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壹债务危机余温未过,为何大批环企“削尖脑袋”想上市?
首先,这跟行业基本属性有关。做环保是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面对政府支付能力下滑,许多项目工程都是垫资启动,先花钱后收费是常态,PPP项目是如此,BOT项目也是如此,所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环保企业IPO是“救命稻草”,等不起拖不起,能上市就尽量上市,能早一点就尽量别拖。
其次,不仅仅是环保行业,其他行业企业也都热衷IPO,这是由于上市带给企业最大的好处是融资成本和财富变现能力。
无论股权还是债权,上市后融资成本都比未上市公司低很多,以某地级未上市龙头公司为例,可能银行一年期贷款融资实际成本是12%,而上市公司则是基准利率(注:最新数据一年期LPR为4.05%);同样的,规范税后5000万净利的企业私募股权融1亿元的成本可能是25%的股权,而同样的上市公司可能只需要6.7%的股权。
一边是12%,一边是4.05%,如此巨大的融资成本差异就决定了企业肯定都愿意上市融资。
第三,对于企业创始人而言,上市前后的财富变现能力简直是天壤之别。还是拿5000万净利的企业举例,假设是个人持有100%股权,上市前每年只能从5000万中拿一部分出来用,上市后股票市值可能在15亿元以上,需要用钱只需要减持一点股票即可。
所以,上市还是不上市,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老板个人,都有巨大的差异。面对“真金白银”的诱惑,大批企业“削减脑袋”想要上市就不难理解了。
贰IPO开闸,不盈利也能上市中型环保技术厂商迎来春天
纵观环保行业20年发展史,早期一批靠工程bot项目推动产业红利的,大多在2015年前后就已经上市了,要么赴港上市,要么A股主板,这些早期上市的环保老兵大都享受到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红利,恰好赶上供水设施、市政污水、垃圾焚烧大举建设的好时候。规模做到一定程度,上市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如今上市的环保企业,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科创板,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是给早期工程项目做配套、做服务、做运营的企业,这些企业伴随着“前辈们”成长,他们自身也在壮大。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上市的企业,既是环保行业非常细分的子领域,也是产业下游设备技术厂商,做膜、水泵、生物滤池、勘测设计、水质监测、垃圾渗滤液、填埋气治理的都纷纷登录资本市场(如下图)。
此外,环保企业纷纷上市还跟当前较为宽松的IPO审核环境有关,也就是笔者多次提到的“注册制改革”,不仅简化了上市流程,而且对公司营收、净利润等硬性财务指标要求放宽不少,准入门槛大大降低。
到底有多宽松,以大火的科创板为例,根据2020年3月上交所颁布的《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对于即将IPO科创板企业,其财务指标可以“五选一”,比原来宽松不少,详情查看去年文章《今年过会上市28家!深挖环企集体IPO背后》。
我们以2020年科创板上市的环保企业分析,绝大多数企业净利润约在4千万-8千万之间,净利润最低当属武汉路德环境,2019年归母净利润4406万元,加上2018年净利润1829万元,刚过了科创板规定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千万的上会门槛。
此外,不乏还有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的过会企业,如济南恒誉环保和青岛达能环保,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今年上市膜企唯赛勃也是,2020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三成至4674万元。
这些都说明了只要企业没有硬伤,都能IPO,上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叁资本漠视、支付能力下滑、红利期缩短上市环企危机四伏
当然了,一大波有一定规模的中型环保企业上市,这本身并不代表什么,也不能说明未来环保行业前途就一定一片光明,产业红利能有多诱人,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在上一轮竞争中,伴随着环保前辈们的壮大自身也喝到了“肉汤”,又恰逢赶上较为宽松的过会门槛,从而成功挂牌上市,暂时领先而已。
