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云南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等八方面重点任务。
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0二一年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工业绿色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工业绿色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碳中和愿景的引领和倒逼,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工业领域碳排放尽快达峰,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是云南省抢抓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推动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大市场,云南的区位优势和沿边开放优势更加凸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向纵深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全国区域经济版图将深刻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实现高级化发展。然而,“欠发达”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突出,工业绿色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因此,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交汇中,云南更应积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区位和沿边开放优势,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找准发展定位,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强化云南在“一带一路”和RCEP 中的战略地位和引领作用。
《云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有关产业发展的部署,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全面总结“十三五”经验和做法,科学研判“十四五”发展形势和内外部环境,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寻找工业发展的新机遇、发力点和突破口,把“绿色+”切实融入到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新形势下全省履行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擦亮云南绿色发展鲜明底色的重要纲领。
《云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地域范围为云南省,总面积39.41 万平方千米,辖8 个地级市、8 个自治州(合计16 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16 个市辖区、15 个县级市、69 个县、29 个自治县(合计129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本规划年限为“十四五”时期,即2021 年到2025 年。
一、发展背景
(一)“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省工业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全省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工业节能、低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效提升、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等工作,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1.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20 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实现5457.96 亿元;2016 至2020 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0974.59 亿元。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工业发展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八大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长“一烟独大”的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速,绿色铝、绿色硅产业快速发展,电力发展告别“水电弃水”时代,省内用电规模首次超过外送规模,绿色能源强省正在形成。
3.工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和产业集群建设,“十三五”时期全省产业园总产值年均增速达9%。2016-2020 年新增千亿元园区3 个、百亿元园区17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累计9 个,省级累计21 个。积极推动一批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向园区集聚,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的集群成效逐渐显现。
4.工业节能节水取得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4%。对全省1200 余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针对496 户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设立省级节能降耗资金,支持68 项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和100 余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专项补助燃煤锅炉淘汰及能效领跑者企业。推动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育创建46户节水型企业,推荐2 批“水效领跑者”企业,组织修订完成84 个共168 项地方工业用水定额标准,2019 年全省工业用水总量20.77 亿立方米,较2015 年下降9.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39.2 立方米/万元,较2015 年下降33.1%,实现了工业用水量的持续下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
5.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 云南省致力做强做优能源产业,努力建设绿色能源强省,以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加快发展。截至2020 年底,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4%、绿色发电量占比92%、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46%,4 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6.工业低碳环保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强化清洁生产能力建设,培育“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66 户,完成426 户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组织修订并发布实施烟草加工业(复烤)、制糖行业等省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业领域碳排放控制成效显著,超额提前完成单位GDP 碳排放量降低目标。
7.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 积极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制定了《云南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积极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打造了安宁、东川、个旧、兰坪等4 个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渣、冶金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的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确定了193户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公布了18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第三方机构”,协调指导废钢加工企业和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申报加入工信部公告企业名单,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
8.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十三五”累计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5 家(其中国家级52 家)、绿色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7 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 户(其中国家级6 户)、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64 种,省级及以上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 家(其中国家级2 家)。积极推进国家级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试点工作。成功申报并推进5 项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拉动项目总投资6.9 亿元。
(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形势
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调整。新工业革命兴起,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正在重构全球产业体系和竞争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产业空心化危害和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发展本国工业,以发展绿色产业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就业问题。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打造国际绿色发展高地、巩固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迫在眉睫。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发展观、发展方式、发展内涵上正发生深刻变革。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在云南交汇叠加,带动产业跨区域互补、共赢、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云南省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巩固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云南省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与周边国家以互联互通为重点的“五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内外统筹、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随着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省工业发展将在“双循环”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和比较优势,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将更紧密。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绿色发展要求相比,目前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全省工业整体呈现总量偏低、结构不优、与发达地区差距大等问题;十三五时期,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处于22%~26%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烟草、钢铁、电力、煤炭、化工、有色等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资源依附型、原料输出型的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先进制造业、高技
