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厌氧颗粒污泥的发现,使得高效厌氧反应系统成为可能。
如果把最开始诞生的厌氧生物法相对负荷,也就是处理效率,设定为1,那么通过强化污泥回流的UASB反应器相对负荷可以提到5,也就是5倍,而厌氧颗粒污泥的发现使其迅速提高至25,后来,第三代强化接触的膨胀床颗粒污泥系统(EGSB)进一步提高到75。也就是,处理效率相当于最初的75倍。
可以说,颗粒污泥的发现,改写了厌氧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发展历程。因为随之而来,才引起了对各种微生物颗粒的研究。
1975年,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WageningenUniversity & Research,简称WUR)
开始全面系统的研究污泥颗粒化现象。
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颗粒家族已经形成了厌氧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脱硫颗粒污泥等几大成员的格局。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膜拜一下荷兰,颗粒家族的成员基本都是荷兰发展出来的,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也在他们那儿。所以荷兰人号称都是用颗粒处理污水的。
颗粒污泥的形成,主要源自于生物自絮凝现象。我们如果在反应器中放入填料,污泥就会趴在上面,形成生物膜;而如果没有填料,污泥就会互趴,你趴着我,他趴着你,大家手拉手,肩并肩,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球。
所以,颗粒污泥就是无需内核,自固定化的生物膜。
不同的颗粒污泥主要是组成的功能菌群不同。例如:厌氧颗粒污泥主要由产酸、产甲烷菌群团聚而成;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主要由厌氧氨氧化菌组成;好氧颗粒污泥则根据硝化、除磷、同步脱氮除磷等不能功能需求,由不同的功能微生物呈现分层分布。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谈的好氧颗粒污泥法(AGS),其实不是一种装置,而是一种培养出好氧法下,硝化、除磷或同步脱氮除磷的颗粒型生物功能群菌的方法。
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搞得出多多的颗粒污泥就行。颗粒越多越优秀,有个专门的衡量指标叫颗粒化率。
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第一个研究性的工作,是由日本学者开展的。
1991年,Mishima模仿厌氧UASB反应器制作了一个好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用纯氧曝气,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
可能是看到厌氧颗粒污泥那么好,于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搞好氧颗粒污泥。但由于是纯氧曝气,能耗过高,难度较大,未能实现推广。
随后,慕尼黑大学的Morgenroth教授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k vanLoosdrecht教授组成了联合研究组,分为两个小组分头开展研究。
Morgenroth组采用实际污水,MarkvanLoosdrecht教授组采用的是实验室合成污水。从颗粒污泥的培养速度来看,后者更快了一些。1997年,双方合作在《Water Research》发表文章,从而带来了好氧颗粒污泥里程碑式的发展。
随后,众多的学者与机构投入开展研究,带动了好氧颗粒污泥的进一步发展。
从好氧颗粒污泥的起源来看,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脉络:
发现活性污泥--发现厌氧污泥--厌氧反应器中找到了颗粒,颗粒很好效率很高--依葫芦画瓢搞好氧颗粒--调整路径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成功。
二、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与形成机理
说了这么久好氧颗粒污泥的起源,那好氧颗粒污泥有什么好处让我们如此看重呢?
如前面提到的,厌氧技术一旦发展出颗粒污泥,就带来了技术的新生,相对负荷迅速从5提升至25,效率立马提升了5倍。
好氧颗粒污泥也如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一般在3000-5000mg/L范围,MBR工艺可将污泥浓度提升至8000-10000mg/L。而国外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的污泥量一般大于10000mg/L,有的甚至能达到15000mg /L。
污泥浓度高,生物量大,处理效率就高。这是第一个特点。
另外,我们来看一下荷兰DHV公司Nereda工艺的好氧颗粒污泥剖面示意图:
一个颗粒污泥内部为缺氧/厌氧区,主要为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外部为好氧区,主要为氨氧化菌和生物氧化菌群,就是说,同一位置上的同一颗粒,就可以起到脱氮除磷和降解有机物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颗粒就是一个同步脱氮除磷和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器。这是第二个特点。
同时,生物自凝聚团聚成密实的球体(粒径一般在200μm-7mm之间呈正态分面,以0.6mm-1mm的颗粒居多,活性也最高),生物质密度和强度显著增高。
我们一般以SV30(即曝气池的泥水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表现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而颗粒污泥沉速极快,一般3-5分钟就可以沉降完毕。所以,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可以用SV8(即静止沉淀8分钟的污泥占比)来表示。
优秀的沉降性能使好氧颗粒污泥能高效沉淀,沉淀池也不用了,占地面积可以大幅度缩小。这是第三个特点。
生物浓度高,处理高效,占地面积小,结构还可以特别简单,能耗也就可以大幅降低,且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也很低。(怎么越说越妥妥地觉得,都是在说咱们VFL垂直流迷宫水处理技术?)
