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2 阴极脱氮途径
BES系统的阴极接收从阳极传来的电子,并将电子传递至阴极室的电子受体中。阴极室内的脱氮途径主要包括硝化、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这5种途径。阴极室内的硝化、异养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途径主要是通过调整阴极室的DO来实现,硝化途径如式(3)所示。
自养反硝化是阴极电极上附着的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电极电子并将其传递至NO3--N、NO2--N的过程,其适用于低碳氮比废水的氮素处理。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首先是在NAR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NO2--N,之后在NIR的催化作用下NO2--N再被还原为氨氮,此途径与异养反硝化途径存在基质竞争关系,如式(4)所示。
1.3 阴阳极协同脱氮途径
如前文所述,氮素在BES中可通过多途径在阳极区和阴极区分别进行转化和去除。因此,利用BES内部产生或外加的电场促进氮素离子迁移,将阳极区与阴极区的脱氮途径相结合,有望实现协同脱氮。BES中协同脱氮原理见图1。
如图1所示,在BES系统中,阳极室中的NH4+-N会在电场及浓度梯度作用下,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迁移至阴极室。部分迁移到阴极室的NH4+-N会通过以下4种途径进行转化:
(1)将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富集至阴极室的NH4+-N进行部分硝化生成NO2--N,而后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去除;
(2)阴极室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阴极液pH升高,有利于NH4+-N转化为NH去除;
(3)BES在MEC模式下运行时,阴极室产生的H2可促使NH从阴极液中得到回收;而NH的高效分离也能促使阳极液中NH4+-N的进一步迁移;
(4)将阳极的氨氧化与阴极的自养反硝化相结合,可实现对低碳氮比废水更大程度上的全自养脱氮。
2 BES的脱氮效果
BES的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种群结构、活性以及电极与微生物的转移效率直接相关。由于单一的BES反应器对复杂废水的脱氮效果不佳,近年来多有研究将BES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耦合以期进一步增强BES的脱氮能力。有研究表明,MFC及其耦合系统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以内的NH4+-N、NO3--N的去除率基本在80%以上;MEC及其耦合系统对复杂废水中的较高质量浓度(200 mg/L以上)或较低质量浓度(50 mg/L以下)的氮素去除率达70%以上。不同形式BES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如表1所示。
其中,MFC-MEC耦合系统以其耗能小、脱氮效果良好成为当前BES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耦合系统将MFC的阳极、阴极分别与MEC的阴极、阳极相连,作为直流电源驱动MEC,装置如图2所示。直流电驱动BES反应器(即MEC系统)可以实现较高的反硝化速率,但耗能也较高,而利用MFC驱动可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电能,并以微电流的形式施加至MEC,刺激MEC中脱氮微生物的活性,大大降低了能耗及运行成本。
3 BES脱氮性能的影响因素
3.1 电极材料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
电极材料是BES的重要组成部件。电极材料在BES中可直接用作电子供体或受体,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吸附量,也会影响微生物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效率。选取电极材料时,应对材料的导电性能、吸附性能、生物相容性等进行考察。近年来新型电极材料在BES脱氮中的应用情况见表2。
阳极电极材料可分为碳基材料、复合材料、修饰材料及金属材料4类。其中,碳基材料在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中使用最为广泛,常见的有碳刷、碳布、泡沫碳、碳毡、石墨棒、石墨毡等。碳基材料制备简单、成本较低、比表面积大,能吸附更多的微生物;然而其电子传递效率低,对反应器产电有一定限制。金属材料相比碳基材料导电性更强,但由于其表面光滑,不利于微生物的附着,故常与其他物质掺杂。
阴极可分为生物阴极与非生物阴极,在对BES脱氮的研究中,反应器阴极一般以生物阴极为主。若为非生物阴极,则阴极材料一般用重金属(如Pt、Fe)、复合物〔如聚吡咯/蒽醌-2-磺酸盐(PPy/AQS)、CoNiAl-LDH@NiCo2O4〕等修饰;若为生物阴极,则一般适合作为阳极材料的也可作为阴极材料。采用生物阴极可避免利用贵金属或非贵金属以氧气为阴极电子受体,提高了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
3.2 运行参数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
3.2.1 pH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
pH能够直接影响脱氮菌、产电菌及脱氮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电子的产生、传递及脱氮能力。Dan CHEN等利用新型三维BES系统去除水中高浓度硝酸盐,并对微生物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为7.0~8.0时,优势菌属为具有反硝化功能的梭状芽胞杆菌;过高的碱度会抑制反硝化微生物及产电微生物的活性。
郑贤虹研究了BES-SANI(Sulfate reduction,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tegrated,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一体化)耦合系统对pH分别为7.0和8.0的进水中的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当pH=8.0时,系统有更高的NH4+-N去除率。
