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2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针对一些地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前期工作不扎实、监督管理不到位、进度滞后、实施不规范等问题,要求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项目实施保障。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海洋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大连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部有关直属单位,有关派出机构,部机关有关司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修复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针对一些地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前期工作不扎实、监督管理不到位、进度滞后、实施不规范等问题,现就加强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并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是确保项目设立科学合理、项目实施顺利有效的前提和基础。对涉及中央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支持的生态修复项目,应按照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生态修复项目,应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项目前期各阶段工作,并落实项目储备库建设相关要求。
(一)科学提出项目建议。各地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规划,针对本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生态修复项目建议,科学分析论证并明确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实施内容、实施范围及规模、投资匡算、资金筹措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其中,涉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项目,已列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国家级相关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的,视为已同意项目建议;涉及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已纳入本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生态修复相关规划的,视为已同意项目建议。
(二)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各地要扎实开展实地踏勘、调查评价、问题识别等,就修复模式、技术措施、实施保障等深入研究。涉及权属和利益调整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要与利益相关方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涉及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要分析评估项目获得行政许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TD /T1068-2022)等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并至少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按有关规定报批。各地审查批准实施方案,要将项目成熟度作为重要审查内容,必要时可请有关方面提供支撑材料。经批准的实施方案作为确立项目的依据。
(三)扎实开展项目工程设计。各地应依据实施方案及相关批复文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工程设计,明确各子项目具体实施范围、内容、规模、措施、标准等,编制投资概算,细化资金使用和绩效目标等。对于实施范围和规模较小、期限较短的项目,实施方案已达到工程设计深度的,可不再另行开展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或达到工程设计深度的实施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项目建设的依据。
(四)强化项目评估论证。各地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各环节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鼓励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第三方技术评估论证,对项目技术可行性、措施科学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做出全面分析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撑。
(五)规范完成开工前其他相关工作。各地要规范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预算一经下达,即能实际执行,形成实物工作量。其中,涉及用地(林、草)、用海(岛)以及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的,应在开工前按相关规定完成审批手续。对在规定开工时间前不能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的,要抓紧组织整改。开工前准备工作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要与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对涉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项目,还应符合项目申报和实施等有关要求。
二、强化项目实施管理
(一)建立并落实实施管理制度。各地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责任主体,强化实施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按有关规定建立并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验收制等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要探索开展监测评价和适应性管理,研判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可能导致偏离生态修复目标或造成新的生态问题的修复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其中,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支持的项目,按照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二)规范实施方案调整。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项目,确有必要调整实施方案的,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分类处置;拟对实施区域、实施内容、绩效目标等作出重大调整的,拟调整区域、实施内容等涉及的工程应立即停工,待实施方案及工程设计按照有关规定批准或备案后再行实施,不得边审批、边施工。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项目,各地应参照上述原则要求,对实施方案调整作出具体规定。
(三)规范开展验收。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谁立项、谁验收”原则,依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 TD / T 1069-2022)等标准,针对各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特点,分级分类规范开展项目验收。对于设置子项目的,应在子项目完成验收基础上,开展整体验收;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的,在整体验收中应开展单元评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项目,由省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整体验收。项目验收涉及地类变更的,按规定先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按照国土变更调查有关规定,通过日常变更机制随时上报申请地类核查),验收意见涉及地类变化数据以变更调查结果为准;涉及不动产产权变化的,依法依规办理不动产登记。
(四)做好后期管护。项目验收前,可提前确定后期管护责任单位并参与项目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要按照工程管理职责和受益情况等,与管护责任单位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内容、管护措施、管护周期和资金来源等。各地可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实施效果监测评估。鼓励引入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一)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要严格遵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等要求。实施生态修复项目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不得损毁耕地,不得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
(二)严明资源利用政策边界。准确把握《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有关要求,属于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责任人灭失的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类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方可适用有关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政策,并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在科学评估论证基础上同步编制土石料利用方案和矿山生态修复方案,方案确定的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凡涉及剩余废弃土石料对外销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销售,不得由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直接销售,销售所得收益纳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账户,全部用于本地区生态修复,涉及社会投资主体承担修复工程的应保障其合理收益。
(三)严格用海用岛规定。严禁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之名,变相实施、造成事实性填(围)海或人工促淤。在海岛修复项目中,严禁实施各类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采石、挖海砂、采伐林木等破坏无居民海岛的行为,严格限制填海连岛、严重改变海岛自然地形地貌等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用岛活动。涉及滩涂高程或湿地微地貌改造的(含沙滩补沙、植被种植等),不得将潮间带、潮下带改造为潮上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不得违背自然规律,采用人工干预方式建设人造沙滩;不得改变自然岸线的海岸形态和生态功能;人工岸线生态化建设应尽量达到生态恢复岸线的认定标准。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的海堤(含镇压层)、突堤、离岸堤(含潜堤)、栈桥、围堰(含临时围堰)等构筑物建设,人工鱼礁、牡蛎附着礁等礁体投放、清淤疏浚及其他涉及持续使用特定海域的排他性工程措施用海,在实施前应当依法依规办理海域使用审批手续或临时海域使用手续;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不足三个月的临时围堰可办理临时海域使用手续;涉及在无居民海岛上开展建筑物或设施建设等开发利用活动的,应当依法依规办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手续。需要种植植被、互花米草清理、进行沙滩人工补沙等无构筑物、建筑物或设施建设的非排他性用海活动,以及拆除养殖池、构筑物等不足三个月的临时施工行为工程措施,依法依规无需办理海域使用审批手续、临时海域使用手续或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手续。
(四)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项目,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要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下达、执行工作。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要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工作规程》等有关要求,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项目资金的全流程监测监管,跟踪掌握项目资金及绩效目标执行情况,督促按要求抓好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信息化监测监管成果的应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省级生态修复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编制生态修复项目预算标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对骗取、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加强项目实施保障
(一)完善管理机制。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管理要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生态修复项目实行省负总责、市县实施的责任机制,承担项目的地方应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牵头单位,做好任务分工,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二)强化日常监管。各地要充分利用遥感、测绘、地质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进度、效果等进行监督管理。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融合资金监管系统,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监管体系。要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格防范以生态修复名义违法采矿、破坏耕地。要高度重视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安全,不得“边报批、边设计、边施工”,不得不顾安全盲目赶工期、抢进度。
(三)建立问责机制。各地要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责令限期整改,探索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压实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人员责任。对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形象工程、虚假修复等行为,要及时通报和曝光;对造成严重损失、出现严重社会负面影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以生态修复名义违法采矿、破坏耕地、违规销售采出矿产资源或者超出批准的项目范围采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的,要移交执法机构调查处理。部将视情综合运用执法、检查、约谈、通报等方式开展监督。
