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6月28日,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末建成“三中心一圈”——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碳市场的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
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
为抢抓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我市碳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丰富碳金融产品供给和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聚集碳金融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化碳金融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初步将武汉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到2025年末,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
——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色明显、交易活跃,建成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
——碳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机构、人才、资金及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
——各类市场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碳市场交易,建成碳市场的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推动年能耗量5千至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实现参与全国碳市场企业100%履约。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扩大碳市场参与面。严格落实碳排放目标硬性约束,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碳排放主体参与碳交易积极性,推动实施初始配额的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创新碳排放权交易产品,新增核证自愿减排量(HBCER)等交易品种。(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湖北宏泰集团)
(二)深化碳市场平台建设。支持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构整合各类碳减排量权益登记功能,对投融资项目碳减排量、绿色电力减排量集中备案、确权和登记,开展工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登记,逐步形成国家排放因子数据库。加快组建武汉碳清算所,争取获得国际碳交易资金清算资质。探索发布全国碳市场指数和低碳产业指数。有序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水权交易试点,完善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机制,建设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市场。(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水务局,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湖北宏泰集团,武昌区人民政府)
(三)夯实碳交易基础保障。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支持建立碳减排认证评级体系,确保碳排放权数据准确可靠。制定地方性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评价指南,为市场主体“标绿”“识绿”,建立全市碳减排企业(项目)库。强化碳减排征信信息的分析与运用,推出针对控排企业的征信数据服务。做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组织实施和监管,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共享至全市信用信息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湖北宏泰集团)
(四)培育碳金融组织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碳金融事业部、专营机构等。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制定碳金融业务发展战略框架,支持有条件的法人银行打造“赤道银行”。探索开展基于碳金融的绿色银行分类评级,授牌一批“零碳银行”。引进和培育碳资产管理、碳信用评级、碳咨询研究、碳核算核查、碳审计、碳交易法律服务等碳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全国领先的碳金融产业链服务格局。(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湖北宏泰集团,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长江新区管委会,下同〉)
(五)延伸碳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开发推广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及低碳项目支持贷款业务,深化碳债券、碳信托、碳保险等产品创新,推广绿色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探索碳远期、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建立健全全市碳普惠体系,开设企业和个人碳账户,拓宽企业和个人碳账户应用场景,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碳积分抵消碳排放。(责任单位: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湖北宏泰集团,各区人民政府)
(六)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行碳中和领域债券,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推动发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充分发挥碳达峰基金功能,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建立“绿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库,优先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融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人民政府)
(七)强化碳金融标准建设。出台碳排放权质押等碳金融业务指引,制定并试行碳金融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债券信用评级规范、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等。构建碳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碳贷款、碳保险、碳基金等专项统计。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出台金融资产碳足迹评级标准。鼓励数字技术与碳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展绿色定量定性分析,建立绿色信息监测与分析模型,提升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智能识别能力,提高碳足迹计量、核算与披露水平。(责任单位: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湖北宏泰集团)
(八)推进绿色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完善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功能,上线绿色金融服务专区,打造集信贷、债券、股权投资为一体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对标国家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标准,推进市级平台和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鄂绿通)有序衔接、互联互通,实现企业绿色项目信息、融资需求信息实时对接、批量共享,打通绿色金融高效服务路径。(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湖北宏泰集团,各区人民政府)
(九)打造碳金融集聚区。加强整体设计和统一规划,支持以武昌区为核心承载区打造碳金融集聚区,出台碳金融专项支持政策,大力培育发展碳金融市场机构。发挥中碳登大厦产业聚集功能,建设低碳楼宇和低碳产业园,吸引和培育碳金融产业链中介服务机构、低碳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等入驻。支持武昌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流向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金融、转型金融领域。(责任单位:武昌区人民政府,市地方金融局,人行武汉分行及营管部,湖北宏泰集团)
(十)加强碳金融国际交流。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构,搭建国内外碳金融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碳金融标准研究制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与境外知名碳交易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举办国际性碳金融、绿色金融高峰论坛、峰会、国际会展等,提高我市在国内外碳金融领域的知名度,主动融入绿色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大格局。(责任单位:湖北宏泰集团,武昌区人民政府,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附后)负责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牵头处室及联络员,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各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支持政策。鼓励各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将行业发展与碳金融运用相结合,并制定优惠的碳金融产业链服务机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市运用。支持市区设立碳金融发展专项支持资金,重点用于碳金融业务补贴、风险分担、税收减免、产品创新奖励等。
(三)加强监测评估。建立碳金融工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统计分析。将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开展情况、环境信息披露、压力测试结果等因素纳入宏观审慎评价等监管考核范围,将金融机构碳金融服务评估结果与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挂钩,建立多元化碳金融发展奖励和约束机制。
(四)强化智力支撑。成立市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碳金融专业委员会。市区共建武汉市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支持在汉高等院校开设碳核查、碳交易、碳金融等专业,与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建立碳金融实训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实施碳金融人才留汉计划,为碳金融人才提供一揽子综合优惠政策。
(五)扩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功能,创设武汉碳金融活动品牌,扩大碳金融“首家”“首单”业务宣传力度,开展碳金融创新创业、技能展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重点推介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推广性的碳金融服务模式及产品,形成有利于碳金融发展的舆论环境。
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
组长:
陈劲超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
赵 峰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泽发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建华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
陈志祥 湖北宏泰集团总经理
成员:
李 斌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
阙方平 湖北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
吴奇超 湖北证监局副局长
刘立新 市地方金融局局长
张朝辉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占再清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主任
范礼奎 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永胜 市发改委副主任
赵 峰 市科技局副局长
李林清 市经信局副局长
夏 伟 市财政局副局长
王赤兵 市水务局副局长
祝 民 市人社局副局长
周 强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副局长
曹 非 市政府国资委副主任
