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壹债务危机余温未过,为何大批环企“削尖脑袋”想上市?
首先,这跟行业基本属性有关。做环保是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面对政府支付能力下滑,许多项目工程都是垫资启动,先花钱后收费是常态,PPP项目是如此,BOT项目也是如此,所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环保企业IPO是“救命稻草”,等不起拖不起,能上市就尽量上市,能早一点就尽量别拖。
其次,不仅仅是环保行业,其他行业企业也都热衷IPO,这是由于上市带给企业最大的好处是融资成本和财富变现能力。
无论股权还是债权,上市后融资成本都比未上市公司低很多,以某地级未上市龙头公司为例,可能银行一年期贷款融资实际成本是12%,而上市公司则是基准利率(注:最新数据一年期LPR为4.05%);同样的,规范税后5000万净利的企业私募股权融1亿元的成本可能是25%的股权,而同样的上市公司可能只需要6.7%的股权。
一边是12%,一边是4.05%,如此巨大的融资成本差异就决定了企业肯定都愿意上市融资。
第三,对于企业创始人而言,上市前后的财富变现能力简直是天壤之别。还是拿5000万净利的企业举例,假设是个人持有100%股权,上市前每年只能从5000万中拿一部分出来用,上市后股票市值可能在15亿元以上,需要用钱只需要减持一点股票即可。
所以,上市还是不上市,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老板个人,都有巨大的差异。面对“真金白银”的诱惑,大批企业“削减脑袋”想要上市就不难理解了。
贰IPO开闸,不盈利也能上市中型环保技术厂商迎来春天
纵观环保行业20年发展史,早期一批靠工程bot项目推动产业红利的,大多在2015年前后就已经上市了,要么赴港上市,要么A股主板,这些早期上市的环保老兵大都享受到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红利,恰好赶上供水设施、市政污水、垃圾焚烧大举建设的好时候。规模做到一定程度,上市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如今上市的环保企业,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科创板,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是给早期工程项目做配套、做服务、做运营的企业,这些企业伴随着“前辈们”成长,他们自身也在壮大。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上市的企业,既是环保行业非常细分的子领域,也是产业下游设备技术厂商,做膜、水泵、生物滤池、勘测设计、水质监测、垃圾渗滤液、填埋气治理的都纷纷登录资本市场(如下图)。
此外,环保企业纷纷上市还跟当前较为宽松的IPO审核环境有关,也就是笔者多次提到的“注册制改革”,不仅简化了上市流程,而且对公司营收、净利润等硬性财务指标要求放宽不少,准入门槛大大降低。
到底有多宽松,以大火的科创板为例,根据2020年3月上交所颁布的《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对于即将IPO科创板企业,其财务指标可以“五选一”,比原来宽松不少,详情查看去年文章《今年过会上市28家!深挖环企集体IPO背后》。
我们以2020年科创板上市的环保企业分析,绝大多数企业净利润约在4千万-8千万之间,净利润最低当属武汉路德环境,2019年归母净利润4406万元,加上2018年净利润1829万元,刚过了科创板规定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千万的上会门槛。
此外,不乏还有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的过会企业,如济南恒誉环保和青岛达能环保,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今年上市膜企唯赛勃也是,2020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三成至4674万元。
这些都说明了只要企业没有硬伤,都能IPO,上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叁资本漠视、支付能力下滑、红利期缩短上市环企危机四伏
当然了,一大波有一定规模的中型环保企业上市,这本身并不代表什么,也不能说明未来环保行业前途就一定一片光明,产业红利能有多诱人,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在上一轮竞争中,伴随着环保前辈们的壮大自身也喝到了“肉汤”,又恰逢赶上较为宽松的过会门槛,从而成功挂牌上市,暂时领先而已。