好氧颗粒污泥的好处主要就这些,当然,还有就是因为团聚成球,相对普通絮状污泥比较不容易老化、膨胀等。
前面说到颗粒污泥来自于生物自絮凝。就是说,菌菌们在水中游走,一旦相撞就倾向于紧紧拥抱,团结凝聚成一个力量强大的球体。
让人想起那首歌唱的:团结就是力量。
那么,我们如果能创造一个让菌菌们容易相撞相拥的环境,就能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了。
如何能让菌菌们容易相撞呢?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也可以想到一些因素,比如: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多,且挤,就容易相撞,菌菌们也是一样的。如果污泥浓度高,相撞相拥的概率就大,所以,影响污泥浓度的因素,比如有机负荷高低、曝气强度、温度高低等,都会影响颗粒污泥的形成。
其次,人多,且挤,还都在乱动,外部冲击力又强,就更容易相撞,菌菌们也是一样的。如果造成泥水的流动,通过反应器高径比(高度与直径的比率)形成较强的水力剪切力,提高曝气强度等,也会有效的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
最后,还有一个,又多又挤的人走100米,相对于只走1米,相撞的概率肯定又会大很多,菌菌们也是一样的。所以,泥水流径的长短也会影响颗粒污泥的形成。
综上所述,我们的第一条原则是:创造一条又长又挤的污泥通道,再通过内力外力的加压,促进微生物相撞并团聚成球。
我们再看一个好氧颗粒污泥的扫瞄电镜图:
绿色的EUB是指细菌总群,分布在颗粒各处;
红色的AOB是指氨氮氧化细菌,散落分布在颗粒外层;
蓝色的PAO是指聚磷菌,都分布在颗粒里层。
聚磷菌是厌氧菌,生长缓慢,但很稳定。
谈这个主要是想引出好氧颗粒污泥著名的“盛宴-饥饿”理论。
我们前面谈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k教授,他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的理论有下面几个要点:
首先,采用升流式厌氧进水,发展出厌氧的聚磷菌,并使这种生长缓慢而稳定的细菌逐渐形成一个核心。
其次,聚磷菌有储存物质的特性,厌缺氧是盛宴阶段,有很多食物,好氧是饥饿阶段,消耗氧化食物,前后两个阶段,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成长。
并且,发展缓慢生长的细菌形成颗粒污泥的核心,这一关键环节的把握,可使培养出来的好氧颗粒污泥形成非常稳定,拿出来1-2个月都不会解体。如果以其他方式培养颗粒污泥,不到一个星期污泥就会解体。
那么我们的第二条原则是什么?就是,要根据颗粒污泥的内外菌种组成,有顺序的培养颗粒的菌种。也就是,就发展出始终在内部的厌氧菌种--聚磷菌,然后再让一般在外部的菌种,EUB、AOB啥的,慢慢趴上去,颗粒就易成型且稳定性高。
这个也好理解,试想,如果好氧菌种被挤在里面,缺氧,缺食物,很可能死掉,颗粒就容易空心,解体。
最后,还有一个沉速选择理论。
前面我们提到,颗粒污泥沉速极快,一般3-5分钟就可以沉降完毕。
我们也听到过,颗粒污泥都是在SBR或其变形(也就是间歇式反应器)中培养出来的,其实这个就是为了适应沉速选择。
系统运行的时候发展出颗粒污泥,系统间歇沉淀的时候把沉速快的颗粒污泥留下了,把沉不下的絮状污泥给淘汰走了,这样就使污泥颗粒化率越来越高。
并且,沉淀时间不能过长,太长则会把絮状污泥也沉下来了,起不到生物选择的作用。不过,刚开始培养的时候颗粒没几个,要是沉淀时间太短了就都给淘汰走了,所以,污泥培养期应采取逐步降低沉淀的方式,随着颗粒的增多调整沉淀时间。
所以,第三条原则是,像生物进化选择那样,通过沉速选择,把已经形成颗粒而沉得快的污泥留下,把形不成颗粒的逐渐淘汰,剩下的,就越来越都是颗粒污泥。
三、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目前,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工程化应用最成功的是由荷兰Royal Haskoning DHV(中文简称“德和威”)公司实施的Nereda技术。Nereda技术就是来源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
据德和威公司中文网站的报道,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25家使用Nereda技术的全规模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并有64家正在建设或设计中。到目前应该又增加了一些。
Nereda工艺的第一个应用是处理荷兰Smilde Foods BV食品公司的奶酪废水,反应器由牛奶储罐改造而成,处理规模为250m³/d。Nereda工艺第一个市政污水应用是在南非的 Gansbaai污水处理厂。荷兰本土的Epe污水厂在2011年改造采用Nereda工艺后,立即成为荷兰全国能耗最低的市政污水厂。目前荷兰已经建成10多座此工艺的污水厂,好氧颗粒污泥法已经成为荷兰污水处理的主流方法。
设计规模最大的是为爱尔兰水务公司建造的 Ringsend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处理规模为600000m³/d,预计2021年完工投入运行。我们拭目以待,这么大规模的应用如能稳定运行,此工艺应没什么规模上的限制。
Royal HaskoningDHV在中国建立了德和威(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19年初与北京北控工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控工业环保”)建立了合作关系。北控工业环保可用该技术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扩容和改造。
虽然如此,目前国内也仅有一座使用Nereda技术的污水厂,就是去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的浙江龙游县城南工业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成为国内首座,也是亚洲首座使用Nereda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
那么,我们国内的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研究是个什么状况呢?
近期,由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共同成立的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在河南南阳淅川实施了一项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以淅川一座处理规模为1000m³/d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将4组CAST池中的1组改造为处理水量为500m³/d的AGS工艺。该项目经过几个月运行后,目前颗粒成型良好、稳定,在不投加药剂的情况下可达到一级A出水标准。
