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开征求《吉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目标到2025年,长春市、吉林市全面完成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其他9个地市(包括长白山管委会和梅河口市)基本达到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标准。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征求《吉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社会公众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21〕40号)、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统筹管理水平,结合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和我省实际,我厅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吉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jlssthjtgtc@sohu.com。
2、通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浦东路813号;邮编:130033。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2022年6月30日
吉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21〕40号)、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统筹管理水平,结合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和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全方位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吉林、美丽吉林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试点先行、全域推进。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长春市、吉林市先行先试,清晰定位目标任务,完善保障措施,精准发力,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模式;其他市州立足各自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特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共治。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充分发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的重要作用,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坚持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坚持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到“无废城市”建设全过程;加强各部门各领域统筹衔接,厘清各部门职责,建立横向联通、上线贯通、衔接有序、务实高效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发挥集中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无废城市”建设理念,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全社会户户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长春市、吉林市全面完成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其他9个地市(包括长白山管委会和梅河口市)基本达到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提质增效工程
全面降低产生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格项目准入,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实现源头减量,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加快探索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一行一策”制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鼓励吉林市建设化工行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示范工程,引领带动重点行业绿色协调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依托现有的大宗固体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推动大宗固体废物在提取有价组分、生产建材、筑路、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鼓励支持火电、钢铁行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吉林市加快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通化市推广钢铁行业 “固废不出厂”示范项目,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快国家级长春宽城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白山市、汪清县、吉林蛟河经济开发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推进“无废”矿区建设。全面推进绿色矿山、“无废”矿区建设,推广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友好型井下充填回填,减少尾矿库贮存量。鼓励吉林市、白山市、延边州等地以矿山企业为重点开展“无废”矿区建设。(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和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全面科学评估危险废物产生规模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编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企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水平,提升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鼓励石油开采、石化、化工、汽车等产业基地、大型企业集团根据需要自行配套建设高标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化工等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在环境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试点工程。建立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管理机制,并定期更新。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土壤地下水污染预防和风险管控,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义务。(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提升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智能监管平台功能,完成《吉林省危险废物可追溯管理系统》和《吉林省危险废物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平台》建设,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和重点涉废企业智能监控视频分析,并做好与国家平台对接,最终形成一套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易用、数据运行稳定的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全面提升收运储专业化水平。以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实验室废物等为重点,开展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服务。鼓励长春市、吉林市建设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工程。鼓励长春市、四平市、白山市建设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运储一体化服务体系试点工程。(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三)医疗废物处置平战结合工程
建立医疗废物源头管理体系。鼓励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药品和医用耗材购入、使用和处置等环节进行精细化全过程跟踪管理,鼓励医疗机构使用具有可追溯功能的医疗用品,确保医疗机构废弃物可追溯。(省卫生健康委负责,相关单位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立村、镇、县阶梯收集转运,统一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医疗废物“应收尽收”。鼓励各地对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进行综合评估,推动提质改造,进一步提高医疗废物处置效率,尽量减少二次处置。(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充分吸取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暴露出的问题,组织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将医疗废物应急转运能力储备纳入应急处置预案,提前建立临时征用运力清单,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车辆,确保运力不足时,能够第一时间启用应急储备运力。按照相关要求和实际需求对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进行改造,并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四)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程
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主体责任,将建筑垃圾减量化相关费用纳入工程概算。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鼓励有条件地区使用装配式建筑,有序提高新建绿色建筑比重。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产生量。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装配式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各地落实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处置和再生利用要求。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应用于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对堆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堆放点,经治理、评估达到安全稳定要求后,进行生态修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提升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水平,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2023年底,生活垃圾日清运超过300吨的地区,要加快发展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68%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建立厨余垃圾全链条、整体性处置利用体系。有序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加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监管。到2025年,地级城市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处理需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提高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现有处置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地区要加快补齐缺口,逐步压减填埋规模,规范过程管理。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要稳步推进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六)农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工程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养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导鼓励农民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合理施用。着力构建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探索不同地区有效回收模式机制,落实农药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回收责任。到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按照合理盈利原则,探索建立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人为主体的秸秆收集储存体系。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和新型市场模式的集成推广,推动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坚持农用优先,持续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能力。统筹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推进全省各地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在全省同步统筹开展“收储运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源头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信息化管理提升”等十大行动,主推“1+3”,即“一主三辅”(就地就近肥料化还田利用为主,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为辅)技术模式,全面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力争到2025年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省畜牧局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构建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有序推进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七)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
