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鉴于此,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ARG及其转化归趋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ARG可以通过垂直和水平转移2种途径扩散。水平基因转移是ARG的主要扩散方式,主要机制包括:接合,转导,转化,如图2所示。
制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高密度的细菌提供了大量可移动遗传元件(如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位于其上的ARG很容易随其在同源或不同来源的细菌之间水平转移扩散。探究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ARG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3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ARG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1 废水处理单元
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大部分ARG的绝对丰度(单位体积水相或单位质量泥相中的ARG拷贝数)经过生物处理单元后上升,经过物化处理单元后下降,不同处理工艺对ARG的影响存在差异。
姚鹏城等考察了以抗生素为主导行业的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发现废水中ARG绝对丰度在混凝沉淀后下降0.16~0.43个数量级,在A/A/O工艺曝气池中上升0.16~2.34个数量级,在二沉池出水中下降0.20~1.37个数量级,在Fenton处理出水中下降0.25~1.74个数量级。
此外,曝气池污泥中ARG绝对丰度比剩余污泥低约1个数量级,显示通过二沉池泥水分离将含ARG的ARB转移至污泥相是水相ARG削减的重要途径。
3.2 抗生素种类与浓度
与普通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制药废水处理系统在残留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会诱导出更多的ARG。
抗生素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中的ARG丰度比市政污水和非抗生素废水处理系统的高几倍,有的甚至高l~4个数量级。制药废水中ARG亚型的相对丰度(即同一样品中ARG拷贝数占总细菌16S rRNA拷贝数的比例)与相应残留抗生素浓度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
此外,抗生素种类也会影响抗性基因的亚型和丰度。单一抗生素制药废水中抗生素对相应亚种ARG的诱导扩增作用强于对其他亚型ARG的作用。混合型抗生素制药废水中ARG的亚型和丰度均多于单一型抗生素制药废水。当废水中某种抗生素浓度越高,相应类型的ARG丰度将高于其他类型的ARG丰度。
3.3 微生物浓度
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并不是导致ARG在体系中传播的唯一因素,ARG丰度与微生物浓度具有相关性,ARG丰度的变化也可能是微生物增殖或去除的结果。
有研究表明,制药废水系统中部分ARG丰度与16S rRNA(作为总细菌的替代物)丰度或总抗生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与抗生素浓度相比,微生物浓度是影响ARG丰度更为重要的因素。
瞿文超根据6个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16S rRNA与ARG的正相关性分析,同样得出影响ARG丰度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浓度的结论,并提出可通过降低出水中微生物浓度对出水ARG进行控制。
此外, Lingwei MENG等的研究显示不同ARG均分别与不同物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ARG的丰度及种类与微生物种群结构有关。
3.4 环境条件
虽然很难在环境条件与ARG丰度之间建立准确的关系,但有研究显示DO、pH和TOC等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制药废水厂中ARG的丰度和分布规律。
Mei TANG等研究发现好氧污泥中检测到的ARG总相对丰度和移动遗传元件相对丰度均比厌氧污泥的高。
Linxuan LI等研究两段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各单元中ARG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发现,sul1和sul2与TOC显著相关,tetB、sul1、sul2、gyrA、16S rRNA拷贝数与pH呈正相关,tetW与TN、DO呈正相关。因此,研究ARG与各种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环境条件调控来提高制药废水中ARG的去除效果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4 处理工艺对ARG的去除效果
4.1 生物处理工艺
制药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一般以生物处理作为主体工艺。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抗生素与微生物共存往往会促进某些ARB和ARG的增殖和扩散,有时也会发生某些ARG削减的现象。
表1列出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应器(M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A/O和A/A/O等典型生物处理工艺中ARG的变化情况。此外,上述工艺的不同组合也常应用于制药废水的处理。
表1中,活性污泥工艺单元均出现促进ARG增殖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污泥在水中的悬浮量增长,导致出水中随未沉降污泥流出的ARG绝对丰度较高。
覃彩霞等采用调节池—A/A/O—二沉池组合工艺处理螺旋霉素废水,总异养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分别降低1.6~2.1和3.7个数量级,但无法削减耐药菌的比例,且ARG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Lingwei MENG等用2个EGSB反应器(E1、E2)分别处理β-内酰胺类制药废水和普通废水。在E1废水中头孢氨苄的诱导作用下,E1出水中各目标ARG的总浓度均高于E2,且E1中移动元件的平均丰度均高于E2。
