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今年青岛市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详情如下:
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筑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根基,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目标指标
(一)环境空气方面。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6项主要污染物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水生态环境方面。20个国省控地表水水质断面Ⅲ类以上比例和劣Ⅴ类水体比例达到省下达目标要求;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三)海洋环境方面。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省下达任务目标。
(四)土壤环境方面。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完成省分解任务。
(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4项主要污染物全面完成省下达减排目标。
二、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协同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
1.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重点加强工业源排放深度治理,实施一批石化、有机化工、工业涂装等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和重点行业企业VOCs治理项目。
2.强化港区和移动源大气污染管控。重点加强港区船舶、散货扬尘、港作机械、储油库、重型货车等污染治理;完成万吨级以上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
3.加快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以“改”促“治”,在全市范围推行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升级改造。
4.抓好秸秆禁烧管控。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对全市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现象实施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
5.开展重点时段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聚焦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打好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联防联控,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二)“三水统筹”打好碧水保卫战。
1.推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落实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升攻坚方案,推动重点水体断面水质达标和改善提升。
2.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新一轮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3.扎实做好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按照时序进度完成排污口整治任务,健全完善管控体系。
4.加强水环境监督管理。落实横纵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加强通报考核,推动责任落实。
5.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严格实施湾长制,加强环胶州湾区域海洋环境监管,推动丁字湾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6.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600个,完成现有82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健全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推进老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
(三)系统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
1.开展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编制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工作,探索创新适合我市实际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
2.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监测。
3.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依法推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探索建立污染地块闭环式全流程监管模式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等报告抽查机制。
4.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根据省统一部署,启动“无废城市”创建,探索研究适合我市特色综合管理体系。
5.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评估,推进涉危险废物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实时监控。推行医疗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监管。
三、以低碳发展为主线,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印发实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协同推进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协同增效。
2.抓好行业领域碳减排。对全市42家重点排放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编制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重点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创建低碳示范企业。
3.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组织实施年度减排项目,促进污染物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强化消耗臭氧层物质环境管理,开展制冷维修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城市示范项目。
(二)主动服务绿色发展。
1.推进“四减四增”污染源头减排。组织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2.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主阵地,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开展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印发全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推动新建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新建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4.守好环境准入关口。将“三线一单”成果落实到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中,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和钢铁、化工、轮胎及啤酒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三)积极服务“六稳”“六保”。
1.深化环评改革。推进打捆审批试点、告知承诺审批以及豁免清单实施,为企业“减负”提速。
2.强化执法帮扶。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信用评价等工作制度,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帮扶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
3.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组织完成2022年度全市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印发实施发展规划,推进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区。
4.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行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推进省级“环保管家”“环境医院”和EOD模式改革试点建设。梯次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以夯实基础能力为支撑,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压实各方责任。
1.完善统筹工作机制。发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
2.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两轮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交办信访件整改,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
3.严把排污许可质量审核。抓好排污许可质量“双百”工作,逐行业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和执行报告审核。
(二)加强法规政策保障。
1.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出台生态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细化制度文件,发布环境修复示范点,发布典型案例,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常态化制度化。
2.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进制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办法,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
(三)提升监管效能。
1.优化完善执法方式。加强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监管手段运用。以排污许可“一证式”联动监管机制为主导,依托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等平台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
2.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经常性案卷抽查和定期评查,提升执法质量。
3.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实施环境质量“站点长”制度,加强对国省控空气、水、污染源监测站点的监督检查。开展监测数据质量核查“双线联动”监管专项行动。
(四)推动全民行动。
1.做强新闻宣传。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及时、准确传播生态环境部门声音。
2.强化公众参与。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等12次。组织开展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创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活动。组织争创国家、省级环保科普基地。
3.深化环境信访工作。全面落实环境信访责任制,强力推进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强化科技支撑。
1.推进数字生态建设。在环评审批、智能监控指挥等多方面协同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服务体系。
2.完善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完善142个镇街空气站和出租车走航大气颗粒物移动监测系统。建立水环境监控管理系统。
3.抓好环保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组织征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高治污科技水平。
五、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一)强化生态保护监管。
1.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落实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
2.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启动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生物多样性调查。
(二)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1.加强综合执法。结合重点区域、时段、领域,围绕特定污染因子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开展重点区域、行业集中检查、联合检查、交叉检查,查办大案要案。
2.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紧盯中央、省督察反馈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等环境问题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促改。
(三)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1.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组织修订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管理,组织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2.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加强核技术利用企业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强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处置监管,确保及时、有效、无害化处置。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常态化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建设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库。
