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此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开展,并于2014年全部启动线上交易。
经多年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累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症结亟待破解?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如何完善定价机制,发挥碳金融的作用,更好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围绕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梅德文。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7省市碳交易试点已经过7个完整的履约周期。您如何评价我国碳交易试点取得的成绩?目前碳市场交易还有哪些不足?
梅德文:实际上,中国从2005年就开始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当时主要是作为卖方参与清洁发展机制。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等7省市陆续开启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试点的区域、人口、GDP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试点地区的配额总量超过10亿吨。从2013年正式交易到现在,我国已经历了7个履约期,在7个省市的碳交易试点中,共有2837家重点排放单位、1082家非履约机构和1万多个自然人参与了交易。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包括后来加入的福建省,8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4.45亿吨,成交额104.31亿元,交易价格每吨23.5元,另外,全国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2.68亿吨。
客观来看,我国碳交易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试点阶段,试点市场分布在不同省市,缺乏严格立法、没有总量控制、配额发放过多且基本上是免费发放、系统独立、区域分割,加上缺乏碳金融产品等问题,导致交易规模小、市场流动性差、交易价格偏低、投融资功能弱,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都有待完善。
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看,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区域分割的市场,不是统一的市场,规模有限,京津沪与广东、湖北、深圳都是不连通的。第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一个现货交易市场,不是金融产品市场。不管是欧洲的碳市场还是美国的碳市场,这些市场都是期现并行的,即开展碳交易时,期货与现货差不多同时上马。
《金融时报》记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吸引更多投资?
梅德文:中国碳试点7年来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所言:“碳市场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投资,通过跨多个年度的项目与技术投资,着重改变未来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我们知道,碳达峰碳中和撬动了百万亿元级别的投资,但能否吸引到这么多投资,这么多的投资如何引导好、激励好,不酿成大亏空,显然是件大事、难事。这么大量的投资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会凭号召就能实现,每项投资都需要导向,需要算账,而算账就必须有依据,需要碳市场给出信号。
一般而言,市场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主体、产品和监管。我国要形成更加有效、流动、稳定的,具备广度、深度与弹性的碳市场,需要有三个条件,可以简短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立法、量化、定价”。
首先需要严格立法,包括确定减排总量、允许拍卖配额,即建立严格的政策体系;其次是严谨量化,包括各个排放行业的数据核查,建立更加科学透明的数据技术支撑体系;还需要严肃地定价,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规模化的参与主体,更加市场化、国际化的产品和更加透明和包容的监管,以促进严肃定价。
值得强调的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是指数量足够多的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预期、不同信息来源的市场主体,这样才能形成公允的均衡价格。除了碳排放企业以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碳资产投资者进入市场,他们既可能是机构投资者,也可能是个人投资者。碳市场不仅是排放者的市场,也是投资者的市场,是所有有志于改变气候、珍惜环境的个人与机构共同推动的市场。
当然,规模化对于碳市场而言也很重要,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只覆盖了电力一个行业,未来可能需要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7个行业,市场配额可能会超过50亿吨,这将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
此外,碳市场要满足信用转换功能、期限转换功能、流动性转换功能等市场交易的基本功能,这就意味着碳市场需要提供足够丰富的多层次产品,不仅包括碳排放权的现货交易,而且包括更多的其他衍生品交易,提供期权、掉期、远期、期货等交易类产品以及其他与金融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如抵质押、资产证券化、担保、再融资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以及投资者实现跨期贴现、套期保值、合理套利与风险管理。透明和包容的监管,是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和多样化产品的土壤,也是碳市场国际化的前提。
《金融时报》记者:您多次提到“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在这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梅德文:北京绿色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8月5日,在十几年的实践中,通过碳交易和绿色金融积极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赋能。自2013年11月28日开市至今,北京碳市场持续稳定运行7年,截至2020年底,北京碳市场各类产品累计成交近6800万吨,成交额突破19.4亿元,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均价始终在每吨50元至70元,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国内区域碳市场相比,北京碳市场的碳价较高、趋势性波动较小,这有利于激励企业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形成稳定的减排预期。
此外,我们还推动成立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每年资金缺口超万亿元,亟须制定更多激励包括气候股权投资在内的绿色股权融资的政策,以解决绿色债权融资与绿色股权融资不匹配的问题。北京绿色交易所目前正在联合有关机构积极推出气候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和推广碳中和商业模式和适用技术,服务地方和国家碳中和远期目标,以有效促进改善当前减排项目资金支持不足的局面,也将在资本市场形成一定的引领作用。