臧华生等利用单室MFC研究了pH对水中NH4+-N、NO3--N及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0时,NO3--N和T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3%和58%。
综上所述,采用BES系统脱氮,pH在碱性偏中性为宜,该条件对于生物反硝化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pH会受到接种微生物、基质、电极材料等具体的实验条件影响,不同的BES反应器的最适pH范围会有一定差异。
此外,由于BES阴阳极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可能会造成阳极过酸,阴极过碱的现象,对微生物的活性会造成很大威胁。常见的调节方法是加入缓冲溶液或阴阳极溶液循环,但此法会浪费大量物料,增加运行成本且效果有限。而向BES中加入铵盐、碳酸氢盐等弱酸碱性物质,利用BES系统内部电场的迁移作用,可达到同时维持整个系统pH的目的。
3.2.2 DO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
溶解氧(DO)是BES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其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与电子转移能力进而影响系统的产电与脱氮性能。
一般情况下,系统产电能力与DO呈正相关;在脱氮方面,高浓度的DO可以提高硝化速率,但会抑制异养反硝化作用。同时,DO对厌氧氨氧化过程也有较大影响。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当阴极室内存在氧气时,即使DO很低也可优先于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对自养反硝化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B. VIRDIS等首次利用双室MFC对于阴极室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产电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以氨氮和有机物作为合成废水主要成分,通过控制曝气流速调整阴极液的溶解氧浓度,进而促进NH4+-N的硝化-反硝化进程。结果显示,在DO为(4.35±0.08)mg/L的条件下,系统可去除(94.10±0.9)%的TN,同时有机物去除率接近100%。
Zuofu XIE等构建了氨氧化微生物燃料电池(AO-MFC),通过调节泵的曝气速率来控制阳极室的DO。研究表明,当DO为(2.06±0.33) mg/L时,氨氮去除率只有55.3%;当DO为(3.60±0.28) mg/L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8.5%,电子利用率达到91.7%;当DO达到(6.45±0.40) mg/L时,氨氮接近完全去除,说明较高的溶解氧浓度可很大程度上促进硝化过程。但高浓度的溶解氧会抑制BES中的反硝化过程。
Yifeng ZHANG等在利用沉积型MFC系统进行废水脱氮的研究中发现,当DO由3.2 mg/L提高至7.8 mg/L时,功率密度随之变大;当DO为7.8 mg/L时,功率密度最大,为(55.5±1.0) mW/m2。当DO<1.1 mg/L时,DO对NO2--N的去除基本没有影响,但当DO为7.8 mg/L时,NO3--N的去除率明显下降,仅为7.8%。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DO过高和过低均可对产电脱氮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且达到最佳产电效果与最佳脱氮效果所需的DO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
3.2.3 温度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
温度对BES系统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系统脱氮性能。不同微生物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如:硝化菌为20~30 ℃,反硝化菌为15~30 ℃,厌氧氨氧化菌为30~37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筛选出相应的菌种以改变脱氮途径。
张吉强构建了ANAMMOX-MFC系统,并研究了该系统的脱氮产电性能。研究发现,当温度从15 ℃升至30 ℃时,容积脱氮速率从(0.33±0.03) kg/(m3·d)增至(1.20±0.04) kg/(m3·d),同时系统输出电压从(23.6±5.37) mV提升至(110.2±4.61) mV;温度继续升至40 ℃时,容积脱氮速率与输出电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40 ℃时,容积脱氮速率与输出电压分别降低至(0.65±0.12) kg/(m3·d)和(76.8±5.37) mV。
Zhuang CHEN等构建了同步脱氮脱硫MFC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对废水中TN的去除率在温度为10~20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之后TN去除率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除了从表观上可以看出温度对BES脱氮产电的影响外,温度对菌种的基因表达也会产生影响。
S. SALEH-LAKHA等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Pseudomonas mandelii菌种中基因的表达发现,温度为10 ℃时,该菌种反硝化基因nirS(NIR酶的编码基因)达到最大基因表达量的时间较温度为30 ℃时滞后4 h,且最大基因表达量也有所减少。
3.3 电流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
微生物决定BES的电能效果及氮素去除能力,而施加电流的强度会影响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活性、生长速率等,进而影响BES脱氮的效果。强电流对微生物活性有损害作用,适当的微电流对微生物活性有促进作用。
