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条例适用于南充市城镇开发边界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监督管理等活动。本条例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最大化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关于公开征求《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
《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审议。为提高法规质量,现将《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予以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23年1月13日前通过电话、传真、邮箱、信函等方式反馈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联系人:陈晓燕
电 话:0817—2603238,2805426(传真)
邮 箱:156876354@qq.com
地 址:南充市顺庆区西河中路39号。
附件:《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及修改情况的说明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2年12月26日
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草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三章 运营和维护
第四章 保障和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和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南充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南充市城镇开发边界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最大化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 城市发展应当全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应当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组织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建立多专业融合、部门分工协作、常态化全流程管控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第五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等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指导、考核验收等工作。
公安、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论证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由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水文水利、市政园林、气象等领域专家组成。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和保护海绵设施的权利和义务,有权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海绵城市公益宣传,引导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管理。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编制或者修编国土空间规划,应当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突出系统化全域谋划,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第九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城市管理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到排水分区和规划单元。
编制或者修编景观风貌保护、综合交通、绿地系统、排水防涝、竖向等专项规划时,应当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第十条 编制或者修编详细规划,应当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控制指标,统筹协调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功能和布局,合理衔接海绵设施。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依法编制或者修订建筑、道路、绿地等有关行业规划设计导则、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行业技术指引、施工技术规范、运营维护规程等文件,完善本市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系统化全域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计划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恢复等工作。
第十三条 城市已建区域应当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实施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重点解决城市内涝、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再生水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
城市新建区域应当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制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方案,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保证开发前后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第十四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批或者核准建设项目,应当对海绵设施建设内容、技术措施以及投资概算进行审核,将海绵设施技术合理性、投资合理性予以载明。
第十五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供应城市建设用地时,应当依据详细规划或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等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并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予以载明。
不需要办理选址、土地供应手续的改造类项目,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和要求。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应当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应当编制海绵城市专篇。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的海绵城市专篇进行审查,未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不得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不予备案。
第十七条 下列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应当由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
(一)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
(二)可能对城市水循环系统影响重大的,与原有河、湖、公园、绿地、湿地相关的建设项目;
(三)对自然生态、地形地貌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
(四)占地面积超过5公顷的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技术标准,实施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建设全过程管控,对海绵设施建设负首要责任。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违反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技术标准。
第十九条 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当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涉及海绵城市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图施工,不得擅自去除、削减海绵设施功能或者降低海绵设施建设质量标准。
监理单位应当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切实保障对海绵设施隐蔽工程的旁站、影像留存、平行检验、巡视频率、原材料取样检测等监理力度,确保项目按图施工。
第二十条 海绵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建设内容进行专项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资料,资料不全或者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备案。
第二十一条 海绵城市建设豁免清单的项目类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海绵城市建设领导机构审定并公布。
属于海绵城市建设豁免清单类别的项目,对建设海绵设施不作强制性要求。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将包含海绵设施建设的竣工验收资料报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运营和维护
第二十三条 建立海绵设施运营维护责任人制度。运营维护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政府投资建设的海绵设施,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运营维护;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海绵设施,由设施所属项目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权人、使用人负责运营维护。
(二)通过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运营维护。
(三)运营维护责任人不明确的,按照“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确定。
第二十四条 海绵设施运营维护责任人应当建立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设置设施标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开展巡查维修和养护,确保海绵设施正常、安全运行。
因堵塞、设备故障、运营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海绵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的,运营维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原有标准及时予以恢复。
鼓励海绵设施运营维护责任人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监测手段进行运营维护。
第二十五条 海绵设施运营维护责任人应当在城市雨水行泄通道、易发生内涝路段、下沉式立交桥、下穿隧道、城市绿地中湿塘、雨水湿地等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监测预警装置,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海绵设施和配套监测设施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 禁止以下影响海绵设施正常安全运行的行为:
(一)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海绵设施区域的警示标识和监测预警装置;
(二)损坏或者擅自挖掘、拆除、改动、占用海绵设施;
(三)向海绵设施倾倒餐厨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粪便等易堵塞物;
(四)向海绵设施排放或者倾倒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废液和废渣;
(五)其他影响海绵设施正常安全运行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因城市管理、工程建设或者其他原因,确需挖掘、拆除、改动或者占用海绵设施的,应当征得所有权人或者运营维护责任人同意,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并承担包括恢复、改建和采取临时措施在内的全部费用。
