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壹债务危机余温未过,为何大批环企“削尖脑袋”想上市?
首先,这跟行业基本属性有关。做环保是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面对政府支付能力下滑,许多项目工程都是垫资启动,先花钱后收费是常态,PPP项目是如此,BOT项目也是如此,所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环保企业IPO是“救命稻草”,等不起拖不起,能上市就尽量上市,能早一点就尽量别拖。
其次,不仅仅是环保行业,其他行业企业也都热衷IPO,这是由于上市带给企业最大的好处是融资成本和财富变现能力。
无论股权还是债权,上市后融资成本都比未上市公司低很多,以某地级未上市龙头公司为例,可能银行一年期贷款融资实际成本是12%,而上市公司则是基准利率(注:最新数据一年期LPR为4.05%);同样的,规范税后5000万净利的企业私募股权融1亿元的成本可能是25%的股权,而同样的上市公司可能只需要6.7%的股权。
一边是12%,一边是4.05%,如此巨大的融资成本差异就决定了企业肯定都愿意上市融资。
第三,对于企业创始人而言,上市前后的财富变现能力简直是天壤之别。还是拿5000万净利的企业举例,假设是个人持有100%股权,上市前每年只能从5000万中拿一部分出来用,上市后股票市值可能在15亿元以上,需要用钱只需要减持一点股票即可。
所以,上市还是不上市,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老板个人,都有巨大的差异。面对“真金白银”的诱惑,大批企业“削减脑袋”想要上市就不难理解了。
贰IPO开闸,不盈利也能上市中型环保技术厂商迎来春天
纵观环保行业20年发展史,早期一批靠工程bot项目推动产业红利的,大多在2015年前后就已经上市了,要么赴港上市,要么A股主板,这些早期上市的环保老兵大都享受到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红利,恰好赶上供水设施、市政污水、垃圾焚烧大举建设的好时候。规模做到一定程度,上市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如今上市的环保企业,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科创板,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是给早期工程项目做配套、做服务、做运营的企业,这些企业伴随着“前辈们”成长,他们自身也在壮大。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上市的企业,既是环保行业非常细分的子领域,也是产业下游设备技术厂商,做膜、水泵、生物滤池、勘测设计、水质监测、垃圾渗滤液、填埋气治理的都纷纷登录资本市场(如下图)。
此外,环保企业纷纷上市还跟当前较为宽松的IPO审核环境有关,也就是笔者多次提到的“注册制改革”,不仅简化了上市流程,而且对公司营收、净利润等硬性财务指标要求放宽不少,准入门槛大大降低。
到底有多宽松,以大火的科创板为例,根据2020年3月上交所颁布的《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对于即将IPO科创板企业,其财务指标可以“五选一”,比原来宽松不少,详情查看去年文章《今年过会上市28家!深挖环企集体IPO背后》。
我们以2020年科创板上市的环保企业分析,绝大多数企业净利润约在4千万-8千万之间,净利润最低当属武汉路德环境,2019年归母净利润4406万元,加上2018年净利润1829万元,刚过了科创板规定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千万的上会门槛。
此外,不乏还有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的过会企业,如济南恒誉环保和青岛达能环保,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今年上市膜企唯赛勃也是,2020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三成至4674万元。
这些都说明了只要企业没有硬伤,都能IPO,上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叁资本漠视、支付能力下滑、红利期缩短上市环企危机四伏
当然了,一大波有一定规模的中型环保企业上市,这本身并不代表什么,也不能说明未来环保行业前途就一定一片光明,产业红利能有多诱人,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在上一轮竞争中,伴随着环保前辈们的壮大自身也喝到了“肉汤”,又恰逢赶上较为宽松的过会门槛,从而成功挂牌上市,暂时领先而已。