强电流作用一方面会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壁,致使细胞膜穿孔,改变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细胞膜渗透性和细胞形态,甚至会导致细胞组织坏死。另一方面,强电流下会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其会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并抑制微生物及相关酶的活性,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强电流除了可能对细胞造成破坏外,还可能改变体系的pH。V. WEI等利用MBR研究了外加电化学体系对脱氮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2.3 A/m2和24.7 A/m2时,异养反硝化菌活细胞可分别下降15%和29%;同时当电流密度>12.3 A/m2时,生物质流体的pH已变为碱性。
适当的微电流则可增加脱氮相关微生物及酶的活性,刺激细菌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并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提升细胞内的自由基反应。
袁展以多阳极MFC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中发现,通路状态下NAR、NIR及NOR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断路状态,且当外加10 mA电流时,系统硝化酶(AMO、NOR)及反硝化酶(NAR、NIR)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未施加电流)。刘恒源在探究电流对生物反硝化的影响时发现,施加200 mA/m2的电流密度可以促进反硝化菌的生长,提升系统反硝化能力;而当电流密度增至300 mA/m2与400 mA/m2时,会减弱反硝化性能。
此外,系统内的硝酸盐还原酶与亚硝酸盐还原酶在200 mA/m2下的活性较对照组(未施加电流)有所提高,而当电流密度为400 mA/m2时,这2种酶的活性都显著降低,表明在强电流条件下酶的活性遭到了破坏。
Hongyu WANG等利用BES系统进行硫自养反硝化研究,探究了电流强度对系统去除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200 mA的电流下,NO3--N去除率随电流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这可能是由于较高电流下产生了足够的作为电子供体的氢气,有利于自养反硝化菌的生长。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电流的刺激可以通过减少中间产物NO2--N的生成来增强生物反硝化作用和电能效果,不过同时也减弱了BES系统的厌氧氨氧化作用。
4 BES在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是当前污水处理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低碳氮比废水一般指生化需氧量(BOD5)与总凯氏氮(TKN)之比低于3.4的废水,常见的低碳氮比废水包括城镇生活污水、焦化废水、养殖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等。在传统生物脱氮中,理论上碳氮比为3~5的废水被认为足以通过异养反硝化进行脱氮。
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占比较小,通常在碳氮比达到6以上时,才能达到理想的脱氮效果。而电化学体系的存在,首先可以提高电子传递效率,提升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此外,存在于阴极的自养反硝化细菌能够直接利用一部分来自阳极的电子还原硝态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降解含碳有机物产生的电子,可减少对碳源的需求。
Wenying LI等构建了双室BCS1(Cupriavidus sp. S1 作为生物阴极催化剂)-MFC系统,并研究了该电化学体系对水中氮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碳氮比为2的条件下,分别设置外接阻值为500、200、100 Ω的试验组和开路组,则最大NO3--N去除速率分别为(0.062 3±0.004)、(0.090 7±0.007)、(0.095 6±0.003)、(0.037 5±0.004) kg/(m3·d),NO3--N去除速率与外加电阻阻值呈负相关。此外,外加直流电压也有利于BES对低碳氮比废水的处理。
Tingting ZHU等利用双室MEC系统,对碳氮比为3的废水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未施加电压),施加了0.5 V直流电压的反应器的NO3--N去除率提高了14%,COD去除率提高了12%。
BES对碳氮比低于3的废水有着较为良好的处理效果,甚至在有机物含量接近0的条件下依然对废水中的NO3--N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此外,碳氮比的不同也会影响BES中氮素的去除效果与途径。杨婷研究了双室MFC生物阴极对低碳氮比废水的反硝化效果,结果显示,当碳氮比为8、2、0时,NO3--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77%、83.12%、45.34%,说明电化学体系能在脱氮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效地将电子转移至NO3--N实现自养反硝化。一般情况下,BES中的脱氮效率会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提高,但当碳氮比过高时,可能会影响渗透压,进而降低微生物活性,使脱氮性能降低。
5 结语与展望
采用BES处理含氮废水,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相比于传统生物脱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可减少碳源投加量,节约能耗,特别对低碳氮比废水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
