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不同以往,绿色将成为未来和金钱挂钩最紧密的话题之一,尤其是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确立之后。
“两会”以后,从钢铁、有色、水泥到环保,“碳中和”概念股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焦点,2月以来,申万钢铁指数已累计上涨20%,位居申万28个行业的首位。市场甚至高呼: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来了!根据一些智库的初期测算,在今后10年,中国关于绿色发展的投资级别是在百万亿元级的水平,“206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全新的低碳发展转型战略,这其实就是一场技术革新,倒逼中国的能源转型,使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燃煤电厂的依赖,这种转型需要决心,也需要庞大的资金和对绿色、低碳技术的大规模研发、应用和推广,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和在多个行业的全面运用。
任务艰巨。中国从“碳达峰”目标到“碳中和”目标之间只有大约30年的时间,英国和法国用了59年,美国用了43年,日本用了37年,因此中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不少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工业化,有些已经实现了“碳达峰”,而中国仍在发展阶段。中国2021年“6%以上”的GDP增速目标看似保守,但这事实上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拉长来看,要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这一增速目标绝对不低,因此从现在开始可持续性将成为重点。
“碳中和”挑战巨大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严峻性在新冠疫情后更为全球社会所关注。早前,196个缔约方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携手推进碳中和,中国的30/60承诺也引发全球社会关注。
联合国把2050年碳中和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在2020年之前通报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因此,从2018年开始各国纷纷作出碳中和承诺,多数把目标设在2050年。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已有49个国家在201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占当时全球排放量的36%。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和不丹已实现碳中和,芬兰、奥地利、冰岛和瑞典承诺提前5-15年实现碳中和,有22个国家和地区把目标设立在2050年,我国是2060年。另有98个国家正在就碳中和目标进行讨论。
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发达国家更多。虽然相较于欧洲和日韩等国家,中国所宣布的碳中和目标年份晚了10年,但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更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碳排放已经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而中国碳排放还在增长;同时,中国电力供给结构以煤炭为主导,转型难度大;交通、工业、建筑等部门脱碳技术仍待突破。
欧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模范生,顶层设计和法律制定是欧洲脱颖而出的关键。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9年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为19.7%,基本提前一年实现了到2020年占20%的目标。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11月率先提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的欧洲愿景,并于2020年3月提交《欧洲气候法》,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目标达成。
相比之下,在气候问题上,美国的表现有些反复无常。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排放国,2019年排放量占全球的12.6%。继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后,2017年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再次震惊世人,使全球碳中和目标蒙上阴影。直到今年2月拜登总统上台,美国才重新加入,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已有6个州通过立法设定了到2045年或205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的目标。
作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中国2019年排放量仍增长了3.1%。在签署联合国《1.5°C商业目标承诺》的407家公司中,仅有京东物流、37互娱、鸿海精密等8家中国公司,占比不到2%,和智利并列居全球第16位。目前,仅有秦淮数据、腾讯和蚂蚁三家科技公司明确表态碳中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绿色意识还比较薄弱,亟需提升国民碳素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推动碳中和工作。
就目前而言,有些行业实现“碳中和”更容易,有些则更具挑战性。
例如,电力领域更具希望,中国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都较为齐全。从2010年开始,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大幅增长,目前装机容量分别超过2亿千瓦,占全球份额也都超过30%。由于技术进步和发电成本大幅下降,风电和光伏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在交通运输领域,乘用车向电动车的转型更为容易,未来几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将不断上升。但是,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也提出,重型货车碳排放目前占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的40%-55%,仍缺乏商业化量产的电动化技术。
整体交通运输领域仍是最难实现碳中和的领域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石油需求和碳排放增长主要来源于货运,其中,中国货运排放增长将占全球货运交通碳排放增长的90%。
目前纯电技术的电池能量密度有限,限制了货车的续航里程,且常规动力电池难以提供货车所需的强大动力。
另一场供给侧改革?
