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碳市场排放与交易的四维机制
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碳排放是一种权属交易,并无对应的实物。如图2所示,碳市场建立起了减排时间(When)、减排地方(Where)、减排方式(hoW)和减排主体(Who)的四维灵活机制(4W机制)。可以突破时间、空间、技术和主体四大障碍,使得政府决策者在不知道或者不关心减排主体、减排时间、减排地点和减排技术的情况下,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的最小化。什么主体采用什么技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进行减排都受碳价格信号的指引,因此碳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价格发现。价格发现功能的主要意义在于:找到全社会的边际减排成本,从而为低碳技术研发和投资建立起一个影子价格。一个功能完备、运行良好的碳市场就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起碳价格信号,统筹4W机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保障4W机制的有效运行。但是,在很多情景下,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化石能源价格、减排技术进步、贸易模式和消费行为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碳市场的供给可能无法适应需求的变化,导致碳价格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碳价格信号的有效性减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4W机制的运行效率。
碳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合理波动,从而释放碳价格信号,反映碳减排成本,最终形成总量控制、价格变动、技术进步和减排成本降低之间的周期性良性循环。但如果碳交易价格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价格走势不易确定,会给参与交易的控排企业造成过重的成本负担。因为价格的大幅上涨,会给部分企业带来超出预期的成本支出,推高生产成本,产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削弱。
同时,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明显差异,也使得不同区域间企业的履约成本会产生明显差异,不利于区域间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增加了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无法获得明确的市场价格信号,企业研发低碳产品和使用低碳工艺、设备和技术开展生产的动力下降,也不利于企业做出长期的减排投资决策,同时也影响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全社会长期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调控措施使碳价格总体保持平稳趋势,更要避免碳价格的剧烈波动,实现4W机制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有效平衡和相互传导,否则就会使碳市场的有效性面临较大质疑。
图2 碳市场的4W机制
05中国碳市场的社会经济协调功能
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必然会对企业施加成本约束,进而带来经济和社会影响。成本约束带来的经济影响往往具有多面性,大致可以分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能源结构的影响,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就其经济和社会影响而言,碳市场是一把双刃剑,给高碳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转机,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度的阶段,以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化仍需持续一段时间。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中国仍然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差距无论从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和投资效益来看,还是从资源环境质量来看,抑或是从人文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来看,都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于综合改革的关键窗口期。中国碳排放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过剩产能,这些产能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环境,也造成很大的碳排放,而且对税收、就业和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减少。如果碳市场能够成功地将成本压力转换为企业内生增长的动力,中国就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改善、节能降碳等多重目标的协同共赢。
碳市场在带来经济冲击的同时,也是生态保护的市场化手段,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可行途径。一般而言,碳源(二氧化碳排放)往往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碳汇(二氧化碳固定)往往位于生态良好的欠发达地区。碳市场通过CCER机制在碳源(买碳)和碳汇(卖碳)之间架起了桥梁,因此具有了生态补偿功能和扶贫功能。碳市场使得植树造林、沼气开发等活动可以获得额外的生态补偿,也使得生态保护好的地区,可以通过开发碳汇项目,获得收益补偿,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市场化渠道。
06中国碳市场建设目标的实现逻辑
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通过构建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形成市场价格信号,并在4W框架下,引导社会主体采用合适的技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减排,从而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温室气体减排是碳市场的基本功能,因此也是碳市场设计中的首要目标,如果没有这一目标的实现,其他目标都是空中楼阁。作为市场化的政策工具,在实现环境有效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成本的有效性,应该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环境目标,否则碳市场的有效性就会被交易成本所抵消,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碳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为低碳技术研发和投资提供影子价格,从而真正在物理上实现减排。因此,碳市场的激励有效性也是环境有效性和经济有效性实现之后,碳市场的重要目标,这也是碳市场能够实现动态的环境有效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也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的实践路径。此外,碳市场作为一种政策手段,也会带来一些经济和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因此,碳市场设计还需要考虑覆盖的公平性和结果的公正性。在图3中,我们呈现了碳市场建设的逻辑,这些关系之间是递进关系,在推进碳市场顶层设计中,只有更好的实现了底层的功能,才能支撑上层功能的实现。
图3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逻辑
(一)环境有效性
政策制定者之所以更加倾向于碳市场手段,主要的原因是在理想条件下,它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所以,能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就成为设计和评价碳市场的首要标准,其他所有功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个功能,否则碳市场就会成为无本之物,无源之水,无法稳健运行。为此,碳市场的配额总量确定要与国家控制温室气体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如果环境目标的实现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碳市场的正常运行。研究表明欧盟碳市场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正在减弱,需要更高的碳价格作为进一步提高效率的激励。为了保障未来一段时间的减排目标,欧盟碳市场准备引入配额的动态调整机制。因为跨区域的电力采购,加州碳市场使得自身的碳排放下降的同时带来周边地区碳排放的上升,导致碳泄漏,从而使得加州碳市场的环境效应打了折扣,无法刺激低碳技术研发与投资,减弱了碳市场的功能。