事实上,这波上市环企市值约20亿元,净利润大都5千万-1个亿(如下图),已经达到“中等收入规模”,整个团队很容易陷入“舒适区”,未来能否走出“舒适区”,创造更大利润?一切还尚存疑问,只能说上市之后,要想追求更高利润比以往难得多,面临的危机和关卡也更多。
先从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态度、政府支付能力、产业红利期、市场竞争等外部客观因素,说说这波上市企业面临的几十年未遇的“危机”。
(1)资本趋于理性,昔日冲概念投环保时代已去
与上市环企争相IPO的“热闹景象”相比,近年来资本对环保态度不是有点冷,而是非常冷。
安信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25.5%,环保板块累计下跌4.04%,连续3年跑输大盘,环保工程及服务板块在29个行业中排行24,继续倒数。
这是不争的事实,过去资本冲概念,一股脑“闭眼”投环保的情况已经过去,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所以我们看到,明明是国家支持的朝阳行业,利好政策出尽,但是股价却持续低迷,即便是龙头股仍然未见起色。
其中的原因太多了,一方面跟环保行业自身属性有关,环保行业重资产属性、回报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这不是一个能迅速见到收益的行业,而资本追求的是短期收益、快速回报,因此注定不被资本喜欢;另一方面与前几年债务危机、名企纷纷暴雷有关,行业爆发的黑天鹅事件太多了,被督察组查出造假的、资金链断裂的、增长不及预期的、易主退市的,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本就不被资本看好的环保产业更加“雪上加霜”,机构对环保产业信心不足。
(2)经济下滑,政府/工业企业支付能力萎缩
其实,资本并不是不相信环保产业,而是不相信甲方的支付能力,尤其是单纯依靠政府出钱的环保产业。
我们都知道,做环保是要花钱,不仅要花钱,还要持续地花钱,而且花的都是大钱。
尴尬的是,作为环保主要两大付费方,一个是政府,面对经济下滑,政府支付能力也在萎缩,一面收入减少,一面减税降负支出增加,可用于环保投入自然不足;另一个工业企业,低质量的企业没钱做环保,高质量的公司又不多,这就造成了一督查全是问题,所以不少人在纳闷,有些地方明明有环保治理的需求,为什么去干的企业几乎都没有挣到钱,甚至亏损苦撑下去?
“这些都是伪需求,有多少上市民企前仆后继的栽倒在了真问题背后的伪需求上,忽略甲方支付能力,看到所谓的蓝海市场,就一股脑的往前冲,结果把负债,应收账款越做越高,最终引发债务危机。”某环保企业高管说道。
(3)从增量到存量,正在消失市场红利
经过过去30年的城镇化发展,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已经接近尾声,新增项目越来越少,很少能见到千吨级的垃圾焚烧项目开标,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供水设施、污水处理厂兴建,如今整个行业已经由增量PK,进入到存量项目深耕细作的时代。
最近几年为什么大家都在喊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挣?其中一个原因是,经过几十年发展,好多行业都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房地产是这样,环保行业也是这样。相较于增量市场的市场红利清晰可见,只要有关系有人脉就能“玩得转”而言,存量市场则要求已有客户群做深度耕耘,难度很大,企业要是没有真本事,没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玩不转的。
现如今,环保行业哪有什么看得见蓝海?以危废为例,5年前是香饽饽,现在千亿神话破灭,处理费由最高的8000元/吨跌至2000元/吨,行业还出现了内卷化,“老大哥”东江环保也因行业竞争加剧,无害化处置价格下降,导致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了3成。
(4)前有狼后有虎,每个细分板块面对的都是“千军万马”
深入研究这波上市的环企,即便它们都是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但是眼下行业生态圈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前有狼后有虎,每个细分板块面对的都是“千军万马”,有的不仅仅圈内本玩家,还有来自不同政府背景的地方国资。
一个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省级环保集团,还有借助政府名义与环企成立的合资公司。
上述企业高管继续补充说,“以前这些资本看不上环保,最近几年可能大环境不好了,其他行业也不好做了,于是就都来干环保了。这些政府入股的合资公司,国资不仅占股分成,从中捞一笔,而且我们这种专业干环保的还受它们监管,不敢得罪它们,关系还得小心维护着。”
当裁判员下场,也跟运动员同场竞技,作为运动员的环保企业哪有不心慌的道理?