朱国辉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汉武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地方金融局办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地方金融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地方金融局、武昌区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递补,不再另行发文调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作为广东省唯一且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南沙开发区近年来将协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充分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减污降碳工作基础、重大战略平台优势以及气候投融资等多试点融合发展,在产业变革、能源转型、政策优化与能力提升、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不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区属公交、出租服务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计划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456辆,2025年底基本实现营运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逐步推进货运车辆、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发布,具体内容如下: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各项要求,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浦
近年来,福建省漳平市积极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实现全省领跑一是全省首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成功实施。漳平市作为福建省林业碳汇试点先行区,2024年开发完成《漳平市双洋镇坑源村福建碳中和林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覆盖竹林面积12,590亩,计入期40年(2020-2060年
4月15日,全国首个城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在杭州揭牌成立。杭州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成立后,将提供两方面服务。在绿证绿电方面,提供政策咨询、规则解读、供需匹配等服务,联合浙江国际交易中心发布绿证月度参考价,为企业提供绿证绿电交易操作指导。在碳业务方面,指导企业建设碳排放管理体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碳市场的关键举措。经国务院批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CO2)、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根
4月9日,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交易集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举办的水权交易品牌发布暨“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启动仪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该信托为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产品,上海环境下属天马再生能源项目2025年度70万方取水权被纳入首批信托。取水权信托是指拥有富余额度的取水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建立健全碳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碳管理,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
电力市场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电力市场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金融服务使市场参与者获得了多样的投资机会与风险管理工具,在电力市场资源配置、风险对冲及资金融通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市场稳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重要支撑。然而,金融服务电力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如绿
电力市场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电力市场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金融服务使市场参与者获得了多样的投资机会与风险管理工具,在电力市场资源配置、风险对冲及资金融通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市场稳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重要支撑。然而,金融服务电力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如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区属公交、出租服务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计划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456辆,2025年底基本实现营运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逐步推进货运车辆、垃
近期,我国主要新能源基地频繁遭遇极端天气挑战:4月中旬,华北出现历史罕见12级以上大风;西北部分地区PM10浓度突破5000微克/立方米;南方局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些极端天气不仅大幅降低新能源发电设备运行效率,更导致发电量骤降,直接威胁电力交易履约安全。与此同时,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推行涉碳类认证。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率先在钢铁、电机等行业编制国际通行的碳足迹认证规则,完成20个与国际接轨
3月,全国碳市场碳价下跌。生态环境部正式发文宣布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纳入钢铁、水泥和铝冶炼三个重点排放行业。地方碳市场3月成交量及成交额持续下降。广东、深圳、天津等多个试点通知开展2024年度碳排放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3月欧盟碳价在65~72欧元/吨之间波动。英国宣布所有在其水域航行并停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发布,具体内容如下: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各项要求,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浦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预算金额为703.36万元,投标截止至5月9日。项目概况如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05-09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
上海电网新能源发电功率近日首次突破400万千瓦关口,达到410.3万千瓦。在能源领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出台了一系列绿电市场建设配套文件,推动绿电交易常态化进行,并于2024年11月实现上海市内绿电交易破冰开市。当前,上海的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攀升,截至3月底已达55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
4月14日,浙江宁波供电公司用能精算师专业服务团队一行6人携带红外热成像仪、智能传感器等检测设备,走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公司开展能效诊断和碳资产核算专项服务行动。在热电公司中控室,团队成员通过企业生产调度管理平台调取历史运行数据,结合现场勘查情况,针对企业现有热力系统开展能效评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湖北能碳数字化管理平台“中碳云”于2025年4月10日正式发布。“中碳云”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属公司中碳数科打造,旨在为湖北国资国企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据悉,“中碳云”平台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属公司中碳数科打造,通过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数据系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截至3月底,甘肃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市场经营主体6569家,独立储能、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快速涌现,多元主体竞争格局加速形成。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立足新能源高占比的独特省情,全面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优化升级。随着甘肃电力中长期
3月,全国碳市场碳价下跌。生态环境部正式发文宣布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纳入钢铁、水泥和铝冶炼三个重点排放行业。地方碳市场3月成交量及成交额持续下降。广东、深圳、天津等多个试点通知开展2024年度碳排放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3月欧盟碳价在65~72欧元/吨之间波动。英国宣布所有在其水域航行并停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预算金额为703.36万元,投标截止至5月9日。项目概况如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05-09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湖北能碳数字化管理平台“中碳云”于2025年4月10日正式发布。“中碳云”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属公司中碳数科打造,旨在为湖北国资国企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据悉,“中碳云”平台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属公司中碳数科打造,通过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数据系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4月16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答复。根据答复文件,浦东新区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光伏60万千瓦以上,截止2024年底已完成55万千瓦;四是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及信息披露体系,浦东新区共有6家发电行业企业纳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进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碳市场的关键举措。经国务院批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CO2)、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根
4月15日,赣能股份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出售约42万吨碳配额,交易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决定。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和未来发展。此次交易不涉及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据悉,赣能股份此次出售碳排放配额,是以市场为导向,体现公司灵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2025年4月20日前,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向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预分配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不开展预分配。自2025年7月起,每月结束后的40个自然日内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生态环境部4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作主要包含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数据质量管理、配额分配与清缴等有关工作,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直接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4月9日至11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湖北省武汉市、随州市、襄阳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4月9日下午,孙金龙来到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调研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他走进管控中心,查看智慧生态环保管控平台,现场了解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听取企业推进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