另外,中科大的俞汉青教授早在2003年于合肥朱专井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一座中试装置,开始介入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目前应该暂无广泛的工程化应用。
四、VFL技术的颗粒化特性
前面我们提到,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很多特性跟咱们VFL垂直流迷宫技术很一致。
其实VFL技术所有的考虑,均是基于对生物细菌的理解,并根据细菌的需要,营造出一个适宜颗粒污泥形成的环境。我们结合VFL的结构示意图来看一下:
首先,VFL反应器厌、缺氧区内置竖向导流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上下流式污泥床,形成了很长的流径,并营造出升流式的厌氧混合流(如上图中“1”所示),有利于先发展出厌氧的聚磷菌,并使其形成颗粒污泥的核心。结合盛宴-饥饿理论,这种结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颗粒污泥。
其次,厌、缺氧区分隔成若干格,每一格都能形成较大高径比的反应室,使之具有很强的水力剪切力。以我们一个日处理规模为5000吨的项目为例,整个厌缺氧区分为80个反应室,每个反应室宽约2米,厌缺氧区有效水深(也就是高)约5.5米,因此,每个反应室的高径比均在2倍以上,形成强劲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大量形成。
最后,VFL采取间歇式运行模式,一般20分钟一个周期,曝气时间与间歇时间根据有机负荷浓度、污泥生长情况、溶解氧量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间歇时间长的可达10分钟,短的可至4分钟,结合沉速选择理论,截留颗粒污泥,淘汰絮状污泥。
由于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VFL同样省略了二沉池,沉淀池内置于好氧区(如上图中“3”所示)。以我们前面所述日处理规模5000吨的项目为例,沉淀池上部面积约377平米,整个组合池面积约1860余平米,沉淀池面积占组合池面积为5分之1,占整个厂区面积约18分之1,而一般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面积可占到污水厂总面积的30-50%。可谓切实实现了省地节能的目的。
放一张我们贵阳使用VFL技术的项目照片,其颗粒污泥肉眼可见,阳光下还可以看到其面上一层薄薄的清亮的上清液。
前面提到,颗粒越多工艺越优秀。VFL的颗粒化率、处理效率等有待进一步的对比实验。
总结
虽然理论与实践均证明好氧颗粒污泥是一个好东西,但要在国内广泛使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比如我们前面提到,污泥浓度有助于颗粒的形成,而我国市政污水的有机浓度普遍较低,很多时候都难以养出好泥,更别说超高生物浓度的颗粒污泥。不过,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我们乐观的期待行业与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首创环保集团消息,近日,首创环保集团作为工艺包提供商,成功签约浙江海宁市丁桥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更新提升工程项目。该项工程将采用首创环保集团自主研发的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对污水厂一期工程SBR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原位改造,实现生物处理段处理水量由4万吨/日提升至7万吨/日。本次好氧颗粒
我国污水处理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当前,污水处理行业一方面需要应对持续增长的污水处理量和高品质出水要求,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也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新一代革命型污水处理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成为行业热点。与传统活性污泥絮体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形状规则,结构紧凑致密,沉
摘要:Nereda工艺是一种成熟可靠的应用于污水生化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凭借Nereda反应器的特殊内件及运行周期,Nereda工艺具有同时脱氮除磷的优异性能。以荷兰3座应用Nereda技术的市政污水厂(Epe,Utrecht和Garmerwolde污水厂)为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概况以及实际的脱氮除磷运行表现。最后
石化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多个行业的发展。然而,石化行业同时也是水污染“大户”,其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水量波动大、可生化性差,且由于苯系类和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存在,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实现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以及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削减。好氧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AGS)因其快速沉降和高固体浓度特性,可省去占地面积较大的二沉淀池与耗能显著的回流设施,不仅能同时去除或回收碳、氮、磷等污染物,亦可减少75%的占地面积。目前,AG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工程应用已达到70多例。好氧颗粒污泥工程应用除技术原因限制外,基于SBR运行模式使其不太容易
10月18日,首创环保集团与北京建筑大学、MarkvanLoosdrecht教授(在线)在京共同发布了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荷中心)一期技术成果,并进行了二期合作备忘录签署。此外,首创环保集团-北京建筑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备忘录,启动十四五期间应对行业新形势的全面合作。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高伟、首创集团党委副书记首创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永政、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姜廷泽等出席仪式。