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然不足。二是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偏低,全省工业依赖资源要素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清洁生产水平有待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充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度有待强化,工业绿色发展仍面临环境容量有限、增长方式粗放、转型升级滞后、技术创新支撑不足等严峻问题。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全面迈进,做好绿色产业文章,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在服从全国发展大局中实现绿色崛起。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立足制造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实施工业绿色发展“862”战略,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高端绿色产业基地、绿色制造强省、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绿色产业新高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推进机制,让绿色成为云南工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二)基本原则
绿色引领,循环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制度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工业体系。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着力解决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全面贯彻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擦亮云南的绿色底色。
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发挥政府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建设以绿色铝、绿色硅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强化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制造强省。
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积极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推广核心关键绿色工艺技术及装备,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工业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促进工业企业由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实现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制造能力和水平。
(三)战略定位
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突出四大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业发展全过程,为工业强省和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坚强支撑,让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建设高端绿色产业基地。依托云南省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全产业链思路,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矿产资源深度利用,发展高附加值资源精深加工业和高端新材料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全国清洁能源基地、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进资源型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构建资源利用绿色化、高效化、循环化的绿色工业生态。
——立足“绿色能源”优势,建设绿色制造强省。把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打造 “世界光伏之都”,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建设以绿色铝为品牌的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打造绿色硅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立足“支柱产业”优势,打造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全链条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大力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立足西南、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辐射东南亚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树立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和工业绿色发展的示范标杆。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绿色产业新高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纵深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提升特色生态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产业培育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绿色之路。
(四)发展目标
发挥云南资源禀赋优势,挖掘绿色发展新引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开启工业绿色发展新征程。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稳步下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能源效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指标任务。
——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
——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实现深度融合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形成规模,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到2025 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任务
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全面实施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862”战略。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于创新中谋发展,在变局中开新局,努力破解工业绿色发展难题,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云南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栏1 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862”战略
八大重点工作: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动工业低碳发展、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工业用水效率、稳步推进清洁生产、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绿色发展交流合作。
六大重点工程: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工程、工业能效提升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工程、清洁生产推进工程、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程。
两大重点行动:新一轮绿色技术改造行动、工业低碳行动。
(一)优化调整工业结构
1. 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烟草、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严格执行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小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产品,打造云南制造业品牌优势。
推动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基础再造。利用绿色能源优势引领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以绿色铝为品牌的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打造绿色硅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卷烟工业新优势,巩固提升优势烟叶强省和云产卷烟地位,推动云产卷烟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做强做精稀贵金属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绿色发展新动能。聚焦传统产业赋能提效,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云南”建设基础,引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创新,重塑生产服务模式,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推进数字化能源、资源、污染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以及计量设施、管网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数字工厂、智慧园区建设,以绿色智能融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2. 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