罗晓等发现采用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头孢类抗生素废水的2个处理厂的各处理单元均检测出β-内酰胺类ARG,且在一级曝气池中的绝对丰度最高。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生长,废水处理过程残留在出水中的微生物较活性污泥法的少,因此出水中ARB和ARG丰度相对较低。
Wenchao ZHAI等对2个制药废水处理厂进行研究,其中A厂采用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B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发现B厂对ARG增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此外,ARG在上述2个制药废水厂的处理过程中都会增殖扩散,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处理系统内的微生物总量相比进水显著增加,即传统生物处理过程是制药废水中ARG增殖的重要途径。
活性污泥与微/超滤膜分离耦合而成的MBR工艺以出水水质好、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和完全截留污泥絮体等特点,在制药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MBR中的膜可以高效截留废水中的胶体、颗粒物、悬浮物及微生物代谢物等,其中含有大量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性菌。
Jilu WANG等研究发现5座大型制药废水处理厂的 MBR工艺对各类ARG的去除率高达99.8%。原因在于膜组件可完全截留污泥絮体,使出水中的微生物丰度较传统工艺显著降低,从而降低随ARB流出的ARG丰度。膜污染会增加膜组件的截留精度,直接截留部分携带ARG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从而增强对ARG的去除效果。
覃彩霞等采用MBR处理螺旋霉素制药废水,发现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后废水中异养菌与肠球菌的去除率提高,ARG削减效果同步提升。表明延长HRT有助于MBR工艺去除螺旋霉素废水中的ARB和ARG,进一步探索M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最优运行参数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此外,强化水解工艺可有效降低制药废水的抗菌活性,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增强水解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土霉素,提升抗菌效力。
4.2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
制药废水中一般含有高浓度残留抗生素、部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单一生物处理工艺很难处理达标,通常需要物理化学工艺进行预处理和/或深度处理。
M. M. MCCONNELL等研究发现,二沉池将处理后的废水与污泥分离后,污泥中的16S rRNA和ARG丰度远高于水相,大部分ARG随着ARB通过固液分离转移到污泥中,导致出水中的ARG减少。
Wenchao ZHAI等发现脱水污泥中排出的ARG负荷是最终废水的1~435倍,最终排放废水中ARG绝对丰度仅占进水的0.03%~78.1%,而大多数ARG〔(2.65±0.43)×105~(4.27±0.03)×1010 mL-1〕转移到脱水污泥中。
这与Jilu WANG等的研究结论相似,转移到脱水污泥中的ARG总量比原进水高出7~308倍,比最终出水的ARG高16~638倍。
这种转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ARG增殖和扩散的问题,将脱水污泥填埋后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产生抗生素抗性,在环境中进一步污染扩散。因此,应重点研究制药废水污泥处理过程中削减ARG的方法。
任佳发现臭氧、热水解作为厌氧消化的预处理工艺时,与直接厌氧消化相比,对制药污泥ARG的控制效果均较好,且热水解的效果优于臭氧预处理。
高级氧化技术(AOP)可破坏细菌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有效减少出水中的ARG丰度。
Jie HOU等将UASB、A/O工艺分别与4种AOP工艺进行组合用于处理制药废水。结果表明,经过UASB和A/O处理单元,废水中所有ARG的丰度均显著增加;经过4种AOP工艺处理后,ARG丰度均下降。其中,UV和O3具有消除16S rRNA和ARG的潜力(降低0.8~1.6个数量级);Fenton和Fenton/UV是去除ARG的最佳AOPs,可使16S rRNA和ARG减少1.1~6.0个数量级,并能完全去除ermB和tetQ。
何瑞兰研究发现O3、UV和Cl均能有效去除抗生素生产废水中的ARB和ARG,去除ARB比去除纯菌需要更大的消毒剂量和更长的反应时间。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制药废水中ARG和ARB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评估其效果与成本的可持续性。
5 结论与展望
抗生素制药废水是重要的抗生素、ARB和ARG排放源,在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将其有效去除是减少制药废水排放导致的抗生素污染的关键。
研究发现,制药废水中残留抗生素的浓度与种类会影响ARG的丰度和种类,ARG绝对丰度经过生物处理单元后上升,经过物理化学处理单元后下降。废水中ARG的增加或去除可能是微生物增殖或去除的结果。
此外,不同处理工艺对制药废水中ARG的去除效果也不同,其中MBR工艺对制药废水中ARG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消毒及高级氧化工艺是彻底去除废水中ARG的有效方法。
在达到常规出水指标的前提下,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仍面临着更好地去除ARG、将不同工艺组合以达到更好去除效果等问题,建议今后在以下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1)深入研究MBR工艺(好氧和厌氧)处理制药废水中ARG的去除效果及机理,探索MBR工艺去除ARG的最优运行参数。
(2)深入研究消毒和高级氧化工艺对水相中ARG的削减效果及最优工艺参数,探索剩余污泥处理过程中削减ARG的有效方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生素是国内常用的生物制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抗生素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处置不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为厌氧生物处理,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还能回收部分甲烷。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是一种