推进“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促进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统筹规划布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支持金属冶炼、造纸、汽车制造等龙头企业与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再生资源领域小微企业入园进区。各地要优先支持综合实力强、经营信誉好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再生资源品牌回收省级示范企业;依托处置企业建设电子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示范工程;建设白色泡沫塑料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以五金器件制造厂、铸造厂、高炉钢厂为重点建设废钢再利用示范工程;推进长春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省发展和改革委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推行生产者延伸制度。畅通家电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产业链条,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鼓励家电回收企业与家电销售企业建立合作管理,利用销售企业配送、安装、维修等渠道,开展废旧家电回收新业务,提高家电回收率。鼓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鼓励白城市建设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工程。(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推行“互联网+”模式。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鼓励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鼓励在各级学校设置旧书分享角、分享日,促进广大师生旧书交换使用。鼓励社区定期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辖区内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将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工作纳入节约型机关创建评价指标,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广可循环绿色包装应用。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引导寄递企业优先采购使用认证产品。加强包装操作规范化建设,推进产品包装、销售包装和快递包装一体化、减量化。“十四五”期末基本实现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省市场监管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
长吉两市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东部地区结合绿色矿山建设,西部地区以绿色农业为特色,结合城市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指标体系为基础量化目标清单,以目标落地为导向设定任务清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形成项目清单,以实施主体为抓手制定责任清单,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有机融合,明确任务措施,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2022年7月底前,长春市、吉林市印发实施方案,同时报送省生态环境厅和生态环境部备案;8月底前,其他城市印发实施方案,报送省生态环境厅备案。
(二)组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各地政府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逐级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工作调度、督导和考核,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三)开展“无废城市”评估总结
建设期间,各地政府对“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进行年度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并于每年11月底前报送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总结成效经验,推动创新举措形成制度化要求,加强推广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政府负责领导当地“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工作,要将此项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抓好落实,形成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按照具体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密切关注重点工作的进展,加强协调指导,强化跟踪督促,确保“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落实。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污染环境防治、安全生产、运输安全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责任清单。(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对“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问题实行部门会商,通过常态化会商机制,优化工作程序,提升行政效能,打通重大问题从决策到执行“最后一公里”。(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建立技术帮扶机制。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调配技术力量,成立“无废城市”专家库和技术帮扶组,为各地“无废城市”方案编制和建设过程提供跟踪式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各地难题,确保“无废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对各地“无废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定期调度,督促各地对标对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确保“无废城市”取得实效。(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各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生态强省建设考核体系、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各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相关部门参与。)
(三)加大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保障体系。统筹市域范围内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强设施共建共享。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和资金投入。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引领固体废物相关标准制定,完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与资源化产品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间标准衔接。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使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用途和标准。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探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治理解决方案。(省市场监管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系。优化市场营商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积极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制度,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厨余垃圾源头减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提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相关城市研究完善政策体系,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区域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四)强化监督执法
建立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监管体系。整合各部门现有固体废物管理平台,统一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数据共享,形成高效监管格局和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参与。)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深化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建立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开展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省生态环境厅、银保监会吉林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危险废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善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跨省非法收集、转移、运输、倾倒、利用和处置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跨省涉危险废物重大案件,开展联合调查会商和挂牌督办;对跨省涉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开展协同调查处理。推动省内跨区域、多层级联动执法,统筹省市县三级执法力量,针对行政区域交界处、重点流域上游、乡村及偏远地区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跨区域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省生态环境厅、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抓好宣传引导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把建设绿色吉林、美丽吉林转化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面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创建“无废园区、无废集团、无废校园、无废小区、无废市场”等活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积极举报环境问题,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单位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鞍山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以其显著成效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推荐案例,标志着该项目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引领。使命担当创新发展为落实《
