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梅德文(资料图)
非常感谢大家,我从碳市场的背景、现状与展望三个方面跟各位交流一下。
第一,中国碳交易市场我们知道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欧洲在碳达峰大约10几年之后做碳市场,欧洲是在2005年做碳交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峰的,发达国家他们在碳达峰的时候大约的人均GDP都是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且是在碳达峰十几年之后才开始做碳市场,而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目前人均GDP现在只有1万美元,且是在碳达峰前开始碳交易。这里面我们知道实际上碳中和本质上是调结构,所谓的宏观经济有一个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之间只能选择两个变量,现在如果选择保增长和调结构,因为碳中和本质上就是调整我们的生产、消费、流通的,或者是供给、需求这个要素,未来势必带来物价的上涨,中国的发展和减排之间存在一个悖论,这是中国碳市场面临的第一个主要的背景和最大的挑战。
第二,中国碳市场还有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能源结构,就是所谓的富煤,贫油,少气,就是资源禀赋条件决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取决于三个要素,GDP总量,单位GDP消耗能源的量,以及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我们单位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就是简单说我们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注定了中国的碳中和是非常艰难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碳市场肯定非常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碳市场是什么现状?全球碳市场已经经历过两个七年了,中国碳市场和国际是同步的,国际碳市场最早可以说的是2003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2005年欧美碳交易市场就是刚才蓝虹老师非常专业的介绍了EU-ETS的发展,我们是2005年参与了,我们只是作为CDM,我们作为清洁发展机制,把CDM项目卖到欧美去,变成了CER,为此我们贡献了半壁江山,不管是数量还是减排量,应该为中国碳交易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第一个七年。
第二个七年就是2013年开始到2020年,就是中国的区域碳交易起点,也就是中国的京津沪等等九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这个试点主要现状就是规模小,价格低,投融资功能弱,流动性差。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发展阶段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碳市场规模小,缺乏流动性是很正常的,我们的能源结构,不可能支撑我们的碳中和。
第三,现在我来和大家展望下一步中国即将开展的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从事了14年碳交易的从业者,我们认为估计还需要七八年的发展,就是既不能太乐观,但是也不能悲观,我们还是看好的。我们认为中国碳市场一定可以解决三个问题,规模会越来越大,流动性会越来越好,投融资功能越来越提高。比如说电力行业现在40亿吨,未来扩大到八大行业可能有67亿吨以上,接近70亿吨,所以规模越来越大,产品从目前单一的现货产品走向金融产品,主体从目前的单一的控排企业走向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投融资产品越来越提高。
逻辑是什么?不管是规模还是市场主体的丰富多层次,还是流动性,主要的逻辑就是就是金融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就是在全球流动性、价格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之间做两个选项,碳交易市场应对的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天然的具备全球的外部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排放对地球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碳交易市场背后的气候变化,碳排放具备天然的这样一个国际的外部性,另外具备天然的流动性的特点,就是在国际上要流动。因此如果我们还需要保证独立的低碳产业政策,就不可能阻止碳价格的全球趋同。根据所谓这样的不可能三角我们认为大约30年之后到2050年,根据一价定律判断,当然是一家之言了,比如说到2050年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会加速的趋同化、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可能和国际碳交易市场有一个加速的一体化的过程。对中国碳市场目前的规模、价格、流动性、投融资功能以及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和监管都会有所改变。
所以在这样的判断之下,会加速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以及金融化,为我们中国“3060双碳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看法,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在地方碳市场10年试点探索之后,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至今将近4年,市场见证了成交量、价格的一路走高,从开市时的48元/吨上涨至2024年年底最高时的105元/吨。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1.89亿吨,成交总金额181.14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主要碳市场前列。3月,生态环境部发文将钢铁、铝冶炼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5月22日正式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夯实市内电源基础,加快推动两江燃机二期等天然气发电、合川双槐三期煤电项目,加快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外电入渝工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提出,健全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打好治水攻坚战,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改扩建进度,全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好治气攻坚战,严格控制PM2.5浓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协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5月19日,第十届金砖国家能源部长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会议由巴西矿业和能源部主持,主要围绕能源安全、能源转型、能源可及等议题开展讨论。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出席会议并发言。中方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在金砖国家框架下与各成员国的能源合作,致力于通过金砖能源合作平台与相关国家加强
2025年全国两会上,“绿色低碳”再次成为贯穿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完善碳市场制度”、“推进工业领域绿色转型”、“严控高碳产业扩张”三大政策信号,直指制药工业命脉。制药工业作为能耗强度比钢铁行业高30%的“隐形碳排放大户”,如今正面临政策红线与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夹击。随着“能耗双控转
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力行业碳计量中心(电碳)授牌仪式在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该中心由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由公司具体建设运营,建成后将助力新疆电力行业更好打造科学的碳计量体系,服务“双碳”目标更好更快在疆落地落实。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赵青山出席授牌仪式。在筹