(二)经济有效性
碳市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也有着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MRV成本、交易成本、履约成本和能力培训成本。这些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碳市场工具的净减排效果,如果成本过高,就会使得碳市场的功效打折扣。而要实现经济有效性,就必须扩展碳市场的覆盖范围。纳入的地域越广,行业越多,技术类型越丰富,时间越长,那么原则上碳市场就可以通过消除套利机会,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和在中长期的时间尺度上,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因此,必须减少流动壁垒,尽最大可能拓展碳市场的覆盖空间、时间和减排活动。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长期性,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对提高经济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 通过调整配额总量的严格程度,也可以有效提高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济有效性。例如,针对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等试点碳市场的研究表明,目前的碳市场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很难取得经济有效性,仅仅具有弱经济有效性,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经济有效性会逐步提高。
(三)激励有效性
碳减排的全球外部性,使得个人并没有激励去降低碳排放,也使得企业没有激励从事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就是说缺乏一个使得个人和企业愿意减排的价格信号,或者说减排量并没有被市场定价,再或者说企业的减排技术缺乏市场需求,企业也就缺乏进行减排技术研发的动力。人类最终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行为的改变来实现,因此碳市场设计中的另外一个重大挑战是碳价格信号必须为技术创新提供足够激励。如果在考虑技术的外溢性,那么碳约束应该更为严苛,从而形成更高的碳价格。但碳市场的激励有效性还取决于能源价格下降带来的负反馈效应。因为低碳或者零碳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或者改变能源结构来实现的,这就导致对化石能源需求的下降。需求下降导致的能源价格下跌会刺激缺乏管制的企业增加对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导致碳泄漏。
欧盟碳市场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决策,但是这些影响也仅限于小规模的效率投资,对企业的长期投资没有清晰的影响,仅仅提供了决策框架。无论如何,碳价格的剧烈波动和缺乏长期预期,严重破坏了欧盟碳市场对大规模的、长期的技术投资的驱动,而这恰恰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须的。因此,锚定良好的政策才能够加速减排技术的创新水平,鼓励长期的减排技术研发和投资,降低实现长期气候变化目标的总体成本。
(四)覆盖公平性
环境政策也会带来实施成本和收益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及其各地域间进行再分配,从而引发环境政策的财富分配效应。理论上而言,碳交易达成的充分条件是市场上各个控排企业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性,否则就无法找到潜在的供给和需求,从而无法达成交易,所以碳市场覆盖的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全球的温室气体控制。但是,目前只有部分国家启动了碳市场,即便在已经启动碳市场的国家也只是选择了某些重点行业纳入碳市场,这样就会产生碳约束的不平衡性,纳入企业面临碳约束,未纳入企业无碳约束。即便都被纳入碳市场,不同行业的履约成本也存在很大差异。就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欧盟碳市场而言,由于高碳行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使得其无法把减排成本或者履约成本转嫁出去,因此需要继续分配较大比例的免费配额。相比之下,电力企业很少面临国际竞争,也可以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此除了特别国家之外,将不再获得免费配额。碳市场诱发的财富重新分配的经济活动,还包括资本和劳动逃离实施碳约束的企业或者国家,特别是那些碳密集型企业。自下而上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也使得各国企业面临的碳成本约束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竞争力受损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处于模拟阶段的中国国家碳市场仅仅纳入了电力行业,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碳市场实施成本,根据估计到2030年这种成本可能达到GDP的10.5%。与此同时,欧盟和澳大利亚通过向中国转移71.2% 和81.1%的减排责任,提升了自身的经济福利。
(五)结果公正性
碳市场结果的公平性主要由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势力、收入分配格局和发展不平衡性等因素导致。碳市场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很多企业可能在核查和履约等环节造假,从而破坏了碳市场的公正性。市场势力的存在也使得某些行业可以把碳约束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带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福利的再分配。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免费的配额分配有利于公司的股价,从而有利于高收入人群,而不利于低收入人群。即使不考虑公司股票渠道,碳定价也会给发达国家的低收入人群带来更多伤害,因为能源支出占低收入家庭的比例更高。因此,一种总量与分红的机制(cap-and-dividend)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这种机制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公共产权,通过拍卖等方式获得的收益应该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从而能够更好地从个体视角保护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也有学者提出建立收益中性的全拍卖制度(revenue-neutral full auctioning)或者降低其他的扭曲性税收,相比于免费配额制度,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另外,相同的政策和减排技术运用,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生态系统下,可能会呈现出非常不同的成本和福利。这也会在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带来福利分配效应。例如,欧盟在统一碳市场的基础上,实施了现代化基金,帮助东南欧经济落后地区完成节能改造。中国国家碳市场统一了纳入企业门槛和纳入行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减排技术落后地区的生产成本,从而诱发地区间的福利分配效应,甚至恶化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差距。因此,有必要引入事后调节机制,以纠正碳市场带来的跨区域福利分配效应。
07结 语
碳市场是由政府政策创造的,政策的改变会极大地影响碳市场,因此碳市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政府政策设计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从目标来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碳市场应具有的首要逻辑。从原则来看,碳市场需要贯彻“谁排放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的基本原则。从运行效果来看,应该考虑建立事前预测和事后调整的联动机制。从技术外溢性来看,由于新技术在清洁产品生产和资源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和正外部性,应该建立对创新支持的综合政策体系。从福利效应来看,碳市场应注重国家、行业和微观个体三个层面上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引入事后调节机制。
