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四、重点工程与行动
(一)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城市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固定回收、流动回收、智能回收等多元化方式,在社区、商超、学校、行政办公场所等设置回收交投点,建设具备全面收集、精细分拣的可回收物集散场。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建设,优化功能布局,适度控制规模,配套保障道路管网、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引导区域内再生资源全品类、集聚性加工利用。强化废旧物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建立涵盖废旧物资产生量和处理量、点站场实时储存量、收转运车辆等信息在内的再生资源信息平台。强化再生资源企业、城市环卫、社区居民等各主体间的数据连接。鼓励开展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二手商品在线交易体系。
专栏1 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
推动再生资源交易规范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再生资源公共交易规范化建设,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废钢、废纸、废塑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回收交易活动。
推动绿色智能回收示范建设。开发及运营互联网回收平台,建设回收物流中心,配置用于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物流回收车辆及相关设备,推动“固定与移动,定时与预约”相结合的回收模式创新。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运用自身售后服务网络或与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前后端企业联合共建、共用回收服务网点,推动线上线下回收互通,实现回收信息共享。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上下游衍生业务的集群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扩能及建设拆解产物深加工生产线、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生产线。鼓励开展废金属精深加工,推进废金属回收利用项目建设。以永川港桥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双桥经开区再生资源产业园等为依托,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以梁平塑料产业园区等为载体,发展废旧塑料再生资源化产业。完善重庆废金属交易市场,着力开展废钢铁、废铅、废旧电子产品的综合利用。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及转运设施建设。推进可再生垃圾回收分拣中心、生活垃圾再生资源智能分拣中心、生活垃圾及厨余垃圾压缩转运站等项目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收运、分拣和处理能力。
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填埋场飞灰处理处置、垃圾处理系统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回收智能分拣、垃圾转运站、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新(扩)建18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到2025年,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24座,处理能力10460吨/日。
推进危废治理设施建设。新(扩)建璧山、江津、涪陵、大足、黔江等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新(扩)建23座区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完成涪陵、万盛等2个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强化长寿、万州经开区化工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运维和使用。
(二)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工程。积极引导各级园区开展绿色低碳循环改造,强化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建设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及回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加强园区产业循环链接,促进企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推动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行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规范“政府+第三方+企业”的合作关系,整体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贯彻“无废城市”理念,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以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为核心,结合人口、城镇、产业等情况,因地制宜构建全市静脉产业园空间格局。
专栏2 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工程
推动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加快对两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以及具备条件(50%以上)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同时推动园区绿色化改造,创建绿色园区。
实施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工程。加快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建设,补齐危险废物、工业污水等处理能力短板,建成智慧环保管理体系。重点推动一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程、一批环境信息化第三方服务项目。
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行动。积极推广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打造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静脉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洛碛静脉产业园、璧山静脉产业园和潼南静脉产业园。
(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大宗固废贮存及处置管理,统筹推进大宗固废增量消纳和存量治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和推广一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利废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加强粉煤灰、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专栏3 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绿色发展。开展能源、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装备、降低大宗固废生产强度。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绿色施工,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和拆除垃圾原地再生利用,实施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提升利废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严格落实全过程环境污染治理责任,防治二次污染。
加强工业固废处理能力建设。推进部分发电企业储灰仓、粉煤灰磨细工程建设,提高粉煤灰处理能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升工业固废整体处理能力。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从开展绿色策划、实施绿色设计、推广绿色施工等方面明确建筑垃圾减量举措。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分质利用,完善收集、清运、分拣、再利用的一体化回收处置体系。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目录,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提高再生产品质量,加大产品推广力度。重点拓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范围,推动建筑垃圾应用于工程基础回填、园林绿化、堆坡造景、低洼地改造、路基利用、制砖、制陶、再生土、洗砂等。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分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应用。强化示范工程用地保障,探索利用弹性用地建设。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区县(城市建成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0%。
专栏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加强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建筑垃圾制再生骨料配套装配式建筑部件项目建设,通过破碎、磁选、筛分后分出不同粒级、不同品质的再生骨料供给后续再生建材制品生产线。到2025年,全市建成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41座,总处理能力1911万吨/年。
建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垃圾堆放、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促进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建筑垃圾、道路废弃物等再生材料。鼓励政府工程使用一定比例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品。
(五)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专项等政策,提升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研院所等平台创新能力,引导开展循环经济领域研发设计,支持产品循环链构建基础理论与生态设计数字技术、资源型流程工业绿色过程重构变革与废物循环技术、高风险工业固废循环链接与分支协同利用技术、退役产品及废塑料告知利用技术及数字化装备、固废全过程风险智能感知装备与数字化管控技术、城市循环生态系统集成等技术和装备研发等,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与集成示范。
专栏5 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
鼓励资源循环利用装备技术突破。在粉煤灰、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领域研发推广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技术装备。在废旧电器电子、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领域研发智能化拆解、精细分选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加快研发废塑料、废橡胶的改性改质技术,以及废旧纺织品、废脱硝催化剂、废旧动力电池、废太阳能板的无害化、资源化、成套化处理利用技术装备。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领域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六)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系统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持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建设再生水(中水)利用基础设施,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水循环利用及工业园区废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利用,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有序开展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到2025年,全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收集、处理能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