“抽水蓄能+”打造能源转型的超级调节器——“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观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正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然而,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在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日前,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0年前,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从城市建设、村镇发展、建筑节能等多方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佛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细则》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减
新CCER项目签发,短期看会带来一波碳交易热潮,长期看则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继2024年1月重启后,在2025年3月迎来首批新项目签发,带动了一波碳市场交易的热潮。新签发项目均是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上海积极推动电碳协同。2023年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89号),明确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有序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贵州省虚拟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更加多元,全省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需求侧能效管理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能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通过优化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能互补优势,降低综合能源服务成本,充分利用能源数据,提高需求侧能源和设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电网企业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展综合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以及碳交易等多元化能源服务,满足电力用户的差异化能源需求,助力电力用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26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华东能源监管局,组建了由市电力公司、交易中心、发电企业、研究机构组成的现货专班,开展规则编制和技术系统建设等各项工作。202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4月3日,江苏省环保集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环保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魏爱春,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姜勇出席签约仪式。魏爱春代表省环保集团对梅德文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是集团在碳金融业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学习目标,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两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会于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两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出席验收会并做工作指导。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明登历处长主持验收;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两系统建设方,王乃祥董事长介
2023年2月21日,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建)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绿色交易所)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通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唐令华,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出席签约仪式。中国通建副总经理、研究总院院长杨军,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
业界猜测已久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终于有了明确信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将“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要切实维护市场的诚信、公平、透明,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作用”。针对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林业碳汇
业界猜测已久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终于有了明确信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将“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要切实维护市场的诚信、公平、透明,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作用”。针对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林业碳汇
10月13日,晶澳科技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出席签约仪式并见签,晶澳科技轮值总裁杨爱青、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分别代表双方签约。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座谈,探讨我国碳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签约仪式北京绿色交易所是中国碳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建设
近日,第一财经“夏日思享荟”圆满收官。本次“夏日思享荟”由零碳峰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养老金融新发展论坛三大活动组成,聚焦“可持续、高质量、新发展”三大关键词。作为“夏日思享荟”的压轴活动,零碳峰会在8月18日-20日顺利举行。美克生能源董事长魏琼受邀参加此次峰会,并发表了《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碳排放年配额(CEA)近40亿吨,规模超过欧盟,居全球之首。碳交易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如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如何从中获得支持?其未来发展方向及长远意义如何?只有深刻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把握运用这一市场机制,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的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2020年能耗折合标准煤将近50亿吨,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指出,碳排放将近100亿吨,占全世界碳排放28%左右。我们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排放的总和,大约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纳入控排名单的企业,其超额碳排放量须从碳市场购买。目前的碳价在50元/吨上下,一家年碳排放量1000万吨的企业,若能通过操纵数据将排放量降低10%-30%,则其当年可减少0.5亿元-1.5亿元支出——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国“碳中和”面临宏观经济转型、能源转型和金融转型这三大挑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