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上市环企的“三忌”与“三要”
说完外部客观因素,结合上一波上市民企的教训,再说说容易被企业忽视的内部因素,因为内因往往更加致命。
(1)忌盲目贪大,野心与实力要匹配
纵观近几年倒下去上市民企,表面来看,是由于金融领域去杆干、PPP强监管惹得祸,实则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不足,野心太大,都曾做出超出财务能力范围之外的激进扩张之举。
无论是已退市离场的盛运、凯迪,还是天翔环境,都曾在上市之后,根基还不稳就开始大规模举债并购、一路买买买盲目贪大,最终退市摘帽、破产清算,希望这波上市环企能够充分吸取其中教训,忌盲目贪大,企业家野心一定要公司现有财务实力相匹配,必要时还要储备着资金过冬。
(2)忌心浮气躁,实业与资本要相辅相成
资本是个好东西,但是资本也最能迷惑心智,很多创始人或者高管在上市前还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事,但是上市后人就“飘了”,心浮气躁,无心实业,发现苦心经营产品、打磨技术来钱太慢,就开始花太多心思在资本运作上,不仅荒废实业,严重者还游走在法律边缘,玩起内幕交易伎俩。
上市之前企业规模小、人员少、面临生存压力大家很容易拧起一股绳做事,上市之后团队迅速扩张,人员变得复杂,浮躁的、谄媚的、不干事的、抢功的使得团队乌烟瘴气,久而久之人心涣散。
任正非曾说华为坚持不上市原因之一,“一旦上市,一些持股的股东们看着股市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着我们横向发展,就无法朝着目标和理想奋斗,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3)忌独断专行,放权与掌权要有“度”
这波由小做大的上市环企都是细分领域的冠军,上市之前,有些企业创始人习惯大事小事一把抓,上市之后管理思维很难改变,可能出于不信任,导致高管团队沦为跑腿办事的执行角色,没有任何发言决策权。
还有些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不肯在优质团队建设上花费过多,久而久之吸引不到人才,核心人才也纷纷流失。
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以及不断涌现的产业机遇,上市之后,企业管理者固步自封不行,独断专行不行,谋而无断也不行,要虚心接受外部变化,忌独断专行,放权与掌权要有“度”,以开放包容的心胸和果敢决断的眼光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十四五开局,已经给不少环保企业判了死缓,十五五开局或许就是斩首的时刻,到时候没有真本事的上市环企会更难受,尤其是带病上市的,出局或许更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贞武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杨玉建会谈,双方围绕新能源产业布局、重点项目推进及环保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杨玉建对杨贞武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对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天津
2025年4月17日晚间,环保行业领军企业清新环境(股票代码:002573)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87.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92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既有行业共性困境的折射,也暗含企业主动求变的挑战。本文将从环保行业整体环境、企
近日,浙江大维高新凭借在水泥窑SCR脱硝领域的深耕细作及良好的业界口碑,中标台泥(辽宁)水泥有限公司SCR脱硝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专家小组通过充分的技术论证和调研,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由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接辽宁台泥SCR脱硝项目,该项目大维高新采用高温高尘SCR脱硝技术。这也
4月25日上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会议宣布了中国城乡党委关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刘小丹任碧水源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毛波任碧水源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纪委书记,建议为工会主席候选人;免去方国辉碧水源党委委员职务,不再担任工会主席,另有任
2025年4月24日,博奇环保“平凡岗位,不凡坚守”首届年度劳动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总部隆重举行。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曾之俊率管理层出席典礼,共同致敬在环保事业中默默耕耘的基层楷模。此次活动既是劳模精神的集中礼赞,亦展现了博奇在绿色发展、责任践行、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领域的多维担当。本届评
4月22日,永清环保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7.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29.05万元,同比增长2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17万元,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1522元/股。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元(含税)。同步发布的2025年一季
4月24日,远达环保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22亿元,同比增长11.07%;归母净利润3596.24万元,同比下降33.42%;扣非净利润1826.58万元,同比增长629.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2亿元,同比增长40.30%;报告期内,远达环保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4月22日,大华股份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环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资源化、能源化、低碳化、智能化,尤其在水务、固废、新能源领域开展现代化环保装备制造及数智化产品生产和制造的深度合作。成都环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雄正,集团副总经理路远,集团总