六、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加强生态环保铁军建设
(一)聚焦全面过硬,深入加强党的建设。
1.强化党建统领。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强化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
2.建强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建设,制定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和党员量化积分考核细则。
3.开展创先争优行动。制定先进典型培树实施意见,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经验做法。
(二)聚焦作风建设,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1.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加快解决突出问题。
2.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制定生态环保领域清廉建设实施方案,抓好行政执法和环境审批等重点领域专项督导,打造“忠诚廉政·环保卫士”廉洁文化品牌。
3.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修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制度,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探索建立纪检派驻制度,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夯基固本,提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1.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干部选拔和职级晋升工作力度,优化干部结构。综合运用社会招考、基层遴选等方式,提升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水平。
2.拓展干部培养路径。树牢基层一线导向,建立干部到一线去、从一线选的良性机制。按需培训、精准调训,抓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3.抓好干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局干部队伍经常性考察。改进完善考核体系,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7日,2025年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24年工作,深刻分
近期,地方两会相继召开,明确今年重点工作任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备受关注。北极星对已发布的31个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汇总发现,多地将环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生态环境出现116次,绿色低碳55次,环保出现45次,空气质量36次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1月15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对《大兴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关于对《大兴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贯彻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了《大兴区持续
1月13日,广东省能源局公布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其中包含广东广青科技余热发电扩产增效技术改造项目、湛江钢铁炼铁厂烧结大烟道余热利用改造项目、绿色综合节能能源改造项目、2号汽轮机通流改造等火电项目。详情如下:广东省能源局关于公布省级打好污染防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7819万元)分配方案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间,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接受公众来电、来信、来访,并将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公示日期:2025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月3日发布《泰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新版《预案》调整了适用范围。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适用于泰安市行政区域内出现重污染天气时的应急工作。取消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删除臭氧相关的预警分级标准、预警发布要求和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对不同污染物造成的重
贵州省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12月30日发布《黔西南州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黔西南州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分为九个章节共二十一条内容,从适用范围、管理职责等多个层面规范全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本
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生态福地美丽福州”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持续优化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推进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详情如下:“生态福地美丽福州”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为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2024年度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拟立项科研项目的公示,入河排污口精细化管理试点模式构建等80个项目入选,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拟立项科研项目的公示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绿色龙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构建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8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度“绿色发展领跑计划”项目的通知。文件明确,征集项目领域包括能量系统优化等公辅设施改造项目;余热余压利用项目;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改造项目;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项目;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
为进一步压缩办电流程,优化需求对接,加强政企联动,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绿色通道”将一批业扩配套、新能源送出等项目调整纳入2025年预安排计划,并下达建项,助力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我们知道,供电部门应急项目是指在突发紧急情况或特定需求下,供电公司为了快速恢复供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2月31日,安徽黄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黄山市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政策》指出,支持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对列入安徽省绿色制造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且当年完成项目投资并竣工验收的节能环保项目,按设备投资
各会员单位及有关企业: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泛珠9+1省/区政府协办、澳门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局及招商投资促进局作为官方承办单位的“2025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2025MIECF)将于2025年3月27-29日(周四至周六)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举行,活动主题为“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
1月16日,欣旺达智慧能源与国企杭钢集团下属的浙江省环保集团、浙江杭钢动力举行合资合作签约仪式。三方共同出资设立浙江省环保集团欣碳能源有限公司。欣旺达集团董事长王威,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建成出席仪式并讲话。欣旺达智慧能源总经理孟祥军、浙江省环保集团总经理吴刚、浙江杭钢动力董事
华信运维获“金牌服务商”锦旗表彰继裕华运维部和冀南运维部荣获“金牌服务商”称号之后,河北中科朗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华信运维部也在1月5日举行的冀钢集团-华信特钢2024年度环保金牌服务商授旗仪式上,被授予了同样的荣誉。此次表彰不仅体现了华信特钢对华信运维部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中科朗
近日,记者了解到,鞍钢集团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焦炉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改造项目联动试车仪式举行。据悉,项目是辽宁省央地合作重要项目,以“行业先进、节能减排、优质高效、高度智能、绿色环保、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采用PW单炭化室调节技术等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是鞍钢集团聚焦“强链
近日,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及专家评审,国家工信部发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上能电气成功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榜单,江苏省仅有14家企业上榜。本次获评,也是上能电气继201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后,再次获得国家级别的绿色制造认可。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构建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修正)》,加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详情如下: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
近日,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2产品的环境产品声明(EPD)报告已成功完成,该报告由全球知名的安全与认证机构UL进行审核。与此同时,同步完成的还有符合ISO14067标准的碳足迹报告与生命周期评估(LCA)报告。这一系列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标志着天合储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优势得到了显著提升。EPD报告是
最近,中国电力建设协会2024年度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技术与创新经验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扬镇直流一期工程作为7项代表工程之一进行现场成果发布。根据会议公布的评价结果,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参评的扬镇直流一期、南京秋藤—望江线路、无锡万安变电站等三项工程荣获三星评价(最高等级)。在当今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据中国政府网,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持续保障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和高效运行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1日发布《长春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筑牢以西部防风固沙林带、东南部大黑山山脉生态保护带和北部松花江河廊保育带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
《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4年11月1日包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经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9月28日包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为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浙江省财政厅会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结合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工作实际,修订《关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11月23日发布《湖州市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坚持标准、机制、数智、项目“四位一体”,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能源清洁、产业绿色、治理协同、环境清丽的绿色发展体系,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情况汇报,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关工作,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会议指出,这次综合督查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改革发展堵点难点问题、企业
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现予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日前,宁夏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27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总体准入要求硬约束全面落实。全文如下:自治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