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意见的公告,详情如下:
关于公开征求《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现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在2022年3月12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反馈意见:
发送电子邮件至sunshiqi@gdee.gd.gov.cn
附件: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2年3月7日
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22 年 2 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 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 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 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核事故及辐射事故、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以及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适用相应应急预案的规定。
1.4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政 府和有关单位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部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省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省现场指挥部可根据应对工作需要设立相应工作组,工作组通常分为综合协调组、污染处置组、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新闻宣传组、 社会稳定组等。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 总指挥:分管相关工作的省政府负责同志。 副总指挥: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同志。
成员:省委宣传部、政法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广电局、 粮食和储备局、林业局、药监局,省铁投集团,民航中南地区管 理局,广东海事局,省地震局、气象局,广东银保监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武警广东总队,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海洋综合执 法总队等单位负责人。
(1)省委宣传部:负责相关宣传报道、新闻发布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加强涉突发环境事件舆情监测、研判和预警,协调做好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指导、协调我省新闻媒体机构,组织开展环境应急安全教育。
(2)省委政法委: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政法机关依法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配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省委网信办:负责配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网络举报和谣言治理等工作。
(4)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全省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开展居民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价格监测和市场巡查,必要时依法定程序采取价格应急干预措施。
(5)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协调动员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生产。
(6)省公安厅:负责指导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管理;指导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工作;对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道路畅通;维护事发地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参与敏感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和处置。
(7)省民政厅:指导事发地民政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社会捐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8)省司法厅:推动国家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配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普法宣传,为政府及其部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法律咨询。
(9)省财政厅:做好省级应急资金保障,配合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应急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进行监督。
(10)省自然资源厅: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海洋灾害观测预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
(11)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协调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协调处理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污染事故;指导协调市县政府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工作。
(12)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参与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各地区提供突发环境事件事故企业现场周边下水管网资料,提出消防废水的防控意见,及时做好消防废水溢出可能进入下水管网的封堵等工作,协助提出危险化学品 生产安全事故消防废水防控建议。
(13)省交通运输厅:负责指导、协调应急人员及物资设备的应急运输工作;参与因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14)省水利厅:负责配合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监测并发布相关水文信息,提供水体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水利、水文数据;组织协调并监督实施重要江河湖库及跨市、跨流域环境应急水量调度,协助提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 事故消防废水防控建议。
(15)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农业、渔业资源破坏进行评估,配合做好因养殖污染引起的突发环境事 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配合开展相关生态修复。
(16)省商务厅:依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有关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保供。
(17)省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医疗卫生资源, 开展卫生应急救援。
(18)省应急管理厅:配合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工作;及时通报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依法指导、监督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在职责范围内指导、监督检查生 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统筹协调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会同省粮食和储备局做好基本生活物资储备工作;指导做好受灾 群众安置和生活救助,以及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
(19)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做好应急处置中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保障食品药械安全工作。依法监督检查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参与事件调查处理。
(20)省广电局:负责配合省委宣传部组织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宣传任务,指导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协助主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和公益广告宣传;配合开展舆情分析研判,及时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21)省粮食和储备局:负责组织做好储备粮油的调拨供应工作和救灾物资等储备工作。
(22)省林业局:负责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有关林业资源损害进行评估。
(23)省药监局:负责做好应急处置中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工作,保障药械质量安全。
(24)省铁投集团: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提供所辖自主运营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运输保障;负责因突发环境事件损毁所辖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和有关设备的修复管理。
(25)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航空运输保障。
(26)广东银保监局:负责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保险服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商业保险和参加互助保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依法监督保险公司提 高与事件相关的理赔效率。
(27)省地震局:负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通报。
(28)省气象局:负责提供有关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必要时,对突发环境事件区域进行加密气象监测,提供现场气象预报信息并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9)广东海事局:负责辖区内船舶重大污染事故处置及调查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开展水上环境监测等活动提供船舶、人员等方面支持。
(30)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铁路运输保障。
(31)武警广东总队: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应急期间社会治安秩序,协助当地政府转移、解救危险区域的群众。
(32)省消防救援总队:负责根据事故灭火救援发展态势,协助提出消防废水防控的意见建议,协助开展下游污染水体应急处置工作。
(33)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按规定权限参与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
2.2 地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部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市级人民政府可设立现场指挥部;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级人民政府视情设立现场指挥部。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由有关行政区域 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对,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 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组织应对。 相邻地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区域特点,建立应急 联动机制,形成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应急 联动,共同做好区域性、流域性、关联性强的突发环境事件防范 应对工作。
2.3 前方工作组
省级启动应急响应后,视情派出前方工作组,组织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成员由省相关部门或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业务处室、派出机构、直属单位组成。
2.4 专家组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对专家库,根据需要组织专家提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处置与救援、 调查评估等决策咨询服务。
3 运行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后期工作等工作机制。