后巴黎时代,“自上而下”传统治理格局的瓦解和“自下而上”新治理格局的形成,使得形成全球统一碳市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或者次国家的碳市场纷纷涌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年度排放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主要发展指标和长期存在的显著“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中国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减排能力以及国情是中国提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过程中主要挑战的来源。实现我国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是首先实现大规模的减排,而碳市场做最主要的减排政策工具,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碳市场建设必须强调碳市场的减排目标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从而取得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为此至少要从四个维度考虑碳市场建设:物质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制度可行性。总之,碳市场作为一种新的政策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发达国家为此亦采取了分阶段建设的路径。中国的发展情况更为复杂,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通过“干中学”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强化经济学逻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碳市场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分阶段建设原则,稳健推进相关工作。中国碳市场的启动向其他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或即将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表明,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无法逃避的必然选择,也为发展中国家碳市场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全球示范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10月30日,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暨澳门碳中和研究院开业典礼在澳门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吕玉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显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碳市场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丛薇、邵建华、须文曦均供
近年来,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政策法规持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升,行业扩容有序推进,交易渐趋活跃,促进纳入行业碳减排效果显现,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基本形成。(来源:作者祝一凡、张新帅、汤斌均供职于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中,发电行业均为首批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部署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社会提升控碳降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面临的短板制约,系统部署了多方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
路透社报道,由于政策措施减少供应,预计到2027年欧盟碳排放许可价格将飙升。(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TS)是欧洲遏制排放、实现其气候目标的主要工具,它迫使制造商、电力公司和航空公司为他们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费用。在路透社的调查中,分析师预测2027年平均碳
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关计量
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关计量
加快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三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日
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发布欧盟碳排放市场(EUETS)报告,主要分析了2023年欧盟碳市场的表现,涵盖了价格与波动性、拍卖市场、二级市场交易以及衍生品市场持仓情况。(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2023年欧盟碳排放配额(EUA)价格下降,波动性较低。拍卖市场参与度增加,但集中
10月15日,巴斯夫表示已获得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批准的约3.1亿欧元资金,用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工业热泵,热泵将利用蒸汽裂解装置的余热进行无二氧化碳的蒸汽生产。未来几个月,该公司将在鲁道夫港工厂启动该项目的前期建设工作,建设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2027年投入使用。建设完成后,巴斯夫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国电电力(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11.52亿人民币增至约53.32亿人民币,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储能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发电业务、输电业务等。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唐超雄,现
2024年10月18日,山西国耀新能源集团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马燕飞在北京出席了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建设推广情况发布会暨国内首张零碳能源消费凭证颁发仪式。会上,在现场领导嘉宾的见证下,集团公司作为出让方
10月13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碳排放监测技术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在电-碳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传统统计学方法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天津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业、居民、园区等不同主体,搭建了“助力政府治碳”、“量化能源降碳”、“服务企业减碳”和