事实上,这波上市环企市值约20亿元,净利润大都5千万-1个亿(如下图),已经达到“中等收入规模”,整个团队很容易陷入“舒适区”,未来能否走出“舒适区”,创造更大利润?一切还尚存疑问,只能说上市之后,要想追求更高利润比以往难得多,面临的危机和关卡也更多。
先从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态度、政府支付能力、产业红利期、市场竞争等外部客观因素,说说这波上市企业面临的几十年未遇的“危机”。
(1)资本趋于理性,昔日冲概念投环保时代已去
与上市环企争相IPO的“热闹景象”相比,近年来资本对环保态度不是有点冷,而是非常冷。
安信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25.5%,环保板块累计下跌4.04%,连续3年跑输大盘,环保工程及服务板块在29个行业中排行24,继续倒数。
这是不争的事实,过去资本冲概念,一股脑“闭眼”投环保的情况已经过去,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所以我们看到,明明是国家支持的朝阳行业,利好政策出尽,但是股价却持续低迷,即便是龙头股仍然未见起色。
其中的原因太多了,一方面跟环保行业自身属性有关,环保行业重资产属性、回报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这不是一个能迅速见到收益的行业,而资本追求的是短期收益、快速回报,因此注定不被资本喜欢;另一方面与前几年债务危机、名企纷纷暴雷有关,行业爆发的黑天鹅事件太多了,被督察组查出造假的、资金链断裂的、增长不及预期的、易主退市的,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本就不被资本看好的环保产业更加“雪上加霜”,机构对环保产业信心不足。
(2)经济下滑,政府/工业企业支付能力萎缩
其实,资本并不是不相信环保产业,而是不相信甲方的支付能力,尤其是单纯依靠政府出钱的环保产业。
我们都知道,做环保是要花钱,不仅要花钱,还要持续地花钱,而且花的都是大钱。
尴尬的是,作为环保主要两大付费方,一个是政府,面对经济下滑,政府支付能力也在萎缩,一面收入减少,一面减税降负支出增加,可用于环保投入自然不足;另一个工业企业,低质量的企业没钱做环保,高质量的公司又不多,这就造成了一督查全是问题,所以不少人在纳闷,有些地方明明有环保治理的需求,为什么去干的企业几乎都没有挣到钱,甚至亏损苦撑下去?
“这些都是伪需求,有多少上市民企前仆后继的栽倒在了真问题背后的伪需求上,忽略甲方支付能力,看到所谓的蓝海市场,就一股脑的往前冲,结果把负债,应收账款越做越高,最终引发债务危机。”某环保企业高管说道。
(3)从增量到存量,正在消失市场红利
经过过去30年的城镇化发展,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已经接近尾声,新增项目越来越少,很少能见到千吨级的垃圾焚烧项目开标,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供水设施、污水处理厂兴建,如今整个行业已经由增量PK,进入到存量项目深耕细作的时代。
最近几年为什么大家都在喊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挣?其中一个原因是,经过几十年发展,好多行业都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房地产是这样,环保行业也是这样。相较于增量市场的市场红利清晰可见,只要有关系有人脉就能“玩得转”而言,存量市场则要求已有客户群做深度耕耘,难度很大,企业要是没有真本事,没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玩不转的。
现如今,环保行业哪有什么看得见蓝海?以危废为例,5年前是香饽饽,现在千亿神话破灭,处理费由最高的8000元/吨跌至2000元/吨,行业还出现了内卷化,“老大哥”东江环保也因行业竞争加剧,无害化处置价格下降,导致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了3成。
(4)前有狼后有虎,每个细分板块面对的都是“千军万马”
深入研究这波上市的环企,即便它们都是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但是眼下行业生态圈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前有狼后有虎,每个细分板块面对的都是“千军万马”,有的不仅仅圈内本玩家,还有来自不同政府背景的地方国资。
一个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省级环保集团,还有借助政府名义与环企成立的合资公司。
上述企业高管继续补充说,“以前这些资本看不上环保,最近几年可能大环境不好了,其他行业也不好做了,于是就都来干环保了。这些政府入股的合资公司,国资不仅占股分成,从中捞一笔,而且我们这种专业干环保的还受它们监管,不敢得罪它们,关系还得小心维护着。”
当裁判员下场,也跟运动员同场竞技,作为运动员的环保企业哪有不心慌的道理?
