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2显示了不同年份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在2016年的实际处理量情况。可以看出,每年新建污水处理厂数量在2000年之前逐渐增加,之后迅速减少。早期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为主,之后逐渐变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小于1 000 m³/d)处理人口稀少行政区(例如农村)和偏远分散(城乡结合部)的污水。但新增小型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增量(见图1)贡献不大,即大型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是处理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日本人均污水产量(晴天日)为0.27 m³/(人·d)±0.14 m³/(人·d)。将所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服务情况进行关联(见图3),日变化系数和人均污水产量受到汇水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数值范围很大,最低值和最高值相差5~10倍。人口密度高(>100人/hm²)同时人均污水产量高的地区均为大阪、东京等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并且大多为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部分小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的人口密度很大,但人口不多)。污水处理厂日变化系数受到处理量影响明显,处理量越大日变化系数越低,变化范围越小。人均污水产量随污水处理厂水量增加而变大,但其数值范围依然很大。以上结果说明,即使有大量的统计数据,按照人口密度(例如区域城镇化、发达程度)和服务人口数量难以推断污水总量,依然需要仔细核算。
1.2 进水水质
日本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见表1),而氮磷元素含量较少;同时,设计水质和实际水质差别不大。中国很多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物含量低、氮磷含量高,作者分析并非由于雨水和地下水渗漏到管网(各类物质浓度应该等比例降低),而是由污水(废水)来源构成差异造成的。例如工业园区中具有高氮磷产生和排放的化工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进入管网的污水往往勉强符合氮磷浓度要求,但是有机物含量异常低。未经过上下游统筹排放的生产污水,只增加了末端污水处理厂的氮磷负荷;同时,居民生活占比小,没有提供对应的有机物,造成末端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脱氮除磷的碳源不足。日本等发达国家污水处理厂接纳生活污水占比普遍更大,碳氮磷比例适合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难度。
1.3 处理规模和工艺
表2列出了日本两千余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晴天日最大处理量)、处理工艺的分布情况。处理量小于0.1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占1/5以上,0.1万~0.5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占45%;大于5万m³/d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只占12.7%。标准活性污泥法应用于各种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AO及演变工艺AAO主要在大污水处理厂得到普及;氧化沟工艺主要在小于1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中被广泛应用,但总处理能力不到日本污水量的4%;生物膜法(例如生物转盘、滤池、接触氧化法)和土地处理工艺在小污水处理厂有一定应用;然而SBR、MBR工艺应用数量很少,处理规模也不大。
日本对不同规模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要求不同,其主要在大污水处理厂以AO(AAO)等工艺为主。虽然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厂数量只占20.2%,其处理能力为2 675万m³/d,占日本全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46.9%(实际污水处理量占比为26.9%)。处理量大于10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中83.6%进行了深度处理;处理量小于1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仅有10%进行了深度处理。以上数据说明,日本对污水的脱氮除磷要求并非由于排海而降低。
深度处理工艺的433座污水处理厂除了脱氮除磷,大部分也使用了絮凝剂和过滤来降低出水磷和SS浓度(见表3)。只有不到6.5%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添加碳源保障脱氮效果,是由于进水有机物含量高、氮磷浓度适中。活性炭吸附使用在氧化沟出水的深度处理中;填料在日本污水处理厂中使用并不普遍,只有42座不同工艺的污水处理厂。
根据2015年中国《城镇排水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大于50万m³/d、10~50万m³/d、5万~10万m³/d、1万~5万m³/d和0.5万~1万m³/d的数量分别为16座、335座、358座、1 436座和167座,都数倍于日本同等规模污水处理厂;而小于0.5万m³/d为95座,预计是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设施没有得到全面统计。中国污水处理厂使用工艺分布情况与日本差异很大,例如氧化沟和SBR在中国普遍应用在>1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