近期碳中和概念股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热点,这是因为市场观点认为,碳中和的推进将在上游周期行业掀起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对A股造成深远影响。
如今的“碳中和”与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首先从出发点看,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以钢铁行业为例,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淘汰1.5亿吨产能,取缔1.4亿吨地条钢,过剩产能逐步出清的同时,产能利用率和吨钢盈利也得到提升;而碳中和主要着眼于减少碳排放,实现的路径除了淘汰碳排放高的行业或者限制其产能之外,更重要的在于结构的调整。
我国碳排放部门结构中,电力部门占比最高,约为51%,其次是工业(28%)和交通运输(10%)。而在工业部门中,又以有色、钢铁、化工、石化行业的碳排放量最高。总量上的控制自然是绕不开上述这些行业的,不过由于大部分行业在经历了上一轮供给侧改革后,行业集中度都有明显抬升,限制产能对于供给端的实际影响可能不如上一次那么大。
但另一方面,传统周期行业的节能提效空间确实很大,这对于减少碳排放而言更为重要。以铝生产为例,电解环节是能耗和碳排放最大的阶段。其能耗和排放量分别占整个生产周期总量的76%和89%,而回收与处理以及再生铝生产则是能耗和碳排放量最小的生命周期阶段,仅占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0.8%和0.2%。由此可见,以再生铝替代原生铝能够极大降低铝生产的能耗和碳排放。钢铁行业同样如此。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炉钢以及再生铝产量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中长期来看,加大低碳排放生产技术的部署,能够从结构上解决传统周期行业能耗大的问题,从而在不影响供给的情况下实现能效的提升。
另从时间表来看,相较于供给侧改革的“阵痛”,“碳中和”更像是一场持久战。目前较为明确的时间点是2030年和2060年,为消化产能和技术改造留岀了足够的时间,后续政策和监管落地节奏仍需观察。
碳交易成焦点
除了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之外,通过市场化手段减排是碳中和区别于供给侧改革的另一大特征,碳交易成了市场关注焦点。
今年2月,酝酿10年之久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终于开市。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
对于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而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意味着,供给约束下其利润走势不会简单重复供给侧改革的路径。2016年供给侧改革驱动上游行业的盈利迎来明显改善,尤以煤炭、钢铁行业最为突出。但由于碳交易的存在,即便规模更大、产线更先进、技术储备更丰富的龙头企业能够受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也面临着以利润交易配额的问题。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特斯拉——2020年特斯拉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得14亿美元,同期其净利润近为7.21亿美元,显然如果2020年没有这项收入的进账,特斯拉的主营业务可能岀现亏损;另外,国内新能源车企业蔚来汽车在2020年也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得近亿元的收入,在汽车业务净亏损的情况下卖碳排放额度反倒是成为了所有收入业务中最大的亮点。
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分析,如果按照八大行业来测算,未来的碳排放量将会达到毎年30亿到40亿吨的规模。如果是仅仅以现货交易,不推行期货交易,其交易金额是每年12亿到80亿元。如果加上期货,那么交易金额就会大幅度提升,有可能达到600亿到5000亿元。因此长期来看,随着碳交易的扩容,手握碳排放额度的清洁能源产业将收到来自传统高能耗行业的大额“补贴”。
2020年,全球碳市场的价值达到了创纪录的2290亿欧元,比2017年增长了5倍,其中欧盟的排放交易系统占近90%。在欧盟市场,金融机构是碳交易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主要的交易品种为碳排放权期货。这是因为碳排放权期货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具有其他资产无法比拟的优点。
一方面,碳排放权期货价格趋势比较确定,长期来看,为了达成减排目标,世界各国都会逐渐收紧碳排放量,因此碳排放权价格上涨确定性较高;另一方面,碳排放权价格与其他资产价格相关性很低,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手段。
当前,我国的碳减排政策取向明确,严格程度会逐步提升。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列出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覆盖的2225家发电企业。这些企业只是发电全行业中的一部分,而发电行业的排放量又只占全国排放量的约30%,未来覆盖的范围将会扩大。当前碳排放超量企业需为超过碳排放权上限的20%排放量付费,有一定违约成本。
另一场技术革新
说到底,要实现“碳中和”就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当前很多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重大领域的科技突破,涵盖的科技领域不仅包含能源,还涉及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生物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
整体而言,中国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视将带来很多投资机遇。例如:太阳能/风能设备制造商(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装配提速),电动车(提升电动车渗透率),储能运营商(新能源储能需求强劲增长),电池生产商(电池储能需求增加), 生物可降解材料(对于塑料的替代性需求上升),电网设备制造商(升级电网系统的需求上升),化学品制造商(储能电池对于化学品的需求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负碳排放是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即碳汇、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技术。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通过认证机制确认的碳汇(证明碳汇的额外性)将可以进行交易,购买碳汇的机构和个人可以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equestration)是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就是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进行利用或者进行封存(如地下、海底等)。
目前制约CCUS广泛运用的主要因素是其成本高昂,目前全球只有大约20个商业化CCUS项目运营。CCUS成本包括捕集成本、运输和储存成本以及最后的利用或封存成本,不同的项目成本区别较大。仅以捕集成本举例,工业过程中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大约每吨二氧化碳15-25美元,低浓度二氧化碳(如水泥、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成本为每吨40-120美元。
尽管如此,机构仍认为“碳捕捉”大有可为,CSS是实现水泥、能源回收和生物燃料等领域脱碳的唯一可行方法,是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利器。有研究提及,预计碳捕捉市场在未来10年将增长5倍。
例如,Aker碳捕捉公司(Aker Carbon Capture,下称“ACC”)是挪威一家领先的碳捕捉技术提供商,ACC的目标是在欧洲水泥、能源转化、蓝色氢和电力生产的CCS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行业研究显示,ACC有潜力在2025年前获得100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捕获合同。
当然,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压力和技术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不过整体行业的前景广阔,中国也有与碳捕捉相关的企业。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CCS市场将增长5倍,从目前每年捕捉1.6亿吨二氧化碳上升到1.8亿吨。到2050年,CCS/CCUS可以减少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1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节能降碳中国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本场边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办、国际合作中心协办,100余名来自中外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参会。博奇环保作为国内在环保领域成绩显著的企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这个发言发出来后,我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这是非常重磅的消息。为此,我打算在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执行摘要》指出,能源转型能为中国实现2060年前经济社会系统的碳中和作出决定性贡献。中国应从五个方面推进能源转型,探索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分析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3日,《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根据预测,为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需求超过100万亿元。根据这份报告,中国电力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将从2023年的28%左右,提高到20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互助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
11月4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24年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2.27%,创10月以来同行业、同类债券最低发行利率。本产品是中国能建积极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