打造面向省内、国内、南亚东南亚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依托先进技术和严格标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发展高效节能内燃机、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机等高效节能装备,支撑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批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市场有效需求,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应用力度,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轻工、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改造升级。依托工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实现区域和流域节能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积极研发适应高海拔山地运输、安装和使用的智慧风机等技术,掌握和提高风电机组整机设计、组装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积极研发高效光伏组件、太阳跟踪和系统集成技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积极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巩固和扩大清洁能源优势。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深入融合,引领、带动、支撑绿色铝、绿色硅产业在绿色发展、产业规模、精深加工、创新研发等方面形成全球制高点,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
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抢占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建立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链,着力打造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支持产业基础好的州市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支持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动力电池企业。支持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布局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优化全省“车、桩、网、电”一体化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营造新能源汽车良好使用环境。
3. 推动工业集聚高效发展
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构建新型绿色工业发展格局。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好产业发展“留白留绿”空间,引导产业园特色化、差异化和协同化发展。加快培育园区产业集群,以产业链延伸、产业协同、产业配套发展为主线谋划产业园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向重点州(市)和开发区集聚,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核心优势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产业园绿色化改造升级,引导产业园构建绿色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强化环境综合管理和污染集中治理,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配和高效循环利用。
专栏2 新一轮绿色技术改造行动
坚持“两型三化”,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建材、装备、石化等传统产业。以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开展能源、资源优化调配,提升用能、用水计量水平,实施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改造项目,强化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倒逼和对标达标的作用,重点推动钢铁、水泥、焦化、有色、化工等领域的节能低碳改造、循环化改造、环保升级改造,不断提升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形成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
专栏3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工程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打造千亿环保产业目标,打造国家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以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环保装备,以及高效节能内燃机、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机等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研发与制造为重点,实施一批高端技术装备产业化项目,打造以高端、集聚、智能、绿色为特征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市场有效需求,组织区域内和跨区域环保产业市场供需对接、技术帮扶、专家进企业等服务,加大区域内和跨区域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绿色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带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融入全省“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产业集群化发展。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北部7 县市)打造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布局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大力推动钢铁、化工、烟草等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带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沿边州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构建全省产业开放发展带,强化对外开放功能,重点发展绿色硅、绿色铝、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产业。昭通市、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重点围绕绿色硅、绿色铝、绿色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园绿色发展示范:制定云南省产业园绿色发展示范工作方案,建立产业园绿色发展示范推进工作机制,发布云南省产业园绿色发展示范指南。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园区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改升级。开展产业园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遴选和创建,推动有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园区等。探索园区智慧化管理模式,开展绿色智慧园区试点建设。
(二)提升工业能效水平
1. 促进能源消费绿色转型
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和“燃煤燃油替代”改造。有序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燃煤自备电厂和燃煤自备锅炉“煤改气”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热、生物质能在工业领域利用,推进产业园智能微电网建设。
2. 强化节能监察和管理服务
加强工业节能法规体系建设,提升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业节能管理现代化水平。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对钢铁、建材、有色、化工、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节能监察执法。加强节能监察结果的应用,利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将节能监察执法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监督检查,提高节能监察工作规范和工作效能。推进节能监察信息化建设,在线开展监察计划申报、企业能耗指标核算、节能监察结果汇总等工作。积极推行联合监察、异地监察,促进各地节能监察工作均衡发展。
积极推动节能能力建设,加强节能管理服务。围绕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挖掘节能潜力,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支持培育第三方机构为节能监察提供检验检测、咨询服务、数据核算、人员培训等服务。
3. 持续加强工业节能诊断
完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推进的工作机制。培育一批资质优、信誉佳、专业强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及专家团队。组织开展千户企业节能诊断行动,针对企业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全面挖掘企业节能潜力。鼓励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开展区域节能诊断,大型企业开展自主诊断,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专项诊断。加大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力度。加强诊断结果分析应用,推动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诊断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用能结构、工艺技术、能效指标数据库。
4. 实施工业节能改造
大力推动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持续挖掘工业节能潜力。加强节能降耗新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对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进行节能低碳改造。加快淘汰老旧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耗能设备。全面推进工业锅炉、窑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改造,推进节能标杆锅炉房创建。实施新一轮电机、变压器、内燃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行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泵、风机、压缩机等终端设备能效在线监测。在钢铁、石化、建材等典型流程型高耗能行业实施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开展企业工艺集成与能量系统优化,推动高效用能设备与生产系统的优化匹配。对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能源梯级利用、园区能源系统优化改造。