(2)能耗较低,甚至可以实现完全自驱动,节省能源;
(3)可实现同时脱氮除碳,在MFC形式下还可实现同时产电;
(4)BES阴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会提升pH,减少碱的加入量,有利于NH4+-N的回收;
(5)BES内部产生的或外加的适宜范围内的电场可以刺激脱氮菌属与脱氮酶活性,提升系统脱氮能力。
然而,当前有关BES脱氮的研究多为实验室规模;BES系统的电极、膜材料及安装成本较高;脱氮效果易受到进水水质及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对BES脱氮在复杂条件下的机理及在较大处理规模下适宜的运行条件尚不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大BES在废水脱氮领域的实际应用,尚需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
(1)进一步探究脱氮机理。①在BES的电场作用下,研究不同形式氮素离子(NH4+-N、NO2--N、NO3--N)的迁移规律,以便更精准地控制反应条件,实现多途径协同脱氮。②在MEC或MFC-MEC模式下系统探究施加电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2)开发新型电极材料。探究低成本电极材料的制备,增强微生物附着效果与电子传递效率,提升系统脱氮效果。
(3)优化运行条件。①探究BES脱氮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建立运行条件与脱氮生物膜之间的关系。②在MFC模式下,考虑通过调整运行参数,促进阳极氨氧化与阴极自养反硝化的结合,提高全自养脱氮的贡献,进一步节省运行成本。③深入研究运行参数、运行寿命周期与运营成本之间的关系,为BES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17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690亿t,其中难降解废水超过100亿t,主要包括焦化、印染、农药、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其特点是成分复杂,COD、色度、盐分和毒性难降解物质含量高。采用传统的生物法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难以使其达标排放,而采用物化处理工艺则存在费用高的问题,因此,对该类废水的处理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湖泊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修复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通报》。近年来,我国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一直在加重。有毒有机污染物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当前亟待有效控制和修复湖泊沉积物中的PAHs
近日,中诚环境成功签约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7.5万吨污水硫自养脱氮提标项目。此次签约标志着中诚环境在环保行业的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再上新台阶,也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零碳脱氮技术创新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硫自养脱氮技术:国内最大规模应用该污水厂7.5万吨污水硫自养脱氮提标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
2025年1月15日,深沪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改造项目签约仪式在晋江金融广场18楼会议室举行。福建省晋江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洪凤腾及领导班子成员、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生一行参加活动。仪式上,福建省晋江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洪凤腾致辞。他指出水务集团作为晋
9月13日下午,广东省环保研究总院与广业环保大湾区区域中心在南沙区四涌西水质净化厂举办水处理研究基地揭牌仪式。这是广东省环保研究总院继与广业环保湛江市霞山污水处理厂共建水处理研究基地后,与广业环保共建的第二个水处理研究基地。此次合作充分发挥广东环保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实现内部企业
【社区案例】清理了一下硝化液(内)回流泵,清堵完成后处理效率下降比较多,之前氨氮0总氮20以下,现在氨氮30总氮50清理内回流泵会导致内回流量的提高,提高内回流影响氨氮,目前笔者遇到的只有破坏缺氧环境这种情况,所以,帖子内出现的问题的大概率就是内回流携带过多DO进入缺氧池,从而导致异常情
近日,山西省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朔州城发生活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氨氮超标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氨氮超标0.016倍,污水厂被罚26万元行政相对人名称:朔州城发生活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违法事实:经调取你单位2023年12月12日至12月17日废水直接排放口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传输仪主要污染物COD、氨
【社区案例】一级A排放标准,目前出水接近临界值(但总磷很低)请教一下有没有老师知道怎么处理?从描述上看,大概率是营养比失衡导致的,进水CNP比的失衡会导致污水系统的诸多问题,例如污泥膨胀、出水超标等问题,而且是无法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来弥补的,需要将CNP比调整相应的比例,才能解决,本文将从