事实上,这波上市环企市值约20亿元,净利润大都5千万-1个亿(如下图),已经达到“中等收入规模”,整个团队很容易陷入“舒适区”,未来能否走出“舒适区”,创造更大利润?一切还尚存疑问,只能说上市之后,要想追求更高利润比以往难得多,面临的危机和关卡也更多。
先从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态度、政府支付能力、产业红利期、市场竞争等外部客观因素,说说这波上市企业面临的几十年未遇的“危机”。
(1)资本趋于理性,昔日冲概念投环保时代已去
与上市环企争相IPO的“热闹景象”相比,近年来资本对环保态度不是有点冷,而是非常冷。
安信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25.5%,环保板块累计下跌4.04%,连续3年跑输大盘,环保工程及服务板块在29个行业中排行24,继续倒数。
这是不争的事实,过去资本冲概念,一股脑“闭眼”投环保的情况已经过去,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所以我们看到,明明是国家支持的朝阳行业,利好政策出尽,但是股价却持续低迷,即便是龙头股仍然未见起色。
其中的原因太多了,一方面跟环保行业自身属性有关,环保行业重资产属性、回报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这不是一个能迅速见到收益的行业,而资本追求的是短期收益、快速回报,因此注定不被资本喜欢;另一方面与前几年债务危机、名企纷纷暴雷有关,行业爆发的黑天鹅事件太多了,被督察组查出造假的、资金链断裂的、增长不及预期的、易主退市的,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本就不被资本看好的环保产业更加“雪上加霜”,机构对环保产业信心不足。
(2)经济下滑,政府/工业企业支付能力萎缩
其实,资本并不是不相信环保产业,而是不相信甲方的支付能力,尤其是单纯依靠政府出钱的环保产业。
我们都知道,做环保是要花钱,不仅要花钱,还要持续地花钱,而且花的都是大钱。
尴尬的是,作为环保主要两大付费方,一个是政府,面对经济下滑,政府支付能力也在萎缩,一面收入减少,一面减税降负支出增加,可用于环保投入自然不足;另一个工业企业,低质量的企业没钱做环保,高质量的公司又不多,这就造成了一督查全是问题,所以不少人在纳闷,有些地方明明有环保治理的需求,为什么去干的企业几乎都没有挣到钱,甚至亏损苦撑下去?
“这些都是伪需求,有多少上市民企前仆后继的栽倒在了真问题背后的伪需求上,忽略甲方支付能力,看到所谓的蓝海市场,就一股脑的往前冲,结果把负债,应收账款越做越高,最终引发债务危机。”某环保企业高管说道。
(3)从增量到存量,正在消失市场红利
经过过去30年的城镇化发展,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已经接近尾声,新增项目越来越少,很少能见到千吨级的垃圾焚烧项目开标,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供水设施、污水处理厂兴建,如今整个行业已经由增量PK,进入到存量项目深耕细作的时代。
最近几年为什么大家都在喊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挣?其中一个原因是,经过几十年发展,好多行业都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房地产是这样,环保行业也是这样。相较于增量市场的市场红利清晰可见,只要有关系有人脉就能“玩得转”而言,存量市场则要求已有客户群做深度耕耘,难度很大,企业要是没有真本事,没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玩不转的。
现如今,环保行业哪有什么看得见蓝海?以危废为例,5年前是香饽饽,现在千亿神话破灭,处理费由最高的8000元/吨跌至2000元/吨,行业还出现了内卷化,“老大哥”东江环保也因行业竞争加剧,无害化处置价格下降,导致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了3成。
(4)前有狼后有虎,每个细分板块面对的都是“千军万马”
深入研究这波上市的环企,即便它们都是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但是眼下行业生态圈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前有狼后有虎,每个细分板块面对的都是“千军万马”,有的不仅仅圈内本玩家,还有来自不同政府背景的地方国资。
一个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省级环保集团,还有借助政府名义与环企成立的合资公司。
上述企业高管继续补充说,“以前这些资本看不上环保,最近几年可能大环境不好了,其他行业也不好做了,于是就都来干环保了。这些政府入股的合资公司,国资不仅占股分成,从中捞一笔,而且我们这种专业干环保的还受它们监管,不敢得罪它们,关系还得小心维护着。”
当裁判员下场,也跟运动员同场竞技,作为运动员的环保企业哪有不心慌的道理?