5. 提升节能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节能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加大能源系统硬件基础设备投入,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实施数据化改造,将电表、水表、流量计、衡器等传统计量仪器仪表升级改造为带有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功能的计量设备。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端能源管控信息平台,形成集过程监控、能源调度、数据管理、能源决策一体化信息系统。鼓励第三方机构建设企业能源管理服务云平台,为企业节能、行业管理提供专业服务。鼓励园区和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园区和企业用能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区域智慧能源系统。推进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企业端建设,建设全省工业用能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专栏4 工业能效提升工程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优化园区能源系统,在企业相对集中、热能资源互补的产业园区推广集中供热和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对园区燃煤锅炉、余热锅炉、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增加分布式清洁能源供应,形成太阳能、生物质能与常规能源多能互补的供能模式。
“能效电厂”建设:以110 千伏配电网范围为基本区域单元,制定实施区域用电系统优化方案,对电机、变压器、内燃机、风机、水泵、空压机组、空调等用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企业水、风、气、汽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针对同类型、多用户特点,创新节能低碳项目管理模式,推进“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和运营新模式。
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重点用能企业用能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工业能耗分析系统。
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专项诊断、燃煤替代和节能环保综合改造,实施冶金、建材炉窑节能诊断和综合节能改造。重点推广铜铅锌富氧强化熔炼、全(富)氧燃烧、蓄热式燃烧、燃料替代及烟气余热利用等技术改造。
余热余压利用:针对冶金、化工行业能耗较高、系统复杂、流程较长的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综合能源服务。运用低品位余热利用、汽电双驱、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螺杆膨胀动力驱动等技术对余热、余压进行充分高效回收利用、梯级利用。冶金矿热炉重点推广烟气、尾气净化回收利用;石化、化工行业重点推广新型全液相加氢技术、低温热回收技术等;建材行业重点推广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第二代浮法玻璃、干法制粉工艺等工艺技术装备。
节能低碳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依托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节能公司建设节能低碳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对工业企业用能设备、用能系统、能源品种、节能低碳产品、能耗及碳排放等开展检验检测及评估工作。
变压器能效提升:加大高效节能变压器推广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桩)、数据中心、5G 基站、采暖等领域使用高效节能变压器,提高高效节能变压器在工业、通信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推动淘汰低效变压器,对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变压器专项监察,加大对在网运行低效变压器的监察力度,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变压器。
(三)推动工业低碳发展
1. 实施重点行业达峰管理
强化工业碳排放控制和管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率先达峰。围绕国家2030 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研究提出云南省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和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园区或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巩固和扩大绿色能源优势,加快用能终端电气化改造。综合利用原料替代、过程消减和末端处理等手段,大力推进烟草、钢铁、水泥、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生产过程减少碳排放。积极开展工业产品和产业园碳足迹管理,提高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提升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
2. 推广应用先进低碳技术
加大先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全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推进低碳技术沟通渠道建设,鼓励高碳产业之间的技术转移。结合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碳排放重点行业特点,制定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促进先进适用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培育工业低碳技术服务第三方机构,重点发展低碳科技研发与项目孵化,开展低碳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生产信息咨询、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认可服务等科技服务,为重点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3. 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培育低碳发展示范标杆,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园试点示范,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低碳产业园建设力度。开展低碳企业试点示范,引导工业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开展低碳企业评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低碳竞争力。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鼓励有条件企业和产业园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依托绿色能源和丰富的高原林业碳汇资源,在园区、企业、产品层面探索碳中和云南方案。
专栏5 工业低碳行动
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推广利用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等固体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加快发展新型低碳水泥,鼓励使用新型低碳水泥替代传统水泥。积极发展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炼钢短流程生产工艺,建设循环型钢铁工厂,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电石、石灰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改进重点化工行业生产工艺,采用控排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氧化亚氮的排放。
工业碳排放达峰行动:研究制定云南省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针对重点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及减排潜力进行分析预测,提出达峰路径和行动,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及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钢铁、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率先达峰,努力为国家应对气候目标作出贡献和支撑。
“零碳”试点示范行动:发挥云南省绿色能源比较优势,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打造“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鼓励开发绿色低碳产品,支持打造“零碳”绿色铝、绿色硅的“碳中和品牌”,吸引绿色铝、绿色硅下游绿色产业链集聚,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财政部消息,9月30日,亚洲开发银行执董会批准了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亚行提供约14.35亿元人民币主权贷款,贷款期限16年,含15年宽限期。项目旨在支持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承诺,通过动员资金和强化机构能力,促进碳密集型行业的低碳转型。项目将撬动国内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扩大低碳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8日发布《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指南(2024版)》,本指南共6部分、47项绿色低碳技术,与2019版相比,删除6项技术、新增17项技术。1—5部分为绿色先进适用技术,涵盖资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经济效益好、成熟可靠、适宜推广应用的技术,其中第4部分为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征集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课题的通知》(政策原文阅读:四部门:征集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课题)(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组织研究和推荐一批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对加快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工业绿色低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2024年8月17日,以“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推动能效碳效双提升”为主题的2024工业综合能效大会在四川天府新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通知,提出了摸排推介节能技改项目、加大绿色融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银企对接服务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主要围绕能效提升、能源低碳化利用、节水、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产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抓好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发挥强制性节能标准约束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各地、州、市工信局,自治区节能监察总队,各有关企业:为贯彻