3.1 风险防控 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环境风险 早期识别能力,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 究制定环境风险分类分级标准和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别的环境风 险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 有关部门要加强环境风险与利益相关方的环境风险沟通,及 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环境风险隐患,落实环境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 措施;对重大环境风险点和危险源,督促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应急联动机制,鼓励相邻地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深化信息 共享、应急救援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合作,提高区域应急管理能力。
3.2 监测预警
3.2.1 监测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制度,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完善监测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科学研判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日常环境质量监测和企业污染排放 环境执法监察,并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 种渠道,加强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收集,及时掌 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并开展分析研判。公安、住房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海事、 消防救援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处理及监控,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
3.2.2 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和传播机制,扩大社会公众覆盖面,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 后一公里”问题。
3.2.2.1 预警分级 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 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分别对应预计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3.2.2.2 预警信息发布
(1)发布制度。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 传播”的原则,按照《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执 行。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制作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次生、 衍生灾害预警信息,由有关单位制作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 和单位。上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监测到的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 的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可能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部门。
(2)发布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 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和发布机关、咨询电话等。
(3)发布途径。 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及时通过电视、广播、 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当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区域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其他相关地区。
3.2.2.3 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 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 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 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 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 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可能威胁饮用水安全时,要及时启动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做 好启用备用水源的准备工作。
(3)应急准备。 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部 署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 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 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舆论引导。 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 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2.2.4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当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 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 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 应急处置与救援
3.3.1 信息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必 须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因生产安全事故、危 险货物运输事故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 理、消防救援、海事等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接 报后要及时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其他单位在大气、水体、土壤监测过程中获得环境污染事件信息的,要及时向同级生态环境 部门通报。 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 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初步认定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 类别,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生态环境部 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 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生态环 境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人民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或特殊情况下, 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可直接向省人民政府及省生态 环境厅报告,并同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生态环境厅要全面掌握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了解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较大以上突发 环境事件信息,要及时报送省人民政府。
3.3.2 响应启动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 灾害类别,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其职责及相关 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初判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由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对;初判为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 由事发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根据本预案 7.1 的相应分级标准确定,国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 准有更新的,按照最新规定执行。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严重程度、影 响范围和发展态势等,突发环境事件省级层面应急响应级别从高 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1)一级响应。 符合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情形之一,或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后经省生态环境厅分析研判、综合评估,认为需要启动一级应急 响应的,报请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决定。一级应急响应启动后, 省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迅速 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涉及跨省行政区域、超出省 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报请国务院启动 应急响应。
(2)二级响应。符合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情形之一,或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经 省生态环境厅分析研判、综合评估,认为需要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的,报请分管相关工作的省政府负责同志决定。二级应急响应启 动后,省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迅速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
(3)三级响应。 符合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情形之一,或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经 省生态环境厅分析研判、综合评估,认为需要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的,由省生态环境厅决定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省生态环境厅派出 前方工作组或牵头组成省级部门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协调 事发地应急处置工作。
(4)四级响应。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经省生态环境厅分析研判、综合 评估,认为需要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的,由省生态环境厅决定启动 四级应急响应。省生态环境厅派出前方工作组指导协调事发地应 急处置工作。 对涉及面广、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后果严重的一般、较大突 发环境事件,不受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限制,可根据需要提级 启动省级层面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 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相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3.3.3 先期处置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通报 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 及其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当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 明时,由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 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3.3.4 指挥协调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指导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上级组织指挥机构设立后,下级组 织指挥机构按照上级组织指挥机构要求做好应急处置与救援工 作。 上级人民政府设立现场指挥部的,下级人民政府现场指挥部 应纳入上级现场指挥部。上级工作组到达现场后,下级现场指挥 部应当接受其业务指导,并按要求做好保障工作。参与现场救援 的各类应急力量到达现场后,应当及时与现场指挥部做好衔接, 服从现场指挥部的决策,接受统一指挥调度,并及时报告现场救 援进展情况。