碳源投加的计算公式的介绍有很多,但是有些小伙伴反映利用公式算出来的值是负数。其实碳源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很多文章照搬前人留下的公式,没有自己的思路或者讲解,让很多人看不懂,碳源投加核心其实就是思路的正确!1、碳源投加计算为什么是负数?1、计算公式选择错误计算碳源的投加量,选对计
近年来,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TN已经脱离了劣五类水标准的低级趣味,比肩三四类水的标准了,因市政污水低碳高氮的水质特点,在采用常规脱氮工艺时无法满足缺氧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导致TN超标,所以投加碳源是污水处理厂解决这类问题重要且唯一的手段。为什么乙酸钠是最好的碳源?对于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社区案例】在计算的时候计算格式中乙酸钠cod当量0.78,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投加的乙酸钠cod当量是20万。这两个在运用到实际过程的时候该怎么理解,该怎么计算药剂投加量。同一种碳源COD当量数值差距很大,原因就是单位的不同,碳源厂家给的单位一般都是mg/Kg或者mg/L,换算一下,纯的乙酸钠COD
5月20日,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2024年5月20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公示(时创能源)。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GW硅片(切片)和4GW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高新区焦尾琴大道以东史侯大道以北,项目总投资金额150,278.24万元。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文章导读厌氧氨氧化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含氮废水领域已成功工程化应用。前期我们介绍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现与发展应用。本文结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对该技术在不同废水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情况
摘要:某液晶面板厂的高含氟高硬度废水处理厂的进水分为含氟废水及有机废水两股,含氟废水经过混凝沉淀+MBBR硝化预处理,降低硬度、F-及NH3-N浓度后与有机废水混合,再采用生化处理+臭氧高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该项目规模为6×104m3/d
厌氧氨氧化技术(anammox)是20世纪90年代由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与传统脱氮技术相比,自养型厌氧氨氧化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更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以NO2--N为电子受体,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bacteria,AnAOB)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在节约了硝化反应曝气能源的基础上,还无需外加碳源,且由于AnAOB属自养型微生物,生长缓慢,因此,可大大减少工艺的污泥产量。
近日,绿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典型案例名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公示结束,16个典型案例正式入选。
近日,净水小编了解到,上海理工大学刘洪波教授团队在微生物弱电强化微碳源污水深度脱氮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20年共有3篇系列高水平论文成果发表在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IF:6.551)等国际知名期刊。为促进成果分享交流,小编邀请了刘洪波教授团队对成果进行整理。研究背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
摘要:微生物脱氮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理水体氮污染的手段。目前微生物脱氮过程主要有厌氧氨氧化、硝化、反硝化及同时硝化反硝化等。铁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属元素,也是微生物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微生物脱氮系统中,铁盐或者含铁固体化合物等的投加会对微生物及脱氮工艺过程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且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最初由荷兰Delft工业大学于20世纪末开始研究,并于本世纪初成功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它以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ANAMMOX反应为基础,该反应在厌氧条件下以氨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应生成氮气,在理念和技术上大大突破了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ANAMMOX工
1、AO脱氮工艺原理及优缺点A/O脱氮工艺是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溶解氧)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A池)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代谢为NH3-N,在曝气池中充足供氧条件下,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氧化为NO3-(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