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碳中和的关键一步:全国碳市场启动

2021-07-12 10:19来源:中信证券研究关键词:碳中和碳市场碳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我们预计年内碳价中枢约为30元/吨,对应碳市场总市值约为1680亿元。未来数年内,预计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温和上涨,行业扩容、碳期货、引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实施配额拍卖等制度改革值得关注。碳市场启动后,能耗较低的头部企业相对获益,尤其是水泥、合成氨。

启动初期,全国2000余家发电行业参与交易,预计交易价格中枢约为30元/吨,碳配额总市值约为1680亿元。

价格:预计2021年中枢为30元/吨,持平或略低于地方碳交易试点,远低于欧盟42欧元/吨的价格中枢。碳交易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额分配的宽松与否。全国碳市场配额按照基准线法发放,以300MW燃煤机发电机组为例,每发1度电可获得0.979kg配额,略高于地方试点的额度。因此我们预计2021年全国市场碳价持平或略低于此前的地方试点。全国碳市场配额相对宽松,或为保证市场首年平稳运行。欧盟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市场,2021年1-5月欧盟碳价平均值为42欧元/吨,5月底价格已经超过50欧元,远高于我国。

总市值:2021年启动的实际上是2019和2020两年的碳排放配额分配与清缴,总计约80亿吨,预分配比例为70%,预计对应市值约1680亿元。根据2020年12月30日印发的《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本年度分配与交易的是2019和2020两年的碳排放配额,预分配总量的70%,其余30%需待2019-2020年的碳排放核算完毕后再发放,多退少补。根据我们在碳中和系列报告一中的测算,发电行业每年碳排放约40亿吨,两年共80亿吨,因此预分配额约为56亿吨。若按照30元/吨的碳价计算,市值约为1680亿元。

全国碳市场刚刚成立,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有如下五个方面值得关注:

预计碳价将温和上涨,2025年碳价中枢为71元,2030年为93元。虽然欧盟当前碳价超过50欧元/吨,但是我们认为中欧发展阶段不同,国内若短期碳价上涨过快,企业难以承受。根据中国碳论坛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 2025年上涨至71元/吨,并在未来十年末涨到93元/吨,我们认为这一预期或更能反映中国的现实。

未来1-3年内,八大高耗能行业或将全部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成立首年只有发电行业参与,但是参考地方试点和欧盟经验,预计未来1-3年,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大高耗能行业都将被纳入。预计配额分配方法都将以基准线法为主,即按照单位产量分配,能耗效率而非总产量或将成为关键因素。不同行业之间的配额可以相互交易,形成全国统一的碳市场。

碳期货品种正在研究当中,预计1-2年后推出,届时或可极大活跃交易。2021年电力行业开启全国碳交易,初期只有现货品种,碳期货还处于研究阶段。然而欧盟碳交易体系建立伊始就直接引入了碳金融衍生品,主要有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和碳互换,其中碳期货(主要包括EUAs期货和CERs期货)的交易规模最大。期货交易占欧盟碳市场交易总量的90%以上,因其自带杠杆且可以多空交易,预计国内推出碳期货品种后也可极大活跃市场。

预计明年开放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全国碳市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其他机构和个人三类。但是目前仅发布了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市场的办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还无法参与。从地方碳市场的经验来看,通常在市场建立后一年左右开放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入场,以活跃市场交易。

目前碳成本占电价的比例或不足1%,预计2-3年后逐渐启动拍卖将大幅提升碳成本。目前我国煤电行业免费发放的配额约为0.9kg/度,基本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若按照30元/吨的碳价和10%的碳缺口计算,煤电企业每度电的碳成本仅为0.003元,还不到平均上网电价(约0.3-0.4元/度)的1%。而根据我们的测算,欧盟的煤电企业碳成本高达约0.15元/度,中欧碳成本的差距除了碳价影响之外(30元/吨vs 50欧元/吨),还有免费配额的因素。中国目前免费配额相对较多,根据我们估算多数煤电企业需要外购的碳缺口小于10%。而欧盟已经完全取消发电行业的免费配额,缺口相当于100%,全部需要或通过碳交易或政府拍卖购买。

能耗较低的头部企业相对受益,水泥、合成氨最为突出。

“十四五”期间,八大高耗能行业都有望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共通的逻辑是技术较为先进、能耗较低的头部企业相对受益。不过,行业龙头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行业内企业的能耗方差,即头部企业与尾部企业的能耗差距,二是单位产值产品含碳量,我们用生产1万元产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表示。根据我们的计算,水泥、合成氨行业龙头最为受益,其次是火电、乙烯及原油加工行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