第四章 保障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以下支持和保障: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鼓励、支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三)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发展壮大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产业;
(四)引导和支持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五)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六)对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
(七)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海绵城市相关建设管理资金纳入同级预算。
鼓励创新投融资机制和运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
第三十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建立海绵城市监测管控信息化平台。建设单位和运营维护责任人应当及时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等纳入海绵城市监测管控信息化平台。
第三十一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务、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履职,在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出让、建设工程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运营维护等环节,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市、县(市、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运营维护评估考核制度,定期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开展评估,对运营维护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
第三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等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照国家规定记入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系统。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运营维护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运营维护等单位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规定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按照下列规定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海绵设施区域的警示标识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海绵设施区域的监测设备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损坏或者擅自挖掘、拆除、改动、占用海绵设施,向海绵设施排放或者倾倒餐厨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粪便等易堵塞物影响海绵设施正常安全运行的,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南充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法规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规定,由相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含义:
(一)本条例所称“建设项目”是指按照本条例规定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二)本条例所称“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渠内排出的排水系统。该系统又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和截流式排水系统。
(三)本条例所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指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四)本条例所称“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是指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去除的年均径流污染物量与年均径流污染物总量的比值。
(五)本条例所称“海绵设施”是指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采用自然或者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雨水径流的设施,包括城市水系,以及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停车场、公园绿地、排水设施中的下列设施:
1.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渗透塘、渗井等渗滞设施;
2.蓄水池、雨水罐等集蓄利用设施;
3.湿塘、调节池、调节塘等调节设施;
4.人工土壤渗滤、植被缓冲带、生态驳岸、雨水湿地、沉砂池等截污净化设施;
5.植草沟、渗管(渠)、管渠及附属构筑物等转输设施。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关于《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说明
2022年10月31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潘国华听取专题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积义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带队赴遂宁市、泸州市考察学习地方立法工作经验,深入市辖三区和西充县开展立法调研。三是根据考察调研情况和收集各方的意见建议,法工委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四是法制委、法工委认真学习研究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等文件资料,对《条例(草案)》进行了集中研究修改。五是法制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根据审议情况,对条例(草案)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二审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二审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建立清晰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责任体系
在审议和调研的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职责尚不够明确,市、区之间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协同推进不力。法制委审议认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专业,应当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等责任主体在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保障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推动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政府统筹有力、部门积极履职的良好工作局面。法制委建议采纳该意见,在条例(草案)中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组织成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多专业融合、部门分工协同的常态化全流程管控长效机制,完善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确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对海绵设施建设负首要责任,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土地出让规划管控、运营维护、保障监督等责任主体。(《条例(草案)二审稿》第四条、第五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二、关于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
在审议和征求意见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提出,为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提高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法制委审议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立项、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具体落实情况都事关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和质量。法制委建议采纳该意见,在条例(草案)中明确编制或者修编国土空间规划应当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在项目立项、土地出让、项目设计、项目论证、项目施工、项目监理、项目验收、设施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具体要求,严格海绵城市建设豁免程序,不扩大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不增加行政相对人的义务,既符合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又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条例(草案)二审稿》第八条、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
三、关于加强保障监督,增加保障和监督专章
在调研和审议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提出,落实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配套的监督机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应设立“保障和监督”专章予以规定。法制委审议认为,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管理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政策保障等。法制委建议采纳该意见,增加一章“保障和监督”,规定了具体保障措施、资金预算和投入机制,建立运行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平台,明确相关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出让、建设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加强海绵城市的监督管理,明确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对运营维护情况进行考核,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进行信用管理。(《条例(草案)二审稿》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四、关于细化《条例(草案)》法律责任
在审议和征求意见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提出,对违反条例(草案)中的禁止性行为的法律责任应当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法制委审议认为,海绵设施管理涉及各个不同领域,相关上位法及同位法对危害海绵设施行为无具体法律责任规定。同时,调研中发现危害市政公用设施中的海绵设施主要为以下四类行为:一是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海绵设施标识和监测预警装置;二是损坏或者擅自挖掘、拆除、改动、占用海绵设施;三是向海绵设施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堵塞物;四是向海绵设施排放有毒有害废液、废渣。对以上主要损害海绵设施的行为细化处罚措施,有利于行政相对人预见自己违法行为后果,有利于行政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有利于推动条例实施后落地见效。法制委建议采纳该建议,对损坏或擅自移动海绵城市警示标识和监测预警装置,影响海绵设施正常安全运行,向海绵设施排放、倾倒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废液和废渣等违法行为分类别规定了处罚适用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处罚措施。(《条例(草案二审稿)》第三十七条)