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助力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4日。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助力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为深
1月5日,四川成都经信局发布《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试行)》,其中提到,开展工业节能服务行动,指导节能改造,按节能效率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促进企业技改升级,对落后产能淘汰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按照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助力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优化开发区环境准入清单、开展开发区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等十六项措施,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发展。详情如下: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助力加快
2024年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研究部署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北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重
为积极落实工业领域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碳达峰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工业领域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12月15日,锡市工信局组织我市11个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负责人参加盟工信局举办的工业节能降碳培训会议。培训会上,专家对工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自治区
近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财政厅将2024年度第三批次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608.64万元下达到位。经统计,全年已累计下达中央和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94亿元,安排实施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及低氮改造等23个项目,支持省内相关重点工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8月2日下达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对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等108个示范项目予以资助,资助金额10万元至一百万元不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下达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的通知深工信资金〔2024〕16号各有关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拟资助项目公示的通知,拟对列入扶持计划的108个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公示时间为2024年7月24日至8月1日,共7个工作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拟资助项目公示的通知各各有关单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安徽省将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目标到2030年,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4版),详情如下: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4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经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我厅在有效衔接国家评价标准基础
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努力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福州市制定了《福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现向社会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4年3月25日至4月2日。文件全文如下:福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方案(
近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贵州省2024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文件提出,重点行业能效专项监察。依据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以及《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聚焦化肥、无机盐、无(有)机酸、橡胶、醇醚、异氰酸酯、合成树脂、涂料、煤化工、焦化、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2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2024年度“绿色发展领跑计划”项目的通知。项目领域包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项目。原文如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征集2024年度“绿色发展领跑计划”项目的通知豫工信办节〔2024〕21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工
湖北省荆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荆门市生态环境局2月6日发布《荆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着力强化节能降碳等措施,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构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荆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
安徽省安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安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任务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两个着力点,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节能提效助力减碳、绿色体系协同减碳、资源循环利用减碳、绿色低碳创新应用、绿色制造数字赋能六大行动,重点行业实施路径部分针对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重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若干措施》,要求排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改造,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并附有重点工业园区名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11月19日上午,云南晶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制造及配套项目(一期1.5GW)开工仪式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举行。作为普洱市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点支撑项目,云南晶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制造及配套项目(一期1.5GW)总用地面积42.95亩,一期工程拟新建建筑面积17767.05平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北极星储能网讯:11月19日,云南发改委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12:00—16:00调整为低谷时段,同时自2024年12月1日起,暂缓执行尖峰电价。官方解读指出:新政策将谷段的8小时,从原来的23:00—次日7:00拆分为2:00—6:00、12:00—16:00午间和晚间各4小时低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11月19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实施的项目共51个,装机405.295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41个、装机容量321.17万千瓦,风电项目10个、装机容量84.125万千瓦。按照装机的1
11月14日,云南马关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市场化优选投资开发主体,文件表示项目采用市场化配置方式进行综合评分,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光伏建设与房屋风貌改造相衔接能力、企业投融资能力、企业建设管理及运行能力、施工安全管理能力、智能创新储能建设能力等方面,经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4日,云南马关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市场化优选投资开发主体,文件要求开发建设及配套储能设施。附件显示共包含41个地点,主要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评分细则显示,智能创新储能建设能力占10分,项目建设与设计方案能科学研判马关县电力系统现状,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电解烟气深度治理项目设备供货及安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沈阳博宇科技有限责任预中标,报价77508680元。本次招标为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两个电解系列新增四套脱硫系统的设备供货及安装工程,每套脱硫系统设两台脱硫反应装置互为备用,主要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全省绿电交易电量累计突破10亿千瓦时,是2023年全年绿电交易规模的70余倍,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80万吨。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9日印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试点开发区名单(第一批)》,共包含云南思茅产业园区、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五华产业园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等4个试点开发区。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试点开发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