此外,在探索服务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方面积极努力。2020年9月,国务院批复《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未来要对标国际领先的碳市场标准,积极发展自愿减排交易、探索绿色资产跨境转让,同时借鉴国际碳市场中碳期货、碳期权等成熟的经验,积极开展新型的碳金融工具。积极服务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中国低成本、高效率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中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大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与速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发布《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碳市场为最不发达国家开辟绿色转型之路近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发布了《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碳市场对于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绿色结构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第29届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开幕,会上各国就全球碳市场的新规则基本达成一致,这是允许各国通过碳交易以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一步!在COP29开幕当天,经过近十年的复杂讨论,包括爱尔兰在内的194个国家就《巴黎协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工信部近日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11号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管理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沙举办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于11月4日完成了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家完成履约的企业。今年以来,伴随《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中国碳市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首批CCER项目结束公示。截止到11月5日,有43个项目结束公示,其中有19个项目进入未申请状态,需要审定机构上传审定附件,进程停滞;有23个项目进入“待国家管理员审核”阶段,可进入下一阶段。除了已结束公示的首批项目外,目前还有4个项目正在公示中,包
10月28日,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上隆重举行了深圳绿色交易所的揭牌仪式,在吴筠、李水生、许云飞、梁敏华、张玉庆、洪建武、赖高宇的见证下,深圳绿色交易所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绿色交易所在支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圳样本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展望未来,深圳
近年来,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政策法规持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升,行业扩容有序推进,交易渐趋活跃,促进纳入行业碳减排效果显现,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基本形成。(来源:作者祝一凡、张新帅、汤斌均供职于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中,发电行业均为首批纳
为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绿色低碳领域走深走实、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签订《碳普惠框架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兄弟城市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围绕碳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系统部署了从当前到“十五五”期间碳排放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系统提升各层
加快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三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日
为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强制碳市场)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配额分配相关工作,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配额方案》),此次《配额方案》
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图解:供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全文点击:《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编制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全文如下: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
中国的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2020年能耗折合标准煤将近50亿吨,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指出,碳排放将近100亿吨,占全世界碳排放28%左右。我们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排放的总和,大约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
导语:碳中和的实现,归根结底依赖两个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所谓技术创新,简单说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发展新能源,就是两个替代,即在能源供给侧用可再生能源或者说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侧用电能替代;节流就是工业节能,提高能源效率,鉴于能源结构与资源禀赋,中国仍然还要长期使用化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不可或缺,必不可少。
我国要形成有效性的、流动性的、稳定性的且兼具广度、深度与弹性的碳市场,需要严格的立法、严谨的量化和严肃的定价,需适时增加碳金融主体,引入碳金融产品,完善碳价格形成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解决中国发展和碳中和的两难问题,实现长周期的经济增长。
2021年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主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是论坛主要承办方之一,在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双碳”监管平台并首次揭幕“碳中和2060”网站。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梅德文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6月5日,“锚定3060低碳发展擎画美丽中国”2021六五环境日网络高端对话活动在京举行。本次高端对话邀请院士、专家、企业领导等业内人士,就“3060”目标达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业的低碳实践路径,碳市场交易开放后的建议措施等共同讨论,为我国下一步的低碳绿色发展描绘一副蓝图,给出可能探索的路径。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活动上为与会嘉宾讲解了将于6月底上线交易的碳市场。
导读:建设一个具备有效性、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碳市场,拥有规模化的交易主体、市场化的交易产品和开放化的交易规则。这样的碳市场也具备真实的价格信号。自2013年11月28日启动以来,北京碳试点今年进入第三个履约季,连续三年保证了企业顺利完成履约,为北京市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