1.4 生化过程
表4列出了不同工艺和处理量的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和重要设计参数。不同工艺的HRT差别很大,AO工艺的缺(厌)氧池HRT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部分污水处理厂设有缺氧或厌氧池),而曝气池HRT相差不大;氧化沟的曝气池和缺(厌)氧池的HRT都比AO工艺高很多。随处理规模降低,HRT逐渐增加,并且缺(厌)氧池与曝气池的HRT比值由1∶3逐渐变为1∶1。
随着处理规模减小,设计负荷采用了更小(更保守)的数值,例如AO及演变工艺的设计污泥负荷从0.18 kg BOD/(kg SS·d)逐渐降低为0.10 kg BOD/(kg SS·d)、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容积负荷从0.37 kg BOD/(m³·d)逐渐降低为0.18 kg BOD/(m³·d)。不同工艺的负荷差异很大,脱氮除磷工艺的负荷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的处理负荷是各类工艺中最低的;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和AO滤池工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均小于0.5万m³/d)的容积负荷远高于其它工艺,达到0.6 kg BOD/(m³·d)左右。另外,实际运行负荷数据均明显低于设计值。
污泥停留时间(SRT)在不同工艺和处理规模污水处理厂的差别很大,例如处理量大于5万m³/d和0.1万~0.5万m³/d的普通活性污泥工艺的SRT分别为9.1 d和13.4 d;而AO工艺分别为13.7 d和24.7 d;氧化沟的SRT更长,1万~5万m³/d和0.1万~0.5万m³/d污水处理厂分别为25.2 d和37.8 d。相应的,氧化沟的MLSS普遍高于其他工艺,为3 000 mg/L左右;其他工艺的MLSS为1 700~2 800 mg/L。随着处理量降低、SRT延长,污泥浓度增加。
小型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站水质水量波动大(图3显示更小的污水量,其日变化系数更大、变化范围更宽),所有工艺都需要采用更长的HRT和SRT、更小的处理负荷来消减水质水量的波动,因此更加倾向于使用兼具延时曝气作用的氧化沟工艺。MBR工艺的高污泥浓度和低负荷有利于保证出水水质,然而曝气池HRT依然高达15.3 h。氧化沟的供氧方式决定了在大污水处理厂需要更长的廊道和高HRT保证污水充氧次数,必然导致占地面积大,不适于日本土地狭小的国情。
1.5 沉淀池
日本两千多座污水处理厂中的 843座设有初沉池,并且小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使用不普遍;部分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只对雨天污水进行一级处理。表5统计了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和二沉池的运行参数,日本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和运行参数都相对保守。初沉池实际运行表面负荷略小于设计值,并随着处理量减小而逐渐降低。处理量大于0.1 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初沉池设计表面负荷约为1.67 m³/(m²·h)[中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以下简称中国规范)中为1.5~4.5 m³/(m²·h)];小于0.1万m³/d的沉淀池设计负荷只有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一半。
二沉池的实际运行负荷小于设计值,并且设计负荷和运行负荷都随着处理规模的减小而降低。处理量大于0.5 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设计负荷约为0.83 m³/(m²·h)[中国规范为0.6~1.5 m³/(m²·h)]。由表4汇总污泥相关参数可以看出,各类污水处理厂的SVI均在200 mL/g以上,并随着处理规模增加而略有升高。计算二沉池固体负荷约为40 kg SS/(m²·d)(中国规范为≤150 kg/m²/h);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浓度为5 000~8 000 mg/L,并和生化池污泥浓度呈正相关;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比在50%左右,氧化沟为85%左右。
1.6 排放水质
表6列出了不同排水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数量。
多数污水处理厂要求BOD为10~15 mg/L,总氮为10~20 mg/L,总磷为1~3 mg/L。日本对受纳水体为水质敏感区域和内陆湖的污水进行严格的脱氮除磷处理。由于湖泊水质的限制因子是氮而非磷,因此日本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厂对TN的控制比TP更加严格。由于日本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建设早并多为标准活性污泥法,在改造中只能基于原有工艺进行演变提升,因而AO等工艺使用不多。虽然千方级小污水处理厂没有脱氮除磷的要求(见表2),由于处理水量占比小,其数量分布不能反映日本污水氮磷元素排放要求和总量情况。
表7为日本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出水水质情况。污水处理厂出水BOD5为2~5 mg/L,SS均低于5 mg/L,TN普遍低于15 mg/L(设计脱氮或深度处理时低于10 mg/L),生化处理的出水TP为1~1.5 mg/L。AO及相关演变工艺的脱氮效果远好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能力,其脱氮效果优于其他工艺,但除磷效果不佳。AO工艺排水TP依然普遍高于1.0 mg/L,对应生化过程的SRT较高(见表4)不利于磷元素去除。60%以上采用AO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深度处理,而其它工艺只有不到10%。深度处理(包