专栏6 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推进再生水生产和污泥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将垃圾焚烧发电、燃煤电、水泥窑等协同处置方式作为污泥处置的补充,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处置模式,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区域再生水(中水)循环利用工程。推动符合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构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建设,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和微污染河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优先用于区域内生态补水、市政杂用和工业生产。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加快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建设,加大处理和回用力度。推进新建公共建筑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循序用于冲厕。
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工业园区,依托工业企业用水大户,实施园区水资源梯级利用、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园区污水再利用等项目,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分级回用,降低工业企业的用水量和排污量,加快全市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步伐。重点围绕火电、钢铁、化工、纺织、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开展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污水回用率。
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在农业基础较好以及有资源化利用条件的区域,实施农业污水再利用项目,处理达标后实现就近灌溉回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持续推进畜禽粪污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构建特色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实施养殖尾水处理、养殖标准化改造等项目,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降低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和改善水产养殖环境。
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推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荣昌高新区、永川高新区等国家级高新区,逐步有序开展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研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装备,打造污水资源化技术、工程与服务、管理、政策等协同发力的示范样板。
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以两江新区、高新区、璧山区、大足区、铜梁区、江津区、荣昌区、梁平区、垫江县等为重点,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短板,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及再生利用水平,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根据重庆山城沿江的地势特点,推动新建污水处理厂作为试点示范,逐步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厂+尾水发电”“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提供自发自用的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污水处理厂+尾水余能利用”模式,利用尾水余能为建筑物供冷供暖。探索建设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鼓励从污水中提取氮磷等物质,从污泥回收利用能量资源。
(七)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以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广节水节料饲喂、节水清粪等实用技术装备与堆沤肥还田、全量收集还田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种养业协调发展,培养扶持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推动养殖场户、种植主体、专业服务组织紧密衔接,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组织实施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壮大高附加值产业,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专栏7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开展循环农业示范片建设。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推动秸秆就地就近高值化综合利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支持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秸秆有机肥、秸秆养畜等综合利用技术。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服务,扶持培育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及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收储运及处理利用业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八)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动形成旧件回收、整机再制造、关键件配套、再制造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产业链。加快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通用机械、模具、医疗设备等再制造装备发展,重点围绕再生金属制品、稀有金属材料等打造重庆再制造产业品牌,加快培育优势明显、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再制造企业,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提高再制造全过程溯源追踪的信息化水平和设备的安全性能。完善再制造共性标准。鼓励使用再制造产品,积极开展再制造产品认证,在售后维修、保险、商贸物流、共享租赁等领域扩大再制造产品使用量。探索建立“大足—永川”再制造交易中心。
专栏8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完善再制造业服务体系。面向工程机械、重型机床、医疗影像设备等领域,推动相关领域企业加强旧件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等技术研发应用。建立覆盖旧件高效低成本回收、再制造产品生产及运行监测等全过程溯源追踪服务体系。
完善再制造共性标准。推动再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再制造基础通用、技术、管理、检测、评价等共性标准制定(修订),构建用户导向的再制造产品质量管控与评价应用体系。
(九)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持续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统计、分析和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信息的及时与可视化。优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产能布局,全面实施处理企业资质制度,规范处理企业建设。规范非目录产品拆解利用,鼓励目录产品拆解企业协同拆解非目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高规模化拆解利用水平。鼓励生产企业利用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参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优化网络布局,提高回收效率。
专栏9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
回收处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统计、分析和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信息的及时与可视化。
培育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骨干企业。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为重点,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产能布局优化,鼓励生产企业利用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参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积极培育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回收利用处理能力。
(十)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探索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机制,积极融入国家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加强汽车生产企业、车辆管理部门、经销商、维修企业、保险公司、回收拆解企业等各环节全链条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动汽车生产、销售、登记、维修、保险、二手车交易、注销、报废、关键零部件流向信息与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有机衔接,完善认证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观件的标识制度和信息查询体系。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创建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国家试点。
专栏10 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重庆汽车产业优势,加强涵盖汽车生产企业、车辆管理部门、经销商、维修企业、保险公司、回收拆解企业等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强化汽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维修、保险、二手车交易、报废、关键零部件流向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建立认证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观件的标识制度和信息查询系统,探索开展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探索建立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打造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
