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 第三方核查需求有望爆发

2021-04-13 09:03来源:小郭看机械作者:张小郭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02碳交易市场建立,第三方核查机构成为“卖铲子的人”

中国碳交易市场由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构成。

强制减排市场:监管部门向强制减排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并按照一定规则逐年减少;强制减排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的部分,需要向有剩余额度的企业购买,多余部分可以出售。

自愿减排市场:为保证清洁能源、节能项目的可盈利性,碳交易市场构建了相应的补充项目,按照发电量给予这些项目一定的核准配额(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出售,获得额外收益。

11.jpg

2.1 强制减排市场,第三方核查机构负责碳排放数据核查

强制减排市场,第三方核查机构负责把控碳排放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在控排企业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后,一般会强制要求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执行现场核查。第三方核查机构的信用背书,构成监管机构与控排企业之间的关键一环。

第三方核查机构负责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帮助监管部门最大程度地把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报告结果的可信度。

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物料核算法和在线监测法。

物料核算法: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排放因子(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通过统计原材料的使用量来估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物料核算法通常被广泛使用,在维持低成本的同时可产生公正的排放估算量。

在线监测法:直接测量烟气流速、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等参数即可得到排放量,数据准确度大大提高,方法直接、简单,优势明显。

14.jpg

国内火电企业有望率先采用在线监测法。①由于国内普遍存在煤种掺烧的问题,针对燃煤的排放因子很难给出缺省值。②2021年1月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发布,填补了我国碳排放在线监测领域相关标准空白。

借鉴欧洲碳交易市场EUETS,在线监测法同样需要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参与。

对于火电企业,欧洲碳交易市场采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物料核算法和利用CEMS开展的实测法,目前22个欧洲国家中大约有140台机组采用实测法。

EUETS对于在线监测法的质量控制共包含3个质量保证级别(qualityassurance levels,QAL)和1个年度监视测试(annualsurveillance test,AST)。为保证CEMS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欧盟层面规定第三方核查机构负责CEMS系统的安装与校准(至少每5年1次),以及负责每年的年度监视测试(1年1次)。

15.jpg

2.2 自愿减排市场,第三方核查机构负责CCER项目的审定与核证

自愿减排市场,第三方核查(审定)机构是CCER项目的“质检员”,负责项目的审定和核证流程。CCER的开发与审核项目流程可大致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项目文件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项目实施与监测、减排量核证和减排量备案。

项目审定:业主提交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材料后,需经过审定程序,由审定机构出具审定报告后才能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进行备案。

减排量核证:业主提交项目的减排量备案申请材料后,由审定机构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后才能够在最终完成备案。

CCER项目审定与核证资质获取难度大,目前仅有12家机构获得CCER资质。

16.jpg

03中国减排进程逐步推进,碳核查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3.1 中国碳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第三方碳核查需求持续旺盛

控排企业数量决定强制减排市场碳核查需求体量,控排企业定期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后,第三方核查机构需对企业执行现场核查。

碳市场建设不断深化,覆盖企业范围持续扩大,第三方核查需求有望逐步释放。2021年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仅涉及发电行业的2225家企业。未来行业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增多,将直接带动第三方核查需求放量。

17.jpg

3.2 中国减排压力大,配额逐步收紧有望刺激CCER审定和核证需求爆发

碳排放权配额的松紧,是决定碳核查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当碳排放权配额收紧,控排企业无法通过自主减排达到碳排放标准,就需要通过开发CCER项目或通过交易其他可以核证的碳指标予以抵消。

中国减排压力大,我们预期配额将逐步收紧,CCER项目有望增多,为碳核查市场贡献增量。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98.26亿吨,位居全球第一。面对“30·60”减排目标,中国减排时间紧、任务重。伴随中国减排进程逐步推进,我们预期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权配额有望逐步收紧,将直接推动CCER项目增多,拓宽碳核查行业空间。

18.jpg

3.3 CCER再添“国际碳市场履约产品”新属性,审定与核证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2021年国际航空碳市场CORSIA启动试运行,这是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全球航空业发展迅猛,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国际民航组织(ICAO)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50年全球航空业碳排放量将增长至当前水平的3倍,其中国际航空碳排放是主要来源。2016年ICAO通过了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形成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2021年启动试运行。