(四)加强社会监督。各地要建立健全项目公示制度,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按规定公开生态修复项目基本信息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新乡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公开征求《新乡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意见的公告为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现就《新乡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专家名单如下: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专家名单的通知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地质局、省地质调查局,各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有关单位,专家:根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管理
为规范和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海南省财政厅和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制定了《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办法》,并于11月21日发布,详情如下: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以下简称修复资金)管理,提高资
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1月15日发布《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并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按照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亳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亳州市编制了《亳州市国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福建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版),公示时间为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2月7日。《规划》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开展特色专题研究,综合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质量,统筹陆海、城乡
10月31日,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吉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并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目标到2025年主要生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得到有效控制,黑土地退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巩固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全面总结“十四五”期间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成果、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经过市级推荐、省级审查、遴选公示等环节,在市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推荐的38个案例中,最终确定2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同时,此举也是省自然资源系统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就《中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履行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开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意见的通知社会公众: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国土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印发《辽宁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对空间格局失衡失序、功能退化、系统受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海洋空间统筹开展一体化保护修复,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高质量发展新格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2月11日,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萧县凤山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及相关服务类项目招标计划。该项目安排在萧县凤山及周边地区,涉及龙城、圣泉两个镇,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069.26万㎡(约1.6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灾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康养文旅产业配套项目及双碳产业园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2月8日,安微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合肥市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第三标段招标公告,合同估算价1.4亿元,预计3月2日开标。合肥市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第三标段招标公告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2.1招标项目名称:合肥市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第三标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高质量实施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全年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5个,实施省级“蓝色海湾”项目5个、总投资4亿元,完成瓯江源头项目中央资金投资4.275亿元、总投资11.4亿元。全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全年产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迅速掀起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加快推进全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详情如下: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月12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白银市硷水煤矿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招标公告,预算金额285000万元,招标人为中地矿能投(宁夏)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划分为2个标段,一标段项目投资金额14.25亿:硷水绿色矿山建设约3.5平方公里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土地整理土石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中标武汉长江新区土壤修复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再利用,对于促进武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该项目为原武汉铝厂及原湖北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搬迁遗留场地,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针对场
12月26日,辽源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辽源市北部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社会投资人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本项目招标范围内建设规模约为269865.3万元,项目分A包、B包两个部分开展实施,其中A包部分建设内容包括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项目(含基础设施部分)及农光互补光伏工程项目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2月5日,辽源市北部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社会投资人招标,本项目招标范围内建设规模约为269865.3万元,项目分A包、B包两个部分开展实施,其中A包部分建设内容包括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项目(含基础设施部分)及农光互补光伏工程项目两部分组成,建设
11月23日,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广德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三次)招标公告。详情如下:[正在公告]广德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三次)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广德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三次)
11月4日,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一、二标段评标结果公示。二标段预中标单位为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标段预中标单位为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详情如下:
1月03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贵州博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关于遵义市汇川区2022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工程(第二次)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详情如下:贵州博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关于遵义市汇川区2022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工程(第二次)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一、项目编号:GZBS-2022-02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14部门印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202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浙江省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确保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低于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于92%,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高于94%;强化塑料污染治理,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实施
2月14日下午,嘉善县与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共建长三角双碳创新中心、姚庄镇与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共建长三角双碳创新中心实验基地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嘉善县举行。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全方位、多层次、优势互补合作关系正式建立。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将在嘉善开展土壤碳汇、无废循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地区;沙化土地治理修复重点地区等重点领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
2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点领域,其中包括:沙化土地治理修复重点地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针对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科尔沁等重要沙地和重要风沙源区、库布齐—毛乌素沙漠沙化地、贺兰山
2月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印发了《2023年自治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3年度,宁夏确定自治区本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包括101个重点建设项目、52个重点预备开工项目、51个重点前期项目。其中包含3项生态环保工程,分别是2022年度“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共4项)、宁夏南部生
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HJ1272—2022)》,以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职责,规范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五个重点领域,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政策包含修复后的国有、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先权,修复后作为国有农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福建省漳州市发改委筛选确定46个2023年度市“重中之重”项目,总投资67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4亿元。46个市“重中之重”项目中,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18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0.6亿元;交通项目10个、总投128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2亿元;能源项目11个、总投资2781亿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东营市人民政府公布2023年市重点项目名单,共336个项目,其中包括东营市沿黄生态修复提升项目、东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顶目、东营区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转运处一体化项目、东营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河湖水质提升工程、广饶县城北片区水质提升及循环利用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