好氧颗粒污泥因其具有较高的微生物量,具备脱氮除磷能力和良好的沉淀性能,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很大,但在其形成机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并未彻底弄清。本文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如胞外聚合物、水力剪切力、温度等;归纳了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假说,总结了
“至今,好氧污泥颗粒化大多仅成功于序批式反应器,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污水处理行业迫切期待连续流颗粒污泥技术的突破。”前言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有望取代已经应用了一百多年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这是因为好氧颗粒污泥可以为反应器提供更高的生物量和更好的污泥沉降性,还可以固定
摘要: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难以收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开展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和生物量明显提高;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物质含量提高了5.3倍,蛋白质类物质与多糖类物质含量
记者近日从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获悉,污水处理领域的下一代技术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已经在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2020年内完成并投入运行。“中—荷研发中心”通过北京建筑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首创股份三方合作,在研发、实战、学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在被誉
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AGS)是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自凝聚形成的一种形状规则、结构紧密的颗粒状活性污泥。相比传统好氧工艺,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污染物去除能力以及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能力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AGS的形成所需时间较长是工程应用的一大挑战,其造粒机理也成为了国内外学
1成果简介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凯军教授团队和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凯渊团队联合在环境领域期刊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了题为“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的论文。该团队在继3000m3/d的中试后,在河北省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现有构筑物中实施了设计规模为2.5×104m3/d的
谈论污水处理界的技术创新,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简称AGS)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明星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方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更好的生物富集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好氧颗粒污泥自发形成立体分层的微生物群落,包含聚磷菌(PAOs)、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
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发展循环经济,而强调纳入生态循环的蓝色发展则突显人类回归自然的属性,也是对我们祖先“天人合一”信念的坚守。传统污水处理固然可以清洁污水,但高能耗、高物耗摧毁其中资源/能源的作法难以持续维系。鉴于此,经过多年务实国内外合作,我们特意打造了旨在物质/
活性污泥法是我国污水处理厂(WWTP)对污废水生物处理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但该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好氧颗粒污泥(AGS)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聚合形成的结构紧凑、外形规则的微生物聚合体,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更具优势,如占地面积小、沉降性能良好、生物量浓度高、耐
今天,小编带大家参观龙游县城南每天2万立方米工业污水处理厂——国内首座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工业化污水处理厂。详细了解北控工业环保在工业污水厂处理单元与生活污水厂的统筹,对生化处理工艺的升级,节省占地,减少投资。项目背景随着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量日益增加,且污水需要进行分
石化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多个行业的发展。然而,石化行业同时也是水污染“大户”,其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水量波动大、可生化性差,且由于苯系类和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存在,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实现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以及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削减。好氧颗粒污泥(