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上市环企的“三忌”与“三要”
说完外部客观因素,结合上一波上市民企的教训,再说说容易被企业忽视的内部因素,因为内因往往更加致命。
(1)忌盲目贪大,野心与实力要匹配
纵观近几年倒下去上市民企,表面来看,是由于金融领域去杆干、PPP强监管惹得祸,实则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不足,野心太大,都曾做出超出财务能力范围之外的激进扩张之举。
无论是已退市离场的盛运、凯迪,还是天翔环境,都曾在上市之后,根基还不稳就开始大规模举债并购、一路买买买盲目贪大,最终退市摘帽、破产清算,希望这波上市环企能够充分吸取其中教训,忌盲目贪大,企业家野心一定要公司现有财务实力相匹配,必要时还要储备着资金过冬。
(2)忌心浮气躁,实业与资本要相辅相成
资本是个好东西,但是资本也最能迷惑心智,很多创始人或者高管在上市前还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事,但是上市后人就“飘了”,心浮气躁,无心实业,发现苦心经营产品、打磨技术来钱太慢,就开始花太多心思在资本运作上,不仅荒废实业,严重者还游走在法律边缘,玩起内幕交易伎俩。
上市之前企业规模小、人员少、面临生存压力大家很容易拧起一股绳做事,上市之后团队迅速扩张,人员变得复杂,浮躁的、谄媚的、不干事的、抢功的使得团队乌烟瘴气,久而久之人心涣散。
任正非曾说华为坚持不上市原因之一,“一旦上市,一些持股的股东们看着股市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着我们横向发展,就无法朝着目标和理想奋斗,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3)忌独断专行,放权与掌权要有“度”
这波由小做大的上市环企都是细分领域的冠军,上市之前,有些企业创始人习惯大事小事一把抓,上市之后管理思维很难改变,可能出于不信任,导致高管团队沦为跑腿办事的执行角色,没有任何发言决策权。
还有些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不肯在优质团队建设上花费过多,久而久之吸引不到人才,核心人才也纷纷流失。
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以及不断涌现的产业机遇,上市之后,企业管理者固步自封不行,独断专行不行,谋而无断也不行,要虚心接受外部变化,忌独断专行,放权与掌权要有“度”,以开放包容的心胸和果敢决断的眼光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十四五开局,已经给不少环保企业判了死缓,十五五开局或许就是斩首的时刻,到时候没有真本事的上市环企会更难受,尤其是带病上市的,出局或许更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中环报记者王亚京摄本届展会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
4月9日,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交易集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举办的水权交易品牌发布暨“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启动仪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该信托为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产品,上海环境下属天马再生能源项目2025年度70万方取水权被纳入首批信托。取水权信托是指拥有富余额度的取水权
4月7日,太和水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何文辉与北京欣欣炫灿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及放弃协议》,何文辉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北京欣欣转让太和水无限售流通股13,589,649股,占太和水总股本的12.00%,转让总价为396,545,958元。同时,何文辉将其持有的部分
4月8日,中核环保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中核环保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核环保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锁会主持会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总师、副主任李长瑜宣读任免决定:乔刚任中核环保有限公司/中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
4月3日,历时3天的2025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暨中欧绿色低碳博览会(ECOMONDOCHINA-CDEPE2025)顺利落下帷幕。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talianTradeAgency,以下简称ITA)组织了14家意大利环保低碳企业组成意大利国家馆,展示了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4月1日上午,意大利对外贸易
西北地区深居中国内陆,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无疑为西北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西北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西北
“上市是最大的公约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山东省环科院股份制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省环科院股份有限公司,IPO上市迈出关键一步,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4月1日下午,山东省环科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会会议顺利召开,华鲁集团党委书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质供应商。诚挚欢迎符合条件的企业报名参与,具体事项公告如下:01公司简介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控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固废处
春节这几天,全世界尤其是美西方,都被Deepseek-R1这项我国在AI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新突破所震惊到了!其实,在这之前,大家都体验过国内很多的AI产品,比如豆包、Kimi、文心等等,但是都没有像DeepSeek一样备受关注,主要是它的AI生成力与目前公认全球最高水平的GPT不相上下。看到网上各种玩儿法,想让它
3月26日晚,“北极星杯”2024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评选颁奖典礼在天津滨海新区圆满落幕。这场颁奖典礼星光璀璨、大咖云集。在这里100多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知名专家、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获奖企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辉煌,让我们记住这些获奖企业的荣耀时刻!为持续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绿色低碳、高质