括碳源投加、填料使用、絮凝剂除磷等对各水质指标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对TP的降低幅度最大,例如氧化沟深度处理出水为0.87 mg/L,远低于无深度处理的情况。相同的处理工艺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HRT更长、缺氧池占比更大、处理负荷更小(见表4),因此出水有机物和TN更低。但高SRT导致生化除磷效果变差,采用了深度处理(加药除磷)后出水的TP才会更低。
90%日本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了加药消毒,以氯(次氯酸钠、固体氯等)为主,其加入量约为2.0 mg/L(见表8);少量使用臭氧消毒,其平均加入浓度为31 mg/L。各种消毒剂接触时间为15~20 min。使用紫外消毒污水处理厂数量不到10%。
1.7 污水回用
表9列出了不同污水回用用途的深度处理方法和水量。厂外用途主要为景观及河道补水、融雪、工厂供应和农业浇灌。2011年有1.87 亿m³污水被厂外利用,2016年增加为2.16 亿m³,即约5.7%的污水经过净化后得到回用,其污水处理厂数量不到20%。80%以上的回用水经过了深度处理,主要处理方法为絮凝过滤和臭氧消毒。
中日国情差异,直接影响了污水工艺、排放标准和回用程度等。例如,中国农业和工业用水消耗大,地区差异明显、自然水体远远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中国一些地区严重缺水。而日本水资源量相对充沛,因此没有强烈的污水回用需求;排河污水能短时间内流入附近海域得到稀释避免造成危害。
2 污泥处理与处置
2.1 固废来源
2016年污水处理厂产生各类污泥4.8 亿m³(见表10),其中初沉污泥产量为70.0 万m³/d,剩余污泥产量为51.9 万m³/d。过去30年间,污泥产量以平均0.06 亿m³/年的数量逐渐增加,与总污水量的增加幅度相同。每立方米污水的污泥产率多年稳定在0.031 4 m³/m³左右,其中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产率分别平均为0.022 m³/m³(含水率99.1%)和0.018 m³/m³(含水率99.4%),其固体产率分别为0.20 kg SS/m³和0.107 kg SS/m³。不同工艺和处理规模的剩余污泥产量有一定差异(见表4),例如普通活性污泥法SS产量随处理规模减小,从0.38 kg SS/m³逐渐降低为0.14 kg SS/m³;只有氧化沟对应各规模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变化不大,其SS总产率远低于其他工艺,只有约0.18 kg SS/m³。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还会接纳厂外31.8 万m³/年粪尿处理设施产生的有机废物和62.3 万m³/年来自小型污水设施(小型净化槽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泥,未经过稳定化的生污泥分别占60%和86.3%。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约20.9 万m³/年也由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设施消纳。外界输入的废物远小于污水处理过程产生量。
2.2 输送方法
部分污水处理厂使用管道输送、汽车输运方式将污泥转运到其他污水处理厂或污泥处理中心进行处理。污泥输送管道约100 处,管径多为0.2~0.6 m,平均长度为6.8 km,最长28 km,污泥泵的输送流量为30~3 200 m³/h,总计输送26 万m³/d的污泥(平均含水率为98.9%)。汽车运输污泥为849 t/d,平均含水率为89%。
2.3 处理方法
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处理过程中经过了浓缩和脱水环节,有大约45%污泥最后被焚烧(见表11)。
浓缩主要有重力式、气浮式和离心式,116 万m³/d污泥经过浓缩后变为22.4 万m³/d,平均含水率从99.25%降低为97.06%,其有机物占SS比例为84.6%。2016年污泥浓缩过程中使用药剂量为聚合硫酸铁1.18万t、氯化铁0.2 万t、石灰0.12 万t、高分子聚合物0.27 万t、聚合氯化铝0.18 万t,全部药剂平均投加量为4.8 kg/t SS。
消化处理设施328处,正常使用的285处,98%在大于0.5 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各规模污水处理厂具有消化设施比例相近(20%~25%),并没有呈现越大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处理比例越高的情况。5.8 万m³/d浓缩污泥(预处理前为40.5 万m³/d)经过消化处理,占全部污泥产量的30.1%。消化设施中65%为两级消化;205处运行温度为30~40 ℃,40处为40 ℃;还有39处低于30 ℃,其处理量较少。污泥消化后,含水率从96.4%变为98.1%,有机质平均含量从84.3%降低为70.3%。消化气产量为3.24 亿m³/年,浓缩污泥的消化气产率为10. 6 m³/m³。
有25.6 万m³/d不同性质的污泥被脱水为4.55 万t/d(见表12),含水率从约97.7%降低为80.6%。表13为主要脱水方式使用情况,只有加压过滤方式的含水率在60%左右。其脱水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污泥性质、脱水要求、操作方式等因素。2016年污泥脱水使用药剂12 万t,主要为聚合硫酸铁3.49 万t、氯化铁1.74 万t、石灰1.56 万t、高分子聚合物4.51 万t、聚氯化铝0.39 万t,其他药剂0.33万t,全部药剂平均投加量为41.5 kg/t SS。
近70座污水处理厂通过机械干燥将1 975 t/d脱水污泥(含水率79.0%)减量为583 t/d,并用于焚烧(365 t/d)、熔融(84 t/d)、有效利用(105 t/d)、最终处置(12 t/d)和其他目的(18 t/d)。日本的污泥焚烧厂126个,453万t/年脱水污泥(平均含水率77.7%)和少量干化污泥经过焚烧变为17.8 万t/年焚烧灰。焚烧炉多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平均运行温度为850 ℃。熔融设施12座,4.8万t/年脱水污泥和1.7万t/年干燥污泥变成为0.95万t/年熔融渣。
2.4 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