近日,重庆环境局印发《重庆市提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域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利用处置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
共建无废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建设无废城市是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的重要举措。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海固废化学品管理”推出“共建无废城市”专题,展现我市基层社区、企业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概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贯彻落实《云浮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云府办函〔2024〕60号)要求,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助力云浮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前段时间,云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起草了《云浮市“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方案(征求
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蔡奇同志在结业式上的讲话,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传达学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两部门公告9个“无废园区”、19个“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公示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24年第29号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出席发布会,介绍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一、2024年1-9月全国空气和地表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0月10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完善和提升。方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宁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202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工信部发布“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公示,“无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
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的方式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负责管理,实施期限为2024年—2027年。期满前根据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湖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征集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其中先进环保领域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和药剂、环境污染应急处理、环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8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对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出总体要求,到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在
为加强警示宣传,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梳理了6起涉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土壤、水、噪声等领域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本次公布的案例中,崇左市通过群众举报发现并查处自然保护地内环境违法行为;南宁、防城港市对相关违法行为适用“双罚制”对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处罚,梧州市同时对产废单位、受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昆明市磷石膏污染防治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为完善昆明市磷石膏污染防治管控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根据昆明市2024年度政府规章立法计划安排,《昆明市磷石膏污染防治办法》列为2024年度政府规章预备类项目。结合昆明市实际,市生态环境局草拟了《昆明市磷石
2023年惠州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4840.7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53.54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2.67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7.28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3598.32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67.36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31.58万吨。惠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详细情况如下。一、一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生态环境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生物环保等相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
2023年安康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593.5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7.20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18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4.48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68.61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5.93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5.15万吨。安康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详细情况如下。一、一般工业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建立健全赣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监管体系,高质量推进赣州“无废城市”建设,赣州市生态环境局结合本市实际,细化上位法有关制度、总结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机制,起草了《赣州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韶关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已经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并经韶关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审查号:韶法审〔2024〕1号,现予以发布。韶关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1月12日韶关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第一条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充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通知,合计23项,其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包括有机工业固废湍动床气化焚烧技术、多仓式有机固废机械强化快速腐熟技术等技术,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领域包括污染砂性土壤快速分选淋洗一体化装备、煤矿酸性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11月29日印发平湖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2024年修订),《平湖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共四部分十八条内容: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政策,鼓励各主体开展各类生态示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示范创建项目,开展“无废细胞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保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持续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加快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详情如下:保山
12月2日,中交集团分别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见证协议签署并进行座谈交流。王彤宙感谢生态环境部对中交集团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介绍了中交集团海外业务开展和
11月25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龙岗分站通过绿色低碳实验室认证,荣获“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四星级绿色低碳实验室”证书,成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内首个绿色低碳实验室。近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深入研究减污降碳路径,通过首创绿色低碳标准、核算检测项目碳足迹、强化能源
一、总体要求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组织,已经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展商超过1500家,专业观众超过60000人,系列活动超80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持续打造“中国新
11月20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征集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本次征集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涵盖大气环境治理、污水治理、固废综合治理、建筑、能源、交通、生态建设、农业等多领域。标杆项目需具备较大的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或者较好的协同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圳市生态环境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鞍山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以其显著成效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推荐案例,标志着该项目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引领。使命担当创新发展为落实《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近日,威海市政府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NOx、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0.44万吨、0.23万吨。《实施方案》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11月13日印发《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包含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污水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固废综合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筑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能源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交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