3.3.5 处置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迅速采 取措施,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参与,主要包括环境应急监测、污 染源监控、确定重点防护区域、分配救援任务,协调各级、各类 救援队伍的行动,疏散群众,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次生、衍 生灾害,组织抢修公共设施、接收和分配救援物资。
3.3.5.1 现场污染处置
事发地人民政府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 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 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 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 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 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必要时,依法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 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应及时对应急处置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适时调整与完善应急处置措施。
3.3.5.2 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地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 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域、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 受威胁人员的疏散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 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 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和必要 医疗条件。
3.3.5.3 医学救援
迅速组织当地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 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 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 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 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辅导。
3.3.5.4 应急监测
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 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 的应急监测方案和方法,确定监测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 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3.3.5.5 市场监管和调控 密切关注受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 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调控。禁止受污染 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 体中毒等。
3.3.5.6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交通管制与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 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 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区域 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有 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 护社会稳定。
3.3.5.7 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
(1)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发布由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或其设立的组织指 挥机构负责。通过政府授权发布事件信息、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地 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 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反应,务必在 5 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 24 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应 对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发生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后,应 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法律法规对 信息发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信息发布内容。 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 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 展情况等。
(3)舆情应对。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舆情收集、研判和报告,把政务新媒体作 为突发事件舆情收集、回应、引导的重要平台。根据舆情传播不 同节点,及时滚动发布事件或舆情处置进展的权威信息,回应社 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避免群众恐慌和带来社会不稳定。
3.3.6 社会动员
突发环境事件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要根据突 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突 发环境事件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 员等。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应应急指挥 机构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 展自救、互救;邻近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 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事发地提供援助。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 行捐赠和援助。审计、监察部门对捐赠资金与物资的使用情况进 行审计和监督。
3.3.7 响应结束
经研判满足响应结束条件,或者相关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 消除的,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或者组织指挥机构可宣布 响应结束,逐步停止有关应急措施,有序撤离应急力量和工作人 员,并做好后续相关工作。
3.4 后期工作
3.4.1 总结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结束后,生态环境部门要及时组织开 展事件总结,查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评估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成效,总结事件经验教训,完善环境应急 长效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结束后,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本级人 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工作程序规定组织开 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将评估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 级生态环境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应作为事件 调查处理、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突发环境事件损害 评估方法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执行。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按照国家和省相关办法执行。
3.4.2 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 织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事发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 门视情况组织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时、准确查明事 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总结事件经验教训,提 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以及处理意见。调查报告要报送同级人民 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开调查结论相关信息。 在调查中发现涉嫌违犯党纪、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 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由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3.4.3 善后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 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 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定及时返还被征用的财产; 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实施征用的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保险机构要及时 按规定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4 应急保障
4.1 救援队伍保障
各地依托消防救援队伍或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省、 市、县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综合性救援队伍;各级生态环境部 门要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建立专职 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市场化方式,委托当 地有应急处置能力的环保技术单位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管理,建立完善专家库并定期更新, 优化相关咨询机制和管理程序,及时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提 供技术与决策支持。加强应急队伍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定期组 织应急演练,强化部门间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高突发环境事件 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
4.2 资金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 入财政预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事件责任单位承 担。
4.3 物资保障
省粮食和储备局负责粮油应急保障以及救灾物资、化肥、食 盐、药品、冻猪肉、食糖等物资储备,生态环境部门归口负责应 急监测仪器设备等专业应急物资储备。省工业和信息化、民政、 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环境应 急救援物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保障重特大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鼓励支持社会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 供给。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对当地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的动态 管理。
4.4 交通保障 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要健全公路、水路、铁路、航 空紧急运输保障体系,负责组织提供应急响应所需的公路、水路、 铁路、航空运输保障。 公安部门要加强应急交通管理,保障运送伤病员、应急救援 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的车辆优先通行。
4.5 通信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通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
4.6 技术保障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支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和装备 的研发。省生态环境厅要建立完善环境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实现 环境应急指挥作战、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4.7 保险制度