2016年,日本污水处理过程产生并处置的固废为243.7 万t/年(见表14),未经过处理的污泥为8.6 万m³;有约27万t/年污泥首先经过焚烧后被填埋。日本重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2016年有247 万m³湿污泥经过处理焚烧(熔融)和堆肥后得到有效利用,主要用途有建筑材料生产、肥料和燃料等。
3 运营
3.1 运行能耗
2016年日本下水道系统的电量使用中,污水管道输送泵占9.9%,污水处理厂占90.1%,66.6 亿kW·h/年,占全日本发电量的0.74%。平均吨水处理电耗为0.433 kW·h/m³,其中提升泵14.6%,污水处理53.0%,污泥处理22.3%,其他耗电为10.0%。近年来,由于日本污水处理总量和深度处理占比逐年增加(见图1),污水处理厂耗电总量和占日本发电量比例都明显提高(见图4)。然而,吨水处理能耗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进行节能改造和运行优化的结果。日本的污水处理能耗高于中国0.288 kW·h/m³,可能原因是进水水质和污泥处理程度的差异。
根据《城镇排水统计年鉴》,中国各省份吨水处理电耗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污水来源和水质、处理工艺和排放标准等原因引起的。表15整理了日本2016年各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和污泥处理环节的电耗情况。污水处理占厂区电耗比例为50%~69%。在中小污水处理厂吨水处理电耗随处理规模的增加逐渐减小,为0.5~1.6 kW·h/m³。节能的用电设备、优化管理策略、运行连贯性是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不同工艺的吨水处理电耗差别各异,例如小于0.5 万m³/d的氧化沟明显低于其他工艺,延时曝气工艺的电耗明显较高;而各种深度处理(脱氮)工艺的电耗没有明显区别;生物转盘工艺低于其他生物膜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电耗较高。由于日本污泥处理全面、处置彻底,其能源消耗也比较大;但污泥处理电耗受到处理规模和工艺的影响不大,为0. 08~0.13 kW·h/m³。
日本污水处理厂能源来源多样,外部电力输入占90%以上,如自身发电及其余热利用(消化气和管道天然气)、各类化石燃料等作为补充能源。化石燃料主要为重油4.4 万m³/年、灯油1.2 万m³/年、管道天然气0.51亿m³/年,用作焚烧炉和厂内发电等用途。42座污水处理厂使用热泵对污水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制冷和制热装机功率为1.3 Mcal/h。根据装机功率计算利用率,消化气发电机组为62%,然而光伏发电只有10%。
3.2 污泥消化气产能
污泥消化处理产生消化气2.91 亿m³/年,其主要用作发电(44.0%)、消化设施加热(25.7%)、焚烧炉(12.3%),外输等其他用途占18.1%。在另一项统计中,污水处理厂消化气用量为2.24 亿m³/年,主要用作发电(44.7%),消化池加热(17.8%),焚烧炉(13.8%)、锅炉(16.1%)和污泥干燥(6.3%)。只有70座污水处理厂使用消化气发电,发电量为2.3 亿kW·h/年,占全日本污水处理厂用电量的3.5%,电能转化率为15.5%(按照65%甲烷含量的消化气能量为23 300 kJ/m³计算)。消化气发电余热利用为3.0 亿MJ,占全部余热的28.4%,用作消化设施加热。
如果日本全部污泥(假设初沉污泥有机物含量同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可以产消化气9.6 亿m³/年。考虑到污泥加热占消化气热量的30.3%(假设消化气直接加热能量利用率为100%),首先满足消化加热(直接加热和发电余热利用),发电量则为1.8×109 kW·h/年,其为污水处理环节用电量的50.8%,占污水处理厂全部用电量的26.9%(假设污水处理厂能耗不变)。然而,假设只有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产气,则消化气产量为3.7 亿m³/年,其全部发电能够满足污水处理环节用电量的24.4%,只占污水处理厂全部用电量的12.9%。
必须指出,以上核算没有考虑焚烧锅炉等设备的能耗变化,如果消化气的使用分配包括更多方面,其发电量将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污泥消化将增加厂区运行管理的复杂程度,例如浓缩污泥的存储和运输、燃气的存储和分配、加热设施和余热输送等,其间接支出在中小污水处理厂的营收管理中将尤为突出。
3.3 维护管理
日本下水道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厂、泵站和管道三个方面。2016年污水处理厂建设费为6 164 亿日元,“维持管理费”为5 115 亿日元,以委托费为主。90%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委托给第三方运行,95%以上污泥等固体废物委托处理,只有5%~10%由政府直接管理或部分管理。
4 结论和展望
本文整理统计了日本两千多座污水处理厂和相关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例如污水规模、工艺选取、设计和运行参数设置、污泥处理处置、能耗统筹等,并对污水处理过程各方面有整体介绍。主要结论如下:
①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越大则日变化系数越低,但人均污水产量变化范围依然很大;
②日本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和脱氮AO及演变工艺,已具有一定脱氮的能力,小污水处理厂普遍使用氧化沟工艺,TP去除依靠加药;
③为了应对水质水量波动,小规模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参数更加保守,例如更长的HRT、更低的负荷,更高的污泥浓度等,因而出水有机物和TN更低,其污泥产量也更低;
④日本污泥处理主要有浓缩、消化、脱水和焚烧环节,一半污泥最后被焚烧处置;
⑤日本平均吨水处理电耗为0.433 kW·h/m³,水处理环节占53.0%,污泥处理占22.3%;
⑥30%污泥经过消化,其44.7%消化气用作发电,发电量占全日本污水处理厂用电量的3.5%;
⑦处理规模对吨水处理电耗的影响远大于工艺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地占用、排放回用和污泥处置,本文不能尽详其全部内容。由于数据限制,本文还有如下说明:
①本研究没有区分日本地域的差异,也没有对污水种类(生活污水和产业排水或工业废水)做区分;