2020年3月国际民航组织批准CCER可用于CORSIA抵消,进一步拓宽CCER审定与和核证行业空间。

CCER体系被纳入全球性行业碳市场,为CCER增加了作为国际碳市场履约产品的新属性。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到2035年,如果全球主要国家都参加CORSIA,预计航空业需要购买25亿吨减排量用于抵消。CCER项目成功进入国际航空碳市场,审定与核证行业空间进一步拓宽。

04相关标的

4.1 华测检测:深度布局碳核查蓝海,受益于碳交易市场发展

公司布局碳服务领域已超10年。公司自2010年开始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持续布局,截至2021年1月共计完成温室气体审定/核证项目超过1500个、各省市碳排放核查项目超过2000个。

公司碳核查资质完备,碳核查实力强。①公司在低碳领域已获得CDM、VCS、GS、CCER等国内外多个温室气体和节能服务领域相关资格,以及国际海事IMO和国际航空领域CORSIA机制下的碳核查资质。②公司在碳核查领域实力强,是获取国际航空领域CORSIA机制下碳核查资质的7家国内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具备CCER审定与核证资质的12家企业之一。

在强制减排市场,公司已获得广东省、河北省、四川省等23个省市的碳核查第三方资质。公司作为综合性第三方检测龙头,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基础和服务配套能力,实验室超过140家,网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有望持续受益于全国碳交易市场推动下的碳核查需求放量。

19.jpg

重申我们对公司有望发展为下一个国际巨头的判断。①检测行业千亿级规模两位数以上增速,2019年检测行业规模3225亿元,同比增长14.75%,检测企业呈现高增长、高毛利、现金牛的特点,行业高β。②公司业务延展能力强。公司作为国内民营第三方TIC龙头,稳健布局新业务领域,2019年公司重点投资了航空材料、汽车电子、无线通讯、轨道交通等领域实验室,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③逐步开启海外并购之路,打造全球竞争力。公司完成对船用油品优质标的Maritec的收购,开启了海外并购与国内业务协同发展之路。公司围绕国际化目标,持续全球化战略布局,有望将公司打造为下一个国际巨头。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并购整合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经济大幅下行的风险。

20.jpg

4.2 国检集团:低碳领域资质完备+参股碳交易中心,受益于全国碳市场启动

公司自“十三五”初期就开始布局低碳领域,承担全国碳排放核查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目前公司碳核查方面年均收入约400万元。

参股湖北省碳交易中心:“十三五”初期,公司已在低碳领域积极布局,2017年参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有其9.09%股权。

第三方核查服务资质全面:①先后获得了CDM、CCER、GS、VCS和ISO14064温室气体审定核查资质,参与了十多项国家及省级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科研课题。②在强制减排市场,公司已获得19个省市的碳核查资质。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有望带动公司业绩高增。

公司已在发电行业有所布局,有望直接受益于全国碳市场启动。2021年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根据公司投资者问答平台信息,公司已在电力行业中的检测、认证和核查方面有所布局,预期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碳核查业务有望与公司环境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基础的碳交易核查、环保环境检测等“一条龙”整体打包服务,未来将继续整合内部资源提供全方位环境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和定制化高端能源环保咨询服务。

公司是建工建材检测龙头,业务范围稳步拓展,向综合性检测平台进发。①公司深耕建工建材检测优质赛道,背靠大股东中国建材集团,具有32个国家以及行业质检中心,深耕建工建材优质赛道,业务稳健增长;②持续外延并购拓展业务领域,向综合检测企业进发。2018年公司收购奥达清检测,进入环境检测领域;2019年公司收购安徽拓维,进入食品检测领域;2019年公司收购南玻有限、北玻院,进入复合材料检测领域。伴随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公司向综合检测企业转型再进一步。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公信力受不利事件影响, 经济大幅下行的风险, 新业务拓展低预期, 并购整合风险。

21.jpg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第三方核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