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梅德文(资料图)
非常感谢大家,我从碳市场的背景、现状与展望三个方面跟各位交流一下。
第一,中国碳交易市场我们知道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欧洲在碳达峰大约10几年之后做碳市场,欧洲是在2005年做碳交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峰的,发达国家他们在碳达峰的时候大约的人均GDP都是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且是在碳达峰十几年之后才开始做碳市场,而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目前人均GDP现在只有1万美元,且是在碳达峰前开始碳交易。这里面我们知道实际上碳中和本质上是调结构,所谓的宏观经济有一个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之间只能选择两个变量,现在如果选择保增长和调结构,因为碳中和本质上就是调整我们的生产、消费、流通的,或者是供给、需求这个要素,未来势必带来物价的上涨,中国的发展和减排之间存在一个悖论,这是中国碳市场面临的第一个主要的背景和最大的挑战。
第二,中国碳市场还有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能源结构,就是所谓的富煤,贫油,少气,就是资源禀赋条件决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取决于三个要素,GDP总量,单位GDP消耗能源的量,以及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我们单位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就是简单说我们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注定了中国的碳中和是非常艰难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碳市场肯定非常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碳市场是什么现状?全球碳市场已经经历过两个七年了,中国碳市场和国际是同步的,国际碳市场最早可以说的是2003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2005年欧美碳交易市场就是刚才蓝虹老师非常专业的介绍了EU-ETS的发展,我们是2005年参与了,我们只是作为CDM,我们作为清洁发展机制,把CDM项目卖到欧美去,变成了CER,为此我们贡献了半壁江山,不管是数量还是减排量,应该为中国碳交易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第一个七年。
第二个七年就是2013年开始到2020年,就是中国的区域碳交易起点,也就是中国的京津沪等等九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这个试点主要现状就是规模小,价格低,投融资功能弱,流动性差。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发展阶段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碳市场规模小,缺乏流动性是很正常的,我们的能源结构,不可能支撑我们的碳中和。
第三,现在我来和大家展望下一步中国即将开展的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从事了14年碳交易的从业者,我们认为估计还需要七八年的发展,就是既不能太乐观,但是也不能悲观,我们还是看好的。我们认为中国碳市场一定可以解决三个问题,规模会越来越大,流动性会越来越好,投融资功能越来越提高。比如说电力行业现在40亿吨,未来扩大到八大行业可能有67亿吨以上,接近70亿吨,所以规模越来越大,产品从目前单一的现货产品走向金融产品,主体从目前的单一的控排企业走向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投融资产品越来越提高。
逻辑是什么?不管是规模还是市场主体的丰富多层次,还是流动性,主要的逻辑就是就是金融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就是在全球流动性、价格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之间做两个选项,碳交易市场应对的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天然的具备全球的外部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排放对地球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碳交易市场背后的气候变化,碳排放具备天然的这样一个国际的外部性,另外具备天然的流动性的特点,就是在国际上要流动。因此如果我们还需要保证独立的低碳产业政策,就不可能阻止碳价格的全球趋同。根据所谓这样的不可能三角我们认为大约30年之后到2050年,根据一价定律判断,当然是一家之言了,比如说到2050年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会加速的趋同化、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可能和国际碳交易市场有一个加速的一体化的过程。对中国碳市场目前的规模、价格、流动性、投融资功能以及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和监管都会有所改变。
所以在这样的判断之下,会加速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以及金融化,为我们中国“3060双碳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看法,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8日,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超过831家电厂和700多家用户参与交易,申报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据了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国内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为规范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天津市组织对《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实施。(一)修订《管理办法》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
日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西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操作指引2.0(精编版)》。详情如下: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6月25日,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上,南方电网公司宣布启动内部碳市场建设,将逐步开展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核查,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构建抵消机制、内部碳信用机制、交易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上线内部碳市场
“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系统谋划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领域“1+N”政策体系,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
当河西走廊的风电群与陇东光伏基地形成“风光矩阵”,当甘南水电与储能电站构建起柔性调节网络,甘肃这个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4%的西部省份,正通过电力现货市场的创新实践,绘制出“绿电西发东送、市场驱动消纳”的能源转型新图景。自2024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以新能源场站报量报价、用户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碳市场有效驱动了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这是记者25日从“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本文是《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系列解读之六。从政策制度设计出发,系统解析绿色用电的核心机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相关主体在“获得电力2.0”时代实现精准发力与价值重塑。(来源:微信公众号“春观能源”)在“双碳”战略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内涵、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双碳”工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尤为重要。碳排放核算是碳管理、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框架下,全球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的精准监测与核算议题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2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石玉胜研究团队在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遥感反演估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通过优化算法、构建模型,研发提出
AI大模型时代,我国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AI智能体(Agent)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应用落地的关键。生成式AI的发展是划时代的,堪比50年前个人电脑的出现和30年前互联网的出现,未来10年从个人生活方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会被颠覆或者重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售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和电力市场改革深化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这一电力行业的新业态,正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大脑”,虚拟电厂通过高效聚合与优化配置分布式能源资源,正推动我国能源革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虚拟电厂已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6月13日,中国中煤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海南海口拜会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并见证签约。海南省领导倪强、赵峰,中国中煤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士岗,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参加活动。王树东对海南省委、省
4月3日,江苏省环保集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环保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魏爱春,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姜勇出席签约仪式。魏爱春代表省环保集团对梅德文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是集团在碳金融业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学习目标,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两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会于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两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出席验收会并做工作指导。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明登历处长主持验收;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两系统建设方,王乃祥董事长介
2023年2月21日,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建)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绿色交易所)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通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唐令华,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出席签约仪式。中国通建副总经理、研究总院院长杨军,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
业界猜测已久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终于有了明确信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将“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要切实维护市场的诚信、公平、透明,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作用”。针对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林业碳汇
业界猜测已久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终于有了明确信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将“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要切实维护市场的诚信、公平、透明,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作用”。针对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林业碳汇
10月13日,晶澳科技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出席签约仪式并见签,晶澳科技轮值总裁杨爱青、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分别代表双方签约。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座谈,探讨我国碳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签约仪式北京绿色交易所是中国碳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建设
近日,第一财经“夏日思享荟”圆满收官。本次“夏日思享荟”由零碳峰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养老金融新发展论坛三大活动组成,聚焦“可持续、高质量、新发展”三大关键词。作为“夏日思享荟”的压轴活动,零碳峰会在8月18日-20日顺利举行。美克生能源董事长魏琼受邀参加此次峰会,并发表了《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碳排放年配额(CEA)近40亿吨,规模超过欧盟,居全球之首。碳交易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如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如何从中获得支持?其未来发展方向及长远意义如何?只有深刻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把握运用这一市场机制,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的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2020年能耗折合标准煤将近50亿吨,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指出,碳排放将近100亿吨,占全世界碳排放28%左右。我们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排放的总和,大约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纳入控排名单的企业,其超额碳排放量须从碳市场购买。目前的碳价在50元/吨上下,一家年碳排放量1000万吨的企业,若能通过操纵数据将排放量降低10%-30%,则其当年可减少0.5亿元-1.5亿元支出——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国“碳中和”面临宏观经济转型、能源转型和金融转型这三大挑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