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上市环企的“三忌”与“三要”
说完外部客观因素,结合上一波上市民企的教训,再说说容易被企业忽视的内部因素,因为内因往往更加致命。
(1)忌盲目贪大,野心与实力要匹配
纵观近几年倒下去上市民企,表面来看,是由于金融领域去杆干、PPP强监管惹得祸,实则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不足,野心太大,都曾做出超出财务能力范围之外的激进扩张之举。
无论是已退市离场的盛运、凯迪,还是天翔环境,都曾在上市之后,根基还不稳就开始大规模举债并购、一路买买买盲目贪大,最终退市摘帽、破产清算,希望这波上市环企能够充分吸取其中教训,忌盲目贪大,企业家野心一定要公司现有财务实力相匹配,必要时还要储备着资金过冬。
(2)忌心浮气躁,实业与资本要相辅相成
资本是个好东西,但是资本也最能迷惑心智,很多创始人或者高管在上市前还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事,但是上市后人就“飘了”,心浮气躁,无心实业,发现苦心经营产品、打磨技术来钱太慢,就开始花太多心思在资本运作上,不仅荒废实业,严重者还游走在法律边缘,玩起内幕交易伎俩。
上市之前企业规模小、人员少、面临生存压力大家很容易拧起一股绳做事,上市之后团队迅速扩张,人员变得复杂,浮躁的、谄媚的、不干事的、抢功的使得团队乌烟瘴气,久而久之人心涣散。
任正非曾说华为坚持不上市原因之一,“一旦上市,一些持股的股东们看着股市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着我们横向发展,就无法朝着目标和理想奋斗,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3)忌独断专行,放权与掌权要有“度”
这波由小做大的上市环企都是细分领域的冠军,上市之前,有些企业创始人习惯大事小事一把抓,上市之后管理思维很难改变,可能出于不信任,导致高管团队沦为跑腿办事的执行角色,没有任何发言决策权。
还有些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不肯在优质团队建设上花费过多,久而久之吸引不到人才,核心人才也纷纷流失。
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以及不断涌现的产业机遇,上市之后,企业管理者固步自封不行,独断专行不行,谋而无断也不行,要虚心接受外部变化,忌独断专行,放权与掌权要有“度”,以开放包容的心胸和果敢决断的眼光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十四五开局,已经给不少环保企业判了死缓,十五五开局或许就是斩首的时刻,到时候没有真本事的上市环企会更难受,尤其是带病上市的,出局或许更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573.SZ)成立于2001年,2021年成为四川发展(控股)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业务涵盖工业烟气治理、水务投资与运营、工业节能及综合能源服务、工业固危废资源利用、生态修复,是集技术研发、运营服务、装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服务
7月17日,兴蓉环境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赵璐因工作调整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赵璐的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时生效。公司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董事会,决定聘任宋兴来先生为新的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任期至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近日,以“水——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为主题的2025青岛国际水大会在青岛召开。会议期间,上海电气电站水务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水务公司”)凭借“热法+膜法”双技术突破和6项行业标杆工程成为焦点。在会议开幕式上举行的“中国脱盐产业发展20周年”颁奖仪式中,水务公司斩获“中国脱盐二十周年领航企业
7月15日,金科环境披露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公司股东VictoriousJoyWaterServicesLimited拟询价转让公司股份,拟转让股份总数为600万股,占金科环境总股本的比例为4.87%;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公告指出,本次询价转让的出让方VictoriousJoyWaterServicesLimited持有金科环境的股份比例超过5%,达到1
为表彰2024年度杰出员工及团队的贡献,博奇环保人力资源部于近日精心策划优秀博奇人贵州荣誉之旅。此次活动以山水为媒,将博奇人才关怀融入自然人文体验,彰显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山水砺志,凝聚团队力量在荔波小七孔碧水青峰间,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映照博奇人攻坚克难的坚韧品格;千户苗寨风雨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7月14日,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环境”)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瀚蓝环境2025年半年度(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将增加7,982万元左右,同比增加9.00%左右。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继公司成立23周年庆典后,博奇环保工程管理中心于2025年7月正式启动“新锐计划”应届生入职培训开课仪式。11名朝气蓬勃的应届毕业生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团队,此次人才储备计划旨在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履行促进青年就业、推动行业人才梯队建设的时代责任。开训仪式上,公司副总裁刘擎、人
7月14日,东江环保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告,东江环保预计1月至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亿元-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57亿元。东江环保表示,2025年上半年,危废行业仍然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市场整体延续激烈竞争态势,公司无害化、资源化等主营业务利润空间继续承压,导致毛利率
7月9日上午,甘肃咨询集团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在兰州揭牌成立。甘肃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成广平,甘肃工程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佩峰共同为公司揭牌,标志着集团在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产业布局上迈出坚实一步。揭牌仪式由集团总经理、董事陈一夫主持。集团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出席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垃圾发电作为一种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有效方式,逐渐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上半年,垃圾发电市场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北极星统计上半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从中标单价、中标企业、项目分布等