(十一)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做好生产源头管控,流通环节监管,消费使用引导,落实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动员,普及禁限要求,凝聚社会共识。加强执法监管,强化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和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场所、流动摊贩、农用地膜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管,保证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以可降解、可循环、易回收为主要方向,开发新产品,丰富品种供给,推进生物降解塑料原料生产项目建设,培育可降解塑料等替代品产业,扩大替代品供应,发展塑料新经济。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支持绿色包装研发生产、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投放,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参与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塑料可回收物,加强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低值塑料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比例。
专栏11 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
落实生产销售部分塑料制品的措施。持续推进对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并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的政策措施。对各类小商品、日用品批发市场中销售塑料制品的企业和商家开展监督检查。
落实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措施。对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等进行摸底排查,落实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措施,对集贸市场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进行规范。对餐饮行业开展监督检查,落实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措施。对中心城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场所进行监督管理,落实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措施。对宾馆、酒店、民宿进行检查,到2025年,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对邮政快递网点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到2025年,严格落实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使用措施。
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方便群众生活。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推动“工程塑料合金基材环保高性能表面处理技术平台建设”、“废旧塑料资源再生环保材料的研发”、“绿色节能型塑料管材系统产品的研发”、“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研究”、“塑料收纳箱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及低碳环保材料的优化研究”等攻关项目加快研发,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绿色产品供给。
(十二)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新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快研发适合快递配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建设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引导使用新能源汽车,助力行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强快递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统一快递包装物的规格尺寸、物理和安全环保性能,提升快递包装产品规范化水平。加强电商和快递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的上下游协同,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鼓励快递行业使用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减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鼓励线上与线下合作通过设立可循环包装商品专区、协议回收点,投放回收设施等,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发展“互联网+回收”新业态,加强快递包装回收。合理设置分类收集设施,保障快递包装废弃物及时得到清运,规范快递包装废弃物分类投放和清运处置。到2025年底,全市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万个。
专栏12 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
在中心城区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在中心城区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形成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
(十三)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持续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及梯次利用等企业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立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综合利用等企业合作共用回收服务网点。培育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通过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研发实现梯次利用产品评价,推动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系统、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充电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应用开展示范试点。加快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的研发,推动新能源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创新产品生态设计,提升再生材料使用比例。
专栏13 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回收服务网点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共建共享回收服务网点线上智能化运行平台搭建项目建设,加快集中贮存型网点、收集型网点建设并纳入共享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回收服务网点线上运行平台,实现退役电池规范移交全流程追踪及年度运行数据分析。
培育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推动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环保利用、报废新源汽车拆解利用和动力电池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物理法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动力电池回收骨干企业,提升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单体自动化拆解、正负电极材料修复等能力。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项目建设,鼓励利用报废锂电池生产高附加值的动力电池原料,开展退役电池快速评估技术研究,构建梯次产品运行监控平台,探索开发储能、保电、低速动力等不同应用场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切实推进本规划实施。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并加强与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各区县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明确循环经济发展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结合实际抓好规划贯彻落实。
(二)强化政策保障。落实绿色设计、再制造、可降解塑料、再生原料、绿色包装、利废建材等国家标准标识规范。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研究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循环经济评价制度,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价。全面落实支持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统筹现有资金渠道,采取投资补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能力建设。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循环经济领域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循环经济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循环经济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三)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生产环节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执法检查,对违反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法律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强化商贸流通领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
(四)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普及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和发展途径,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投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京星储能网获悉,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与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合作内容有三项,分别有股权与资本合作: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双方共同推进就富临精工现有正极材料业务开展股权投资与资本合作。磷酸铁锂项合作: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双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富临精工或其指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5年上半年,各大电力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整合资源,聚焦主营业务,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六大电力上市公司重组预案及最新进展整理
6月30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宝山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9D007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指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已积累1591条中国钢铁行业及上下游的背景数据,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链主引领带动,在能源、工业、建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绿色采购、碳资产交易、绿色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修文县首融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项目、贵安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建设项目等共3199个。详情如下: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共3199个)一、四化项目(2438个)(一)新型工业化(1429
