,首期项目2016年启动。项目中策划了一些亮点:如:恢复水岸自然形态,利用条件相对较好的河段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整治后河道并没有规整断面,没有明确的河线、岸线,水边自然过渡。低影响技术应用,结合绿道设置LID设施。河段水质净化,设置多处雨水排口生物拦截缓冲设施,部分河段设置活性生物滤床以及简易砾间设施,部分水体结合景观要求布置水下森林(沉水植物)。滨河绿道与景观绿化。区域活水,利用鹃湖水库换水实现河网水体流动。结合案例,谈一个关于综合治理的误区。

原标题:河湖生态修复中的一些误区探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道黑臭水体查看更多>河道疏浚查看更多>生态修复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