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此前预估6月底上线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迟迟还未露面。虽然目前能够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仅限于电力行业,但其他重点领域也加快了推进的脚步。6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官网发布消息称,拟开展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标准征集工作,征集的范围包括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额、碳排放监测、氧气髙炉、非高炉炼铁等钢铁行业低碳的相关标准。
上线前夕,大众除了对碳市场的期待,还对其如何真正发挥效果充满讨论。在统一全国的碳交易平台后,如何在兼顾地方不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配额成为关键,相关体系也亟待完善。同时,面对应声而起的众多碳金融产品,如何最大程度减少由此衍生的风险也成为需要提前预警的内容之一。
上线时间尚且待定
4个多月的筹备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上线交易。此前,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曾透露,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但具体时间目前仍未明确。据了解,由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目前已下发至地方发改委、金融监管等部门进行第二轮意见征求。
由于在全国碳市场的背景下,所有的交易标椎被统一,因此也必须考虑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这或许是碳市场仍未上线的原因之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碳交易带来压力太大,那么某一个地方的电厂迫于经营成本,就会出现倒闭的危机。但目前我国的电价尚未开放,每个地方的电厂和地方政府都面临多种情况。”
这意味着,需要有一个微妙且适宜的标准,才能确保碳市场顺利运作且不会造成过大影响。对于如何确定这个标准,林伯强进一步解释称:“这个数字如果少的话,可能无法发挥作用,对企业来说不痛不痒,这是此前在试点工作中出现过的情况;如果多的话,则可能对经济产生冲击。地方企业会和地方政府反映实际经营困难,那么地方政府也会和中央政府再进一步沟通博弈。因此,在全国的语境下,具体的规则和数字如何制定,还需要进一步斟酌。”
自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组建注册登记系统与交易系统。目前,已安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工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则承担交易系统的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申港证券研报统计称,目前全国碳市场系统首批2225家履约企业已完成开户手续,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
虽然全国的碳市场还为正式露面,但通过此前试点城市公布的内容,也能一窥碳交易的真容。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就在其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交易的细节。
其中写明,在申报数量上,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而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则应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同时,交易时段也进行了明确区分,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则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5:00。
试点问题亟待改良
自2011年10月起,我国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四川和福建开展碳交易试点。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试点阶段的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但详细来看会发现,各试点在一开始的交易非常活跃,但此后,多数试点交易量仅有一两笔,交易量不足1000吨,并未形成长期的交易规模。不少省市的碳交易断断续续,交易之间的间隔时间也较长,而重庆甚至出现过首笔交易后再无交易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数地区只是依据行政规章建设碳交易市场,试点总量总体偏松,导致配额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不高,交易规模有限。”
其中,从供需矛盾来看,许多试点要求的投资主体入市门槛颇高,初期也不允许个人入市,进而导致需求减少;而政府提供的配额又过多,并缺乏相应的市场调控手段,进而导致价格不断走低,失去了碳价格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
而试点当地的经济结构、交易规则、排放量计算方法等因素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核算系数选择上,深圳市《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天然气碳排放因子以高位热值进行测算,同《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及报告指南》使用低位热值核算不相符,这就造成了一些差距。
此外,之前的碳试点市场呈现分割状态,交易产品和资金不能自由流动,缺乏规模效应,同时缺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在规模和流动性方面有待完善。
平台与数据体系仍需完善
实际上,本次全国统一的不只是交易平台,还有注册登记平台和数据报告平台。而后二者不仅能够实现国家对企业的监管,还能规范企业通过统一的标准进行报告排放数据,进而保证碳配额准确有效,不被盗用造假。无论在国内外,这两个系统都被认为是维护市场运转的基础平台。
作为中创碳投的高级咨询顾问,陈志斌此前曾参与多个地方的碳市场体系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并为不少能源集团提供过碳排放的管理咨询服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虽然在国外会有多个交易所存在的情况,但统一的交易平台更加方便,也利于减少交易成本。此前国内试点城市的交易平台各不相同,原因在于各地的政策和标准也不同,并不能互相流通,比如在上海的配额就不能被用在广东进行交易,而现在大家就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
林伯强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统一了全国的交易平台,企业才不会乱跑。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在此前试点的情况下,面对碳交易带来的成本,是可以通过改变地点来进行规避的。虽然搬迁并不容易,但在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也会衡量自己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碳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准确的碳排放数据。作为交易主体的重点排放单位需要依法承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依法登记、公开交易、结算及相关信息披露等碳合规义务。
而目前,诸如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等体系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数据报告和核查方面,陈志斌表示,本次的体系是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比如强调电力企业的燃煤实测值;在分配方面,则使用基准法划定行业基准线,相比此前使用的历史法会更加公平,也更能激励减排。
据了解,历史法即按照控排单位的历史排放水平核定碳配额,适用于生产工艺产品特征复杂的行业;基准法即按行业基准排放强度核定碳配额,适用于生产流程及产品样式规模标准化的行业。因为电力行业的产品相对单一,生产流程也相似,因此用一个行业基准评估更加合适。
目前,是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数据核查,已经有一定中立性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比如机构可以通过企业的排污数据与能耗进行交叉验证,来提高数据的质量。未来也会进一步加强数据上的把控力度。
金融衍生品扎堆出现
与此同时,碳交易的巨大潜力也催生了其他碳金融产品。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积极布局碳金融领域,多个首单“碳中和”债券、碳结构性存款等碳金融产品纷纷落地。
目前来看,即将上线的全国碳交易市场针对的是碳排放现货。对于期货交易,有专家推测,按照以往周期推算,最快也需要在年底才会推出。6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将进一步指导广期所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完善碳排放权合约的规则设计,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碳市场的发展,应加强以碳配额、碳减排量为基准锚的气候投融资创新金融工具研究和推广,除了碳抵质押,还包括碳回购、碳掉期、碳远期、碳期权等。”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博鳌论坛上也表示,如果仅仅把碳市场看作是取得当期平衡的现货市场,将会犯很大的错误,必须把碳市场看作是主要引导跨期投资的金融市场,是主要用来引导中长期投资的市场。
随着碳中和债券、碳中和信托、碳中和ABS等碳金融实践的迅速发展,一系列金融产品的基本前提就是碳合规的切实履行。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等未能依规开展碳交易、碳配额管理及投资、融资行为,如果相关单位的数据存在问题,或不履约,那么就会对后续的碳金融开发造成风险。