10月14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申请设立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碳减排专委会在京成立。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郝金玉出席成立大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碳减排专委会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下设的电力行业“双碳”领域学术交流与协作分支机构,秘书处设在中国华能能源研究院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0月9日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京环发〔2024〕16号),用于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与监督管理。详情如下: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纳入本市碳排放权交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提到,重点碳排放单位可用于抵销的碳减排量包括全国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本市审定的自愿减排量。鼓励优先使用本地产生的碳减排量。1吨碳减排量可抵销1吨碳排放量。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本
8月29日,国家数据局会同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第二批28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第二批案例在注重发挥以数据解行业发展难题、促行业效益提升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数据来源合规、治理有效以及
截至9月30日,上海市试点碳市场纳管企业已全部完成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11年100%履约的纪录。本市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现货累计成交2.56亿吨,成交金额50.81亿元。今年,本市围绕三大制度创新,多措并举有效降低企业履约成本、充分调动全社会碳减排积极性。一是碳普惠减排量在配额市场实现
产品碳足迹(PCF,ProductCarbonFootprint)是基于气候变化这个单一环境影响类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得出的产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清除量之和。量化产品碳足迹,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识别碳排放量大的环节,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实施降碳措施,加强供应链、价值链中的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漳州市生态环境局9月11日印发漳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漳工信规〔2024〕4号),计划到2030年,炼油、乙烯、合成氨等主要产品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关
5月21日,南方电网公司面向全球碳定价趋势的我国碳定价政策体系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招标,本项目旨在分析全球碳定价机制对我国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的影响,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碳定价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碳衍生品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绿电绿证机制、推动国际互认和实现碳成本抵扣,有效应对全球碳
今年8月,由上海重塑能源发起的全球首单氢燃料碳减排项目开发及减排量预售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按照目前全球最高标准开发的首单氢能领域碳减排项目,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也将通过VCS机制进入全球市场,用于企业开展碳抵消工作。至此,从2021年方法学启动开发,到2023年3月方法学备案,再到如今氢燃料车碳
自2017年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项目受理申请暂停以来,我国碳交易体系主要由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碳排放配额(CEA)交易为主。暂别5年后,生态环境部透露重启CCER信号,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CCER重启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什么作用?方法学编制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交易前景规模如何?碳
2023年5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以下简称专项研究)启动会在环境规划院顺利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副司长逯世泽,环境规划院院长院士王金南、副院长严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其功,清华大学能源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为有序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印发《上海市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其中明确工作目标,2023年,本市及各区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碳排放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碳排放交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峰会通过宣言,摘要如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摘要)十四年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首次聚首。作为全球大型经济体,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有必要通过承担集体责任、采取合作举措,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
按照计划,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欧盟碳关税”)将在2022年年底前结束谈判,2023年开始实施;2023~2026年是碳关税实施的过渡期;2027年起,欧盟将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随着2023年的临近,欧盟碳关税也越来越近。自从今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新版碳关税草案的修正方案,现在就差“三方会谈”
为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到2摄氏度来避免气候灾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定价作为其缓解战略的核心。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COP27气候峰会上,关于新兴经济体的气候融资和碳定价问题,受到国际组织的密切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COP27峰会间隙对媒体表示,要想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0月26日,日本政府提出了引入“碳定价(CP)”的基本构想方案,通过对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价和收费促进减排。考虑到对经济的影响,引入后的一定时期内将采取低收费,之后逐步上调。将发行“GX经济转型债(暂定名)”,把CP的收入用作偿还的财源。计划把筹措的资
9月2日,美国宣布,从2024年起正式向甲烷排放收费,这是基于美国迄今规模最大气候法案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个全国性的温室气体排放税。然而,业界普遍质疑,这个被称为“甲烷税”的政策能否顺利实施。最高费用可达1500美元/吨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将从2024年开始对油井、管道
中经智库13日发布智库报告《钢铁业宜五方面着手应对欧盟“碳关税”政策》(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6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下简称“碳关税”)的提案修正案文本,意味着欧盟“碳关税”政策成型。这是全球首个以“碳关税”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也是全球贸易规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