7月10日,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率队赴北京市通州区考察交流,与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共同推进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等进行座谈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通州区政府副区长邹海涛,光大环境领导倪令兵出席会谈。王思联对通州区委区
纵观近年来环保行业的起起落落,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卖身的卖身、易主的易主,退市的退市,被资本无情地抛弃。而“后浪们”则争先恐后地挂牌上市,敲响那扣人心弦的天籁之钟。
进入9月,各家上市环企2021年中报披露已进入尾声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9月2日,A股/港股已有111家上市环企完成上半年度的业绩披露工作(文末附业绩全图),这些上市企业的业务涉及大气、环境监测、环境修复、垃圾焚烧、环卫、危险废物、污水处理、供水等各个环保细分板块,基本上可以说明我国环保产业上半年度发展情况。
近日,国内权威机构赛迪顾问(CCID)发布业内首份《2024-2025中国电力模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华为电力模块登顶中国电力模块市场份额第一。AI时代,数据中心供配电加速向融合高密演进随着AIGC应用快速迭代,AI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激增,推动数据中心机柜功率密度大幅提升。智算中心
7月16日,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新能源发电行业上市企业。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出席上市仪式,敲响开市锣并发表致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省委金融办副主任薛鹤峰,中国华电董事、党组副书记祖斌,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敬凯,总会计师
7月16日,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新能源发电行业上市企业。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出席上市仪式,敲响开市锣并发表致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省委金融办副主任薛鹤峰,中国华电董事、党组副书记祖斌,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敬凯,总会计师
7月16日,华电新能(600930)正式登陆沪市主板上市,最高涨幅达215.09%,这一涨幅超越了2007年中国石油上市首日191.14%的峰值,创下A股历史上千亿市值新股首日最高涨幅新纪录。华电新能收盘价涨幅收窄至125.79%,但其市值仍近3000亿元,一举超越龙源电力、三峡能源等风光巨头。这也意味着,华电新能成
2025年7月16日,伴随着响亮的锣声,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新能源旗舰平台——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华电新能,股票代码:600930)今日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标志着这家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企业成功驶入资本市场的广阔蓝海,开启了以资本赋能绿色发展的崭新征程。挂牌
7月16日,华电新能(600930)正式登陆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于5.5元/股,盘中上涨176.73%,总市值3913亿元。据了解,2023年3月3日,华电新能IPO获上交所受理,2023年6月5日,华电新能IPO获审核通过。2025年5月16日,华电新能IPO注册正式生效。根据招股书,华电新能本次计划募集资金180亿元,
7月8日,润阳新能源官微消息,润阳云南曲靖的13GW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基地复工复产了,从停机状态到满负荷生产,仅用10天,上演了一场光伏版的"速度与激情",可谓是自救信号拉满。从IPO折戟到并入通威股份告败,润阳股份在市场上一直不缺关注度。近期,更是因为一连串的“招安”化债将其推向市场热议的风
日前深交所官网显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字”)创业板IPO获得受理。南网数字拟发行不低于3亿股、不超过4.77亿股,募集资金25.54亿元,若成功上市,其将成为南网体系内第四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25.54亿元投向六大项目招股书显示,南网数字目标为“构建世界一流的电网
7月9日,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特股份”)与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工重机”)在临工重机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森特股份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主板IPO上市的金属围护企业,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公司积极响应“双碳”目标,通过与隆基绿能的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隆基森特BIPV(建筑
7月7日,集团公司重点资本运营项目华电新能A股IPO和华电国际公募REITs在同一天完成发行申购,网下、网上申购倍数均优于市场可比案例平均水平,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华电新能A股IPO和华电国际公募REITs均采用战略配售、网下面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行和网上面向公众投资者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在前期获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国投证券披露了大连融科储能集团上市辅导进展。本期辅导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达到了预期的辅导效果。据悉,融科储能是国内最早开展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应用的企业,2008年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早在2022年11月,大连融科储能就与安信证券签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