莱特莱德高级氧化技术中心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院校,提供光化学氧化法应用、湿式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臭氧催化氧化技术、UV联合工艺氧化技术、高级生物氧化技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含氰废水处理及其他水处理除氧工艺流程的应用。长期以来由于光化学氧化法应用
美国储能行业迎来重磅消息——美国本土企业StrytenEnergy宣布将全美电池产能扩大至24GWh。这一战略布局覆盖军用、电网储能等关键领域。StrytenEnerg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贾德(MikeJudd)表示:“扩大本土产能是公司对美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坚定承诺。在能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StrytenEnergy制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美国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StrytenEnergy宣布将其在美国的电池产能扩大到24GWh,该公司将增加美国11家电池组件工厂的产量,这些工厂为军事和电网侧储能市场生产电池。“StrytenEnergy致力于扩大其国内储能容量,以满足我们在美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StrytenEnergy总裁
作者:叶锦昊1,侯军辉2,张正国1,3,凌子夜1,3,方晓明1,3,黄思林2,肖质文2nbsp;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3.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叶锦昊,侯军辉,张正国,等.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J].储能科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1×1000MW机组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为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1×1000MW机组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业主为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德国逆变器巨头SMA通过子公司SMAAmerica发布了一款重磅新产品,应用于源网侧储能解决方案的大型PCS——SunnyCentralStorageUP-S储能PCS。SunnyCentralStorageUP-S储能PCS采用先进的碳化硅(SiC)技术,实现了卓越的功率转换效率和构网能力。这一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热负荷,还确保了
埃克森美孚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碳捕集与封存系统(CCS)——横跨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的管道和存储网络。事实上,2024年是我们推动CCS技术成为美国工业应对碳排放、满足低碳产品需求的现实解决方案的突破性之年。2024年亮点我们分别与密西西比CF工业氮肥厂和路易斯安那NG3天然气采集
中国储能网讯:据外媒报道,日前,瑞银资产管理公司选择了总部位于德国的数据分析软件机构ACCURE公司来优化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收购的电池储能系统项目组合。瑞银资产管理公司在德克萨斯州收购并运营的电池储能项目ACCURE公司声称,该交易将使该公司的人工智能(AI)平台部署到德克萨斯州电力可靠性委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外媒报道称,全球知名汽车供应商博世在给客户的邮件中宣布,将于2025年3月31日结束其充电服务。博世在邮件中表示:“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且这一市场的增长远远落后于预期。”因此,博世将根据相关条款终止与客户签订的ChargeMyEV应用程序签订的用户合同,文件
2月18日至19日,波兰及东欧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能源展览ENEX在波兰凯尔采TargiKielce展览与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集中展示了全球最新的光伏产品、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预计将吸引超过350家参展企业和20000名专业观众参与。正泰新能受邀出席,针对欧洲市场量身打造的多款核心光伏组件产品亮相展会,为客户
石油公司从炼油厂赚取的钱越来越少,全球石油需求正处于转折点。(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根据日前公布的财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五家公司2024年总利润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亿美元。英国石油(BP)全年利润同比下降35%至89.15亿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1%至1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储能科学作为一门信息密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迫切需要新研究方法以应对其日益复杂的难题与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文本处理、信息收集与整合、图片与视频生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应用也在逐渐延伸至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提升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