鼓励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突发环 境事件防范、处置及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环境 污染责任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根据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地区环境 风险评估情况和企业需求,做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的开发工 作,为环境风险提供保险保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定损、赔偿等服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商业保险和参加互助保险,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担机制。
5 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定期组织本预案应急演练。
5.2 宣教培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管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形势和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避险、自救、 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
5.3 责任与奖惩
对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 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1)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 本数。
(2)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 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 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 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6.2 本预案由省人民政府组织修订,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解 释。
6.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单位、群众自治组织、企事 业单位等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订、完善相应应急预 案。
6.4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17 年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 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粤府函〔2017〕280 号)同时废止。
7 附件
7.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7.1.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0 人以上死亡或 100 人以上中毒 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 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 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 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上急性死 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7.1.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 50 人 以上 100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1 万人以上 5 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 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 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 失控导致 3 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 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7.1.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 上 50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 26 —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000 人以上 1 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 2000 万元 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 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 控导致 10 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 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7.1.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下中毒或 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000 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 影响的; (5)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 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 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的。
7.2 省现场指挥部工作组及其主要职责
省现场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设立相应工作组,各工作组 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7.2.1 综合协调组
(1)组成: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 厅、民政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 厅、水利厅、商务厅、粮食和储备局,省铁投集团,民航中南地 区管理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等参加。 (2)主要职责:负责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协调有关方面派出应急队伍,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紧急 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及时组织调运重要生活必需品,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
7.2.2 污染处置组
(1)组成: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 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 林业局,广东海事局,武警广东总队,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海洋 综合执法总队等参加。 (2)主要职责:负责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组织进行技术研判, 开展事态分析;迅速组织切断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径,明确防止 污染物扩散的程序;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已经造成的污染;明确不同情况下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组 织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 威胁人员疏散方式和途径,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至安全紧急避险 场所。
7.2.3 专家咨询组
(1)组成: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环境应急专家库专家组 成。
(2)主要职责:负责分析环境污染事故性质和类别、研判环 境污染事故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环境污 染事故级别;研究、评估污染处置、人员撤离等工作方案;对生 态修复和恢复重建等提出建议。
7.2.4 应急监测组
(1)组成: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 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省地震局、气象局,广东海事局, 武警广东总队等参加。
(2)主要职责:负责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种类、性质以 及当地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 和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布点和频次,做好大气、 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提供决策依据。
7.2.5 医学救援组
(1)组成:由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药监局等 参加。
(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治、应急心理援 助;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 健康的措施建议。
7.2.6 新闻宣传组
(1)组成: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网信办,省生态环境厅、 应急管理厅、广电局等参加。
(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 威信息发布,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国内外舆情和社会公 众动态,加强媒体和互联网管理,正确引导舆论;通过多种方式 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7.2.7 社会稳定组
(1)组成:由省公安厅牵头,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 司法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等参加。
(2)主要职责:负责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 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指导 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转移和临时安置工作;加强转 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 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 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要 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10月18日发布《云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遵循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关联衔接、动态管理的原则。详情如下: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云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健
为规范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活动,提高企业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试行办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国家金融监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8月6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预防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减缓大气污染程度,减轻大气污染危害。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8月2日发布《梅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用于建立健全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梅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进一步规范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瓶颈。文件全文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总
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及时、科学、高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守牢美丽广西建设安全底线,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6年6月
为进一步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科学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分级负责、高效应对、属地为主”的总原则,依法应急、科学应急、精准应急,不断提升厅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4月1日发布《自治区生态