6月27日,广西藤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子项目建设工程总承包招标计划发布。项目合同估算价:26758.97万元,计划招标时间:2025年6月。建设规模为1条500t/d机械炉排垃圾焚烧炉(配套1台中温次高压余热锅炉)+SNCR炉内脱硝+组合烟气净化系统(半干法机械旋转喷雾脱酸+干法消石灰喷射脱酸+
近日,沙钢集团承担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并获评“优异成绩”。这一成果不仅是对沙钢多年来深耕循环经济、践行绿色制造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在“双碳”目标下,探索标准化+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取得关键突破,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示范。沙
指导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洗涤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广州加贝斯展览有限公司时间:2026年3月18日-20日地点: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A、B馆前言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清洁行业已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作为全球清洁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大国,持续引领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国际竞争力日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5日,山东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第144322号:关于“高质量推进烟台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建议的答复。答复提出,能源结构优化方面。一是打造清洁能源示范高地,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山东海上光伏发电零突破,4大核电基地建设梯次推进,222万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零碳园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报批文本,标志着江苏省在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标准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旨在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提供零碳园区建设的系统性指导。作为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标准的
6月24日,伦敦——“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全球领先的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就“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达成高度一致——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同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正从理念迈入系统实践的新阶段”艾伦·
6月27日,浙能锦江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垃圾发电厂与银川市城市管理局正式签署《银川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三期项目特许经营补充协议》。银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成,银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亮,银川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张才,浙能锦江环境董事长韦东良、常务副总经理王武忠、总工程师戚亮及相关部门
近日,由中冶南方都市环保牵头总承包建设并总体规划设计的千子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荣获美国UN设计大奖金奖(TheGoldWinnerOfUNDesignAward)。UNDesignAward由国际竞赛协会(ICA)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发起,是一项年度国际设计赛事。赛事以“不被定义”(undefined)为理念,旨在发掘并表彰全球
6月10日,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建立多渠道氢源供应体系,逐步构建低成本、低碳化的多元制氢体系。在产业发展初期,加强同周边地区氢能资源的联动协调,与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泉惠石化
6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降低。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6月10日,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征求《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提出,打造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氢能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完善氢能标准体系建设。详情如下: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中,沈阳市老虎冲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园区类代表入选,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园区。该园区由沈阳新基静脉产业园有限公司申报,隶属于沈阳城投集团沈阳新基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老虎冲循环经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贵州毕节市加快电动重卡推广应用,提到,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电动重卡200台,累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930台;2026年,全市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电动重卡320台,累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1250台;2027年,全市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电动重卡430台,累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1680台。完善电动重卡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5月19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拟推荐目录的公示。根据公示文件,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效TOPCon双面组件技术入选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5年版)公示名单。该技术应用于太阳能发电,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人民政府与新疆烽焱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3万吨/年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独山子区人民政府指出,废旧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深度契合独山子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有力推动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6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校园和国有企业场址光伏开发建设的通知。文件明确,新建建筑按照我市建筑光伏有关要求落实光伏开发,既有建筑充分用足用好可开发资源,鼓励结合建筑修缮维护同步安装光伏设施,2027年前实现“宜装尽装”。鼓励学校和国有企业与
7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内蒙古波普和丰环保有限公司在西安签署EPC总承包合同,标志着国内首条采用“新型高压辊式立磨及其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工业固废资源化生产线正式落地内蒙古包头。该项目合同额达1.0898亿元,建成后年消纳工业废渣120万吨,年产低碳胶凝材料120万吨,将成为我国大宗固废综合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健全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支撑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26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点内容提炼如下: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相关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
*成都环博会*全球黑科技集结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时间:2026.6.10-12地点: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PART1规模宏大,展商云集中国环博会成都展自2019年在西部首办以来,就备受瞩目。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展会“朋友圈”越做越大,“磁场效应”越来越强。本届展会展览面积再次扩容,众多国内外环保领军企业齐聚一
6月11日,福建省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泉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泉州市推动绿色节能发展若干措施》,通过财政补贴、标杆示范等多维度政策,加速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政策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27年12月31日,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明确路径与资金支持。全文如下:泉州市工业和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朔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朔州市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推动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开展,争取绿电直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紧密结合国家、省“十五五”规划布局,深入开展项目谋划工作,在交通、水
5月20日,山西省阳泉市常务副市长耿鹏鹏率队莅临光大环境深圳总部,与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举行工作会谈,围绕固废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展开务实交流,共商央地协同发展新路径。王思联对耿鹏鹏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光大环境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光大环境作为中国环保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鄂尔多斯6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布9项前沿科技成果,其中,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张宇闻发布“iMEMS储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储能系统内部微电网的能量控制,对智能电网的能量实施正确、高效的能量自动分配和管理。鄂尔多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