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综合管廊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可实现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类市政管线的集成化管理,便于后期维护与检修,保障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自2015年以来,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和里程已达到世界前列,目前已将重心从建设转移到运维上,周期智能化管理已成为今后我国综合管廊运维中需要实践和贯彻的重要理念,而智能化运维新技术应用,旨在实现管廊的智能化管理,提升运维效率及水平。
城市综合管廊运维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保障结构及管线正常运行、与城市综合防灾机制联动和确保城市地下国土的安全;直观显示运维情况和精细管理资产情况;节省能量开支和减少管道漏损。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新技术有BIM+可视化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1 智能巡检机器人
智能巡检机器人(Intelligentinspection Robot)系统利用挂轨式或轮式机器人在综合管廊内进行巡检等任务,可有效减轻巡检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弥补监控系统只能定点监控的缺陷。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做到:
1. 自主完成巡检任务并出具体检报告
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设定基本任务,运维人员通过选择任务、编排顺序、选择巡检管段等操作,定义日检内容并由机器人自主执行。机器人工作过程中,无须人工干预,系统自动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在体检报告中可展示隐患点现状以及异常数据。
2. 智能识别渗漏水等管廊病灾
经过大量真实照片的训练后,系统可针对该条管廊的特征渗漏水作出标示,帮助巡检人员筛选出隐患点,并且记录该隐患点的历史变化趋势,巡检人员只需对筛选出的隐患点作重点补救或监控病灾的演变趋势。
3. 完整、准确的巡检数据采集
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可实现连续且完整数据采集的方式。从依靠巡检人员经验判断隐患转变为数据阈值判定进行隐患告警。从没有数据档案的维护历史转变为大数据分析进行历史重现和趋势预判。
4.应急状态下的高速驰援和现场实时监控
当出现紧急状况时,机器人可通过高速驰援,先于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回传现场实况画面和现场环境参数(如O2、CO、H2S、CH4气体浓度,温湿度等),以协助制定救援方案,自带的语音通话功能可提高救援效率。
5.对接综合管理平台,提升智慧化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和应急处理上的优势,必将成为综合管廊运维平台的有效补充。灵活的接口对接能力,还可以将信息数据对接至更高一级的智慧管理平台,尤其为突发事件的多部门协同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持。如果将智能巡检机器人与现有的弱电、安防系统对接,则可实现多系统联动,提升整体管廊运维系统的智能化。
下表为传统人工巡检+固定传感器的巡检方式,和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效率优化对比。
2 BIM+AR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AR),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叠加由计算机生产的图像、视频、3D模型等。增强现实硬件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硬件之一,集成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物体识别技术识别和理解现实环境、依靠语音识别技术检测和分析用户指令、利用空间同时定位及建图判别所在空间中的位置等等。
目前,在现有AR设备的基础上,针对BIM行业的特殊工作环境,研制适用于BIM行业工作环境的AR分体式设备,搭建具有物体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目标检测、BIM模型轻量化、3D内容管理的云服务平台,开发面向BIM行业的基于AR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并进行产业化示范,从而协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维保等企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建设工作如图所示:
运用到综合管廊运维的BIM+AR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基于视觉的异常检测
基于视觉的异常检测功能利用BIM匹配和深度学习检测技术进行协同决策,智能检测场景中的异常。基于BIM匹配技术的异常检测即将建筑的三维模型叠加到真实场景之上,通过真实场景与三维模型的1:1匹配,检测出建筑中存在的异常。通过对异常样本的大量学习,能够得到不同类型异常的本质特征,从而对真实场景中的异常进行检测。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目标检测对于位置的要求不高,因此能够很好地补充BIM匹配技术的不足。真实场景图像在同时经过上述两种检测方式处理后,再通过智能化的协同决策系统进行最终的决策处理,智能判定异常类型和异常位置。
2.智能化BIM信息呈现
智能化BIM信息呈现基于增强现实系统中的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将BIM模型直接嵌入到真实场景中,通过虚实融合的方式,实现智能化BIM信息呈现。首先,增强现实系统中的物体识别技术识别场景中的目标,其次通过SLAM技术估计当前的位置和姿态,最后通过虚拟融合技术,将虚拟的BIM信息以特定的大小和姿态固定到真实场景中。使用者通过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实时全方位观察BIM模型,即可以在设计阶段与客户共同探讨设计实例和模型展示,也可以在施工阶段及时了解当前施工进度和剩余进度,更可以在维保阶段作为维修参考基准。
3.智能化BIM 信息标注
智能化BIM信息呈现通过AR虚实叠加等人工智能技术,把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维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其他相关内容,实时标注到BIM模型中。支持的标注类型包括任意画圈、高亮显示、文字标注等。
4.智能化BIM多人协同
智能化BIM多人协同交互功能,搭建了一个包含多个用户的全息交流场景,支持随时随地“面对面沟通”,同时每个参与者都能以自己的独有视角学习、体验、互动,并且支持多用户通过手势操作等方式对同一个BIM模型进行交互操作。
3 结语
综合管廊运维需要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终促进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0月31日从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获悉,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达1067亿千瓦时,相当于苏州市2022年全年用电量的近70%。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工程是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组成部分,起于北岸(南
近日,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科韵北路南线隧道盾构机顺利到达K8接收井,标志着天河智慧城管廊主线实现全线贯通。天河智慧城管廊主线东起黄埔区科翔路科城变电站,经天河区华观路、科韵北路,在棠下变电站南侧与环城地下综合管廊相连,为构建广州市“一环N射多区域”管廊网络系统的关键一环。