12月18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泉州市泉港区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审查并成功完成备案工作,并取得整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文件。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单位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
为适应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建立健全环境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编制了《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1总则1.1编制目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
2022年11月,江西省锦江流域发生铊污染事件,造成锦江干流沿线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铊浓度超标,并威胁下游赣江水质安全。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江西省人民政府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经部省共同努力,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群众饮水安
辽宁省公布第六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免于处罚领域):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积极推行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服务的新举措,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对主动消除、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或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明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10月24日发布关于对山西省2024年第一批A级、B级、引领性企业名单和第二批A级、B级、引领性降级企业名单进行公开的公告,其中山西省2024年第一批A级企业78家,山西省2024年第一批B级企业336家,山西省2024年第一批引领性企业205家,山西省2024年第二批A级、B级、引领性降级企业65家。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0月29日发布2024年第1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A级、B级企业预公示名单,本次公示共涉及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关于2024年第1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A级、B级企业预公示名单按照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
辽宁省阜新市生态环境局10月30日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阜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以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健全阜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警、应对能力,及时、科学、有效地控制、降低或消除重污染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详情如下:关于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10月30日印发《2024-2025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以减少污染天气和降低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从2024年10月1日起至2025年3月31日,分两个阶段在全区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推进
为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工作机制,精准预测预警,加强区域应急联动,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缓和降低污染影响,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月29日印发《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在四川省行政区
10月24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九个部分。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PM2.5浓度低于4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
济南市人民政府网站9月30日发布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2023年10月12日印发的《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济政办字〔2023〕42号)同时废止。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4年度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结果,最终认定A级企业47家、B级企业212家、引领性企业100家。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4年度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结果的通知相关区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按照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
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10月11日发布关于征求《广元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征集意见时间截止至2024年10月21日,详情如下: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求《广元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意见和建议的公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对重污染天气
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要求,为巩固成渝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强化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保,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以联合执法为抓手,深入开展成渝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联合印发川渝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工作方案,两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连续5年组织省级层面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生态环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0月9日发布《广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及时有效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详情如下:广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及时有效降低重
10月30日,华电(阳江阳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阳江公司”)与中国银行阳江分行(以下简称“阳江中行”)举行华电阳江三山岛六项目融资签约暨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开启银企战略合作“新道路”,携手助力打造“绿能之都”。华电广东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阳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云松,阳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公布第九十六批列入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2024年10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对2024年9月受理的14家售电公司市场注册申请材料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交易中心收到群众对其中11家售电公司提出的注册公示异议。现将未收到公示异议的广东火能售电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10月售电公司(第二批)注册公示,2024年10月18日至31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受理通过了19家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对售电公司提交的市场准入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校核,现予以公示。名单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31日,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广东能源集团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50亿元,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基金由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能源集团产业投资私
据龙源电力消息,近日,龙源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宫宇飞在京会见中国能建广东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志秋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宫宇飞表示,龙源电力与中国能建广东院在新能源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将以江门川岛二海上风电项目合作为起点,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在海上风电、海洋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0月22日,广东珠海发改委印发了《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规范电力设施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官方解读显示,珠海工商业和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4000余个,电化学储能电站30余个,公用专用充电站700余座,公共充电桩约2万余个,《规则》将适用于以上
11月3日,阳江恒运储能有限公司发布了世纪青山镍业有限公司37.84MW/75.68MWh用户侧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公告,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海港纵一路1号,建设规模为37.84MW/75.68MWh。本项目直流侧集装箱设备采用招标方股东公司广州恒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直流侧集装箱设备含税单价0.5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当前,2025年市场已进入年度长协签约的时间窗口,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及电力用户正在为2025年双边协商交易相关事宜做准备。(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Rosa)近期,广东11家发电企业联合发函,并有多家售电公司澄清,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一同维护公平的市场。11家发电企业的两个
10月31日,广东省能源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粤黔新能源分公司风电项目群储能租赁项目公告发布,项目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招标需求为为招标人提供并入贵州电网的兴仁市屯脚坪寨风电场(90MW),从江县归树山风电场(100.05MW),石阡县龙宝山风电场(30MW),德江县双坝风电场(100MW),共计320.05MW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10月31日,南雄市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市场化运营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北控城市环境服务集团中标该项目,成交金额约1400万元,服务期到2025年6月30日止,详情如下:一、项目编号:GDCH-24GZ058二、项目名称:南雄市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市场化运营项目三、采
今年来,广东售电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由于今年月度价格走低,年度长协配比低的售电公司都赚的盘满钵满。有几家去年入市的几个售电公司,第一把都堵大赢了,示范效应明显。一时间,开个售电公司成为眼光独到的投资者看似明智的选择。今年来,新进入广东售电市场的售电公司多达158,数量超过已经在经营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