②本研究没有考虑到新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未来发展,例如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③MBR等应用较少的工艺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其工艺参数有待进一步考察。
作者:王聪、张莉、刘丽芳、施棋、李博、李玉友、彭永臻、戚伟康;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刊登在《给水排水》2022年第1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6日,江苏扬州宝应县仙荷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处置项目采购公告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最高限价510万元,不接受联合体投标。污泥处置须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处置方式须符合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要求,合同履约期为3年。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为5月27日。详情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SZC-321023-HCZ
日前,山东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招标计划显示,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主要包括:项目包含新建处理能力为10万m3/d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厂外新增和扩建的管网。采用全地下式双层加盖的布置形式,主要建设内容为:格栅间、旋流沉砂池、初沉池、生物池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4月27日,山东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招标计划发布。该项目招标人为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建设内容为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主要包括:项目新建处理能力为10万m/d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厂外新增和扩建的管网,出水水质达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4月1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全文如下。一、提升监管效能。对全省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全覆
近日,汨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运行,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很好的兼顾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共安装组件1302块,总装机容量约716.1kW。运营期内,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约70万千瓦时,可节约发电燃煤约5740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447吨
2月19日,浙江印发《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准入指导意见》明确了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准入指导意见的适用范围,要求建设项目选址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相应行业的发展规划等。《准入指导意见》对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工艺装备、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
近日,山东省正式发布《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分为A标准、B标准、C标准、D标准。其中A标准要求除总氮(TN)外,常规指标(COD、氨氮、总磷)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即COD≤30mg/L、氨氮≤1.5mg/L、总磷≤0.3mg/L,而TN限值为10mg/L。此外,该标准还引入瞬时排放限值。具体
2月1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邀请相关部门作情况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发布人余国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袁尧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韩列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席红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
日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城市排水)、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拟对茂名电白绿能环保发电厂掺烧一般工业固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本次技改依托焚烧发电厂现有工程(一期)进行,在保证现有项目(一期)处理规模1500吨/天不变的前提下,拟削减现有项目(一期)生活垃圾处理量450吨/天,掺烧10%(150