3月,春风徐徐,阳光和煦。第六届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管理与创新应用研讨会于26日-2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盛会以“顺势·谋变·破局”为主题,由北极星环保网、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招聘主办,泰达环保联合主办,予知环保协办,齐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环保企业代
纵观近年来环保行业的起起落落,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卖身的卖身、易主的易主,退市的退市,被资本无情地抛弃。而“后浪们”则争先恐后地挂牌上市,敲响那扣人心弦的天籁之钟。
进入9月,各家上市环企2021年中报披露已进入尾声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9月2日,A股/港股已有111家上市环企完成上半年度的业绩披露工作(文末附业绩全图),这些上市企业的业务涉及大气、环境监测、环境修复、垃圾焚烧、环卫、危险废物、污水处理、供水等各个环保细分板块,基本上可以说明我国环保产业上半年度发展情况。
日前,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定于4月11日召开2025年第3次审议会议,将审议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岷山环能”)的首发事项,保荐人为德邦证券。官网显示,岷山环能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家集城市矿山开发、危废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有色及稀贵金属清洁生产、新材料、新能源、储能为一体的循环经济
4月7日,三峡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高层联动,82年生的三峡能源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龙,调往湖北能源任党委书记,并推荐为董事长人选。此番履新,张龙从三峡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实施主体三峡能源,跨越到综合能源发展平台湖北能源,也标志着他从单一新能源领域的深耕转向综合能源平台的全面统筹。这一角
4月9日消息,昨日晚间,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团队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等合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且不超过3000万元,增持价格不设固定区间。公告显示,增持主体包括董事兼副总裁尹先知、董事会秘书申薇、首席技术官周林等7名高管及5名核心成员
近日,总部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光伏EPC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ProzealGreenEnergy,正筹备上市事宜。该公司已向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递交招股说明书,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70亿印度卢比(约合8400万美元)资金。本次IPO包括35亿印度卢比(4200万美元)的新股发行,以及同等规模的
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且产能出清与内卷结果尚不明朗,企业经营承压,人事格局变动也同步变得频繁。北极星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5开年至今,共有24家光伏上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出现变动,变动次数达到32起。按业务领域来细分,人事变动范围涵盖行业多个环节,其中电池组件环节人事变动最为频繁,约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显示,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4月10日接受上市委审议,拟登陆创业板,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作为电力系统智能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山大电力主营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业务,其故障录波监测装置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深交所官网显
近日,海源复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赛维电力拟将其持有的3717.5万股股份转让给新余金紫欣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转让价格为9.42元/股,合计约3.5亿元,实控人将变更为刘洪超、丁立中、刘浩三人,公司股票自3月31日起复牌。令人唏嘘的是,仅五年的光景,原股东赛维电力便从当初力挽狂澜的“白
“上市是最大的公约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山东省环科院股份制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省环科院股份有限公司,IPO上市迈出关键一步,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4月1日下午,山东省环科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会会议顺利召开,华鲁集团党委书
近三年后,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终于如愿敲响了上市钟声。4月2日,首航新能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格11.80元/股,大涨239%开于40元/股。豪华背景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4月20日,许韬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有限);2020年9月24日,首航有限整体改
3月31日,上交所公告称,因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本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长期扎根于我国环境能源领域,主营业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危废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厨余垃圾处置、渗滤液处理、生态填埋、海上环卫、垃圾压缩中转等,形成了以生
前不久,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突然的融资计划一时间让这位穿越行业多轮周期行业老兵成为市场焦点,同样追求A+H两地上市的还包括两度冲击港交所IPO的跨界“黑马”钧达股份,及先导智能、三一重能等。无独有偶,对H股的热情同样扩散至未上岸A股光伏企业,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