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污泥企业正文

【专访】中建环能王哲晓:厚德创新 品质保障 做好中建集团环保生力军

2023-04-28 14:44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中建环能高端治污装备环保解决方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技术创新年年谈,但今年谈得尤其多。阔别近两年,2023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和2023第24届中国环博会于4月18-21日在上海举办。两年间,在行业洗牌、减污降碳为主旋律的新的市场背景下,环保从业者逐渐形成了一个广泛共识,即追求技术创新。努力深挖研究环保核心技术,推动技术成为行业领先,逐步筑起行业技术壁垒成为诸多环保企业聚焦的方向。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环能”)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身体力行,并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次环博会,中建环能携多款高效环保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精心呈现公司“智捷节能,科技减碳”高端治污装备、先进环保解决方案的最新发展成果。在展会现场,中建环能副总裁王哲晓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向北极星环保网分享了中建环能的厚德创新之路。

1.jpg中建环能副总裁王哲晓(左)

稳中求进 逆风飞扬

中建环能自创立以来始终以提供优质的环境服务,改善环境质量为己任,致力于成为先进的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王哲晓透露:“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公司在研发、制造、客户应用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提升技术含量,努力将产品质量优化,努力输出更贴切的解决方案。抓研发,抓制造,抓客户应用这三个因素共同努力,希望让中建环能的产品能帮助到更多用户。”

通过中建环能2022年的业绩年报我们知道,中建环能在研发等方面的投入绝不只是说说而已:中建环能2022年研发费用达5099.65万元,主要投向基于功能导磁材料强化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开发、复合磁性材料与磁分离技术耦合的应用研究、磁基增效混凝(水处理)关键技术优化与集成应用等21个研发项目。截至2022年末,中建环能研发人员190人,同比增长6.74%,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13.28%。公司围绕市场与客户的需求,通过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先后获得“四川专利二等奖”“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新增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对研发、制造、客户应用的重视让中建环能实现了稳中求进,克服了2022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实现“逆风飞扬”,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公开数据显示,中建环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7.66%;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6.25%;实现扣非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3.68%。

厚德创新 品质保障

骄人成绩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建环能对科技创新的付出和坚守,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建环能不仅明白为什么要创新,更知道要如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建环能深谙其中要义,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王哲晓也为我们解读了环保行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建环能的创新实践。

王哲晓表示:“目前,行业逐步由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增量时代靠的是投资建设的效率,进入存量时代之后,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资产的效率,即怎么让资产运营更节能高效。站在资产效率的视角下,技术创新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在提升存量资产效率的问题上,解决系统的短板。”

对于创新的方向王哲晓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创新主要来自两个角度:第一是科技是不是真正能从原理的角度在进步,第二是这个进步是不是为存量资产的效率形成正向的贡献。所以这个创新一定不是拍脑袋灵光一现的创新,而一定是基于科学原理,基于对存量资产的效率形成正贡献的创新。”所以,中建环能的创新是开放的,也是务实的。

多年来,中建环能始终秉持“厚德创新、品质保障”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团队,建立自己的工厂,研产一体,同时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去塑造产品。王哲晓解释:“一方面,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发展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培养内部的创新团队,实现造物育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合作共赢,这就需要多与外界交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研发向高手请教,与国内更好的高校、更专业的学者携手,去实现突破。”

中建环能的项目很多都是行业的首台(套),同时也通过技术研发开创了一些新的场景,真正做到了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如中建环能承担的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水质提升(生态补水)项目,是国内河湖水保质领域体量较大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水域面积大、治理要求高、民众关注度高,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还是一项政治工程。中建环境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提升南湖补给河道——长水塘河水水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实现清水入湖。为确保万无一失,治理前,中建环能首先选取南湖旁支流水系——成功堤作为中试点,开展为期180天的封闭水体透析治理。最终,中试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数据和水质肉眼可见的变化,验证了中建环能技术的可行性、高效率和节能性。

新品亮相 未来可期

本次展会,中建环能现场重点展示了其应用于污泥处理处置场景下的SDDR低温干化设备。据介绍,该产品是中建环能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依托院士专家资源,基于污泥多尺度干化、大湿度梯度维持、双向进风内回流五级能效、基于DYMOLA(热力学模拟)系统的污泥烘干全系统耦合仿真等核心技术研发,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供应链创新,形成的新一代污泥低温干化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如之前王哲晓提到的,创新不是拍脑袋的灵光一现,而一定是基于科学原理,这款产品也不例外。王哲晓表示:“目前我国污泥量很大,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所以我们认为污泥的问题最终要走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而低温干化是减量化中非常节能、彻底的一种方式,如果把污泥含水率减到20%-40%这个阶段,后续可以建材或者焚烧利用,这也是中建环能选择此技术路线的一个原因。针对这项技术,中建环能在能效上去挖潜,希望在同等条件下更节能。同时在解决方案层面,链条更闭环。”

这项技术真正实现了低温污泥干化能量管理与降本增效的目标。SDDR还可以和带式深度脱水技术耦合应用,既弥补了带式深度脱水工艺含水率难以降至60%以下的技术劣势,也解决了低温干化工艺能耗相对较高的应用瓶颈,工艺系统衔接性好,运行稳定,无论是从运行成本或是设备投资角度来看,均优于单独的低温带式干化工艺,是同等污泥处置条件下的较好选择。

除此之外,中建环能也带来了其应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基于对幸福的人居环境追求的理解,中建环能以科技力量为抓手,以精益制造为载体,将一个个科技产品融入客户需求的不同场景,从客户需求视角提供中建环能的解决之道,这之中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案例。磁介质生物反应器可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治理,迄今已经在10多个地区开展应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磁沉淀技术使得污水厂出水更加清澈,并在2019年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对城市的良心——管网系统,截蓄技术可有效提高管网的各种能力,让城市逐渐告别一下雨就黑的局面,管网储运能力提升;同时,中建环能也借环博会平台,在展台现场发布了两款迭代产品——内进流非金属孔板格栅和高效旋流速分设备,获得大量关注:内进流非金属孔板格栅是一种对栅渣进行定向粒径拦截过滤的污水预处理设备,解决后续工艺中初池浮渣、搅拌设备缠绕、排泥泵堵塞、阀门管路堵塞等问题,彻底解决MBR膜缠绕断裂和生物滤池堵塞等问题。高效旋流速分设备是中建环能研发的一种新型的专用于炼钢、轧钢、连铸等浊环水处理再利用的物化分离设备,该技术结合了常规沉淀技术与高密沉淀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技术优势。

王哲晓透露,目前,作为中建集团的环保上市平台,始终希望用专业能力为建筑行业贡献力量。中建环能也在推进绿色工地环保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一些中建系的兄弟单位项目上实现了应用。未来,中建环能将继续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技术路线,持续创新,孵化更多贴近客户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与产业伙伴开放共赢,做好中建集团的环保生力军。


(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建环能查看更多>高端治污装备查看更多>环保解决方案查看更多>