12月23日,四川夹江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特许经营权出让中标结果公示。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四川龙元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该项目。本项目拟对夹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扩容建设,建设规模为2万m?/d,新建配套中水回用设施。总投资为11010.39万元。
5月11日上午,大同御东污水处理厂运营正向移交签约仪式顺利举行,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谢灏,经开区应急与建设管理部部长马永官,中信环境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张晓红,中部区域副总经理徐超,御东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专班办公室主任霍红雁,御东污水处理厂总经理张建勋、运营部总经理李默、李
近期,创业环保集团成功签约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这既是2025年市场投资领域的“开门红”,也是贯彻落实城投集团“三量”“三新”重要工作要求,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用好存量项目培育增量投资的落地成果。为积极响应江苏省污水处理行业排放标准提升要求,创业环保集团紧抓市场机遇,充
2025年3月11日上午,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伟刚出席开工仪式。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到场参与,共同见证这一时刻。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顺应能
一、引言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污水排放量持续攀升,污水处理已然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核心议题。面对成分日趋复杂的污水,传统污水处理手段逐渐暴露出短板。在此背景下,臭氧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备受瞩目。本文将深入剖析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实际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区域人口集聚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落成带动用水需求激增,西岑水质净化厂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一重大工程不仅标志着示范区基础设施升级迈出关键一步,更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李丽丽是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在污水处理行业工作了16年。2024年,她所在的污水处理厂生化池顶和屋顶上都装上了光伏发电板,整个厂区四分之一的用电是光伏发电,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打造零碳工厂。李丽丽长期关注污水处理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先后
1月23日,山东济宁任城区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期特许经营项目成交结果公告发布。济宁城市发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济宁城市发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绘(北京)国际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污水处理使用者付费综合单价:1.10元/立方米,污水处理行业运营补贴单价(含污泥处置费):1.50元/立方米。本项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及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张觅、张磊、
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并开展对标新(改)建。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适时对遴选出的绿色低碳标杆厂开展抽查复核、绩效评价等工作。对不符合标杆要求的,及时调整退出。各地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组织做好绿色低碳
近日,上海复旦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杭益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举行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废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服务合同签约仪式。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杭州湾北岸战略协同区的重要组成版块,同时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的重要产业承载空间。该工业
项目为王促发展,满弓劲发开新局。9月9日上午,金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金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龙乾北街以西、金华江北岸,是完善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大民生项目,也是优化污水处理厂空间科学布局、实现市区“污水一体化”的重要节点项目。项目估算总投资6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天奈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指出在锂电池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加速推进公司碳纳米管产品替代传统导电剂的同时,大力拓展公司产品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在硅基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在其他应用领域方面,凭借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成功经验,拓展公司产品