春风和煦的4月19日,第一季度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现场迸发别样绿意——会议议程中特别增设“10公里低碳骑行”环节,以骑行丈量城市脉络,用汗水浇灌环保初心。这场穿越城市绿道的骑行,不仅是管理层对绿色办公理念的生动实践,更以车轮轨迹提前叩响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的环保强音,是一个环保企业自上
亚洲环保旗舰大展—202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即将于4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16个展馆展示面积近19万平方米,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家企业,以及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挪威、荷兰、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展团,齐聚上海。今天,全部展位图正式公布,快来看看你心仪的展商在哪
近日,博奇环保于江苏扬州召开以“砺心磐启新巅”为主题的2025年度市场工作会议。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相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各市场团队共计50余人现场参会,共同围绕“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客户”的核心目标,明确年度市场工作部署,为新一年的市场开拓凝聚共识、奠定坚实基础。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
纵观近年来环保行业的起起落落,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卖身的卖身、易主的易主,退市的退市,被资本无情地抛弃。而“后浪们”则争先恐后地挂牌上市,敲响那扣人心弦的天籁之钟。
进入9月,各家上市环企2021年中报披露已进入尾声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9月2日,A股/港股已有111家上市环企完成上半年度的业绩披露工作(文末附业绩全图),这些上市企业的业务涉及大气、环境监测、环境修复、垃圾焚烧、环卫、危险废物、污水处理、供水等各个环保细分板块,基本上可以说明我国环保产业上半年度发展情况。
光伏IPO“回暖”迹象明显,2025年继首航新能成功上市后,光伏企业的上市钟声又将敲响,这次是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润新能)。4月28日,泽润新能正式启动网上申购,标志着这家企业即将踏上资本市场新征程。光伏组件必备辅材招股说明书显示,泽润新能的前身即江苏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面对行业内卷、资本收紧新周期,储能企业正在批量扎堆港股IPO。2024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海辰储能、思格新能源、南都电源、双登集团、正力新能等多家储能企业进击港股,港股上市成为2025年储能行业的重要战略选择。高工储能据此提出简单五问,希冀揭秘储能企业扎堆港股IPO的来龙去脉以及行业影响。
4月2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提交注册,公司冲击上市进入最后一关。招股书显示,山大电力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电气系统设计及集成化能力,形成了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两大业务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日前,深交所发布消息,针对此前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诺尔”)申请发行上市中存在的问题,发布了三份自律监管措施决定。深交所指出,由于现场督导中发现海诺尔存在研发投入相关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情形,对及其保荐机构申万宏源
2025年4月23-25日,第十届印尼国际太阳能展(SolartechIndonesia)在雅加达盛大举行。作为东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太阳能光伏及储能行业展会,印尼国际太阳能展为各参展企业提供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清源科技携PV-ezRack旗舰系列产品精彩亮相展位A3M3-05,全方位展示公司综合实力和产品技术亮点。地面光伏
2025年一季度,中国储能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该季度内储能领域共发生92起融资事件,单笔金额最高达14.2亿元,显示出资本对该领域的强劲信心。宁德时代、中金资本、长江资本等资本巨头持续加码,重点布局电池技术、氢能储能、智慧能源三大赛道,推动行业快
4月21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根据本次发行上市的安排,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本次发行上市聆讯后资料集,该聆讯后资料集为公司根据香港联交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要求而刊发,
近日,琏升科技热度持续飙升,接连抛出重磅炸弹。4月17日,琏升科技发布公告称,下属控股孙公司眉山琏升与华晟新能源签订不少于1GW的A级G12异质结电池片销售框架合同,销售金额超2亿元,超过其2023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而仅在十天前,琏升科技刚刚抛出猛料,宣布拟以“股权#x2B;现金”方式,收购兴储世纪
4月17日,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润新能”)披露招股意向书,公司启动发行,将于4月28日申购,证券简称:泽润新能,证券代码:301636。泽润新能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据悉,泽润新能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1,596.6956万股,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386.7823万股。初始战略
4月15日,钧达股份发布关于申请境外公开发行股票(H股)并上市的进展公告。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4月15日向香港联交所再次更新递交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公司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前两次申请分别在2024年8月、2025年4月,主
近期,随着关联公司海源复材的控制权变更,曾制霸光伏市场的赛维再次进入话题中心,当然牵引而出的还有赛维神话的缔造者——彭小峰。这一昔日新能源行业最年轻的首富,自国内光伏事业坍塌后,远遁美国再造“光伏梦”,并且近几年大有高歌猛进之势。然而,这一次似乎又要梦碎了。两造“光伏神话”21世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