“综合管廊管理处,我们是江苏南京供电公司电缆巡检人员,已到7号入口,请打开舱门。”2月3日,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员工杨卓然、高源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浦滨路综合管廊入口的智能门禁处,向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值班人员远程发出进入申请。“收到!舱门正在开启,请注意。”报话机中传来清晰
1月1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通途路综合管廊电力舱,宁波供电公司员工对照标准化验收作业卡,对新更换的高压细水雾安全控制阀进行验收。本次验收是该公司全面推行高压电缆隧道和综合管廊电力舱标准化管理后的首次验收。目前,宁波在运的高压电缆隧道和综合管廊电力舱共敷设高压电缆51回,长达81.28千米,其
补强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可靠性是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中重要一环。更加经济集约的小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市政管线空间载体,更易于实现架空线入地,同时融合给排水、热力等其他地下市政管线,集约道路地下空间,促进城市环境美化,并有一定冗余可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迭代更新需求。以北京市
摘要:讨论了综合管廊大口径输配水干管专项设计要点,分析了管廊内大口径输配水管管材选择、管道接口形式、管道防腐、附属设施设计,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关键节点设计以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管廊内DN800以上干管多采用钢管,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根据供水管道运行要求,需要设置必要的检
北极星水处理网从企查查获悉,11月25日,长江环保集团成立太仓市三峡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3830.92万元。
近日,长江环保集团牵头中标太仓市娄江新城太仓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特许经营项目,标志着长江环保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的首个特许经营项目正式落地。
据介绍,规模大、距离长、覆盖面积广、建设标准高的地下综合管廊是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特色之一。综合管廊项目由市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既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避免因敷设和维修对城市道路和绿地重复开挖,还可以助力城市环境美化。燃气、通信、供水等几类管线同“住”一廊,各分舱室,电力舱便是其中之一。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都路(北区界-方兴大道)工程全长约6.9km,为区域内雨水主排通道,本次设计对主排管涵按P=5年进行提标改造,沿天都路方向新建双孔B4800H2600雨水箱涵。
2023年9月,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是我国能源电子领域首个权威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地方能源电子领域相关主管部门、权威科研院所及行业机构深度参与,行业知名专家坐镇,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大赛以“创智能源电子,筑梦产业创新”为主题,面向国内科
截至11月6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首套皮带轨道式5G+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调试投运12天,完成26次正常巡检任务,智能化性能良好,现场作业安全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升。此次智能巡检系统主要由轨道式9套5G智能巡检机器人、200余套固定点位智能监测装置以及智能图像识别分析服务器等组成,集成有气体、烟
10月28日,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党总支与清华大学柔性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双方互通支部工作情况,共享党建工作信息,聚焦支部建设、年度发展目标、重点项目落地情况开展交流讨论和深入学习。清华大学柔性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党支部参观新一代集控站监控系统,了解系统建
21日,在新疆吐鲁番高昌区220千伏番南变电站内,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稳稳划过一个个开关柜和保护屏,“行动自如”地采集着温度、表计等数据。与此同时,在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集控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的屏幕上,正实时呈现巡检机器人所拍摄的高清画面,运维人员只需通过机器人记录下画面信息,
“自主巡查已完成,请审核巡查报告,三叉街开闭所部分区域疑似存在进水痕迹,请及时查看。”9月12日,国网福州供电公司仓山配电运检班网格化运维人员黄龙云的手机收到了这条短信通知。这是该公司部署在仓山区三叉街开闭所内的AI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完成当天的设备巡视后,向设备主人发送短信,提醒其查看
8月17日获悉,福建水口发电集团协同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亿力科技在水口电站建设智慧巡检深化应用项目,实现水电、变电机器人统一规范管理和联合智能巡检。该项目应用视频巡检、机器人巡检技术,新增机器人智能巡检点位2600余个,梳理超800条工业视频信息,优化各工作票与视频匹配算法,实现水电生产管理系
8月15日9时,在重庆九龙坡220千伏水碾变电站,重庆市区供电公司电气试验班员工金作林、王婕等准备在该站开展今夏第二次设备特巡。当天的第一项工作是测量水碾变电站站内一、二次设备。金作林和王婕带着声学成像仪来到10千伏开关室,检测开关柜门局部放电情况。“常规局部放电测试仪在使用时需要多人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筑基”工程,发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围绕机器人操作系统、高性能专用芯片和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
为优化电化学储能站运维模式,南网储能公司为广东梅州宝湖储能站配置了两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日前已顺利投入使用。这也是南网储能公司在储能站运维中首次采用机器人巡检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提升储能站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据介绍,南网储能公司在宝湖储能站10千伏舱室内和户外各配置了一台巡检机
7月6日-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云深处科技(DEEPRobotics)携灵巧型四足机器人绝影Lite3与工业级绝影X20多传感融合版亮相,展示四足机器人先进运动能力与AI感知能力。展会同期,云深处科技副总经理王继先生在“伙伴昇腾AI新品发布”上发布绝影Lite3昇腾适配版,为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6月4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深圳市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其中,能源领域有5家企业上榜。原文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深圳市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落实《“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深圳市培育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