全球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加速转型,核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国际社会就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达成广共识,全球迎来新一轮核电复兴周期。欧盟、美国、俄罗斯等,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立法支持及大规模资金投入,推
5月14日,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2#、3#垃圾焚烧线尘硝硫一体化协同脱除(干法+催化布袋)超低排放技改项目”中标结果公告发布。中节能(北京)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11018000.00元。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3x150t/d垃圾焚烧炉,焚烧线采用从日本进口的三菱-马丁逆推炉排焚烧炉;
为加速推进碳中和目标机电力市场化改革,日本政府可谓不遗余力。通过实施上网电价补贴和固定购电价格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家庭和企业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并配套储能设备的积极性。采用正泰电源产品的九州熊本光储一体化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压并网自家消费应用案例。该项目采用正泰电源1.6MW/3.3MWh工商
5月12日,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两项重要人事任命,同意聘任陈志超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提名余国君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相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履历信息显示,陈志超现年45岁,高级工程师,曾在多家电厂担任厂长,拥有丰富的电力行业管理经验。余国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由于业绩持续恶化,已决定在日本国内外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这次裁员同样是日产汽车改善经营状况计划的一部分。就在5月9日,日产汽车还宣布,将放弃在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岛投资约1533亿日元(约74.6亿元人民币)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基于这一计划,日产汽车、丰
5月8日,“2025城市新能源论坛”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来自中日两国的能源领域代表就“绿色智慧能源,安全永续未来”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该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主办,明阳智能作为唯一一家中国风电企业亮相本次活动。明阳智能业务总裁刘连玉出席论坛,在主题演讲中向全球
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展(IntersolarEurope2025)于5月7日至9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光伏行业展会,欧洲智慧能源展汇聚了全球最尖端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作为数智化光伏支架和系统解决方案专家,安泰新能源携智能跟踪支架解决方案、固定支架全场景解决方案和屋顶光伏设
日产汽车近日表示,决定放弃在日本九州建造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计划。该项目选址日本西南部九州岛,投资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日产汽车表示,这是其恢复业绩方案的一部分,公司正在采取扭亏为盈的行动。时间回溯至年初。今年1月22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在日本福冈县北
5月8日,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ThesmarterEEurope)期间,远景科技集团面向全球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下称《报告》),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提前一年达成RE100承诺,彰显出其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的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在慕尼黑Intersolar展会,日本综合电机制造商Nidec发布了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PCS以及一款大储系统。其中,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ACBOX系列有三款,分为2h系统,2.47MW/5.03MWh,采用315Ah电芯。4h系统,2.47MW/8.47MWh,采用530Ah电芯。8h系统,1.23MW/8.47MWh,采用530Ah电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