五、其他事项
在调研和征求意见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业性强,应当设立专家委员会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条例(草案)》中一些专业术语不易被公众理解,建议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法制委审议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规划设计、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建设等专业领域,有必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包括标准、规划、工程技术、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指导、咨询、论证、评估。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有利于人民群众准确理解条例内容,有利于推进条例精准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法制委建议采纳该意见,在条例(草案)中增加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论证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由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水文水利、市政园林、气象等领域专家组成;涉及国省市重点等项目需经专家委员会充分论证后再实施等内容。在附则中增加“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等名词解释。(《条例(草案二审稿)》第六条、第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此外,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反映的意见建议,对《条例(草案)》的部分内容和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对有关条款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以上报告连同《南充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二审稿)》,请一并予以审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0月17日,金华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公布《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内涝,统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根据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建设措施,实现75%的降雨就地消
关于举办“首届智慧海绵城市与水生态建设研讨观摩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的展开项目设计、加强多专业协同、注重多目标融
8月30日,岳阳市西环线片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第一标段工程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岳阳市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177432341.88元。本项目建设内容①贮木场雨水及污水泵站,建设贮木场雨水泵站15.5m3/s,贮
为系统化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绿美汕头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汕头市拟制订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条例》。目前,该条例(草案)正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条例(草案)共三十条,围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要求,明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要求,解决顶层设计问题。为进一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水利厅下达2023年中央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其中金华市12000万元,衢州市18180万元,用于支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详情如下: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全面统筹和加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融资工作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要求,推动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生态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城市生态空间修复,增强城市生态系
5月26日,财政部发布《“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评审结果公示》,拟将以下15个城市确定为第三批示范城市,包括(按行政区划排序)衡水市、葫芦岛市、扬州市、衢州市、六安市、三明市、九江市、临沂市、安阳市、襄阳市、佛山市、绵阳市、拉萨市、延安市、吴忠市。“十四五”第三
5月5日,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2年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等级为A的城市13个,绩效评价等级为B的城市26个,绩效评价等级为C的城市6个。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2年绩效评价结果根据《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办建〔2021〕53号),
4月27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总数15个,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确定。评选时,将综合考虑城市已有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基础、工作方案成熟度等因素,并适当向经济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城市洪涝治理任务重、投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印发《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2023年版)》,该导则适用于沈阳市中心城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设计。该导则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术语符号、目标指标、规划指引等做出规定与说明。[$NewPage$]
2月18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外发布《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操作手册》,手册旨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切实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操作手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8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印发《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到,到2025年,城乡建设方式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绿色建筑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建造方式加速推广,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建设领域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坚持问题导向,保障生态安全。解决“六江”突出生态问题,着力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坚持整体保护,协同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和重要生态系
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红树林营造方法学为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红树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方法学发布后,预期社会反响较好。为此,围绕一系列关键问题,记者采访了红树林营造方法学的牵头编写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
近日,康明斯与特雷克斯(NYSE:TEX)旗下子公司TerexAdvanceMixer,EdgeMaterials公司及PCCHydrogen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生产配装康明斯零碳氢内燃机的混凝土搅拌车并进行运营验证。该项目旨在携手氢气供应商、车辆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共同打造完整的氢能生态系统。四家公司将携手合作,在TerexAdvance公
10月1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三门峡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指出,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争取低于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争取达到76%,重污染天数比率力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会同科研院所等第三方科研力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示范。开展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
9月26日,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主题论坛四上顺利举办,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腾讯碳中和实验室签署全国首单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碳汇产品认购协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原见证签约。华测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I华测认证”)为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就《技术规范》制定的背景、原则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技术规范》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
蓝碳生态系统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江苏作为海洋大省,“蓝碳增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2021年生态环境部启动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试点工作,作为首批纳入全国海洋碳汇试点监测省份,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按照《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
8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公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全国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为319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覆盖了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为304万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