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席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并致辞。丁薛祥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阿塞拜疆举办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的良好祝愿,强调习近平主席高度赞赏阿塞拜疆作为COP29主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并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形成全球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战略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性部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部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27日,江苏苏州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1+6+12”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重点控制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云南保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保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落实价格税费激励约束政策。落实国家峰谷分时电价、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等政策。鼓励对新能源城市公共汽电车充电给予积极支持。按照国家要求落实铁路运价调整机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政府印发《获嘉县“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壮大新型储能产业体系:1.积极布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依托新乡市电池研究院等技术研发优势,着力推动我县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培育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首批CCER项目结束公示。截止到11月5日,有43个项目结束公示,其中有19个项目进入未申请状态,需要审定机构上传审定附件,进程停滞;有23个项目进入“待国家管理员审核”阶段,可进入下一阶段。除了已结束公示的首批项目外,目前还有4个项目正在公示中,包
10月28日,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上隆重举行了深圳绿色交易所的揭牌仪式,在吴筠、李水生、许云飞、梁敏华、张玉庆、洪建武、赖高宇的见证下,深圳绿色交易所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绿色交易所在支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圳样本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展望未来,深圳
近年来,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政策法规持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升,行业扩容有序推进,交易渐趋活跃,促进纳入行业碳减排效果显现,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基本形成。(来源:作者祝一凡、张新帅、汤斌均供职于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中,发电行业均为首批纳
为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绿色低碳领域走深走实、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签订《碳普惠框架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兄弟城市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围绕碳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系统部署了从当前到“十五五”期间碳排放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系统提升各层
加快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三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日
为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强制碳市场)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配额分配相关工作,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配额方案》),此次《配额方案》
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图解:供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全文点击:《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编制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全文如下: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国电电力(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11.52亿人民币增至约53.32亿人民币,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储能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发电业务、输电业务等。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唐超雄,现
据企查查显示,近日,通榆天楹绿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静,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研发;生物质燃料加工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国天楹间接全资持股。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公布2024年十大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名单,低能耗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DAC)、高效船用碳捕捉及存储技术等10项技术产品入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公布2024年十大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名单的通知沪经信节〔2024〕324号有关单位:为落实《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湖南发展2月28日公告,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通知,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的通知》,公司控股股东名称由“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50亿元变更为300亿元。公告显示,经营范围
1月9日,全球首套散货船碳捕集系统(OCCS)成功交付,海事界脱硫脱碳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又多了新选择。船载碳捕集系统(OCCS)是碳捕捉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它将船舶排放废气或燃料中的CO2进行分离捕捉,通过运输工具输到目的地加以资源化利用或注入海底/地层封存,防止其进入大气层,以实现船舶排放的
企查查显示,近日,国电投远达绿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唐小健,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装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远达环保100%控股。
天眼查App显示,10月20日,中国石油集团昆仑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广生,注册资本58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除了投资AI领域,大型科技公司们又开始在减排领域下单了。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购买碳信用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然而,碳信用正被国际各界质疑中。因此,这些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碳捕捉及封存直接产生碳移除,这在效果上似乎更加直观和可验证。例如,亚马逊最近宣布,将在10年内从世界上最大的直接空气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同兴环保于2023年9月12日召开业绩说明会,就“下半年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新增订单如果,在碳捕捉业务有市场突破吗,预计订单多少?”,公司回复称,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目前公司在CCUS业务领域已具备了设计、制造、施工的总承包能力,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TX-1碳捕集吸收剂技术达到国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9月6日发布信息,将开发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的碳捕获项目之一。这家阿联酋国营能源公司表示,哈布尚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将能够在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中捕获并永久储存每年多达150万吨的二氧化碳。该项目将由ADNOCGas公司建造,运营和维护,将包括Habshan天然气加工厂的
6月28号上午,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新天山水泥副总裁、总工程师蒋德洪,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克东,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吕宏炜,青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田永全,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冠华出席开工仪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