陈志斌认为,主管部门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而现行的管理办法还只是生态环境部的部门规章,一旦国务院的碳排放权交易条例能够通过,那么主管部门将有更大的监督权力,促进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中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大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与速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发布《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碳市场为最不发达国家开辟绿色转型之路近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发布了《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碳市场对于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绿色结构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第29届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开幕,会上各国就全球碳市场的新规则基本达成一致,这是允许各国通过碳交易以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一步!在COP29开幕当天,经过近十年的复杂讨论,包括爱尔兰在内的194个国家就《巴黎协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工信部近日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11号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管理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沙举办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于11月4日完成了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家完成履约的企业。今年以来,伴随《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中国碳市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首批CCER项目结束公示。截止到11月5日,有43个项目结束公示,其中有19个项目进入未申请状态,需要审定机构上传审定附件,进程停滞;有23个项目进入“待国家管理员审核”阶段,可进入下一阶段。除了已结束公示的首批项目外,目前还有4个项目正在公示中,包
10月28日,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上隆重举行了深圳绿色交易所的揭牌仪式,在吴筠、李水生、许云飞、梁敏华、张玉庆、洪建武、赖高宇的见证下,深圳绿色交易所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绿色交易所在支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圳样本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展望未来,深圳
近年来,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政策法规持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升,行业扩容有序推进,交易渐趋活跃,促进纳入行业碳减排效果显现,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基本形成。(来源:作者祝一凡、张新帅、汤斌均供职于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中,发电行业均为首批纳
为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绿色低碳领域走深走实、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签订《碳普惠框架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兄弟城市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围绕碳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系统部署了从当前到“十五五”期间碳排放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系统提升各层
加快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三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日
为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强制碳市场)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配额分配相关工作,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配额方案》),此次《配额方案》
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图解:供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全文点击:《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编制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全文如下: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
1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获悉,2023年以来,该行联合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创新启动金融支持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青海省金融机构已发放企业碳账户贷款92.2亿元(人民币,下同),为节能减排企业节约利息支出4407万元。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10月15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发布《青海省银行业利用企业电碳账户开展金融业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管理规范,企业电碳账户可深度参与银行金融服务。《规范》从碳排放、绿电使用两个维度确定了6个电碳账户指标,统一了碳评价标
2024年8月20日,兴源环境旗下新至双碳科技有限公司与维多(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成为双方长期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双方将在碳信用额交易、碳金融、双碳解决方案等多个业务方向上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共同在碳市场中发挥作用。新至双碳与维多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维多集团1966年创建于荷兰
广州市人民政府网站7月12日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广州)实施方案》(穗府函〔2024〕189号),《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全民行动、保障措施六大部分,提出多项工作举措,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分类别明确碳达峰目标任务,并建立碳预算、碳足迹、碳金融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以及各地试点碳市场的深入发展,己有越来越多金融投资机构参与到碳金融市场交易中,涌现出多种碳金融产品。其中,碳配额抵质押融资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碳金融产品之一,湖北、广东、深圳、北京、上海等试点碳市场以及部分金融机构(银行)均已参与其中。广东省地方标准《碳
4月2日,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碳配额回购融资业务,为企业实现融资金额1000万元。该项业务既是鄂州市控排企业的首单碳回购业务,也是该企业在绿色金融创新之路上的又一实践。碳配额回购业务对于企业盘活碳资产、拓宽低碳融资渠道、助力碳控排企业的绿色发展等具有积
12月25日,山东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聊城市促进碳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重点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发展和煤炭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等传统能源转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建设,鼓励为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供融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6日下午,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碳交易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圆满举行。会上,国内首个碳资产证券化项目签约,这是深圳市南山区推动碳市场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亮点举措。与此同时,还发布了南山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及专项资金首批扶持项目,共扶持项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1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青岛市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底,绿色金融规模获得较大提升,转型金融发展取得积极突破。到2025年底,碳账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碳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
从过去这几年一直到现在绿色债券依然是在快速增长的市场,而且我们非常可喜发现绿色债券已经从最早一级发行市场也就是说银行和企业主导,逐步在二级市场也有大量的交易和买入,特别是以绿色债券为主相关二级市场资管产品。所以整个绿债市场也是在高速增长。——兴业银行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艳阳10
近日,国家电投东北公司阜新发电公司配额质押贷款成功落地,成功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贷款金额1亿元,超前完成2023年碳金融登高任务,助力完成集团公司登高任务,为推动该公司碳金融创新探索和良好夯实了基础。一直以来,该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电投关于“碳金融是碳资产和碳产业(包括碳交易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