一、什么是好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简称AGS,是通过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颗粒状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它具有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特点,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AGS能用于处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AGS)因其快速沉降和高固体浓度特性,可省去占地面积较大的二沉淀池与耗能显著的回流设施,不仅能同时去除或回收碳、氮、磷等污染物,亦可减少75%的占地面积。目前,AG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工程应用已达到70多例。好氧颗粒污泥工程应用除技术原因限制外,基于SBR运行模式使其不太容易
摘要:为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及其脱氮性能,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15℃条件下60d内培养出了成熟的具有良好短程硝化功能的AGS,稳定运行阶段亚硝酸盐氮积累率(NAR)可以达到90%以上,扫描电镜显示AGS主要由短杆菌和球菌构成.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温度在15℃时,粒径为R1(1.0~2.0mm)、R2(2.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5日,江苏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对《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全域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碳预算做好各类产业规划,科学设定碳预算总额,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二批近零碳示范区全部通过评审验收,标志着公司全面建成36个近零碳示范区,初步形成评价标准引领、先进技术支撑、多类型多场景覆盖的“近零碳”实施路径。据悉,36个近零碳示范区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涵盖生产办公、经营展示、社会服务等5种类型,涉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近日发布署名文章指出,不折不扣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提及: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
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发布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出,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推动实现“瓦特”产业向“比特”产业转化,强化枢纽节点与非枢纽节点的协同联动,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和算力枢纽节点协同联动,把绿色电
福建省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发布《漳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漳建设〔2024〕6号),详情如下:漳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印发《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等二十条措施,推动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详情如下: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根据《住房和城乡
浙江省桐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月27日印发《桐乡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桐建〔2024〕125号),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重点围绕标准提升、绿色建造、可再生能源应用、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绿色低碳乡村、绿色低碳生活六大领域,开展建筑领域碳达峰六大行动,制定22项具体任务。
北极星储能网讯:12月30日,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北京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储能、能源互联与供需互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负碳与碳转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推进机动车“油换电”,持续推进公交车、巡游出租
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北京市财政局12月30日于印发《北京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京财资环〔2024〕1779号),制定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等措施,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
12月24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4年版)”,全省共有108项技术、装备、产品入选。关于公布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湘工信节能〔2024〕481号各市州工信局,有关企业:为加快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印发《天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强化节能降碳目标引领,实施八大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天河区目标为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5%,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全文如下: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天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天府〔2024〕8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